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测试装置的框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4909发布日期:2021-08-31 13:56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板测试装置的框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路板测试装置的框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路板需要测试短路和开路,但是目前测试治具,整个结构采用大型框架结构,占用空间大,导致加工造价高且不易加工,容易导致整机精度不够准确。同时目前测试治具上没有较好的定位机构,在测试时载板可能发生晃动,影响测试精度,导致测试结果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路板测试装置的框体结构,旨在缩减设备占用空间,同时增强定位功能,提高电路板的测试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路板测试装置的框体结构,用于驱动飞针机构和气夹机构,包括:安装架、两飞针驱动组件和气夹驱动组件;两所述飞针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两侧面,所述气夹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内,且位于两所述飞针驱动组件之间;每一所述飞针驱动组件包括两第一电机和两飞针安装机构,两所述第一电机并行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靠近所述第一电机一端设置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一主动轮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从动轮,两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电机传动皮带连接,两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电机从动皮带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传动皮带的下方和所述第一电机从动皮带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导轨,两所述飞针安装机构并行且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气夹驱动组件包括气夹驱动电机、第二传动轴和两气夹滑轨,所述气夹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皮带的正下方,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设置有第二主动轮,所述安装架远离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动轮一一对应的第二传动轮,对应的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气夹皮带连接,所述气夹皮带的下方设置有气夹滑轨,所述气夹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气夹滑轨上且与所述气夹皮带固定连接。

优选地,每一所述飞针安装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皮带和第一电机从动皮带连接;每一所述飞针安装机构包括飞针驱动电机、飞针驱动皮带、飞针从动轮和飞针导轨,所述飞针导轨的端部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飞针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飞针导轨的一端,所述飞针从动轮固定在所述飞针导轨的另一端,所述飞针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飞针驱动皮带与所述飞针从动轮连接,所述飞针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飞针导轨上且与所述飞针驱动皮带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飞针安装机构还包括隔离罩,所述隔离罩固定在所述飞针导轨的侧边,所述飞针驱动皮带位于所述隔离罩内。

优选地,到位感应片和感应器,所述到位感应片设在所述飞针导轨的侧面,所述感应器设置在安装架上且与所述到位感应片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飞针安装机构还包括防撞座,所述防撞座设置在所述飞针导轨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为铸铝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安装架上设置飞针驱动组件,通过第一电机精准驱动飞针安装机构的运行,同时通过气夹驱动电机配合气夹皮带带动气夹机构在气夹滑轨上精准运行,提升了装置的定位精确度,同时整个装置结构紧凑,节省了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飞针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夹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出的,用于驱动飞针机构和气夹机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安装架1000、两飞针驱动组件2000和气夹驱动组件3000;两所述飞针驱动组件2000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00的两侧面,所述气夹驱动组件300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00的内,且位于两所述飞针驱动组件2000之间;每一所述飞针驱动组件2000包括两第一电机2100和两飞针安装机构2200,两所述第一电机2100并行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00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电机2100的驱动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110,所述第一传动轴2110靠近所述第一电机2100一端设置有第一主动轮2120,所述第一传动轴2110远离所述第一主动轮212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从动轮2130,两所述第一主动轮2120通过第一电机传动皮带2140连接,两所述第一从动轮2130通过第一电机从动皮带2150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传动皮带2140的下方和所述第一电机从动皮带2150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导轨2160,两所述飞针安装机构2200并行且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导轨2160上;所述气夹驱动组件3000包括气夹驱动电机3100、第二传动轴3200和两气夹滑轨3300,所述气夹驱动电机310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00上且与所述第二传动轴320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3200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皮带2140的正下方,所述第二传动轴3200的两端设置有第二主动轮3210,所述安装架1000远离所述第二传动轴3200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动轮3210一一对应的第二传动轮3220,对应的所述第二主动轮3210和所述第二传动轮3220通过气夹皮带3230连接,所述气夹皮带3230的下方设置有气夹滑轨3300,所述气夹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气夹滑轨3300上且与所述气夹皮带3230固定连接。飞针安装机构2200的端部分别与第一电机传动皮带2140和第一电机从动皮带2150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安装架1000上设置飞针驱动组件2000,通过第一电机2100精准驱动飞针安装机构2200的运行,同时通过气夹驱动电机3100配合气夹皮带3230带动气夹机构在气夹滑轨3300上精准运行,提升了装置的定位精确度,同时整个装置结构紧凑,节省了占用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飞针安装机构22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皮带2140和第一电机从动皮带2150连接;每一所述飞针安装机构2200包括飞针驱动电机2210、飞针驱动皮带2220、飞针从动轮2230和飞针导轨2240,所述飞针导轨2240的端部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导轨2160上,所述飞针驱动电机2210固定在所述飞针导轨2240的一端,所述飞针从动轮2230固定在所述飞针导轨2240的另一端,所述飞针驱动电机2210通过所述飞针驱动皮带2220与所述飞针从动轮2230连接,所述飞针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飞针导轨2240上且与所述飞针驱动皮带2220固定连接。通过飞针驱动电机2210和飞针驱动皮带2220带动飞针机构在飞针导轨2240上运动,配合整个飞针安装机构2200在第一导轨2160上的运动,能使得飞针机构实现精准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飞针安装机构2200还包括隔离罩2250,所述隔离罩2250固定在所述飞针导轨2240的侧边,所述飞针驱动皮带2220位于所述隔离罩2250内。防止分针机构在运行中触碰到飞针驱动皮带222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到位感应片4000和感应器4100,所述到位感应片4000设在所述飞针导轨2240的侧面,所述感应器4100设置在安装架1000上且与所述到位感应片4000位置相对应。防止飞针安装机构2200运动过量,使设备运行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飞针安装机构2200还包括防撞座500,所述防撞座500设置在所述飞针导轨2240的侧面。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在两个部分接触时,动力过大发生较大碰撞,影响设备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1000为铸铝材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