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LED产品的电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5460发布日期:2020-11-19 19:2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LED产品的电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led产品的电测装置。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固态半导体器件,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具有耗电量小、聚光效果好、反应速度快、可控性强、能承受高冲击力、使用寿命长、环保等优点。led正逐步替代传统光源,成为第四代光源。

目前,随着led显示技术的发展,led显示屏应用及led灯饰亮度化应用因其能耗低,色彩还原性强、造型别致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在这些应用当中。而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次品,为了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在产品出厂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测试,检验其光亮、色彩及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等现象,但是现有的led检测手段还是多集中于集中手段,检测手段效率低,效果差,整个精确度不高。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led产品的电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文案,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顶板、产品定位及采光检测装置、拔插测试装置和产品压紧装置,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端分别与底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端分别与左侧板的右壁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右部分别与右侧板的前后两侧边活动连接,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前后两侧分别与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产品定位及采光检测装置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右侧,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一方形孔,所述拔插测试装置的固定端与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拔插测试装置的工作端位于所述方形孔内,所述产品压紧装置固定在拔插测试装置的后侧。

优选地,所述产品定位及采光检测装置包括载板和采光模组,所述括载板固定在顶板上,所述载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圆孔一,所述顶板与圆孔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圆孔二,所述采光模组的上端穿过圆孔二与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采光模组的采光部位于圆孔一内。

优选地,所述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层静电皮,所述载板的四角分别固定有一个挡块。

优选地,所述拔插测试装置包括推送气缸一、推送气缸二、气缸推板、连接块一、连接块二、滑轨一、滑轨二、滑座板、插头安装座、插头固定块、测试插头一和测试插头二,所述推送气缸一和推送气缸二分别固定在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内壁,且所述推送气缸一和推送气缸二的工作端分别与气缸推板的右壁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的左端均与气缸推板的右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的上表面固定的滑块分别与相对应的滑轨一、滑轨二滑动连接,所述滑轨一和滑轨二的上表面均与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滑轨一与滑轨二平行设置,所述滑座板的下表面与气缸推板的上侧边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插头安装座的下端固定在滑座板的上表面,所述插头固定块的左壁与插头安装座的右壁固定连接,所述测试插头一和测试插头二均固定在插头固定块上。

优选地,所述产品压紧装置包括推送气缸三、滑轨三、气缸连接块、滑板和压紧块,所述推送气缸三固定在顶板的上表面左上角,所述滑轨三固定在推送气缸三的前侧,所述推送气缸三的工作端与气缸连接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连接块的前端与滑板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的下表面固定的滑块与相对应的滑轨三滑动连接,所述压紧块的下端与滑板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压紧块的右壁设置有静电皮。

优选地,所述压紧块上设置有两根用于采光的光纤。

相对于现有技术地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拔插测试装置,反复拔插,测试led灯是否存在导电接触不良现象;通过设置产品定位及采光检测装置和产品压紧装置,在led灯导通的时候,分别采集led灯两个部位的光亮度、色彩等信息;本实用新型实用性高,提高了led灯检测效率,有效地提高了led灯的产品合格率,同时检测装置不容易出现故障,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拔插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压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例所示:1、底板;2、左侧板;3、右侧板;4、前侧板;5、顶板;6、产品定位及采光检测装置;7、拔插测试装置;8、产品压紧装置;71、气缸推板;72、连接块一;73、滑轨一;74、滑轨二;75、滑座板;76、插头安装座;77、插头固定块;78、测试插头一;79、测试插头二;81、推送气缸三;82、气缸连接块;83、滑轨三;84、滑板;85、压紧块;86、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前侧板4、后侧板、顶板5、产品定位及采光检测装置6、拔插测试装置7和产品压紧装置8,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下端分别与底板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前侧板4和后侧板的左端分别与左侧板2的右壁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4和后侧板的右部分别与右侧板3的前后两侧边活动连接,所述顶板5的下表面前后两侧分别与前侧板4和后侧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产品定位及采光检测装置6固定在所述顶板5的上表面右侧,所述顶板5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一方形孔,所述拔插测试装置7的固定端与顶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拔插测试装置7的工作端位于所述方形孔内,所述产品压紧装置8固定在拔插测试装置7的后侧。

优选地,所述产品定位及采光检测装置6包括载板和采光模组,所述括载板固定在顶板5上,所述载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圆孔一,所述顶板5与圆孔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圆孔二,所述采光模组的上端穿过圆孔二与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采光模组的采光部位于圆孔一内。

优选地,所述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层静电皮,所述载板的四角分别固定有一个挡块。

优选地,所述拔插测试装置7包括推送气缸一、推送气缸二、气缸推板71、连接块一72、连接块二、滑轨一73、滑轨二74、滑座板75、插头安装座76、插头固定块77、测试插头一78和测试插头二79,所述推送气缸一和推送气缸二分别固定在前侧板4和后侧板的内壁,且所述推送气缸一和推送气缸二的工作端分别与气缸推板71的右壁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一72和连接块二的左端均与气缸推板71的右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一72和连接块二的上表面固定的滑块分别与相对应的滑轨一73、滑轨二74滑动连接,所述滑轨一73和滑轨二74的上表面均与顶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滑轨一73与滑轨二74平行设置,所述滑座板75的下表面与气缸推板71的上侧边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插头安装座76的下端固定在滑座板75的上表面,所述插头固定块77的左壁与插头安装座76的右壁固定连接,所述测试插头一78和测试插头二79均固定在插头固定块77上。

优选地,所述产品压紧装置8包括推送气缸三81、滑轨三83、气缸连接块82、滑板84和压紧块85,所述推送气缸三81固定在顶板5的上表面左上角,所述滑轨三83固定在推送气缸三81的前侧,所述推送气缸三81的工作端与气缸连接块82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连接块82的前端与滑板84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84的下表面固定的滑块与相对应的滑轨三83滑动连接,所述压紧块85的下端与滑板84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压紧块85的右壁设置有静电皮。

进一步地,所述采光模组包括光纤86固定座和多根光纤86,所述光纤86固定座的上端与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光纤86固定座的外壁均匀排布有多根光纤86。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插头一78为网线公插头,所述测试插头二79为usb公插头。

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待测led灯放置在产品定位及采光检测装置6的载板上,然后拔插测试装置7和产品压紧装置8开始工作,推送气缸一和推送气缸二拉动气缸推板71向右运动,带动滑座板75、测试插头一78和测试插头二79同时向右运动,测试插头一78和测试插头二79分别插入电源接口和网络接口,推送气缸三81推动滑板84和压紧块85向右运动靠近led灯,此时采光模组和压紧块85上的光纤86收集led光信号,接着拔插测试装置7断开与led灯的连接,测试其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的现象,最后由人工取下测试完成的产品;至此工作完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拔插测试装置,反复拔插,测试led灯是否存在导电接触不良现象;通过设置产品定位及采光检测装置和产品压紧装置,在led灯导通的时候,分别采集led灯两个部位的光亮度、色彩等信息;本实用新型实用性高,提高了led灯检测效率,有效地提高了led灯的产品合格率,同时检测装置不容易出现故障,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