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样针环以及液相色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4733发布日期:2021-04-09 12:5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进样针环以及液相色谱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样装置,更详细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进样针环。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仪中通常设置有进样针环,用于从样品瓶中吸入样品或者将样品输出至色谱柱。为了提高液相色谱仪的检测精度,进样针环中要求极低的样品残留。传统的进样针管是由整根特氟龙管制成,以便于跟随进样针头移动,但某些样品(例如,四氢大麻酸、多环芳烃等)容易附着在特氟龙管的内壁上,影响后续导入至液相色谱仪的样品的成分精度,从而导致液相色谱仪的色谱柱的检测灵敏度降低、色谱检测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样针环,能够在消除进样针环的管路内壁上的样品吸附的同时,使进样针头保持灵活地移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进样针环的液相色谱仪。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进样针环,用于液相色谱分析,包括:进样针头,能够吸入样品;塑料管,能够与进样针头连接并随着进样针头移动;不锈钢管,与塑料管相连通,能够容留从进样针头吸入的样品;连接装置,以使塑料管与不锈钢管流体连通的方式将两者连接。

根据该技术方案,进样针环构成为分体式结构,使用连接装置将能够跟随进样针头移动的塑料管和不易粘附溶液的不锈钢管连接,从而在消除进样针环的管路内壁上的样品吸附的同时,使进样针头保持灵活地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的进样针环中,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导向体,用于与塑料管连接;第二导向体,用于与不锈钢管连接,中间连接体,与第一导向体以及第二导向体连接,以将塑料管与不锈钢管连接在一起。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将塑料管、不锈钢管分别连在连接装置的不同部分,从而能够使塑料管和不锈钢管互不干扰地连通,这种连接方式与将塑料管与不锈钢管直接连接的方式相比,增强了塑料管和不锈钢管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的进样针环中,第一导向体具有第一环形基部和从第一环形基部突出的第一凸部,在中间连接体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一凸部匹配的第一凹部,在环形基部和第一凸部上形成有供塑料管插入的第一孔部。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增强第一导向体的稳固性以及第一导向体在连接装置内部的连结紧密性,并且通过插孔式的连接方式能够在保护塑料管的同时,增强塑料管与第一导向体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的进样针环中,第二导向体具有第二环形基部和从第二环形基部突出的第二凸部,在中间连接体的另一端形成有与第二凸部匹配的第二凹部,在第二环形基部和第二凸部上形成有供不锈钢管插入的第二孔部,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经由共用的连通孔而相互连通。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能够增强第二导向体的稳固性以及第二导向体在连接装置内部的连结紧密性,同时通过插孔式的连接方式能够增强不锈钢管与第二导向体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或4的进样针环中,进样针环还包括套管,塑料管穿设于套管中且套管穿过第一孔部。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套管对塑料管进行保护,不但提升了塑料管与连接装置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防止了塑料管因可能受到的来自连接装置的结构上的挤压而造成的管路内的堵塞等,由此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是在上述技术方案4的进样针环中,在第一环形基部或者第二环形基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螺纹。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便于旋转第一环形基部或者第二环形基部而对连接程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为一种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液相色谱仪,该液相色谱仪具有上述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的进样针环。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在消除进样针环的管路内壁上的样品吸附的同时,使液相色谱仪内的驱动部分的动作保持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a-a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的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取样步骤的示意图。

图5是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的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预导入步骤的示意图。

图6是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的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导入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进样针环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进样针环1包括进样针头10、塑料管2、不锈钢管3以及连接装置4。进样针头10是具有一定硬度的尖细状部件,为保证进样针头10在进行吸入样品等动作时能够插入并穿过样品瓶的橡胶塞或孔等,本实施方式中的进样针头10顶端带有一定切面斜度(未示出)。塑料管2是一段由特氟龙制成的管,通过将塑料管2的一端(图示左端)与进样针头10密封连接,使得塑料管2在进样针头10动作时可以跟随进样针头10进行移动,在保证进样针头10能够顺利进行吸入样品等动作的前提下,塑料管2的长度设置成最低限度的长度大小。另外,塑料管2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满足液相色谱检测的要求,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不锈钢管3具有圆环管路31,圆环管路31形成为一个或多个连通的圆环状的管路,不锈钢管31还具有从圆环管路31的上端端口、下端端口分别延伸而形成的上端管路311、下端管路312。连接装置4用于连接塑料管2与不锈钢管3。

<连接装置的结构>

图2是图1中的a-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的a-a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连接装置4包括第一导向体41、第二导向体42以及中间连接体43。

第一导向体41具有第一环形基部411和从第一环形基部411突出的第一凸部412,第一凸部412分体形成为第一分体g1和第二分体g2,第一分体g1从第一环形基部411突出地形成,第二分体g2从第一分体g1突出地形成。在第一环形基部411、第一凸部412的第一分体g1和第二分体g2上形成有供塑料管2插入的第一孔部40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分体g1和第二分体g2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第二导向体42具有第二环形基部421和从第二环形基部421突出的第二凸部422,在第二环形基部421和第二凸部上422形成有供不锈钢管3插入的第二孔部402。

中间连接体43具有第一凹部431、第二凹部432以及连通孔433。第一凹部431形成在中间连接体43的一端(图示左端),与第一凸部412相互对应匹配,第二凹部432形成在中间连接体43的另一端(图示右端),与第二凸部422相互对应匹配,第一凹部431与第二凹部432经由连通孔433而相互连通。

<塑料管与连接装置的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中,如图2、图3所示,塑料管2的另一端(图示右端)与连接装置4的第一导向体41连接。具体而言,先将塑料管2套设在用于保护塑料管2的套管5内,然后使套设在套管5的塑料管2的端面与套管5的端面对齐,并且使套管5穿过第一孔部401后到达连通孔433,使得塑料管2经由第一孔部401而与装置4的连通孔433液体连通。套管5优选由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通过使易变形的塑料管2穿设于不易变形的套管5内,不但提升了塑料管2与连接装置4的连接强度,而且防止了塑料管2因可能受到的来自连接装置4的结构上的挤压而造成的管路内的堵塞等,由此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不锈钢管与连接装置的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不锈钢管3的上端管路311与连接装置4的第二导向体42连接。具体而言,通过使上端管路311穿过第二孔部402后到达连通孔433,并与连通孔433液体连通。套管5以及上端管路311经由连通孔433而以液体密封的方式连通,具体来说,可以使得套管5以及上端管路311的管径大于连通孔433的孔径,套管5以及上端管路311的端面抵接于连通孔433的外缘,也可以调整连通孔433孔径,使得套管5以及上端管路311以紧密配合的方式分别进入连通孔433内,并且在连通孔433内使上端管路311的端面与套管5的端面在连通孔433内对齐,在该对齐的端面处将上端管路311与套管5密封连接,从而使塑料管2与不锈钢管3在中间连接体43内的对齐的端面处密封地连通。

<进样针环的使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中,利用连接装置4能够使塑料管2和不锈钢管3互不干扰且液密地连通,从进样针头10吸入的样品能够从塑料管2经由连接装置4容留在不锈钢管3内。不锈钢管3的长度可以根据事先规定的所需要吸入的样品的容量来确定。由此,与将整根特氟龙管或者整根不锈钢管作为进样针环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通过构成为使用连接装置4将尽可能短的塑料管2与容留样品的不锈钢管3进行连通,不但能够提升进样针环1的各部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消除进样针环1的管路内壁上的样品吸附,从而消除因残留在进样针环1的内壁上的样品导致的色谱检测分析中的误差等,与此同时,还能够使进样针头10保持灵活地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的连接装置4中,还可以在第一环形基部411或在第二环形基部421的外表面上形成螺纹,从而便于旋转第一环形基部411或在第二环形基部421而调节第一导向体41、第二导向体42以及中间连接体43之间的配合程度,增强了可操作性且提高了塑料管2的灵活移动性。

<具备该进样针环的液相色谱仪>

图4、图5均是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的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相色谱仪至少具备进样针环1、注射器100、清洗口102、进样口103、样品环104、六通阀105以及高压泵106。

<将该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取样步骤>

图4是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的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取样步骤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样品瓶101用于存放样品a,进样针头10可以插入至样品瓶101内用作抽取样品100的取样端口。在取样步骤前,可以先将进样针头10放入清洗口102内的清洗液b中进行外表面清洗。在清洗完成后,塑料管2跟随进样针头10移动,直至进样针头10插入至样品瓶101内的指定位置,此时通过注射器100的抽吸作用,样品瓶101内的样品a受吸力经由进样针头10被吸入塑料管2以及不锈钢管3的管路中,样品a的抽取量根据事先所需要的色谱分析用的样品a的容量决定。在吸入样品a时,为防止样品a的扩散,在吸样前后,进样针头都会处于样品瓶102的上方,抽吸设定好的空气量。同时由于塑料管2的长度设置得尽可能地短,能够使得吸入进样针环1的样品a大部分都容留在不锈钢管3内。

<将该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预导入步骤>

图5是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的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预导入步骤的示意图。在完成上述取样步骤后,进样针头10脱离样品瓶101,塑料管3跟随进样针头10移动,直至进样针头10插入至进样口103,此时进样针头10用作将样品a导入液相色谱分析的流路中的进样端口。进样针头10插入进样口103后,通过注射器100的推压作用,容留在不锈钢管3内的样品a受压力从不锈钢管3经由进样口103被推入至六通阀105内,当进样口103到六通阀105的流路内充满样品a时,六通阀105先逆时针(图示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30度,使样品环104连通排液用端口b,在使残留在样品环104内的废液排尽后,六通阀105再次逆时针(图示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30度,使六通阀105的端口c、端口d、端口a与样品环104之间的流路连通(即图示的连接情况),此时注射器100继续推进将管路中的样品a导入至样品环104内,直至样品环104内充满样品a后停止注射器100的动作即可。

<将该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导入步骤>

图6是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的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导入步骤的示意图。在完成上述预导入步骤后,六通阀105顺时针旋转60度,此时如图6所示,六通阀105内的端口f、端口a、端口c、端口d与样品环104内的流路流通,并且与用于输入流动相c的高压泵106、液相色谱分析用的色谱柱107连通,从而通过高压泵106的作用,将流动相c和样品环104内的样品a一起导入至色谱柱107内。

<将该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效果>

根据上述,在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进样针环1的液相色谱仪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取样、导入过程中,因为使得进样针头10的移动保持灵活,从而使液相色谱仪内的驱动部分的动作保持顺畅,并且消除了进样针环1的管路内壁上的样品a的吸附,提升了液相色谱仪进样的样品的精确度,从而提高了后续的色谱分析的准确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样针环

10进样针头

2塑料管

3不锈钢管

4连接装置

31圆环管路

311上端管路

312下端管路

41第一导向体

42第二导向体

43中间连接体

411第一环形基部

412第一凸部

431第一凹部

401第一孔部

421第二环形基部

422第二凸部

432第二凹部

402第二孔部

433连通孔

5套管

100注射器

101样品瓶

102清洗口

103进样口

104样品环

105六通阀

106高压泵

107色谱柱

a样品

b清洗液

c流动相

a、b、c、d、e、f端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