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回收率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5687发布日期:2021-03-26 22:5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回收率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回收率检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回收率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2.锅炉补给水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工序之一,通常包括过滤、离子交换、酸碱单元、废水中和等工艺过程,实现锅炉补给水系统的过程自动化是火力发电厂安全运行,实现无人值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大多数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回收率检验装置没有设置水质检测结构,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不能再次投入使用,回收回来的液体水质情况难以测定,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回收率检验装置,通过水质检测机构可以对回收的补给水进行水质检测,方便工作人员对比数据判断是否符合于水质标准,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再次投入使用,更加安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大多数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回收率检验装置没有设置水质检测结构,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不能再次投入使用,导致回收回来的液体水质情况难以测定,不够安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回收率检验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侧设有水位测量机构,所述箱体顶端固定设有水质检测机构;
6.所述水质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箱和水质检测仪,所述检测箱固定设在箱体顶端,所述水质检测仪设在检测箱顶端,所述水质检测仪检测端延伸入检测箱内部,所述箱体顶端固定设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进水口端固定设有第一输送管道,所述输送泵出水口端固定设有第二输送管道,所述第二输送管道一端延伸入检测箱内部,所述检测箱顶端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底端固定设有丝杆,所述丝杆底端延伸入检测箱内部,所述丝杆底端与检测箱内部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丝杆外端套设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与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螺母座底端固定设有圆板,所述圆板套设在丝杆外端,所述圆板外端固定设有清洁棉,所述清洁棉外端与检测箱内壁接触。
7.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箱顶端固定设有进水管道,所述检测箱一侧固定设有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上均固定设有第一开关阀。
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顶端固定设有输入管道,所述输入管道上固定设有第一流量计,所述输入管道上固定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设在第一流量计顶部。
9.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端固定设有输出管道,所述输出管道上固定设有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上固定设有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三开关阀设在第二流量计底部。
10.进一步地,所述水位测量机构包括l型管道,所述l型管道固定设在箱体一侧。
11.进一步地,所述l型管道前端固定设有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观察窗前端固定设有液位测量刻度尺。
12.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端固定设有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底端固定设有底座。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泵工作可以利用第一输送管道抽取箱体内部的补给水,然后利用第二输送管道将补给水输送到检测箱内部,利用水质检测仪对补给水的水质进行检测,对比检测数据,看是否符合于水质标准,电机工作可以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可以带动螺母座和圆板沿着丝杆上下移动,以此对检测箱内壁进行清理,以便于进行下一次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对回收的补给水进行水质检测,方便工作人员对比数据判断是否符合于水质标准,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再次投入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箱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板的立体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棉的立体图;
22.图中:1箱体、2输入管道、3第一流量计、4输出管道、5第二流量计、6输送泵、7第一输送管道、8第二输送管道、9检测箱、10水质检测仪、11电机、12丝杆、13螺母座、14圆板、15清洁棉、16进水管道、17出水管道、18l型管道、19透明观察窗、20液位测量刻度尺、21支撑柱、2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参照说明书附图1

5,该实施例的一种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回收率检验装置,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一侧设有水位测量机构,所述箱体1顶端固定设有水质检测机构;
25.所述水质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箱9和水质检测仪10,所述检测箱9固定设在箱体1顶端,所述水质检测仪10设在检测箱9顶端,所述水质检测仪10检测端延伸入检测箱9内部,所述箱体1顶端固定设有输送泵6,所述输送泵6进水口端固定设有第一输送管道7,所述输送泵6出水口端固定设有第二输送管道8,所述第二输送管道8一端延伸入检测箱9内部,所述检测箱9顶端固定设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底端固定设有丝杆12,所述丝杆12底端延伸入检测箱9内部,所述丝杆12底端与检测箱9内部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丝杆12外端套设有螺母座13,所述螺母座13与丝杆12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螺母座13底端固定设有圆板14,所述圆板14套设在丝杆12外端,所述圆板14外端固定设有清洁棉15,所述清洁棉15外端与检测箱9内壁接触。
26.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箱9顶端固定设有进水管道16,所述检测箱9一侧固定设有出水管道17,所述进水管道16和出水管道17上均固定设有第一开关阀,进水管道16方便进水,出水管道17方便出水。
2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顶端固定设有输入管道2,所述输入管道2上固定设有第一流量计3,所述输入管道2上固定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设在第一流量计3顶部,利用输入管道2将补给水输送入箱体1,利用第一流量计3可以检测补给水输送入的流量。
2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底端固定设有输出管道4,所述输出管道4上固定设有第二流量计5,所述第一流量计3上固定设有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三开关阀设在第二流量计5底部,利用输出管道4将补给水输送出箱体1,利用第二流量计5可以检测补给水输送出的流量。
29.进一步地,所述水位测量机构包括l型管道18,所述l型管道18固定设在箱体1一侧,l型管道18内部的补给水和箱体1内部的补给水水位相同,便于观察和测量水位数值。
30.进一步地,所述l型管道18前端固定设有透明观察窗19,所述透明观察窗19前端固定设有液位测量刻度尺20,透过透明观察窗19便于观察l型管道18内部的水位,通过液位测量刻度尺20可以准确测量出水位数值。
3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底端固定设有多个支撑柱21,多个所述支撑柱21底端固定设有底座22,支撑柱21对箱体1起到支撑的作用,底座22对支撑柱21起到支撑的作用。
32.实施场景具体为:首先将输入管道2与外界设备接通,打开输入管道2上的第二开关阀,回收的补给水会通过输入管道2输送到箱体1内部,在补给水流通的时候,可以利用螺母座13进行测量水流量,以此便于测量和计算出补给水的回收率,回收的补给水存储在箱体1内部,此时l型管道18内部的补给水和箱体1内部的补给水水位相同,其原理是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可以通过透明观察窗19观察到l型管道18内部的水位情况,利用液位测量刻度尺20可以准确测量出水位数值,需要进行水质检测的时候,此时便可以启动输送泵6,输送泵6工作可以利用第一输送管道7抽取箱体1内部的补给水,然后利用第二输送管道8将补给水输送到检测箱9内部,利用水质检测仪10对补给水的水质进行检测,工作人员对比检测数据,看是否符合于水质标准,若符合则将输出管道4与外界设备接通,同时打开输出管道4上的第三开关阀,将补给水输送出箱体1,此时第二流量计5可以检测补给水输送出的流量,若不符合则将输出管道4与外界设备接通,通过输出管道4将补给水输送到二次处理设备中,在检测结束之后,打开出水管道17上的开关阀,将检测箱9内部的补给水全部排放出,再将进水管道16与外界的
设备接通,输送洁净的水对检测箱9内部冲洗,同时工作人员启动电机11,电机11工作可以带动丝杆12转动,丝杆12转动可以带动螺母座13和圆板14沿着丝杆12上下移动,以此对检测箱9内壁进行清理,以便于进行下一次检测,本实用新型通过水质检测机构可以对回收的补给水进行水质检测,方便工作人员对比数据判断是否符合于水质标准,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再次投入使用,更加安全,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回收率检验装置没有设置水质检测结构,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不能再次投入使用,回收回来的液体水质情况难以测定,不够安全的问题。
33.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