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水口平压水位计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2826发布日期:2021-01-23 10:2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水口平压水位计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水口平压水位计安装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为满足工程运行的需要,常于坝身或者岸边设置取水建筑物以及放空建筑物。为方便取水建筑物或放空建筑物运行管理,常于取水建筑物或放空建筑物进水口处设置拦污栅用于拦阻水流挟带的水草、漂木等污物,并在拦污栅下游设置事故闸门以便进水口的下游管道或其设备发生事故可以关闭闸门进行设备检修,一些工程会在事故闸门下游设置工作闸门用来调节孔口流量。取水建筑物以及放空建筑物的进水口一般有较大的水头压力,而拦污栅在运行以及闸门在提升时均有设计压力水头限制,其两侧的水头差不能过大,否则易导致拦污栅或闸门设备结构的破坏。因此,在拦污栅运行时或者闸门提升前,需先确定拦污栅或者闸门前后的压力水头差,当水头差过大时,需对闸门进行清污减压、对闸门充水平压后方能提升闸门。
[0003]
压阻式平压水位计根据水位计的内部构造可以分为压力式、陶瓷式、振弦式等多种类型,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探头的压力感应单元,通过测量水下某固定点的静水压力,测得该固定点以上的水柱高度,进而换算成水位。压阻式平压水位计可以方便地测得拦污栅或者闸门前后的压力水头差,因其价格低廉,配套土建成本相对较低,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工程中需将压阻式平压水位计的探头固定于设计的测点位置,方可准确测处相应位置的水头,而通过取水建筑物或放空建筑物进水口上游库内或者闸门门槽井进行投送平压水位计的话则无法准确确定水位计的测量位置,而且测量误差相对较大;如果将平压水位计通过装置预埋到测量位置的话,水位计损坏失效后后期无法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水口平压水位计安装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000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进水口平压水位计安装结构,包括在拦污栅前后以及闸门前后预埋设置的水位计套管;在进水口顶部平台设置水位计套管的安装坑;在安装坑顶部设置复合材料盖板,并在安装坑四周开口处预埋设置角钢,用角钢锚筋将角钢固定;水位计套管顶部设置保护罩,保护罩上预留水位计投送口;水位计套管底部设置120度的弯头,并在水位计套管末端设置钢板,钢板采用钢板锚筋与进水口井壁结构钢筋焊接固定,在钢板上设置圆形进水孔。
[0007]
进一步的,前述的安装坑的尺寸长、宽不小于50cm,深度不低于30cm并不大于50cm。
[0008]
进一步的,前述的角钢锚筋设置4根,采用ф12钢筋,长度50cm,布置于安装坑四角。
[0009]
进一步的,前述的水位计套管采用ф108,壁厚4mm的无缝钢管,其安装位置距离井
壁位置不小于30cm。
[0010]
进一步的,前述的保护罩采用螺栓、螺母、垫圈、法兰组装而成,固定在水位计套管顶部。
[0011]
进一步的,前述的钢板为边长20~25cm的方形,厚度6mm。
[0012]
进一步的,前述的钢板锚筋共4根,采用ф12钢筋,长度30cm,布置于钢板四角。
[0013]
进一步的,前述的进水孔孔径25mm,数目不低于5个。
[0014]
进一步的,前述的水位计套管在安装坑底部位置设置排水孔,排水孔沿水位计套管管壁一周均布,孔径25mm,数目不低于5个,安装坑内的积水通过排水孔排至水位计套管内。
[0015]
采用该结构,可以将水位计准确投放至设计位置,保证测量位置、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可以随时将水位计投放或者取出,方便水位计的检修和更换。另外,该结构于进水口顶部平台设置安装坑,隐蔽性较强,保证安装结构的安全,并避免对进水口顶部操作产生干扰;该结构于测点位置预埋带有进水孔的钢板,解决防冲、消浪、泥沙影响等问题,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
(1)在进水口顶部平台设置水位计套管的安装坑及盖板,安装结构的隐蔽性较强以避免破环,保证安装结构的安全,并避免了安装结构对进水口顶部拦污栅、闸门的运行操作产生干扰。
[0018]
(2)在安装坑四周开口处预埋角钢,并用角钢锚筋将角钢固定,增强安装坑开口边缘的强度,避免安装坑顶部开口处在其上盖板等外力作用下导致安装坑结构损坏。
[0019]
(3)在拦污栅前后以及闸门前后适当位置预埋水位计套管,其中,进水口拦污栅下游位置与闸门的上游位置可以共用一套安装结构,水位计套管顶部设置保护罩,保护罩上设置有水位计投送口,用于水位计的投放和取出,方便后期水位计的检修和更换。
[0020]
(4)水位计套管底部设置120度的弯头,并在水位计套管末端 (测点位置)设置钢板,方便将水位计投送至进水口边壁的测点位置,钢板采用钢板锚筋与进水口井壁结构钢筋焊接固定,保证结构的稳定。在钢板上设置进水孔,水位计投送至钢板位置后可以测得测点位置的水头压力,解决防冲、消浪、泥沙影响等问题。
[0021]
(5)水位计套管在安装坑底部位置设置有排水孔,安装坑内的积水可以通过水位计套管上的排水孔排至套管内,保证安装坑的干燥,避免安装坑积水导致水位计电缆散热不均、电缆老化引发用电安全事故甚至火灾问题。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布置图;
[0023]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0024]
图3是图2中a部位大样图;
[0025]
图4是图2中b部位大样图;
[0026]
图5是图2中c部位大样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坑;2-盖板;3-角钢;4-角钢锚筋;5-水位计套管;6-排水孔;7-保护罩;8-水位计投送口;9-弯头;10-钢板; 11-钢板锚筋;12-进水孔;13-取水塔;14-拦
污栅槽;15-闸门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构件:安装坑1、盖板 2、角钢3、角钢锚筋4、水位计套管5、排水孔6、保护罩7、水位计投送口8、弯头9、钢板10、钢板锚筋11、进水孔12、取水塔13、拦污栅槽14、闸门门槽15。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30]
为保证安装结构的隐蔽性,在进水口顶部平台设置水位计套管5 的安装坑1。安装坑1的尺寸长、宽不宜小于50cm,深度不宜低于 30cm并不大于50cm,以方便施工安装。
[0031]
在安装坑1顶部设置复合材料盖板2,替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便于施工,并在安装坑1四周开口处预埋角钢3,用角钢锚筋4 将角钢3固定,角钢锚筋4设置4根,采用ф12钢筋,长度50cm,布置于安装坑1四角。
[0032]
在拦污栅前后以及闸门前后适当位置预埋水位计套管5,水位计套管5采用ф108,壁厚4mm的无缝钢管,其安装位置距离井壁位置不小于30cm。水位计套管5顶部设置保护罩7,保护罩7采用螺栓、螺母、垫圈、法兰组装而成,固定在水位计套管5顶部。保护罩7上预留水位计投送口8,用于水位计的投放和取出,方便后期水位计的检修和更换。
[0033]
水位计套管5底部设置120度的弯头9,并在水位计套管5末端 (测点位置)设置钢板10,钢板10为边长20~25cm的方形,厚度 6mm,方便将水位计投送至进水口边壁的测点位置。采用钢板锚筋 11将钢板10与进水口井壁结构钢筋焊接固定,钢板锚筋11共4根,采用ф12钢筋,长度30cm,布置于钢板10四角。在钢板10上设置圆形进水孔12,进水孔12孔径25mm,数目不宜低于5个,水位计投送至钢板10位置后与库水接触,可以测得测点位置的水位。
[0034]
水位计套管5在安装坑1底部位置设置排水孔6,排水孔6沿水位计套管5管壁一周均布,孔径25mm,数目不低于5个,安装坑1 内的积水可以通过排水孔6排至水位计套管5内。
[0035]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