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燃烧室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4269发布日期:2021-04-13 22:3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体燃烧室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燃烧室,具体涉及一种固体燃烧室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固体燃烧室即固体热解燃烧反应器,其是用于研究固体燃烧物质特性的装置,通过模拟不同的燃烧环境,即调节不同压力、不同气体成分,进行加热燃烧。固体燃烧室包括氮氧化物等其他不同气体的模拟燃烧,即一路进氮气、一路进氧气,利用惰性气体与助燃气体的不同作用模拟燃烧,再从出气口自动排气,出气口排出燃烧尾气连接色谱仪等,检测尾气成分等以研究固体燃烧物质特性。
3.现有的第一代固体燃烧室包括燃烧部和位于燃烧部进气口侧和出气口侧分别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包覆燃烧部设置有保护外壳,进气口和出气口延伸至保护外壳上,保护外壳一侧面板上设置连接燃烧部的控制面板。由于固体燃烧室燃烧过程中是需要放热的,因此固体燃烧室需要散热,第一代固体燃烧室仅在保护外壳顶部和一侧面开设散热孔,这样形成的散热仅是通过顶部和一侧面开设的散热孔向外散热,散热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就导致保护外壳中温度较高,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燃烧室散热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提高产品性能。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体燃烧室散热结构,包括燃烧部和位于燃烧部进气口侧和出气口侧分别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包覆燃烧部设置有保护外壳,所述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顺延至保护外壳上固定,保护外壳的一侧面板上设置连接燃烧部的控制面板,保护外壳的顶部设置第一散热孔部,保护外壳的左、右两侧面板上靠近保护外壳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散热孔部、第三散热孔部,所述的第二散热孔部位于进气口下方、所述的第三散热孔部位于出气口下方,保护外壳内位于第一散热孔部的下方设置支撑平框,支撑平框中架置有排风机。
6.进一步的,保护外壳的顶部铰接设置有翻盖,所述的第一散热孔部设置于所述的翻盖的中间部位。
7.再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散热孔部与支撑平框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翻盖的中间部位开设圆口,圆口的内侧壁上开设环槽,支撑平框的上侧设置环形卡扣部,所述的环形卡扣部置于所述的环槽中,支撑平框的上侧的外侧与翻盖的圆口之间设置密封圈。
8.再进一步的,支撑平框的底部设置有供排风机电连接线走线的线路管路,排风机的电连接线顺延至控制面板上与控制面板的电源模块电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设于保护外壳的左右两侧,且进气口和出气口对称布置,保护外壳的左、右两侧面板上对称设置内凹槽板,所述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延伸至邻近的内凹槽板上无缝固定布置。
10.进一步的,保护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滑轮,移动滑轮上设置锁止机构。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保护外壳顶部和一侧面开设散热孔的基础上,在另一侧面开设散热孔,并且保护外壳的侧面板上的散热孔均设置于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下方,且在保护外壳顶部散热孔处设置排风机。这样,排风机工作将保护外壳内热流向外排出,而保护外壳内气压变低,外部冷空气就会从保护外壳两侧从保护外壳的侧面板上的散热孔源源不断的汇入保护外壳内,形成热气不断排出、冷气不断流入的散热效果,且冷气流入的输入端位于最低处热源(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下方,散热效果更好。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固体燃烧室散热效率高,提高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结构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结构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平框与翻盖配合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参照附图,一种固体燃烧室散热结构,包括燃烧部和位于燃烧部进气口侧和出气口侧分别设置的进气口1和出气口2,包覆燃烧部设置有保护外壳3,所述的进气口1和出气口2分别顺延至保护外壳3上固定,保护外壳3的一侧面板上设置连接燃烧部的控制面板4,保护外壳3的顶部设置第一散热孔部6,保护外壳3的左、右两侧面板上靠近保护外壳3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散热孔部7a、第三散热孔部7b,所述的第二散热孔部7a位于进气口1下方、所述的第三散热孔部7b位于出气口2下方,保护外壳3内位于第一散热孔部6的下方设置支撑平框10,支撑平框10中架置有排风机11。
19.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保护外壳3顶部和一侧面开设散热孔的基础上,在另一侧面开设散热孔,并且保护外壳3的侧面板上的散热孔均设置于进气口1和出气口2的下方,且在保护外壳3顶部散热孔处设置排风机11。这样,排风机11工作将保护外壳3内热流向外排出,而保护外壳3内气压变低,外部冷空气就会从保护外壳3两侧从保护外壳3的侧面板上的散热孔源源不断的汇入保护外壳3内,形成热气不断排出、冷气不断流入的散热效果,且冷气流入的输入端位于最低处热源(进气口1和出气口2)的下方,散热效果更好。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固体燃烧室散热效率高,提高产品性能。
20.进一步的,保护外壳3的顶部铰接设置有翻盖8,所述的第一散热孔部6设置于所述的翻盖8的中间部位。
21.这样布置的第一散热孔部6形成气流效果更好、更均匀,进而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22.再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散热孔部6与支撑平框10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翻盖8的中间部位开设圆口,圆口的内侧壁上开设环槽8a,支撑平框10的上侧设置环形卡扣部10b,所述的环形卡扣部10b置于所述的环槽8a中,支撑平框10的上侧的外侧与翻盖8的圆口之间设置密封圈。
23.这样设置的热气排出构造形成可拆卸装配,且安装方便,方便热气排出构造定期清理,更利于散热,且避免这个可拆卸部位积灰填尘,以至后期不便拆卸,位于这个可拆卸部位设置密封圈。
24.再进一步的,支撑平框10的底部设置有供排风机11电连接线走线的线路管路10a,排风机11的电连接线顺延至控制面板4上与控制面板4的电源模块电连接。
25.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气口1和出气口2分设于保护外壳3的左右两侧,且进气口1和出气口2对称布置,保护外壳3的左、右两侧面板上对称设置内凹槽板5,所述的进气口1和出气口2分别延伸至邻近的内凹槽板5上无缝固定布置。
26.进一步的,保护外壳3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滑轮9,移动滑轮9上设置锁止机构。这样方便固体燃烧室的转移。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