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7426发布日期:2021-04-21 04:2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器发出一排光幕,由接收器接受,接收的光束经由光纤送入调制器,在调制器内与外界被测参数的相互作用,使光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光信号,再经过光纤送入光电器件、经解调器后获得被测参数。
3.光纤传感器检测场景不受产品孔洞影响,可应用于引线框架的检测,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光纤传感器检测工件时,因为光纤传感器发射出的光幕距产品出料口的位置(即被测工件的出口)有着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则为光幕死角,当被测工件从产品出料口伸出时需经过光幕死角才可被光纤传感器检测到,在经过光幕死角的时间会造成光纤传感器的对工件的检测产生延迟,易造成光纤传感器检测的不稳定。
4.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光纤传感器检测时光幕死角区域大而造成的检测不稳定的缺陷。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载台,第二载台,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载台上,另一端连接第二载台的支撑臂;所述第一载台相对于第二载台的表面上设置有光纤传感器发射端,所述第二载台相对于第一载台的表面上设置有光纤传感器接收端;
8.所述第一载台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载台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用于将光纤传感器发射端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用于将第一调节装置反射的光线反射至光纤传感器接收端。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载台外侧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调节板和与所述第一调节板相连接的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载台外侧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调节板和与所述第二调节板相连接的第二反射板。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调节板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槽,所述第一载台外侧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一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一调节槽与所述第一紧固孔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调节板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槽,所述第二载台外侧设置有第
二紧固孔,所述第二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二调节槽与所述第二紧固孔相连接。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反射板的斜面朝向光纤传感器发射端,所述第二反射板的斜面朝向光纤传感器接收端。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反射板的斜面和第二反射板的斜面为镜面。
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为对称结构,且所述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均与所述支撑板相垂直。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载台、支撑板以及第二载台的材质为铝合金。
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的材质为合金钢。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将光纤传感器发射端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二调节装置的,进而第二调节装置将第一调节装置反射的光线反射至光纤传感器接收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可将光纤传感器传输的光幕调节至被测工件的出料口,有效解决检测时光幕与被测工件之间存在光幕死角的问题,提高了光纤传感器的检测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纤传感器检测时的原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23.现有技术中:10、光纤传感器发射端;20、光纤传感器接收端;30、产品出料口;40、光幕死角;
24.本实用新型中:100、第一载台;200、支撑臂;300、第二载台;400、光纤传感器发射端;500、光纤传感器接收端;110、第一安装槽;120、第一调节装置;310、第二安装槽;320、第二调节装置;121、第一调节板;122、第一反射板;321、第二调节板;322、第二反射板;123、第一固定柱;124、第一调节槽;323、第二固定柱;324、第二调节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2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实施例:
29.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载台100,第二载台300,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载台100上,另一端连接第二载台300的支撑臂200;所述第一载台100相对于第二载台300的表面上设置有光纤传感器发射端400,所述第二载台300相对于第一载台100的表面上设置有光纤传感器接收端500;所述第一载台100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0,所述第一安装槽110内设置有第一调节装置120,所述第二载台300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槽310,所述第二安装槽310内设置有第二调节装置320;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20用于将光纤传感器发射端400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20的,所述第二调节装置320用于将第一调节装置120反射的光线反射至光纤传感器接收端500。
30.其中,所述第一载台100和第二载台300为对称结构,且所述第一载台100和第二载台300均与所述支撑板相垂直,可选的,所述第一载台100、支撑板以及第二载台300的材质为铝合金。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其中,所述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安装在被测工件出料口位置。如图1所示,传统的光纤传感器发射端10的端口和光纤传感器接收端20的端口相对设置,光纤传感器发射端10发出的光幕直射入光纤传感器接收端20,因此光幕与被测工件(图中未示出)的产品出料口30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该距离造成了光幕所不能照射到的光幕死角40。而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第一载台100上的光纤传感器发射端400的端口与第一调节装置120相对应,设置在第二载台300上的光纤传感器接收端500的端口与第二调节装置320相对应;进一步地,第一调节装置120与第二调节装置320分别位于第一载台100和第二载台300的同一侧,其中,第一调节装置120与第二调节装置320相对应,具体的,第一调节装置120相对于第一载台100可上下调节,第二调节装置320相对于第二载台300可上下调节,当光纤传感器发射端400发出光幕时,通过同步调节第一调节装置120和第二调节装置320的上下位置,可使得光幕与产品出料口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可将光幕调节至更靠近产品出料口,消除与被测工件之间的检测间隙,解决光幕死角的问题,在被测工作外伸至产品出料口时迅速被检测到,大大提高光纤传感器的检测效率及检测稳定性。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20和第二调节装置320为对称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20包括设置在第一载台100外侧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槽110内的第一调节板121和与所述第一调节板121相连接的第一反射板122,所述第二调节装置320包括设置在第二载台300外侧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槽310内的第二调节板321和与所述第二调节板321相连接的第二反射板322。
3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20还包括第一固定柱123,所述第一调节板12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槽124,所述第一载台100外侧设置有第一紧固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
固定柱123穿过所述第一调节槽124与所述第一紧固孔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装置320还包括第二固定柱323,所述第二调节板321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槽324,所述第二载台300外侧设置有第二紧固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固定柱323穿过所述第二调节槽324与所述第二紧固孔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槽124和第二调节槽324为腰形槽,所述第一调节板121可沿着所述第一固定柱123做上下位移,所述第二调节板321可沿着所述第二固定柱323做上下位移。
34.具体的,所述第一反射板122和第二反射板322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面倾斜角度为45度),所述第一反射板122的斜面朝向光纤传感器发射端400,所述第一反射板122的直面与所述第一调节板121相连接,所述第二反射板322的斜面朝向光纤传感器接收端500,所述第二反射板322的直面与所述第二调节板321相连接。
35.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板122的斜面和第二反射板322的斜面均为镜面,用于反射光幕,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射板122的斜面和第二反射板322的斜面可采用电镀成亮银面或者将镜面纸分别贴附于第一反射板122的斜面和第二反射板322的斜面。应理解,对于所述镜面的形成方法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36.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射板122和第二反射板322的材质为合金钢。
37.下面结合上述具体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38.请参阅图5,光纤传感器发射端400发出的光幕直射入第一调节装置120,第一调节装置120中的第一反射板122将接收到的光幕向下反射至所述第二调节装置320,进一步地,第二调节装置320中的第二反射板322将第一反射板122反射下的光幕反射至光纤传感器接收端500。其中,当光纤传感器发射端400发射的光幕距离被测产品出料口位置较远时,例如光纤传感器发射端400发射的光幕至第一反射板122的中间位置(即图5中虚线所示意位置),当然第二反射板322接收的光幕也在中间位置,此时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120中的第一调节板121来调节第一反射板122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装置320中的第二调节板321来调节第二反射板322的位置。如图5所示,将第一反射板122向下调节,第二反射板322向上调节,则此时光纤传感器发射端400发出的光幕入射至第一调节板121的下边缘处,此处为第一调节板121与出料口距离最近点,进而,由第一反射板122将光幕反射至同样调节过后的第二调节板321的上边缘处(此处为第二调节板321与出料口距离最近点),最后由第二调节板321将光幕反射至光纤传感器接收端500。
39.通过调节第一反射板122和第二反射板322的位置,使得光纤传感器发射端400和接收端之间的光幕与产品出料口之间的距离变为可调整状态,从而使得光幕紧贴至产品出料口,在被测工件由产品出料口伸出时可对被工件进行快速检测,提高光纤传感器的检测效率,同时避免由光幕死角造成的检测误差,大大提高了光纤传感器的检测稳定性。
40.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示出的出料口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状态,如若出料口为倾斜的状态(例如斜面),此时可改变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的角度(则设置在第一载台上的第一调节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二载台上的第二调节装置也随之改变位置),从而使得光纤传感器发射端发出的光幕经第一调节装置反射到第二调节装置后为倾斜状态,以使光幕与出料口平行且贴近出料口即可。
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其中,包括:第一载台,第二载台,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载台上,另一端连接第二载台的支撑臂;所述第一载台相对于
第二载台的表面上设置有光纤传感器发射端,所述第二载台相对于第一载台的表面上设置有光纤传感器接收端;第一载台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调节装置,第二载台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传感器检测装置可将光纤传感器传输的光幕调节至被测工件的出料口,有效解决检测时光幕与被测工件之间存在光幕死角的问题,提高了光纤传感器的检测稳定性。
42.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方案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