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式打光物体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4880发布日期:2021-09-23 08:2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射式打光物体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仅检测误判率低,而且检测效率高的一种反射式打光物体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属于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cn 110987963 a、名称“一种带有膜的移动物体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器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关闭、打开侧边灯的同时控制镜头对焦到膜的上表面,再控制相机拍摄带有膜的移动物体表面;步骤二:控制器控制第一个光源打开和侧边灯关闭的同时保持镜头对焦到膜的上表面,再控制相机拍摄带有膜的移动物体表面;步骤三:控制器控制第一个光源关闭并控制第二个光源打开,保持侧边灯关闭的同时 控制镜头对焦到膜的下表面,再控制相机拍摄带有膜的移动物体表面;步骤四:处理器对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所述相机是带有可以切换对焦镜头的相机,所述相机位于所述移动物体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移动物体的上方,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移动物体的侧边。所述第一 光源和第二光源均为线光源,所述侧边灯为线光灯。设置在所述移动物体表面一侧和/或两侧的所述侧边灯与移动物体所在的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小于 15
°
。设置在所述移动物体表面一侧和/或两侧的所述侧边灯与移动物体所在的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5
°
。所述相机为线阵相机。所述处理器将所有所述步骤一的第1、4、7 ...n

2次拍摄记录组成第一幅图像,将所述步骤二的第2、 5、8 ...n

1次拍摄记录组成第二幅图像,将所述步骤三的第3、6、9 ...n次拍摄记录组成第三幅图像,从第三幅图像中排除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中的异常点,剩下的异常点即判断为待检测移动物体表面的缺陷。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种带有膜的移动物体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对划痕等缺陷特征的检测误判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设计目的:为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不仅检测误判率低,而且检测效率高的一种反射式打光物体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4.设计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
5.1、所述光源为线光源且线光源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射到直线移动平台的上端面,所述直线移动平台能够带动被检测物体经过光线照射区,所述相机的镜头对准光线照射区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光源为线光源且线光源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射到直线移动平台的上端面,所述直线移动平台能够带动被检测物体经过光线照射区,所述相机的镜头对准光线照射区,直线移动平台将带动被检测物体缓慢移动,在被检测物体经过光线照射区,相机对正在经过光线照射区的被检测物体进行拍摄,相机拍摄的照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能够合成整幅图像,实现被检测物体表面缺陷的检测,带有表面缺陷特征的工件,其缺陷部分会在线光扫描的前后呈现与正常表面反差的图像特征,此时缺陷特征如划痕等更容易被区分。这样的好处,一是使用高亮线光源进行反射式检测,缺陷特征会更加明显,检测准确率高;二是由于缺陷特征如划痕等更容易与周围非缺陷区
分,从而降低了检测的误判率;三是通过直线移动平台带动被检测物体进行检测,其检测效率更高。
6.2、所述光源的发光面与直线移动平台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所述相机呈45
°
角倾斜向下安装在直线移动平台的上方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与直线移动平台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所述相机呈45
°
角倾斜向下安装在直线移动平台的上方,这样能够提高装置的检测效果和质量。
7.3、所述直线移动平台为电动滑台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直线移动平台为电动滑台,由于电动滑台能够对移动速度进行高精度的控制,使用者可以根据检测精度要求选择匹配的移动速度,这样使用者可以获得需要拍摄的图片张数,令装置使用更灵活。
8.4、所述第二夹持件由底座、连接板和相机安装座构成,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开有条形通孔,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开有圆杆通孔且圆杆通孔贯通底座的上下两端面,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开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位于圆杆通孔的一侧,连接板在圆杆通孔与条形通孔贯通后采用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且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相机安装座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侧面开有紧定螺钉孔且紧定螺钉孔与圆杆通孔相贯通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由于第二夹持件能够调整相机的纵向位置和横向位置,使得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从而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9.技术方案:一种反射式打光物体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直线移动平台、光源和相机,所述直线移动平台的上方设有光源和相机,所述光源为线光源且线光源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射到直线移动平台的上端面,所述直线移动平台能够带动被检测物体经过光线照射区,所述相机的镜头对准光线照射区。
10.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本装置使用高亮线光源进行反射式检测,缺陷特征会更加明显,检测准确率高;二是本装置由于缺陷特征如划痕等更容易与周围非缺陷区分,从而降低了检测的误判率;三是本装置通过直线移动平台带动被检测物体进行检测,其检测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1.图1是一种反射式打光物体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一种反射式打光物体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图2。一种反射式打光物体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直线移动平台1、光源2和相机3,所述直线移动平台1的上方设有光源2和相机3,所述光源2为线光源且线光源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射到直线移动平台1的上端面,所述直线移动平台1能够带动被检测物体经过光线照射区,所述相机3的镜头对准光线照射区。直线移动平台1将带动被检测物体(被检测物体即工件,工件的外表面可以是平面或者带弧面,如带弧度的镜片,或者平面的玻璃,液晶显示面板,平面或者弧面的大理石板等,工件的材质可以是玻璃、塑料、金属、大理石等只要表面能够反射光线的材质)缓慢移动,在被检测物体经过光线照射区(高亮线将自上而下的扫描工件),相机3对正在经过光线照射区的被检测物体进行拍摄,相
机3能够将拍摄的图片上传给计算机,该计算机中设置有图像处理软件,该软件能够将上传的图像合成出工件的整幅图像,实现被检测物体表面缺陷的检测,带有表面缺陷特征的工件,其缺陷部分会在线光扫描的前后呈现与正常表面反差的图像特征,此时缺陷特征如划痕等更容易被区分。
14.所述相机3斜向设置在直线移动平台1的上方,所述光源2斜向设置在直线移动平台1的上方。所述光源2的发光面与直线移动平台1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所述相机3呈45
°
角倾斜向下安装在直线移动平台1的上方。所述直线移动平台1为电动滑台。所述电动滑台能够对被检测物体进行高精度的缓慢移动,由于电动滑台能够对移动速度进行高精度的控制,使用者可以根据检测精度要求选择匹配的移动速度,这样使用者可以获得需要拍摄的图片张数,令装置使用更灵活。
15.所述直线移动平台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安装圆杆4且一根安装圆杆4的上端通过第一夹持件5安装有光源2、另一根安装圆杆4的上端通过第二夹持件6安装有相机3。所述第一夹持件5包括底座51和光源安装座52,所述底座51的一端与光源安装座5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51的上端面开有圆杆通孔且圆杆通孔贯通底座51的上下两端面,所述底座51的侧面开有紧定螺钉孔53且紧定螺钉孔53与圆杆通孔相贯通,在安装圆杆4与底座51的圆杆通孔插接配合后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实现两者固定连接;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源2的高度位置。
16.所述第二夹持件6由底座61、连接板62和相机安装座63构成,所述连接板62的上端面开有条形通孔64,所述底座61的上端面开有圆杆通孔且圆杆通孔贯通底座61的上下两端面,所述底座61的上端面开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位于圆杆通孔的一侧,连接板62在圆杆通孔与条形通孔64贯通后采用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61上且连接板62的另一端与相机安装座6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如焊接),所述底座61的侧面开有紧定螺钉孔65且紧定螺钉孔65与圆杆通孔相贯通,在安装圆杆4与底座61的圆杆通孔插接配合后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实现两者固定连接;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相机3的位置(相机3的纵向位置和横向位置)。所述两根安装圆杆1的底端设有固定座7;固定座7的设置便于安装圆杆1的固定安装。
17.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