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防漏电式电气工程电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2244发布日期:2021-05-04 10:1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防漏电式电气工程电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流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型防漏电式电气工程电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工程在传统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而随着电气工程的不断增多,人们要使用电的场合也不断增多,电流也就随之加大,所以就需要监测装置对线路的电流值的进行监测,但现有的电流监测装置都是使用焊接的方法进行拼接的,如果内部元器件存在损坏的情况时,如果不对这些损坏的地方尽快进行维修的话,损坏程度加重并最终导致漏电情况的发生,且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长期处于高负载的环境下,从而电子元器件变热发烫,就会使得电子元器件的运算能力变弱,进而使得电流监测器监测的数据非常的不准确,影响测量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监测装置连接结构繁琐,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时非常不便,且电子元器件长期处于高温高负载下,会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安全型防漏电式电气工程电流监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型防漏电式电气工程电流监测装置,包括监测器外壳、手轮、齿条、固定板和齿轮,所述监测器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罩,盖板罩内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位于转动机构的下侧,监测器外壳的左右两侧面对应卡块的位置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监测器外壳的左右两侧面均卡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内套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机构,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马达的输出轴,马达通过马达座固定连接监测器外壳的外表面,所述监测器外壳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安装板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电子元器件,安装板上表面对应电子元器件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导热胶,安装板下表面对应导热胶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导热铜板,导热铜板的上表面与导热胶的下表面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散热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机构均匀分布在第二转轴的外表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卡接在第二转轴外表面的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三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第三转轴套设在第三轴承内,第三轴承卡接在散热板上,散热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监测器外壳内壁的左右两侧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监测器外壳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卡接在盖板罩内壁正面的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套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齿轮,齿轮的外表面啮合有两个齿条,盖板罩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t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形滑块,两个t形滑块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齿条的相远离面固定连接,两个齿条远离齿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齿条相对面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固定板和卡块,当需要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维修时,转动手轮,手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齿轮带动两侧的齿条向外展开,齿条从而将固定板向两侧展开,进而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卡块从卡槽中脱离,卡块不再对盖板罩与监测器外壳进行固定,将盖板罩从监测器外壳上取下,就能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维修,从而方便维修人员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快速维修,保证了对电流监测装置的防漏电保护。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导热胶和导热铜板,导热胶能将电子元器件所散发的热量导入导热铜板中,导热铜板因其具有良好的吸热能力,也能对热量进行很好的吸附,从而降低了电子元器件的温度,通过设置马达和散热机构,打开马达,马达带动第二转轴旋转,从而第二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进而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进行旋转,第三转轴就能带动扇叶旋转,扇叶在进行旋转时会产生气流,就能对导热铜板进行降温,气流在对导热铜板进行降温的同时,还能对上侧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处理,从而避免了电子元器件长期处于高温高负载下,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马达、第二转轴、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打开马达从而第二转轴带动多个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多个扇叶被带动进行转动,从而达到了仅通过一个马达使得多个扇叶同步转动,不仅节省了能源还使散热的效果更加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罩和固定板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监测器外壳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监测器外壳;2、转动机构;21、手轮;22、第一转轴;23、t形滑块;24、齿条;25、齿轮;26、限位块;27、第一轴承;3、安装板;4、第二转轴;5、散热机构;51、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3、第三转轴;54、扇叶;6、固定板;7、电子元器件;8、马达;9、盖板罩;10、卡块;11、卡槽;12、导热胶;13、导热铜板;14、第二轴承;15、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型防漏电式电气工程电流监测装置,包括监测器外壳1、手轮21、齿条24、固定板6和齿轮25,所述监测器外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罩9,盖板罩9内设置有转动机构2,所述转动机构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板6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6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0,卡块10位于转动机构2的下侧,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卡接在盖板罩9内壁正面的第一轴承27,第一轴承27内套设有第一转轴22,第一转轴2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手轮21,所述第一转轴22的外表面卡接有齿轮25,齿轮25的外表面啮合有两个齿条24,盖板罩9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t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形滑块23,两个t形滑块23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齿条24的相远离面固定连接,两个齿条24远离齿轮2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齿条24相对面远离固定板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6,通过设置手轮21、第一转轴22、t形滑块23、齿条24和齿轮25,转动手轮21带动第一转轴22转动,从而齿轮25带动两侧的齿条24向外展开,齿条24从而将固定板6向两侧展开,进而固定在固定板6上的卡块10从卡槽11中脱离,卡块10不再对盖板罩9与监测器外壳1进行固定,从而就能进行维修工作了,监测器外壳1的左右两侧面对应卡块10的位置均开设有卡槽11,所述监测器外壳1的左右两侧面均卡接有第二轴承14,第二轴承14内套设有第二转轴4,第二转轴4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机构5,所述散热机构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机构5均匀分布在第二转轴4的外表面上,通过设置散热机构5和第二转轴4,第二转轴4能带动多个散热机构5进行散热工作,从而达到了仅通过一个马达8使得多个扇叶54同步转动,不仅节省了能源还使散热的效果更加良好,第二转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马达8的输出轴,马达8通过马达座固定连接监测器外壳1的外表面,通过设置马达8、散热机构5和第二轴承14,打开马达8就能使得散热机构5进行工作,所述散热机构5包括卡接在第二转轴4外表面的第二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2与第一锥齿轮51啮合,第一锥齿轮5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53,所述第三转轴5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54,第三转轴53套设在第三轴承内,第三轴承卡接在散热板上,散热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监测器外壳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上,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51、第二锥齿轮52、第三转轴53和扇叶54,马达8工作带动第二转轴4旋转,从而第二转轴4带动第二锥齿轮52旋转,进而第一锥齿轮51带动第三转轴53进行旋转,第三转轴53就能带动扇叶54旋转,扇叶54在进行旋转时会产生气流,就能对导热铜板13和电子元器件7同时进行降温,所述监测器外壳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安装板3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安装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电子元器件7,安装板3上表面对应电子元器件7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15,第一通孔15内设置有导热胶12,安装板3下表面对应导热胶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导热铜板13,导热铜板13的上表面与导热胶12的下表面贴合,通过设置导热胶12,从而使得导热铜板13的导热性能更加优良,所述监测器外壳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通过设置第二通孔,从而使得监测器外壳1与外部空气接触,从而使得散热的效果更好。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需要对电子元器件7进行维修时,转动手轮21,手轮21带动第一转轴22转动,齿轮25带动两侧的齿条24向外展开,齿条24将固定板6向两侧展开,进而固定在固定板6上的卡块10从卡槽11中脱离,卡块10不再对盖板罩9与监测器外壳1进行固定,将盖板罩9从监测器外壳1上取下,就能对电子元器件7进行维修,方便维修人员对电子元器件7进行维修,当维修工作完成时,盖上盖板罩9,将卡块10和卡槽11对齐,再将手轮21向反方向转动,卡块10就能重新进入卡槽11内,监测器外壳1和盖板罩9就被固定在一起了,导热胶12能将电子元器件7所散发的热量导入导热铜板13中,导热铜板13因其具有良好的吸热能力,也能对热量进行很好的吸附,降低了电子元器件7的温度,打开马达8,马达8带动第二转轴4旋转,从而第二转轴4带动第二锥齿轮52旋转,进而第一锥齿轮51带动第三转轴53进行旋转,第三转轴53就能带动扇叶54旋转,扇叶54在进行旋转时会产生气流,就能对导热铜板13进行降温,气流在对导热铜板13进行降温的同时,还能对上侧的电子元器件7进行降温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