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微型显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1171发布日期:2021-01-23 10:0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微型显微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观结构观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微型显微系统用于检测荧光蛋白。


背景技术:

[0002]
运用荧光蛋白可以观测到细胞的活动,可以标记表达蛋白,可以进行深入的蛋白质组学实验等等。现有技术中对于荧光蛋白的标记通常通过蓝光照射之后再检测其发出的绿光,在接收绿光的过程中通常是需要调节焦距才能保证光线可以稳定的被cmos模块接收,现有技术中的光线焦距的调节是接收模块相对于光信号发出源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的方式是上下拉拽调节焦距,拉拽的方式调节焦距容易造成拉拽过渡或是不到位的情况发生,造成调节时间长,调节过程不稳定,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微型显微系统,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是多个。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超微型显微系统,包括光信号处理部和光信号接收部。
[0006]
所述光信号处理部内设置光路通道,在光路通道的起点设置led光源。这里的光源根据检测的需要进行调整变换,这里的led光源是蓝光光源。
[0007]
光信号处理部上方设置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部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台,所述第一连接台上设置第一螺纹孔;
[0008]
所述光信号接收部内置cmos模块,在cmos模块下方设置第一导向腔;第一导向腔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台,在第二连接台上设置通孔;
[0009]
led光源发出光信号经过光路通道到达待检测发光点,再经过光路通道到达cmos模块。
[0010]
所述第一导向部进入第一导向腔,第一螺栓穿过通孔螺旋连接到第一螺纹孔,使光信号处理部和光信号接收部连接;一压缩弹簧位于通孔和第一螺纹孔之间使光信号接收部和光信号处理部之间紧绷。
[0011]
在第一导向部和第一导向腔的限制下,旋转第一螺栓使光信号处理部相对光信号接收部上下移动。
[0012]
在本实用新型中,光信号接收部在使用过程中用夹具夹持在立体定位仪上,通过第一螺栓与光信号处理部连接。在旋转第一螺栓时,光信号处理部将相对于光信号接收部上下移动,实现光信号的对焦,此种调节方式可以实现微调、调节迅速、简单、稳定。
[0013]
在这里cmos模块通过一根数据线和daq(数据处理器)连接,daq有三个并列的金属接口和一个连接pc(电脑)的输出接口,通过pc(电脑)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0014]
在这里压缩弹簧在光信号探测部和光信号处理部之间始终处于被压缩需要恢复
形变的状态内,以有效的保证在对焦过程中光信号处理部相对光信号探测部的稳定移动。
[0015]
优选的: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信号在光路通道内依次经过第一滤光片、二向色镜、自聚焦透镜达到待检测发光点;待检测发光点发出的光信号再依次经过自聚焦透镜、二向色镜、第二滤光片、第一凸透镜、第二凸透镜到达cmos模块。凸透镜选用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筛选,不做限定。同样的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也根据实际需要的单色光种类进行选择使用。
[0016]
第一滤光片用于保证光源发出的光源单一,二向色镜用于反射蓝光透过绿光,第二滤光片用于保证检测之后的光是单一光。各透镜用于聚光和成像,保证cmos模块可以接收到稳定的检测信号。
[0017]
优选的:在所述光路通道的一侧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使第一滤光片、二向色镜、第二滤光片分别从所对应的凹槽嵌入光路通道,一遮盖通过第三螺栓连接在光路通道的侧面以遮住凹槽。
[0018]
这里的滤光片(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和二向色镜是从光路通道侧面的凹槽嵌入光路通道,使光信号在光路通道内经过滤光片而筛选。
[0019]
此种安装的方式便于更换滤光片,适用于更多的检测。
[0020]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透镜为平凸透镜,其平面为光信号接收面。
[0021]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光片是450nm-490nm滤光片。用于保证蓝光照射到指定的接收蓝光的荧光蛋白。
[0022]
优选的:所述第二滤光片是505nm-545nm滤光片。用于保证接收到由荧光蛋白发出的绿光通过到达cmos模块。
[0023]
优选的:还包括光信号探测部,所述光信号探测部内置第二自聚焦透镜;在光信号处理部下端第二导向部,在第二导向部上设置第一磁性部;所述在光信号探测部上端面设置第二导向腔,第二导向腔内设置第二磁性部,第二磁性部与第一磁性部磁性相吸。
[0024]
在这里通过磁性相吸,保证连接迅速,定位准确。
[0025]
优选的:在第二导向腔侧面开设第二螺纹孔,第一螺栓从第二螺纹孔横向进入第二导向腔与第二导向部相抵。为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这里通过螺栓前端的压力,使第二导向部和第二导向腔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保证稳定。
[0026]
优选的:所述光信号处理部周向为方形,通过夹具与立体定位仪连接。相较于圆形,方形的连接更加方便。
[0027]
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连接杆、连接块、万向节、u型夹;所述连接块在连接杆上滑动,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块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所述u型夹与所述连接杆通过万向节连接;在所述u型夹的开口端的一侧开设第四螺纹孔,第四螺栓前端从第四螺纹孔伸出,将位于u型夹开口处的物品夹持。
[0028]
在这里万向节包括块体,块体内部设置球形腔,一球体至于球形腔内,球形腔的开口小于球体,在球形腔的一侧设置螺钉孔,一螺钉通过该螺钉孔进入球形腔与球体发生摩擦进行锁死方向。
[0029]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0030]
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节迅速到位,更稳定准确的固定自聚焦透镜,灵活调整自聚焦透镜之间的距离,更好更快速的找到成像点,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数据
的准确性,形成最佳光路,节约实验时间。对于操作经验不限制,降低仪器使用的培训难度。
附图说明
[0031]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0032]
在附图中:
[003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一;
[003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二;
[0035]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二;
[0036]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四;
[0037]
图5是图1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
图6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7是图5和图6的使用配合图(省略连接杆部分);
[0040]
图8是实施例二的试验使用示意图。
[0041]
以上附图中:
[0042]
光信号处理部100,光路通道101,led光源102,第一导向部103;第一连接台104,第一螺纹孔105,第一滤光片106,二向色镜107,自聚焦透镜108,第二滤光片109,第一凸透镜110,第二凸透镜111,第二导向部112,第一磁性部113;凹槽114,遮盖115,第三螺栓116,第一螺栓117,压缩弹簧118;
[0043]
光信号接收部200,cmos模块201,第一导向腔202;第二连接台203,通孔204;光信号探测部300,第二自聚焦透镜301,第二导向腔302,第二磁性部303,第二螺栓304;
[0044]
夹具400,连接杆401,连接块402,万向节403,u型夹404;第四螺栓405;皮层基板座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004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7]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8]
实施例一
[0049]
在这里以小鼠头部的荧光蛋白信号检测为例。
[0050]
一种超微型显微系统,包括光信号处理部100和光信号接收部200。
[0051]
所述光信号处理部100内设置光路通道101,在光路通道的起点设置led源(蓝光)102。
[0052]
光信号处理部100上方设置第一导向部103;第一导向部103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
台104,所述第一连接台104上设置第一螺纹孔105。
[0053]
所述光信号接收部200内置cmos模块201,在cmos模块201下方设置第一导向腔202;第一导向腔202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台203,在第二连接台203上设置通孔204。
[0054]
所述led光源102发出的光信号在光路通道101内依次经过第一滤光片106、二向色镜107、自聚焦透镜108达到待检测发光点;待检测发光点接收到的光信号再依次透过自聚焦透镜108、二向色镜107、第二滤光片109、第一凸透镜110、第二凸透镜111到达cmos模块201。
[0055]
在这里待检测发光点是通过光信号探测部300获得发光点的光信号的,光信号探测部300内嵌入一个长条形的第二自聚焦透镜301,对发光点的信号做聚焦折射。
[0056]
这里光信号探测部300和光信号处理部100的连接结构如下:在光信号处理部100下端第二导向部112,在第二导向部112上设置第一磁性部113;所述在光信号探测部300上端面设置第二导向腔302,第二导向腔302内设置第二磁性部303,第二磁性部303与第一磁性部113磁性相吸。
[0057]
在第二导向腔302侧面开设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栓304从第二螺纹孔横向进入第二导向腔与第二导向部112相抵。
[0058]
在所述光路通道101的一侧设置凹槽114,所述凹槽114使第一滤光片106、二向色镜107、第二滤光片109分别从所对应的凹槽114嵌入光路通道101,一遮盖115通过第三螺栓116连接在光路通道101的侧面以遮住凹槽114。
[0059]
所述第一凸透镜110为平凸透镜,其平面为光信号接收面。
[0060]
第一凸透镜110和第二凸透镜111从光路通道的末端(如图4上的上方)安装,可以是过盈卡入,或是通过胶水粘接在内部。
[0061]
所述第一导向部103进入第一导向腔202,第一螺栓117穿过通孔204螺旋连接到第一螺纹孔105,使光信号处理部100和光信号接收部200连接;一压缩弹簧118位于通孔204和第一螺纹孔105之间使光信号接收部和光信号处理部之间紧绷。
[0062]
在第一导向部103和第一导向腔202的限制下,旋转第一螺栓117使光信号处理部相对光信号接收部上下移动。
[0063]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是通过具有定向螺距的螺栓来调节焦距,采用螺栓调节具有如下优点:1、调节过程中运行稳定;2、调节距离稳定可靠;3、调节迅速到位。
[0064]
如图6、图7所示,所述光信号处理部100周向为方形,通过夹具400与立体定位仪连接。所述夹具包括连接杆401、连接块402、万向节403、u型夹404;所述连接块402在连接杆401上滑动,所述连接杆401通过连接块402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所述u型夹404与所述连接杆401通过万向节403连接;在所述u型夹的开口端的一侧开设第四螺纹孔,第四螺栓405前端从第四螺纹孔伸出,将位于u型夹开口处的物品夹持。
[0065]
配合本装置,在这里采用u型夹,通过u型开口端与所夹持物品的侧壁贴合,增加摩擦力,保证夹持的紧密性。
[0066]
本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0067]
首先通过夹具将光信号接收部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
[0068]
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台连接在第二连接台上,使光信号处理部通过螺栓连接在光信号接受部下方;并通过旋转第一螺栓在光信号处理部内的长度来调节焦距;
[0069]
然后将光信号探测部是植入小白鼠的脑部,用以检测脑部信号;这里光信号探测部和光信号处理部是通过磁铁吸附对接的,对接速度快,为了连接稳定增加了螺栓。
[0070]
再有就是由于小鼠的头部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保证方向一致,因此夹具上设置一万向节用于配合鼠头的方向。
[0071]
在使用过程中,led蓝光源发出蓝色光线,蓝色光线首先经过第一滤光片进行滤光以保证光线的单色纯度;当蓝色光线照射到小鼠脑内的荧光蛋白上时,荧光蛋白将发出绿色的光线,绿色的光线经过二向色镜再经过第二滤光片、以及凸透镜到到cmos模块;这样cmos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到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0072]
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装配过程中还是在试验过程中,操作都简单、步骤少,尤其是光线焦距的调节迅速稳定。
[0073]
实施例二
[0074]
在这里以小鼠大脑皮层探测为试验,对本发明创造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75]
如图8所示,这里使用光信号处理部和光信号接受部试验。
[0076]
这里首先在小鼠大脑皮层植入皮层基板座500,然后将光信号处理部的聚焦透镜108经过皮层基板座插入小鼠大脑皮层指定位置,通过led光源102发出的光信号对大脑皮层进行检测。
[0077]
通过第一螺栓的旋转保证焦距的快速调节到位,同时与压缩弹簧的状态共同保证光信号接收部200和光信号处理部100之间的调节稳定。
[007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