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体降场系统以及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5167发布日期:2021-04-27 13:4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磁体降场系统以及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降场系统、储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磁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磁体具有高场强低耗能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如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粒子加速器,核磁共振(nmr)光谱仪等场景中。在使用过程中,电流能够无损地流过一闭合的磁体电路。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将电流从磁体中去除以使系统能继续操作使用。此种从磁体中去除电流的过程被称为降场。
3.在降场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散热部件将降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进行储热或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进行降场的磁体降场系统。该磁体降场系统,包括:励磁电源,所述励磁电源至少包括一功率转换器,所述功率转换器至少与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连接,所述磁体被设置于一低温腔体内;降场负载,与所述功率转换器连接,从所述磁体接收由降场所产生的第一电流,所述第一电流于所述降场负载形成的压降而产生第一热量;以及储热装置,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储热本体,设置为与所述降场负载热交换接触,所述储热本体包括:至少一储热腔体,容纳相变材料以存储所述降场负载产生的第一热量,其中,所述储热本体还至少设置为与至少一个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热源进行热交换接触,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第二热量传递至所述储热本体进行储热,其中,所述功率转换器被构造为集成于所述低温腔体的外侧,从而与所述磁体相固定设置。
5.可选地,所述储热本体与所述励磁电源于相互分立的壳体设置,所述励磁电源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所述储热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外,所述励磁电源通过引出的电气线连接至所述降场负载,使得所述励磁电源与所述降场负载形成回路。
6.可选地,所述相变材料为有机类固

液相变材料、无机类固

液相变材料、金属类固

液相变材料、复合类固

液相变材料的一种。
7.可选地,所述相变材料为十二烷、氯化钙结晶水合物、低温焊锡

136合金或伍德合金(woods metal)以及混合石墨粉末的固

液相变材料的一种。
8.可选地,所述储热本体被构造为具有第一热交换侧以及与所述第一热交换侧相对设置的第二热交换侧,所述降场负载与所述储热本体于所述第一热交换侧热交换接触以存储所述第一热量;以及所述热源与所述储热本体于所述第二热交换侧热交换接触以存储所述第二热量。
9.可选地,所述储热本体还被设置为与一磁体监控单元、假负载、升场电源的一种或组合进行热交换接触,以吸收所述磁体监控单元、假负载、升场电源的一种或组合所产生的
第二热量。
10.可选地,所述磁体降场系统还包括:第一散热片,被设置在所述储热本体的表面,并沿所述降场负载或/和所述热源与所述储热本体间热交换接触处周围布置。
11.可选地,所述磁体降场系统还包括:水冷管路,被排布为与所述相变材料热交换接触,以用于至少对所述相变材料进行冷却;所述水冷管路还包括一水冷管路入口以及一水冷管路出口,所述水冷管路入口开设于所述储热本体外侧,以将水流通过所述水冷管路入口导入所述水冷管路;以及所述水冷管路出口开设于所述储热本体外侧,以将水流通过所述水冷管路出口排出所述水冷管路。
12.可选地,所述磁体降场系统还包括:热传导构件,设置在所述储热腔体内并从所述降场负载与所述储热本体的热交换处接收第一热量和/或从所述热源的热交换接触处接收第二热量,并使所述相变材料与所述热传导组件接触以储存于所述储热腔体内。
13.可选地,所述热传导构件还包括:一金属板,构造为沿所述储热腔体的边缘设置以接收所述第一热量和/或所述第二热量;以及一金属块,构造为填充于所述储热腔体内,所述金属块与所述金属板热交换接触,且所述金属块内构造有多个中空腔体以容纳所述相变材料。
14.可选地,所述热传导构件还包括:多个金属栅格片,沿所述储热腔体内布置安装;以及将所述相变材料与所述金属栅格片热交换接触并存储于所述储热腔体内。
15.可选地,所述热传导构件还包括:金属发泡,与所述相变材料接触并存储于所述储热腔体内。
16.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磁体降场系统。
17.本公开的一个优势在于实现了磁体降场系统的励磁电源集成于磁体设置,从而将提供磁体降场服务的励磁电源、降场负载集成于磁体设置。
18.另一个优势在于,储热装置采用相变材料作为储热材料,具有较大的潜热值可以减少储热装置占用空间的问题,使得储热装置更为紧凑。
19.另一个优势在于储热装置可以与一降场负载和至少一个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其他热源进行热交换接触,使得储热装置可以既对磁体降场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储热、散热,也可以对磁体正常工作中由其他热源产生的热量进行储热、散热,从而改善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工作中各电子部件的温度控制的问题。
20.另一个优势在于储热装置与励磁电源可以设置于相互分立的壳体,使得储热装置的储热、散热的部署更为灵活,可以既和降场负载也可以与其他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热源进行热交换接触。另外,还实现了只需通过可移动地布置储热装置为降场负载、热源提供储热、散热以及冷却。
21.另一个优势在于利用接近室温的相变材料作为储热装置的储热材料,具有较大的潜热值,可以在磁体降场的过程中大量吸收热量而同时具有较为稳定的温度控制和温升,可以适应于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
22.另一个优势在于储热装置使用了多种实施例的热传导构件以弥补部分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不佳的缺点。
附图说明
23.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24.图1为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磁体的等效框图;
25.图2为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降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储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示出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储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29.10 低温腔体
30.12 线圈
31.14、16 电气连接线
32.18 超导开关
33.18a 超导导线
34.18b 电阻层覆盖的超导导线
35.18c 二极管、二极管组
36.18d 发热器
37.20 励磁电源
38.22 功率转换器
39.24、26 接头
40.30 降场负载
41.36 模式开关
42.40 储热装置
43.42 相变材料
44.44 第一散热片
45.46a 金属板
46.46b 金属块
47.46c 中空腔体
48.46d 金属栅格片
49.48 水冷管路
50.48a 水冷管路入口
51.48b 水冷管路出口
52.50 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54.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55.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56.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57.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通常安装于一低温封闭的环境中。如图1所示,在一个低温封闭低温腔体10内,磁体可以包括至少一线圈12,线圈12可以由超导导线制成。线圈12可以引出电气连接线14、16。与线圈平行设置有超导开关18,超导开关18可以至少包括:具有电阻覆盖层的超导导线18b,与之并联的起保护作用的二极管18c或二极管组;以及一发热器18d与超导导线18a热交换接触。当需要时,如对磁体进行降场时,可以产生电流通过发热器18d,该发热器18d充分加热超导导线18a以使得其失超(quench),变成电阻性,线圈12不再是超导状态,线圈12存储的能量部分变成热能散发。于是,通过超导开关18的电流经过电阻覆盖层或经过失超的磁体。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磁体也可以通常被理解为是超导磁体。
58.通常地,通过线圈12引出的电气连接线可以连接至一励磁电源。如图2所示,励磁电源20可以是一便携式磁体电源,包括:与磁体的线圈12引出的电气连接线14、16连接的接头24、26;功率转换器22可以接收三相主功率并可以将其转换为低电压、高电流的交流电流输出,功率转换器22可以连接至一降场负载(run down load

rdl)30;以及模式开关36,连接至功率转换器22与降场负载30之间,使得可以选择将降场负载30在磁体降场时连入到与磁体的回路中从而开启磁体降场的工作模式。需要说明的是,降场负载30可以由一组高功率的二极管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降场负载30中的二极管组可以由电阻代替。
59.在为磁体进行降场时,场强随之下降为零。超体磁体连接至一励磁电源20,打开超导开关18使得磁体产生的电流加载于功率转换器22,励磁电源流经至降场负载30,并于降场负载30产生磁体电流回路的电压降。该电压降与流过其的磁体电流结合导致能量由降场负载30以周围辐射方式向外发散第一热量。因而,需要使用储热或散热装置对降场负载30中的第一热量进行储热或散热。通常,在使用储热或散热装置在对大量热量进行储热、散热时,需要使用风扇对该设备进行冷却,但是这样的架构具有较为庞大的辅助设备。此外,还有使用散热片和水冷等辅助构造对储热或散热装置进行冷却。但这将导致成本变得很高,需要额外的电力和供水设施,散热/储热装置将变得非常复杂。
60.根据相关技术,在具有降场功能的磁体系统中,通常使用一种内置于降场装置的散热/储热装置作用于降场负载30,为其提供散热或储热。散热/储热装置还还可以通常具有散热片

风扇型的构造,通过水冷或非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冷却。另外,如不使用散热片或水冷实现散热,散热/储热装置通常还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作为储热材料与降场负载30热交换接触将磁体降场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储存以避免降场负载30的过热。对于使用纯金属块作为储热装置时,由于金属具有较低的载热性,需要使用大体积的金属块以有效吸收由磁体线圈12在降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这使得大体积的金属块会挤占有限的磁体系统的空间。例如,一个1.5t规格的磁体可以存储有4mj的能量,这表明对于散热/储热部件的平均消散功率可以达到2.2kw,这导致内置有金属块作为储热装置的降场装置具有较大的体
积和重量的特点,并通常达到80

90kg以上。
61.图表1列出了数种常用金属的载热系数,表明金属的载热系数较小。磁体中的能量通常在兆焦耳的水平,产生的热量使得重达数十公斤以上的金属块上升到非常高的温度。以铝为例,铝的载热系数为0.91kj/kg。如果利用铝块来吸收由磁体的线圈在降场过程中释放的1兆焦耳能量,能够使10kg的铝块的温度上升到110℃。当需要将铝块从室内温度为23℃仅上升到50℃,则需要40kg的铝块,这将占用过多的空间。
62.表1数种常用金属的载热系数
[0063][0064]
相变材料(pcm

phase change material)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相变材料可分为有机、无机、金属相变材料。亦可以分为水合盐或蜡质相变材料。并可以在相变温度的条件下,相变材料可以在固

固、固

液、固

气、液

气态之间相变。相变材料具有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并存储大量能量的特点,故被称为相变潜热。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储热装置,通过利用相变材料作具有更大的潜热值,做为储存磁体在降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的材料,以解决储热装置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0065]
本公开中提供了一种磁体降场系统,利用了相变材料作为储热装置的储热材料,使得储热装置具有较小占用空间的优势,将励磁电源集成安装在存放超导磁体的低温腔体的外侧,使得励磁电源、降场负载与对应的超导磁体相固定设置,实现磁共振磁体降场系统与对应的超导磁体集成为一体设置。
[006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涉及的一种磁体降场系统进行说明。
[0067]
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降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68]
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磁体降场系统,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进行降场。磁体降场系统包括:励磁电源20,励磁电源20至少包括一功率转换器22,功率转换器22至少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连接,磁体被设置于一低温腔体10内;降场负载30,与功率转换器22连接,从磁体接收由降场所产生的第一电流,第一电流于降场负载30形成的压降而产生第一热量;储热装置40,包括:储热本体,设置为与降场负载30热交换接触,储热本体包括:至少一储热腔体,容纳相变材料42以存储降场负载30产生的第一热量,其中,储热本体还至少设置为与至少一个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热源50进行热交换接触,将热源50产生的第二热量传递至储热本体进行储热,又其中,功率转换器22被构造为集成于低温腔体10的外侧,从而与磁体相固定设置。如此构造的益处在于,将磁体降场系统的励磁电源20以及降场负载30集成于磁共振成像系统,从而能够更为方便的为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提供降场服务,而不需要为了磁体降场而特意布置一独立的降场装置/设备。
[0069]
根据一些实施例,为了使储热装置40可以在磁体降场以外也能起到储热/散热的作用,储热装置40可以与励磁电源20分立设置,使储热装置40可以能够相对于磁体活动设置。通常,储热装置与励磁电源是一体设置于一个壳体中,作为提供磁体降场服务的专用设
备,传统意义上的储热装置仅设置为与降场负载热交换接触。励磁电源、降场负载以及储热装置通常一同封闭于一可移动的壳体内作为磁体降场的专用支持设备。因而本实施例的设置的益处在于,储热装置40可以独立于与励磁电源20设置,不仅可以与降场负载30热交换接触,也可以与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其他热源50热交换接触。这样储热装置40可以不但作为磁体降场时用作对第一热量的储热、冷却等,也同样可以在非磁体降场时作为对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各个需要温度控制的电子部件进行储热、散热以及冷却。在本实施例的储热装置40可以被作为一可移动的储热、散热以及冷却的专用支持设备。另外,利用储热装置40较小占用的空间,可以更灵活的根据应用需要对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各种工况下进行储热、散热以及冷却。根据一些示出的例子,热源50可以是磁体监控单元、假负载、升场电源以及其他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需要温度控制的电子部件。
[0070]
具体地,储热本体可以与励磁电源20于相互分立的壳体设置,励磁电源20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储热本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外,励磁电源20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储热本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外,励磁电源20通过引出的电气线连接至降场负载30,使得励磁电源20与降场负载30形成回路。如此构造的益处在于,降场负载30可以脱离于与励磁电源20同封闭于一个壳体而与储热本体进行热交换接触,这样的设置增加了储热装置40在对磁体系统的其他热源进行热存储/散热布置的灵活性,即可以自由地通过使磁体系统中的其他热源与储热本体之间热交换接触,使得磁体系统在正常工作时,即磁体降场之外,由储热装置40对磁体系统的其他热源进行储热、散热。并在当磁体系统通过打开超导开关18切换到磁体降场后,储热装置40又可以对降场负载30进行储热、散热。显而易见的是,本公开涉及的储热装置40更灵活地适应于磁体系统的各种热源的储热、散热的场景,即仅需要布置一可独立移动的储热装置40与降场负载30和/或热源50热交换接触,为磁体降场、磁共振系统的电子部件进行散热、储热以及冷却,而非布置一整个降场装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可以被理解为设置于低温腔体的外侧,从而实现励磁电源20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集成设置。
[0071]
跟据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储热本体被构造为具有第一热交换侧以及与第一热交换侧相对设置的第二热交换侧,降场负载30与所述储热本体于所述第一热交换侧热交换接触以存储所述第一热量,热源50与所述储热本体于第二热交换侧热交换接触以存储第二热量。一种可行的储热本体的构造是,将储热本体的顶面作为第一热交换侧与降场负载30热交换接触,以及将储热本体的底面作为第二热交换侧与热源50进行热交换接触。可以理解的是,热源50可以通过紧固部件固定于储热本体的底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072]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磁共振成像系统可能具有数个热源。在一种情况中,磁体监控单元是和磁体系统相关的热源之一。在磁体正常工作时,如磁体监控单元可以是一个主要的热源50,将磁体监控单元设置为与储热本体热交换接触,可以将磁体监控单元产生的热量由储热装置40进行储热/散热。这使得储热装置40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对磁体未进行降场操作的时候,能够对磁体相关的其他热源50进行散热或储热。此外,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热源50还可以是升场电源以及其他磁共振系统中需要温度控制的电子部件。上述升场电源、需要温度控制的电子部件都可以设置为与储热本体热交换接触,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073]
在另一情况中,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热源50可以是假负载(dummy load)。假负载被常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中。一种通常的情况,可以将一假负载加载于一发射天线
(transmitter)的功率放大器,以增加阻抗,保护发射天线。这样假负载成为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工作时的另一个重要热源。可以将假负载设置为与储热本体热交换接触。
[0074]
根据一些实施例,储热本体还可以被设置为与一磁体监控单元、假负载、升场电源以及其他磁共振系统中需要温度控制的电子部件的一种或组合进行热交换接触,以吸收磁体监控单元、假负载、升场电源以及其他磁共振系统中需要温度控制的电子部件的一种或组合所产生的第二热量。这样,储热装置40可以在非超导降场的使用场景时,可以作为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常规工作时解决其储热、散热的问题。磁体监控单元、假负载、升场电源以及其他磁共振系统中需要温度控制的电子部件可以通过连接件或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安装于储热本体。连接件或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母或者卡扣组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075]
以下结合附图,用以说明对储热装置40构造的改进以改善储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0076]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储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77]
如图3所示,根据一些实施例,储热装置40还包括:第一散热片44,被设置在储热本体的表面,并可以沿降场负载30和/或热源50与储热本体间热交换接触处周围布置。
[0078]
通过对储热装置40的表面设置多个第一散热片44以改善储热装置的散热性能。改善储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可以加快储热装置中的相变材料与外界的热交换过程,使得在磁体降场后,相变材料42可以在大量存储热量后由固态变为液态后能较快的恢复回固态。可以理解的是,储热装置40可以不仅限于在储热本体的表面设置第一散热片44的方式来散热,还可以使用如风扇、水冷等方式。
[0079]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为了解决相变材料42在储热过程中的冷却问题,储热装置40还包括:水冷管路48,被排布为与相变材料42热交换接触,以用于至少对相变材料42进行冷却。水冷管路48还包括:一水冷管路入口48a以及一水冷管路出口48b,水冷管路入口48a开设于储热本体外侧,以将水流通过水冷管路入口48a导入所述水冷管路48,以及水冷管路出口48b开设于储热本体外侧,以将水流通过水冷管路出口48b排出所述水冷管路48。
[0080]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水冷管路48与相变材料42的热交换接触面,可以将水冷管路48构造为于储热腔体内形成多次弯折以使得水冷管路48与相变材料42之间的接触面。另外,还可以于相变材料42设置允许水冷管路48从其穿过的管路,使得水冷管路48与相变材料42之间充分热交换接触,以改善相变材料42在储热过程中的冷却问题。
[0081]
储热装置40的储热腔体可以利用容纳相变材料42作为对降场负载30产生的第一热量,和/或热源50所产生的第二热量进行储热、散热以及冷却,可以有效利用相变材料42的高潜热值实现储热装置40的占用空间降低。
[0082]
根据一些实施例,相变材料42可以为有机类固

液相变材料、无机类固

液相变材料、金属类固

液相变材料、复合类固

液相变材料的一种。
[0083]
根据一些实施例,相变材料42可以为十二烷、氯化钙结晶水合物、低温焊锡

136(cerrolow

136)合金或伍德合金(woods metal,如50bi/27pb/13sn/10cd)或混合石墨粉末的固

液相变材料的一种。其中,十二烷属于有机类固

液相变材料;氯化钙结晶水合物属于无机类固

液相变材料;低温焊锡

136合金和伍德合金属于金属类固

液相变材料;混合石墨粉末的固

液相变材料属于复合类固

液相变材料。
[0084]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于储热装置40内的固

液相变材料,在室温的环境
中以固态的形式保存。在降场过程中,储热装置内的固

液相变材料可以大量吸收第一热量,使得相变材料在升温到相变温度时从固态变为液态。在结束降场后,固

液相变材料通过与周围的热交换逐渐冷却,以从液态恢复到固态。在散热本体的表面设置散热片的方式可以加速固

液相变材料的冷却过程。
[0085]
参见表2示出了数种相变材料42的固

液潜热系数,其具有接近于室温的较低的相变温度,并通常用于电子设备的温度控制。通过比较表2与表1的数值可知相变材料的固

液潜热系数远大于金属的载热系数。以释放1兆焦耳的能量为例,在同等吸收能量后升温的条件下,分别需要4.7kg的十二烷(c
12
h
26
)或5.6kg的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
6h2o)以达到同样的吸热效果,这只有使用金属铝块作为储热材料的1/10的质量。
[0086]
表2数种固

液相变材料的潜热系数
[0087][0088][0089]
可以理解的是,利用上述固

液相变材料对磁体降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进行存储,可以利用固

液相变材料的较大的潜热值(latent heat)使得固

液相变材料在吸收大量热量后仍然保持在相变临界的温度上。可以理解的是,十二烷或者氯化钙结晶水合物的相变临界温度略超过室温,即37℃或29℃,在吸收大量由磁体降场后产生的热量后,一定质量的上述固

液相变材料由固态相变到固

液混合态,即温度约在37℃或29℃左右,具有较为稳定温控性能。因而,可以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温度的范围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42作为储热材料。
[0090]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类固

液相变材料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如伍德合金或者低温焊锡

136(cerrolow

136)。
[0091]
可以理解的是,部分有机类固

液相变材料、无机类固

液相变材料并不具有良好的传热、导热性能。
[0092]
根据一些实施例,相变材料可以为复合类固

液相变材料,特别是可以是混合石墨粉末的固

液相变材料。由于多数非金属类的固

液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较低,使用混合石墨粉末的固

液相变材料可以增加固

液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混合石墨粉末的固

液相变材料只是一种复合类固

液相变材料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093]
除了使用复合类固

液相变材料以改善传统的固

液相变材料的导热/传热性能,还可以从相变材料本身的储存方式上进行改进,如增大相变材料42参与热交换的接触面积。
[0094]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将相变材料制作成相对较薄的相变材料42层存储于储热装置40的储热腔体内,以克服部分固

液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较低的问题。
[0095]
从另一方面看,可以对储热装置40的构造进行改进以改善一些固

液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较低的问题,提高储热装置40整体的热传导性以提高对磁体的降场、磁体的热
源50进行储热/散热的效率,以及有效降低磁体降场的储热时间。
[0096]
根据一些实施例,储热装置40还可以包括:热传导构件,可以设置于储热腔体内并从降场负载30与储热本体的热交换处接收第一热量和/或从热源50的热交换接触处接收第二热量,并可以使相变材料42与热传导构件接触以储存于储热腔体内。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热传导构件与相变材料42之间的更充分的接触,利用热传导构件自身较好的导热性能,以弥补部分固

液相变材料的导热/传热性能的不足。
[0097]
以下结合附图,对可能的储热装置40的结构改造以实现改善一些固

液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较低的问题。
[0098]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热传导构件可以包括:一金属板46a,构造为沿储热腔体的边缘设置以接收第一热量和/或第二热量;以及一金属块46b,构造为填充于储热腔体内,金属块46b与金属板46a热交换接触,且金属块内构造有多个中空腔体46c。金属板46a可以沿储热腔体的底部安装,也可以按照热量传入的方向沿热交换处进行安装,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099]
根据一个示出的实施例,金属板46a可以延伸至与降场负载30和/或热源50、与储热本体直接接触的热源的热交换接触处,将上述热源50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板46a传递至位于中空腔体46c内储存的相变材料42,弥补部分相变材料42的热传导性能不佳的问题。
[0100]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热传导构件可以包括:多个金属栅格片46d,沿储热腔体内布置安装;以及将相变材料42与金属栅格片46d相互接触并存储于储热腔体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多个金属栅格片46d将储热腔体的空间等分,以将相变材料42存储于各储热腔体内被等分出的空间,以利用金属栅格片46d较高的热传导性克服部分固

液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较低的问题。
[0101]
根据一个示出的实施例,金属栅格片46d可以沿储热腔体的底部或顶部间隔设置,以充分与储存于储热腔体内的相变材料42接触,增大热交换的面积,弥补部分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不佳的问题。另外,金属栅格片46d还可以按照将储热腔体等分隔开的方式进行设置。
[0102]
根据一些实施例,热传导构件可以包括:金属发泡,与相变材料42均匀接触并存储于储热腔体内。
[0103]
根据一些实施例,储热腔体可以在容纳相变材料42后具有一定净空间。以容纳在磁体降场时,相变材料42因存储大量热量,从固态相变为液态时体积的扩大。
[0104]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该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磁体降场系统。
[01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