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井下放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0851发布日期:2021-06-29 23:3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矿山井下放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井下施工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矿山井下放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山井下作业时,在对某个位置进行施工之前,经常需要先对该位置进行放样,传统的方向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在临时点(具体施工位置等)架设棱角,通过棱镜配合全站仪的方式实现对该位置的放样;然而,由于棱角的特殊结构(主要是自身特性,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具体展开说明),架设棱镜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式是免棱镜放样,即直接使用全站仪等设备对预设位置进行放样,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测量精度较低,满足不了一些高精度的施工要求。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急需一种既能够保证放样精度又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的井下放样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山井下放样装置,采用这种装置,以解决传统矿山井下放样方法中的架设棱镜耗时长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包括设置在井下巷道内的全站仪和行走设备;其中,所述全站仪架设在测量点位置,所述行走设备放置在待测量位置;并且,在所述行走设备上设置有与所述全站仪的镜头位置对应的反光片,所述全站仪配合所述反光片实现矿山井下放样。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行走设备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的滚轮;其中,

所述反光片通过线绳吊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并与所述镜头位置对应。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线绳的一端栓设有吊钩,所述线绳通过所述吊钩吊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并且,

在所述线绳的另一端栓设有垂球,所述反光片通过定位件定位在所述线绳的本体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支设在所述底板上的两个固定架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的横梁,所述线绳通过所述吊钩吊设在所述横梁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吊钩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吊钩通过所述定位槽限位在所述横梁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定位件包括与所述反光片的背面一体成型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套设在所述线绳上并定位在所述线绳的本体的预设位置。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定位环内部形成定位孔,在所述连接部内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孔连通的球顶状槽,在所述球顶状槽内设置有定位球;并且,

所述定位球漏出所述球顶状槽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定位孔内并与所述线绳向挤压,所述定位环通过所述定位球与所述线绳之间的挤压力定位在所述线绳的本体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吊钩为旋转吊钩。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三个支撑腿,所述全站仪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三个支撑腿的长度均可调节。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利用吊设反光板的方式取代支设棱镜的方式能够在确保放样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行走设备上设置有滚轮,因此,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对本发明提供的放样装置进行位置转移,提高装置实用性;另外,通过垂球的重力作用,能够确保反光片上的刻度的精度,提高放样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光片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光片的俯视剖面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反光片11、连接部113、定位环112、定位球114、球顶状槽115、定位孔116、垂球12、全站仪13、线绳14、吊钩15、定位槽151、支撑板161、支撑腿162、横梁171、固定架172、底板173、滚轮174、推手18。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的主视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包括设置在井下巷道内的全站仪13和行走设备;其中,所述全站仪13架设在测量点位置(测量起点),所述行走设备放置在待测量位置;并且,在所述行走设备上设置有与所述全站仪13的镜头位置对应的反光片11,在实际放样过程中,将全站仪13在已知点对中、整平完毕之后,将全站仪13的测量模式调整至反光片11模式,十字丝对准反光片11中心,即可进行放样。在放样过程中,指挥行走设备使反光片11前后移动,直至确定最终临时点,最后即可通过所述全站仪13配合所述反光片11对矿山井下的放样点进行放样测量。

具体地,所述行走设备包括底板173、设置在所述底板173上的支撑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73的底部的滚轮174,所述反光片11通过线绳14吊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并与所述镜头位置对应。并且,在所述线绳14的一端栓设有吊钩15,所述线绳14通过所述吊钩15吊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并且,在所述线绳14的另一端栓设有垂球12,所述反光片11通过定位件定位在所述线绳14的本体上。需要说明的是,在采样过程中,垂球12自然下垂并拉紧线绳14;全站仪13架设在测距起点位置,待线绳14停止摆动、稳定后,由于垂球12的作用,线绳14一定处于一条竖直线上,只要保证在安装时反光片11与线绳14垂直,这样就能够间接实现反光片11的竖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省去架设棱镜的繁琐过程,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在底板173的底部设置滚轮174,能够便于转移行走设备。

此外,为进一步便于转移行走设备,可以在支撑框架上固定推手18,通过推手18推动行走设备移动到预设位置。

此外,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的局部侧视结构,结合图1和图2共同所示,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支设在所述底板173上的两个固定架172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架172之间的横梁171,所述线绳14通过所述吊钩15吊设在所述横梁171上。具体地,在所述横梁17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吊钩15相适配的定位槽115,所述吊钩15通过所述定位槽115限位在所述横梁171上。

通过吊钩15将线绳14吊设在横梁171上,并在横梁171上设置与吊钩15相适配的定位槽115,可以通过将吊钩15固定在不同的定位槽115来调整反光片11在巷道截面内位置,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测量精度和实用性。

此外,为了使全站仪13及镜头能够准确定位到反光片11的中心位置,在反光片11上设置有供全站仪13的镜头定位的刻度线。

另外,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光片11的俯视结构,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光片11的俯视剖面结构,结合图1至图4可知,所述定位件包括与所述反光片11的背面一体成型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定位环112,所述定位环112套设在所述线绳14上并定位在所述线绳14的本体的预设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线绳14从定位环112中穿过,因此在设计时,只需要通过调整定位环112的长度和孔径,是其孔径尽量较小、长度较大,即可保证线绳14与定位环112的内径相互平行;此外,由于定位环112与反光片11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只要在前期设计时使反光片11上的刻度线与定位环112的内径垂直,即可实现线绳14与反光片11上的刻度线的垂直,确保最终的放样施工精度。

具体地,所述定位环112内部形成定位孔116,在所述连接部113内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孔116连通的球顶状槽115,在所述球顶状槽115内设置有定位球114;并且,所述定位球114漏出所述球顶状槽115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定位孔116内并与所述线绳14向挤压,所述定位环112通过所述定位球114与所述线绳14之间的挤压力定位在所述线绳14的本体上。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将定位环112定位在线绳14上,还能够使定位环112在线绳14的本体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此外,反光片11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固定在线绳14上,线绳14包括三股涤纶线,反光片11通过三股涤纶线夹紧固定在线绳14上,一股涤纶绳在反光片11的前侧,两股涤纶绳在反光片11的后侧,在使用时只需要保证在反光片11前侧的一股涤纶线与反光片11上的竖直刻度线重合,即可保证反光片11与线绳14垂直。

具体地,使用的吊钩15选用旋转吊钩15,由于旋转吊钩15能够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缩短垂球12由于周向应力而旋转和摆动所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支撑板161以及活动连接在支撑板161下表面的三个支撑腿162,由于矿山井下的地面一般不平整,为了保证支撑板161水平以确保测量精度,三个支撑腿162均可以以支撑板161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进行角度调节来实现支撑板161保持水平。

更为具体地,三个支撑腿162的长度均可调节,由于每次全站仪13要求的高度都不尽相同,通过对三个支撑腿162长度的调节能够实现对全站仪13高度的调节。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反光片放样,节省架设棱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棱镜损耗以及检修所需费用。

2、避免架设棱镜时出现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3、通过设置行走设备,便于整个装置进行位置转移,提高实用性。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矿山井下放样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