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0226发布日期:2020-10-30 21:2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汽车已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要求愈来愈高,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安全、舒适、节能、环保是汽车发展的方向和永恒主题,特别是在我国交通事故日益增多、能源日益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尤为重要。电子化、智能化、电动化、可再生化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减振器是为加速车架与车身震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舒适性,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减振器。减振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振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他机件的寿命,因此对减振器性能的检测至关重要。

对于前悬架或后悬架两侧的减振器,其工作性能的差异会影响悬架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当差异化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及时将两侧的减振器同时换掉。所以,对于同轴减振器性能的检测关系到汽车行驶平顺性及安全性。对同轴减振器性能的检测一般只能先单只进行独立检测,之后再检测另一只,本结构增加检测工位,可以一次性完成同轴减振器性能的检测,检测效率得到提高,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其能够同时对一组减振器进行同轴性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机架;

传感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正上方,用于测量待检测减振器的活塞杆的阻尼力;以及

安装架,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机构的正下方,用于固定待检测减振器;

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后方并与所述安装架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架竖直移动;

其中,在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安装架的上部相配合能够夹持一对待检测的减振器。

优选的是,所述传感器机构包括:

框架,其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上板和下板,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上部和下部;

一对导柱,其设置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以及

滑动座,其可滑动地架设在所述导柱之间,用于与所述上板配合并承托待检测的减振器;

一对上限位开槽,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板的左部和右部,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上端进行限位;

一对下限位孔,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座的左部和右部,并分别与所述上限位开槽同轴,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下端进行限位;

调整机构,其与所述滑动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动座沿轴向移动;

其中,在所述上限位开槽和下限位孔处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用于固定对待检测的减振器。

优选的是,所述滑动座包括:

导柱孔,其设置在所述滑动座的左端和右端,供所述导柱穿过;

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滑动座的中部,位于所述滑动座的下端面,用于与所述调整机构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上连接件包括:

示功压盖,其上部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上限位开槽相匹配,下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周缘;

示功压盖滑动座,其上部设有与所述周缘相匹配的安装槽,用于将所述示功压盖固定在上板上;

其中,在所述示功压盖、示功压盖滑动座上设有轴向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待测减振器上端相匹配;

其中,在所述示功压盖、示功压盖滑动座上设有轴向的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贯通孔相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下连接件包括;

突出部,其与所述下限位孔相匹配;

限位部,其设置在突出部的上方,限位部的下端面与所述滑动座相抵接上部与待检测减振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调整机构包括:

螺孔,其设置在所述下板的中心;

丝杠,其穿过所述下板并与所述螺孔相匹配,前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

手轮,其设置在所述丝杠的下端,用于带动丝杠旋转;

推力球轴承,其设置在所述丝杠与连接部之间,用于将所述丝杠与滑动座连接;

油缸,其设置在所述下板下方,用于固定所述丝杠,防止丝杠旋转。

优选的是,在所述传感器机构的下部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与待测减振器的活塞杆上端相匹配。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传感器机构的后方,用于输出旋转动力;

传动轴,其前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驱动主轴,其与所述传动轴的末端连接;

调节丝杠,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主轴的末端;

偏心块,其通过所述调节丝杠与驱动主轴连接;

连杆,其与所述偏心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杆下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同时对一组减振器进行同轴性实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实用新型中滑动座的剖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中示功压盖的剖视图;

图4是实用新型中示功压盖的俯视图;

图5是实用新型中示功压盖滑动座的剖视图;

图6是实用新型中示功压盖滑动座的俯视图;

图7是实用新型中下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8是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机架110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钢架结构,用于支持和固定传感器机构120、安装架130和驱动机构14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机架110由不锈钢焊接而成。

传感器机构120设置在所述机架110的正上方,用于测量待检测减振器的活塞杆的阻尼力。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传感器机构120的下部设有接头121,所述接头121与待测减振器的活塞杆上端相匹配。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所述接头上方设有拉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阻尼力。

安装架130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机构120的正下方,用于固定待检测减振器;在所述安装架130上设有滑动座135,所述滑动座135与安装架130的上部相配合能够夹持一对待检测的减振器。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安装架130包括:框架131与所述驱动机构140传动连接;上板132和下板133、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131的上部和下部;一对导柱134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板132和下板133之间;滑动座135可滑动地架设在所述导柱之间,用于与所述上板配合并承托待检测的减振器;一对上限位开槽132a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板132的左部和右部,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上端进行限位;一对下限位孔135a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座135的左部和右部,并分别与所述上限位开槽132a同轴,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下端进行限位;调整机构136,其与所述滑动座135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动座沿轴向移动;其中,在所述上限位开槽132a和下限位孔135a处分别设有上连接件137和下连接件138,用于固定对待检测的减振器。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上连接件137包括:示功压盖137a的上部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上限位开槽相匹配,下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周缘;示功压盖滑动座137b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周缘相匹配的安装槽,用于将所述示功压盖固定在上板上;其中,在所述示功压盖137a、示功压盖滑动座137b上设有轴向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待测减振器上端相匹配;其中,在所述示功压盖、示功压盖滑动座上设有轴向的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贯通孔相连通。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下连接件138包括;突出部138a与所述下限位孔135a相匹配;限位部138b设置在突出部的上方,限位部的下端面与所述滑动座相抵接上部与待检测减振器连接。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30的后方并与所述安装架130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架130竖直移动;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41设置在所述机架110上,位于所述传感器机构120的后方,用于输出旋转动力;电机141的输出轴与传动轴142通过平键143连接,所述传动轴142与驱动主轴144通过平键145连接,在所述驱动主轴144的末端设有调节丝杠146,将偏心块147与驱动主轴144连接,偏心块147通过轴承148与连杆149连接,连杆149与安装架130连接,进而带动安装架130上下移动。

在使用过程中,先通过调整调整机构136,调整滑动座135在安装架130上的高度,然后通过上连接件137和下连接件138将一组待检测的减振器安装在滑动座135与上板132之间,所述待检测减振器的活塞杆上端伸出所述上限位开槽132a,再开启驱动机构中的电机,首次调慢电机141转速,电机141依次带动传动轴142、驱动主轴144和偏心块147旋转,进而带动旋转上移运动,当待检测的减振器的活塞杆的上端与传感器机构120的接头121接触固定后,再次调整电机转速到阻尼力测试所要求的转速,传感器机构120测量待检测的减振器的活塞杆阻尼力,进而完成同轴实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130包括:框架131与所述驱动机构140传动连接;上板132和下板133、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131的上部和下部;一对导柱134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板132和下板133之间;滑动座135可滑动地架设在所述导柱之间,用于与所述上板配合并承托待检测的减振器;一对上限位开槽132a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板132的左部和右部,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上端进行限位;一对下限位孔135a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座135的左部和右部,并分别与所述上限位开槽132a同轴,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下端进行限位;调整机构136,其与所述滑动座135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动座沿轴向移动;其中,在所述上限位开槽132a和下限位孔135a处分别设有上连接件137和下连接件138,用于固定对待检测的减振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座135包括:导柱孔135b设置在所述滑动座135的左端和右端,供所述导柱134穿过;连接部135c设置在所述滑动座135的中部,位于所述滑动座135的下端面,用于与所述调整机构136连接。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导柱孔135b内设有用于减小摩擦力的滑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件137包括:示功压盖137a的上部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上限位开槽相匹配,下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周缘;示功压盖滑动座137b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周缘相匹配的安装槽,用于将所述示功压盖固定在上板上;其中,在所述示功压盖137a、示功压盖滑动座137b上设有轴向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待测减振器上端相匹配;其中,在所述示功压盖、示功压盖滑动座上设有轴向的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贯通孔相连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连接件138包括;突出部138a与所述下限位孔135a相匹配;限位部设置在突出部138a的上方,限位部138b的下端面与所述滑动座相抵接上部与待检测减振器连接。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下连接件138上均布设有用于固定在滑动座135上的安装孔。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机构136包括;螺孔133a设置在所述下板的中心;丝杠136a穿过所述下板并与所述螺孔相匹配,前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手轮136b设置在所述丝杠136a的下端,用于带动丝杠136a旋转;推力球轴承136c设置在所述丝杠136a与连接部135c之间,用于将所述丝杠136a与滑动座135连接;油缸136d设置在所述下板133下方,用于固定所述丝杠,防止丝杠136a旋转。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丝杠136a的顶端设有丝杠限位件,所述丝杠限位件与推力球轴承136c限位配合,将所述丝杠与推力球轴承163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传感器机构120的下部设有接头121,所述接头121与待测减振器2的活塞杆上端相匹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40包括:电机141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传感器机构120的后方,用于输出旋转动力;电机141的输出轴与传动轴142通过平键143连接,所述传动轴142与驱动主轴144的末端通过平键145连接,在所述驱动主轴144的末端设有调节丝杠146,将偏心块147与驱动主轴144连接,偏心块147通过轴承148与连杆149连接,连杆149与安装架130连接,进而带动安装架130上下移动。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一对导轨,其分别竖直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部;一对导轨块,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后端面上并与所述导轨相匹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能够同时对一对减振器进行同轴性实验。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