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3817发布日期:2021-07-23 14:2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纤维面料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纺织行业生产和开发中涉及的布料的检验也大幅增加。布料的好坏决定了纺织品的质量,而对于不同性能的布料,其评判指标有很多,随着市场上保暖材料的兴起,纺织品保暖性能的测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织物面料内部,热量的散失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织物的保暖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对以上三种热量损失途径的控制。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或是考虑怎样有效控制某些可能带走热量的流体的流动,或是考虑选用对热波有较好反射或阻挡能力的体外遮蔽层。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保暖材料相继问世,开发保暖性面料一般有三个方面:最先开发的是棉、毛、羽绒等天然纤维保暖材料;第二种保暖材料是以腈纶、涤纶、丙纶等合纤为原料的仿棉、仿毛、仿羽绒等仿生材料。第三种是相对于这两种消极保暖材料而生的积极保暖材料,是将外界的热量吸收并储存进而向人体传递来达到保暖目的。准确评判纺织品的保暖性能对开发保暖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纺织品的保暖性能有很多评价标准,例如《纺织品导热性能测试标准方法》、《纺织品保温性能试验方法》、及《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等,测试仪器也有很多,例如astm-100a保温性试验仪、yg(b)606d平板式织物保温仪等,但这些标准和仪器一般针对的是常温下纺织品保暖性能的评价,不能很好的模拟出寒冷地区人们穿着的保暖性能。现有的竹纤维面料主要存在保暖性和耐磨性差等弊端,目前,表征材料保暖性能的指标主要有三种,分别为保温率、传热系数和克罗值三种。保温率用于材料保暖性能的相对比较,是一种十分简单明了的方法,针对人体对竹纤维面料的保温需求最适合采用保暖率检测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可以模拟人体体温的缓慢变化,模拟人体实际的体温和尺寸进行保温测试,测试准确度也非常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底板可以打开的绝热箱体、用于测量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加热箱体内部的加热管、用于记录温度的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绝热箱体内部,所述显示器位于所述绝热箱体外侧,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显示器电信号连接,所述绝热箱体侧壁上还设有用于穿过所述数据线的小孔,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可以实时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所述加热管也位于所述绝热箱体内部,所述绝热箱体两侧各开设有一个矩形开孔,所述矩形开孔内滑移相接有长方体支架,所述长方体支架包裹有需要测试的竹纤维面料。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显示器和加热管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长方体支架尺寸与所述绝热箱体适配,所述长方体支架滑动至所述绝热箱体内部时,可以将所述长方体支架两侧空间完全间隔开并形成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线外侧套设有绝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绝热箱体两端底板与箱体为铰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绝热箱体内部还设有导流扇。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扇位于所述绝热箱体两端底板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计时器。

进一步的,所述绝热箱体底板尺寸为20-30cm×20-30cm,两个所述长方体支架10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0-3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其中可以通过加热管将绝热箱体内的温度加热至与人体体温相近的温度,而且绝热箱体尺寸也是模拟人体身体部位设计的,测试结果十分符合人体需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其中通过两个长方体支架将温度传感器两侧空间隔开,不仅可以巧妙引入竹纤维面料,对其进行保温测试,还可以有效避免因加热管或导流风扇的余热对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该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极其灵活便利。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绝热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插入长方体支架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打开绝热箱体两底板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热箱体;2、温度传感器;3、加热管;4、显示器;5、数据线;6、电源;7、导流扇;8、绝热管;9、计时器;101、矩形开孔;102、长方体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在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设计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竹纤维面料的保温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底板可以打开的绝热箱体1、用于测量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用于加热箱体内部的加热管3、用于记录温度的显示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2设于所述绝热箱体1内部,所述显示器4位于所述绝热箱体1外侧,所述温度传感器2通过数据线5与所述显示器4电信号连接,所述绝热箱体1侧壁上还设有用于穿过所述数据线5的小孔,所述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的温度可以实时显示在所述显示器4上,所述加热管3也位于所述绝热箱体1内部,所述绝热箱体1两侧各开设有一个矩形开孔101,所述矩形开孔101内滑移相接有长方体支架102,所述长方体支架102包裹有需要测试的竹纤维面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装置装配完成后,打开所述加热管3加热,直至所述绝热箱体1内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且保持稳定后,关掉所述加热管3,并将包裹有需要测试的竹纤维面料的长方体支架102插入所述绝热箱体1内部,然后打开所述绝热箱体1两端底板,使得所述长方体支架102两侧通风降温至室温,开始进行保温测试,记录所述显示器4的温度变化。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6,所述电源6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2、显示器4和加热管3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源6用于给体系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长方体支架102尺寸与所述绝热箱体1适配,所述长方体支架102滑动至所述绝热箱体1内部时,可以将所述长方体支架102两侧空间完全间隔开并形成密封结构。其中,将包裹有需要测试的竹纤维面料的长方体支架102插入所述绝热箱体1内部,不仅可以巧妙引入测试材料,还可以有效避免因加热管或导流风扇的余热对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数据线5对外界温度产生影响,所述数据线5外侧套设有绝热管8,可以有效隔绝所述数据线5与所述绝热箱体1内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绝热箱体1两端底板与箱体为铰接结构。所述绝热箱体1内部还设有导流扇7。而且,所述导流扇7位于所述绝热箱体1两端底板上。需要降低所述长方体支架102两侧温度时,可以直接旋转打开所述绝热箱体1两端底板,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还包括计时器9。所述计时器9可以用于计量所述绝热箱体1内部温度变化所需的时间。

进一步的,为了模拟人体体型温度传递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绝热箱体1底板尺寸为20-30cm×20-30cm,两个所述长方体支架10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0-35cm。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