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3701发布日期:2021-03-30 19: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电控组件(1),主要起支撑作用和用于安装电控部件;

拍摄组件(2),设置在底架电控组件(1)上方,用于对电芯进行拍照检测;

顶升机构(3),设置在拍摄组件(2)下方,用于推动电芯上下往复移动,进行检测;

安全外罩(4),设置在底架电控组件(1)上方,且拍摄组件(2)和顶升机构(3)处于安全外罩(4)内部,确保检测生产的安全性和检测的准确性;

所述底架电控组件(1)包括:连接架(11)、第一电控架(12)、第二电控架(13)和大板(14),输送检测电芯的输送线从连接架(11)中间穿过,连接架(11)的一侧与第一电控架(12)相连接,连接架(11)的另一侧与第二电控架(13)相连接,大板(14)设置在连接架(11)、第一电控架(12)、第二电控架(13)的上方;大板(14)的上方设有拍摄组件(2),大板(14)的下方设有顶升机构(3);

所述拍摄组件(2)包括:插件检测(21)和扫描组件(22),插件检测(21)设置在大板(14)的右上方,用于识别电芯产品号,扫描组件(22)设置在大板(14)的左上方,用于对插件检测(21)检测后的电芯进行拍照检测;

所述顶升机构(3)包括:顶升底架(31)、阻挡组件(32)、顶升组件(33)和阻回机构(34),顶升底架(31)与大板(14)相连接,阻挡组件(32)设置在顶升底架(31)的左侧,顶升组件(33)设置在顶升底架(31)的中间,阻回机构(34)设置在顶升底架(31)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检测(21)包括:调节组件(211)和读码器(212),调节组件(211)与大板(14)相连接,读码器(212)与调节组件(21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组件(22)包括:左右移动组件(221)、移动连接板(222)、前后移动组件(223)、2d检测组件(224)和3d检测组件(225),左右移动组件(221)与大板(14)相连接,移动连接板(222)与左右移动组件(221)相连接,前后移动组件(223)设置在移动连接板(222)上方,2d检测组件(224)和3d检测组件(225)均与前后移动组件(22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32)包括:阻挡块(321)和阻挡把手(322),阻挡块(321)与顶升组件(33)相连接,阻挡把手(322)设置在阻挡块(321)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33)包括:顶升气缸、顶升板(331)和顶升治具(332),顶升板(331)可移动的设置在顶升底架(31)上方,顶升气缸的输出端与顶升板(331)相连接,顶升治具(332)设置在顶升板(331)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回机构(34)包括:阻回底座(341)、阻回支块(342)和阻回块(343),阻回底座(341)与顶升底架(31)相连接,阻回支块(342)设置在阻回底座(341)上方,阻回块(343)设置在阻回支块(342)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架(12)的前方设有第一散热风扇(121),所述第二电控架(13)的前方设有第二散热风扇(1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1)采用型材拼接而成,所述第一电控架(12)内设有plc控制器和驱动器,所述第二电控架(13)内设有电脑主机、光源控制器和上位机,所述大板(14)中间设有镂空的通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外罩(4)上方设有警报灯(41),所述安全外罩(4)的前侧面设有人机操作界面(42)和操作按钮(4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芯外观焊缝检测设备,包括:底架电控组件,主要起支撑作用和用于安装电控部件;拍摄组件,设置在底架电控组件上方,用于对电芯进行拍照检测;顶升机构,设置在拍摄组件下方,用于推动电芯上下往复移动,进行检测;安全外罩,设置在底架电控组件上方,且拍摄组件和顶升机构处于安全外罩内部,确保检测生产的安全性和检测的准确性;左右移动组件带动前后移动组件左右移动,前后移动组件带动2D检测组件和3D检测组件前后移动,3D检测组件检测电芯焊疤立体结构尺寸,2D检测组件检测电芯焊疤平面色泽,实现对电芯上表面焊疤进行自动扫描检测,实现自动化检测代替人工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潘;陈友裕;张馨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微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8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