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40321发布日期:2021-06-04 19:3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涉及建筑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增高和荷载的增加,在地基基础上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将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结构产生倾斜或裂缝,危害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定期对建筑物进行监测,预防为主,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技术中,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内部情况,存在承重柱、承重梁内部开裂、断裂无法及时发现,可能引发建筑安全的问题;
4.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来建筑监测装置由于体积过大或内嵌式,会选择在建筑施工时安装布置,当建筑物建造完成后安装不便,具有一定局限性;
5.3、现有技术中,对一些来建筑监测装置说会针对整个建筑物数据进行检测,如整体沉降、倾斜等,无法做到精确发现异常结构点,该建筑监测装置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可分析建筑结构背部情况的功能,解决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内部情况,存在承重柱、承重梁内部开裂、断裂无法及时发现,可能引发建筑安全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建筑监测装置由于体积过大或内嵌式,会选择在建筑施工时安装布置,当建筑物建造完成后安装不便,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以达到随时都可满足简便安装的效果,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精确发现异常结构点的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对建筑异常点的排查和发现,有利于保障建筑结构安全,解决了对一些来建筑监测装置说会针对整个建筑物数据进行检测,如整体沉降、倾斜等,无法做到精确发现异常结构点,该建筑监测装置的适用性变差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包括安装架、接收天线、发射天线、接收机、发射机、固定架、主控单元和声光警报模块,所述安装架的底部与固定架的顶部插接,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接收天线,所述接收天线的底部设置有发射天线,所述接收天线的顶部与接收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发射天线的顶部与发射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接收机的顶部设置有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声光警报模块。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外壁与插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接收天线的外壁与安
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接收机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打标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打标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两侧贯穿设置有固定轴。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接收天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发射天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控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与发射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幕,所述主控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外接插口,所述主控单元的另一端一侧设置有电源接口。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外壁与固定孔的内壁活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源接口的内壁插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头。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通过设计精妙,采用接收天线、发射天线、打标器、接收机和发射机结合,方便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内部情况,避免建筑结构内部开裂等情况威胁建筑物本体。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通过采用安装架、固定架和卡块组合设置,可以实现简便安装、实时监测的功能,避免对一些来建筑监测装置由于体积过大或内嵌式,会选择在建筑施工时安装布置,当建筑物建造完成后安装不便的问题。
18.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通过采用接收天线、发射天线、打标器、接收机和发射机结合,解决了对一些来建筑监测装置说会针对整个建筑物数据进行检测,如整体沉降、倾斜等,无法做到精确发现异常结构点,该建筑监测装置的适用性变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俯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体侧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体主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25.其中,1、安装架;2、接收天线;3、发射天线;20、接收机;30、发射机; 12、固定架;5、主控单元;4、声光警报模块;10、安装孔;14、插槽;11、安装槽;13、固定孔;201、第一卡槽;31、打标器;70、卡块;7、固定轴;21、凹槽;53、第二卡槽;50、显示屏幕;51、外接插口;52、电源接口;60、电源线;6、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如图1、图2、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包括安装架1、接收天线2、发射天线3、接收机20、发射机30、固定架12、主控单元5和声光警报模块4,安装架1的底部与固定架12的顶部插接,安装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接收天线2,接收天线2的底部设置有发射天线3,接收天线2的顶部与接收机20的底部固定连接,发射天线3 的顶部与发射机30的底部固定连接,接收机20的顶部设置有主控单元5,主控单元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声光警报模块4,安装架1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安装孔10,安装架1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14,安装架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1,固定架12的顶部外壁与插槽14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架12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孔13,接收天线2的外壁与安装槽11的内壁固定连接,接收机20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卡槽201,卡槽201的内壁与打标器31的内壁固定连接,打标器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70,卡块70的两侧贯穿设置有固定轴7。
29.在本实施例中,将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架1固定在承重柱或承重梁上,发射机30会通过发射天线3向建筑物结构内部发射雷达波,雷达波经建筑物内部反射回的雷达波由接收天线2接收并传输至接收机20,接收机20再将处理过的雷达波数据反馈至主控单元,当发现有异常情况,如混凝土开裂、钢筋断裂等,会通过打标器31记录异常点,并声光警报模块4通过发出警报。
30.如图1

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控单元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槽53,第二卡槽53的内壁与发射机30的顶部固定连接,防止发射机30松动,主控单元5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幕50,方便显示信息和监测人员查看使用,主控单元5的一端设置有外接插口51,导出数据,为监测人员提供精确数据,主控单元5的另一端一侧设置有电源接口52,电源接口52的内壁插接有电源线60,电源线6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头6,方便安装设置有插头。
31.实施例2
32.如图3

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安装架1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安装孔10,安装架1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14,安装架 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1,固定架12的顶部外壁与插槽14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架12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孔13,接收天线2的外壁与安装槽1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轴7的两端外壁与固定孔13的内壁活动连接,打标器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70,卡块70的两侧贯穿设置有固定轴7。
33.在本实施例中,将安装架1设置在承重柱或承重梁一侧,将固定架12的顶部从另一侧插入插槽14中,接着插接固定轴7,将固定轴7穿过卡块70,和固定架12的顶部,将三者固定在承重柱或承重梁上。
34.下面具体说一下该一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建筑监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35.如图1

6所示,将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架1设置在承重柱或承重梁一侧,将固定架12的顶部从另一侧插入插槽14中,接着插接固定轴7,将固定轴7 穿过卡块70,和固定架12的顶部,三者将固定在承重柱或承重梁上,简易安装,不损伤建筑物本体结构,发射机30会通过发射天线3向建筑物结构内部发射雷达波,雷达波经建筑物内部反射回的雷达波由接收天线2接收并传输至接收机20,接收机20再将处理过的雷达波数据反馈至主控单元,实时监测建筑物内部情况,当发现有异常情况,如混凝土开裂、钢筋断裂等,会通过打标器 31记
录异常点详细位置,并声光警报模块4通过发出警报。
36.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