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9576发布日期:2021-02-26 22:2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测量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在轴承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轴承内圈滚道进行精准测量,检验产品合格率,保证生产的轴承符合产品需求。
[0003]
目前已有的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在对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过程中会产生碎屑,对碎屑无法集中收集,不方便清理,降低了测量环境质量,对轴承内圈滚道自动测量效率较低。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测量质量环境不方便清理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包括:底座;
[0007]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部;
[0008]
放置组件,所述放置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支撑组件内壁的两侧之间;
[0009]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内壁的顶部;
[0010]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顶部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的底部贯穿所述支撑组件且延伸至支撑组件的内部;
[0011]
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设置于所述调节组件的底部。
[0012]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一侧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一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电机箱、一个所述固定板和升降板且延伸至升降板的底部,另一个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升降板且延伸至升降板的底部。
[0013]
优选的,所述放置组件包括放置板和接料箱,所述放置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内壁的两侧之间,所述接料箱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放置板的正下方,所述放置板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接料箱的正上方设置有过滤板。
[0014]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承重轴,所述承重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齿轮,所述承重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15]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组
件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电机箱和支撑组件且延伸至支撑组件的内部,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且位于支撑组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
[0016]
优选的,所述测量组件包括电动推杆和两个活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的底部,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座,所述传动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一个所述连接杆背面的顶部贯穿有第一连接轴,另一个所述连接杆背面的顶部贯穿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
[0017]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座相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活动杆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均与调节组件的底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测量仪。
[0018]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通过底座、支撑组件、放置组件、调节组件、驱动组件和测量组件的配合使用,对测量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集中收集,方便进行清理,也提高了测量环境质量,通过底座、支撑组件、调节组件、驱动组件和测量组件的配合使用,对轴承内圈滚道进行自动测量,节省了人工测量浪费的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所示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0022]
图3为图1所示放置组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0023]
图中标号:1、底座,2、支撑组件,3、放置组件,4、调节组件,5、驱动组件,6、测量组件,21、支撑板,22、升降板,23、固定板,24、第一电机箱,25、升降电机,26、升降丝杆,27、固定杆,31、放置板,32、过滤板,33、接料箱,41、承重轴,42、承重板,43、调节齿轮,44、限位板,51、第二电机箱,52、驱动电机,53、驱动轴,54、驱动齿轮,61、电动推杆,62、传动座,63、固定轴,64、连接杆,65、第一连接轴,66、第二连接轴,67、连接座,68、活动杆,69、连接板,610、测量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5]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放置组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
[0026]
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升降电机25为三相异步电机,型号为5ik120rgu-cf,连接外部电源并设置有控制电源的开关;
[0027]
放置组件3,放置组件3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组件2内壁的两侧之间;
[0028]
调节组件4,调节组件4固定连接于支撑组件2内壁的顶部;
[0029]
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固定连接于支撑组件2顶部的一侧,驱动组件5的底部贯穿支撑组件2且延伸至支撑组件2的内部;
[0030]
测量组件6,测量组件6设置于调节组件4的底部。
[0031]
支撑组件2包括两个支撑板21,两个支撑板21分别固定连接于底座1顶部的两侧,两个支撑板21的相对一侧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板22,两个支撑板2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3,一个固定板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箱24,第一电机箱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25,升降电机2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升降丝杆26,升降丝杆26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电机箱24、一个固定板23和升降板22且延伸至升降板22的底部,另一个固定板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7,固定杆27的底端贯穿升降板22且延伸至升降板22的底部,固定杆27与升降板22滑动连接,升降丝杆26与升降板22螺纹连接,固定杆27的底端与放置板31的顶部固定连接,升降丝杆26的底端与放置板31的顶部转动连接,升降丝杆26与第一电机箱24转动连接,升降丝杆26与一个固定板23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板21和固定杆27对升降板22具有限位作用。
[0032]
放置组件3包括放置板31和接料箱33,放置板31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板21的相对一侧之间且位于升降丝杆26和固定杆27的底端,放置板31固定连接于支撑组件2内壁的两侧之间,接料箱33设置于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放置板31的正下方,放置板31的内部且位于接料箱33的正上方设置有过滤板32,接料箱33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相接触,放置板31上开设有放置孔,过滤板32设置在放置孔的内表面,对测量产生的碎屑进行过滤。
[0033]
调节组件4包括承重轴41,承重轴4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齿轮43,承重轴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重板42,承重板4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4,限位板44对活动杆68具有限位作用,承重轴41转动连接于升降板22的底部。
[0034]
驱动组件5包括第二电机箱51,第二电机箱51固定连接于支撑组件2的顶部,第二电机箱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2,驱动电机52的型号为y90s-4,连接外部电源并设置有控制电源的开关,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53,驱动轴53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电机箱51和支撑组件2且延伸至支撑组件2的内部,驱动轴53的一端且位于支撑组件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54,驱动齿轮54与调节齿轮43相啮合,驱动轴53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电机箱51和升降板22且延伸至升降板22的底部,驱动轴53均与第二电机箱51、升降板22转动连接,第二电机箱51固定连接于升降板22的顶部。
[0035]
测量组件6包括电动推杆61和两个活动杆68,电动推杆61固定连接于调节组件4的底部,电动推杆6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座62,传动座6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轴63,固定轴63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4,一个连接杆64背面的顶部贯穿有第一连接轴65,另一个连接杆64背面的顶部贯穿有第二连接轴66,第一连接轴65和第二连接轴66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67,电动推杆61固定连接于承重板42的底部,电动推杆61的型号为dg16z-1.2,连接外部电源并设置有控制电源的开关,第一连接轴65与一个连接杆64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66与另一个连接杆64转动连接。
[0036]
两个连接座67相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活动杆68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杆68的顶端均与调节组件4的底部滑动连接,两个活动杆68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9,两个连接板69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测量仪610,测量仪610的型号为d712,连接外部电源并设
置有控制电源的开关。
[003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8]
使用时,将轴承内圈放置在过滤板32的顶部,位于放置板31上开设的放置孔内部,启动升降电机25,带动升降丝杆26转动,升降丝杆26与升降板22螺纹连接,升降板2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板21滑动,升降板22与固定杆27滑动连接,使得固定杆27和两个支撑板21对升降板22具有限位作用,当升降丝杆26转动时,带动升降板22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调节组件4、驱动组件5和测量组件6同时向下移动,当测量组件6内的两个测量仪610移动进轴承内圈内部时,关闭升降电机25,启动电动推杆61,进行收缩,带动传动座62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固定轴63向上移动,固定轴63带动两个连接杆64的一端向上移动,使得两个连接杆64相离的一端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分别通过第一连接轴65和第二连接轴66推动两个连接座67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分别推动两个活动杆68在承重板42的底部相反方向滑动,两个活动杆68带动两个连接板69相反方向移动,限位板44对活动杆68具有限位作用,从而带动两个测量仪610相反方向移动,两个测量仪610的表面与轴承内圈的内表面接触,关闭电动推杆61,启动驱动电机52,带动驱动轴53转动,从而带动驱动齿轮54转动,驱动齿轮54带动调节齿轮43转动,从而带动承重轴41转动,承重轴41带动承重板42转动,承重板42带动底部的测量组件6转动,从而带动测量仪610转动进行测量,测量完毕后,关闭驱动电机52,启动电动推杆61拉伸,使得测量组件6内部进行反向机械运动,对测量仪610进行复位,将测量仪610从轴承内圈移动出来,再启动升降电机25电机输出轴反转开关,带动升降板22向上移动,带动调节组件4、驱动组件5和测量组件6进行复位,再将轴承内圈从放置板31内取出,轴承内圈在测量过程中,受到摩擦,产生的碎屑,通过过滤板32掉落进接料箱33的内部,进行收集。
[0039]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内圈滚道测量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0]
通过底座1、支撑组件2、放置组件3、调节组件4、驱动组件5和测量组件6的配合使用,对测量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集中收集,方便进行清理,也提高了测量环境质量,通过底座1、支撑组件2、调节组件4、驱动组件5和测量组件6的配合使用,对轴承内圈滚道进行自动测量,节省了人工测量浪费的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