离子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5249发布日期:2020-12-25 08:0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离子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子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收集不同离子的离子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离子研究和应用被广泛应用,其中离子收集器在检测空气离子测量仪中普遍被采用到,因空气离子所携带的电荷及其微小,所以要测量它通常需要使用离子收集器。离子收集器是抽气机将空气抽入,同时采用一个电场收集这些被取样气体中的离子,以形成一股离子电流的装置。目前比较常用的离子收集器为平行板式的收集器。

该平行板收集器的极化板与空气流动路径平行设置,且极化板被安置于一空腔体内,由此该极化板需要固定于空腔体内,通常该极化板通过支架固定于空腔体的空气入口端,后端插入其它设备上,这种前后固定的结构相对稳定,但增加空气流动的阻力,且阻挡了空气流动,不利于更大范围的收集离子溶度。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离子收集装置,以提供更大路径的离子的浓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大口径的离子收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子收集装置,其包括:形成具有开口的筒状外壳、安置于筒状外壳内的离子收集段及位于筒状外壳后端的动力段,该动力段为进入离子收集段的空气离子提供动力,将气流自离子收集段引入;所述离子收集段包括安置于筒状外壳内的收集管及支撑收集管的支撑座,所述收集管具有供离子移动的狭槽,该狭槽与上述开口相通,且支撑座仅连接于收集管的后端,并位于动力段的前端。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离子收集段具有外绝缘层及内绝缘层,收集管具有外极管及内极管,且外绝缘层位于外极管与外壳之间,内极管位于内绝缘层的外侧,且上述狭槽位于外极管及内极管之间,且内绝缘层固定于支撑座上。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离子收集装置具有位于筒状外壳的开口侧的保护端盖,该保护端盖设有供气流流过的数个通孔。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离子收集装置具有位于筒状外壳的外导流装置及内导流装置,该外导流装置位于外绝缘层与外极管的前端,导流装置位于内极管与内绝缘层的前端。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离子收集装置的筒状外壳由金属材料构成,且所述离子收集装置设有连接筒状外壳下侧的支座。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极管及内极管同轴。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极管、内极管均为负极管,并连接负极电压。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极管、内极管均为正极管,并连接正极电压。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极管为负极管,内极管为正极管,且外极管连接负极电压,内极管连接正极电压。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极管为正极管,内极管为负极管,且外极管连接正极电压,内极管连接负极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离子收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支撑于离子收集管的支撑座设置于离子收集管的后端,相对于将支撑结构设置于筒状外壳的开口端的结构,有利于增加离子收集管的口径,提供更大的空气流量,以形成比较大的离子电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子收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揭露的一种离子收集装置,其包括形成具有开口的筒状外壳2、位于筒状外壳2的开口100的保护端盖1、位于筒状外壳2内的外导流装置3与内导流装置4、安置于筒状外壳2内的离子收集段5-9、位于筒状外壳后端的动力段10及连接筒状外壳2下侧的支座1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端盖1设有供气流流过的数个通孔,以具有整流作用,也可防止外界物质进入离子收集段内,影响离子的收集效果。所述动力段10为进入收集段5-9的空气离子提供动力,将气流自离子收集段引入。

所述支座11支撑整个离子装置机身,以给不同客户需求来提高离子收集装置,且方便设置线路转接口及安装固定(未图示)。上述筒状外壳2由金属材料构成,以便接地线来防止静电干扰,确保数据准确性。

所述离子收集段5-9包括安置于筒状外壳2内的收集管及支撑收集管的支撑座9,所述收集管具有供离子移动的狭槽101,该狭槽101与上述开口100相通,且支撑座9仅连接于收集管的后端,并位于动力段10的前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子收集段具有外绝缘层5及内绝缘层7,收集管具有外极管6及内极管8,且外极管6及内极管8同轴,以提供更大的空气离子流动路径;所述外绝缘层5位于外极管6与筒状外壳2之间,内极管8位于内绝缘层7的外侧,且上述狭槽位于外极管6及内极管8之间。

前述外导流装置3位于外绝缘层5与外极管6的前端,导流装置4位于内极管8与内绝缘层7的前端;方便引导气流流入收集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收集的方式中,上述所述外极管6、内极管8均为负极管,并连接负极电压,由此,在启动动力段10时,空气自然风自筒状外壳2的开口进入离子收集段,且空气中的正离子被外极管6、内极管8所吸收,而负离子经过收集管,实现负离子的收集,且负离子可以进入实验段中。

当然,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收集的方式,该离子收集装置也可实现收集正离子,所述外极管6、内极管8均为正极管,即该外极管6、内极管8均连接正极电压。同理,在启动动力段10时,空气中的负离子被外极管6、内极管8所吸收,而正离子经过收集管,实现正离子的收集,且正离子可以进入实验段中。

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收集方式,该离子收集装置也可同时实现收集正、负离子,当客户需要收集更大的正、负离子时,可以将所述外极管6定义为负极管,内极管8定义为正极管,即在外极管连接负极电压,内极管连接正极电压;或者,将所述外极管6定义为正极管,内极管8定义为负极管,且外极管连接正极电压,内极管连接负极电压。由此,空气中较小的正、负离子会被正负极管所吸收,而较大的正、负离子会被动力段10自狭槽流过,被收集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离子收集装置中,通过将支撑于离子收集管的支撑座9仅设置于离子收集管的后端,而前端开口未设置支撑结构,相对设置于筒状外壳2的开口100端,有利于增加离子收集管的口径,提供更大的空气流量,以形成比较大的离子电流。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子收集装置,其包括:形成具有开口的筒状外壳、安置于筒状外壳内的离子收集段及位于筒状外壳后端的动力段,该动力段为进入离子收集段的空气离子提供动力,将气流自离子收集段引入;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收集段包括安置于筒状外壳内的收集管及支撑收集管的支撑座,所述收集管具有供离子移动的狭槽,该狭槽与上述开口相通,且支撑座仅连接于收集管的后端,并位于动力段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收集段具有外绝缘层及内绝缘层,收集管具有外极管及内极管,且外绝缘层位于外极管与外壳之间,内极管位于内绝缘层的外侧,且上述狭槽位于外极管及内极管之间,且内绝缘层固定于支撑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收集装置具有位于筒状外壳的开口侧的保护端盖,该保护端盖设有供气流流过的数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收集装置具有位于筒状外壳的外导流装置及内导流装置,该外导流装置位于外绝缘层与外极管的前端,导流装置位于内极管与内绝缘层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收集装置的筒状外壳由金属材料构成,且所述离子收集装置设有连接筒状外壳下侧的支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管及内极管同轴。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管、内极管均为负极管,并连接负极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管、内极管均为正极管,并连接正极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管为负极管,内极管为正极管,且外极管连接负极电压,内极管连接正极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管为正极管,内极管为负极管,且外极管连接正极电压,内极管连接负极电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离子收集装置,其包括:形成具有开口的筒状外壳、安置于筒状外壳内的离子收集段及位于筒状外壳后端的动力段,该动力段为进入离子收集段的空气离子提供动力,将气流自离子收集段引入;所述离子收集段包括安置于筒状外壳内的收集管及支撑收集管的支撑座,所述收集管具有供离子移动的狭槽,该狭槽与上述开口相通,且支撑座连接于收集管的后端,并位于动力段的前端。通过将支撑于离子收集管的支撑座设置于离子收集管的后端,相对于设置筒状外壳的开口端,有利于增加离子收集管的口径,提供更大的空气流量,以形成比较大的离子电流。

技术研发人员:罗昶;刘昕;陆华;沈明;王杰;姚伟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昶;苏州三维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3
技术公布日:2020.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