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39158发布日期:2021-04-20 20:5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在包装完成后、出厂前都需要进行合格检测,目前的检测操作一般都需要人工参与,例如需要人工称重,导致检测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检测设备,包括:
5.支撑装置;
6.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并能对被检件进行输送;
7.第一检测装置,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对应设置,以能够对位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被检件至少进行重量检测。
8.优选的,上述检测设备中,包括:
9.第一位移装置,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用于使所述被检件移动至不同区域;
10.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并能依据不同的重量检测结果通过控制所述第一位移装置以使所述被检件移动至不同区域。
11.优选的,上述检测设备中,包括运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输送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发生位置改变,以实现对所述被检件的重量检测。
12.优选的,上述检测设备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并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底部,所述输送装置的至少局部在所述运动装置的带动下通过向所述第一检测装置靠近以实现所述被检件的重量检测。
13.优选的,上述检测设备中,所述输送装置为辊筒输送机构,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称量部件和设置在所述称量部件上的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的至少局部穿过辊筒之间的缝隙将位于所述辊筒上的所述被检件撑起。
14.优选的,上述检测设备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以使所述被检件在输送过程中实现重量检测。
15.优选的,上述检测设备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16.其中:
17.在全部所述辊筒中,仅有一个辊筒的两端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在对所述被检件进行重量检测时,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辊筒凸出于其他辊筒,并且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发生持续变化,在持续变化的压力值中,最大值为所述被检件的重量。
18.优选的,上述检测设备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设置有压
力传感器;
19.其中:
20.在全部所述辊筒中,仅有部分辊筒的两端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且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多个所述辊筒连续设置;基于所述部分辊筒的压力值确定所述被检件的重量;
21.或者,在全部所述辊筒中,部分辊筒的两端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基于多个连续设置的所述辊筒的压力值确定所述被检件的重量。
22.优选的,上述检测设备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分输送装置,不同的所述被检件通过被所述第一位移装置带动至不同的所述分输送装置,以实现不同所述被检件向所述不同区域的输送;所述不同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设置有存储装置;
23.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被检件进入不同区域的条件包括满足重量条件和不满足重量条件;其中,满足重量条件进一步包括满足重量条件且不满足再次检测条件,以及满足重量条件且满足再次检测条件。
24.优选的,上述检测设备中,还包括:
25.存放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并能够存放所述被检件;
26.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用于对所述被检件进行识别,且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能够获得每个所述被检件所到达区域的信息;
27.第二位移装置,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并能够将位于所述存放装置上的所述被检件带动至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识别区域;
28.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且所述存放装置设置在所述输入端。
29.本申请提供的检测设备,在支撑装置上设置了输送装置,用于实现对被检件的输送,并且支撑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其至少能够对被检件进行重量检测,并且第一检测装置还与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对应设置,从而使得被第一检测装置检测的被检件为位于输送路径上的被检件。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设备输入端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检测设备输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输送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第一位移装置和第二位移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输送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第一位移装置和第二位移装置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在图1

图4中:
[0036]1‑
支撑装置,2

输送装置,3

第一检测装置,4

第一位移装置,5

控制装置,6

运动装置,7

存放装置,8

第二检测装置,9

第二位移装置,10

存储装置,11

安装件,12

分隔件,13

卡止件,14

被检件;
[0037]
201

识别部分,202

升降部分,203

存储部分,301

称量部件,302

承载件,401

第一驱动件,402

第二驱动件,403

第一位移件,901

第三驱动件,902

第二位移件;
[0038]
4031

连接部,4032

阻挡部,4033

推动部;9021

连接局部,9022

推动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其能够实现对电子设备的自动化检测,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检测效率。
[0040]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1]
如图1

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可以用于对电子设备在包装完成后、出厂前进行合格检测,检测设备主要包括支撑装置1、输送装置2和第一检测装置3,其中,支撑装置1为用于设置在地面上以对检测设备的其他部件进行支撑的结构,其具体可以为支架、箱体、平台等,后述的诸多装置均设置在支撑装置1上;输送装置2为用于输送被检件14(此被检件14指的是需要检测的部件或设备,例如盛装有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包装盒)的结构,其具体可以为辊筒输送机、皮带输送机、链板输送机等;第一检测装置3用于对被检件14进行检测,第一检测装置3在支撑装置1上设置时与输送装置2的输送路径对应设置,以使得第一检测装置3能够对位于输送路径上的被检件14进行检测,即本申请优选第一检测装置3检测的被检件14为被输送装置2输送的被检件14,如此就能够实现被检件14输送和检测的结合进行,无需再专门设置检测工位,在具体的输送和检测过程中,输送装置2可以先中断对被检件14的输送,然后进行检测,在检测完成后再继续输送,或者也可以令输送装置2始终不间断的对被检件14进行输送(即被检件14不停止移动),在输送的同时实现对被检件14的检测。第一检测装置3对被检件14的检测,至少包括重量检测,即本申请优选第一检测装置3为主要用于检测被检件14重量的检测装置,在此基础之上,第一检测装置3还可以对被检件14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测,例如尺寸、包装完整性等方面的检测;或者第一检测装置3也可以仅对被检件14进行重量检测,例如令第一检测装置3为对被检件14进行称重的电子秤。
[0042]
上述的检测设备,通过输送装置2实现了对被检件14的自动输送,通过第一检测装置3实现了对被检件14的自动检测,使得被检件14的整个检测过程可以全部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参与检测过程,相对于现有人工手动检测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准度,而且通过将输送和检测进行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令检测设备的工作性能更加突出。
[0043]
进一步的,如图1

图4所示,上述的检测设备还包括:第一位移装置4,移动的设置在支撑装置1上,用于使被检件14移动至不同区域;控制装置5,设置在支撑装置1上,并能依据不同的重量检测结果通过控制第一位移装置4以使被检件14移动至不同区域。在此结构
中,通过设置第一位移装置4和控制装置5,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检测设备具有了区分功能,即检测设备在对被检件14进行检测后会得到检测结果,检测结果例如为重量大小,控制装置5中预设有标准重量(此标准重量可以为一个单一的数值,也可以为一个数值范围),第一检测装置3在检测出每个被检件14的重量后,控制装置会将其与标准重量进行对比,并通过对比得出被检测的某个被检件14为合格被检件或不合格被检件,为了避免不合格被检件影响全部被检件的出厂质量,所以需要将不合格被检件分拣出来,基于此设置了第一位移装置4,此第一位移装置4的工作方式为:第一检测装置3在对某一被检件14进行检测后,控制装置5得出其为不合格被检件,控制装置5对第一位移装置4进行控制,使得第一位移装置4带动该不合格的被检件14移动至第一区域;或者,第一检测装置3在对另一被检件14进行检测后,控制装置5得出其为合格被检件14,控制装置5对第一位移装置4进行控制,使得第一位移装置4不与合格的被检件14接触,以使合格的被检件14在输送装置2的输送下移动至第二区域。如此就使得合格被检件和不合格被检件流向了不同的区域。此种结构的检测设备,能够令其功能更加丰富,即不仅实现了对被检件14的输送和检测,而且还实现了对具有不同检测结果的被检件14的区分,使得检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0044]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第一位移装置4驱动位于输送装置2上的被检件14进行移动,优选支撑装置1上设置有安装件11,此安装件11设置在输送装置2的顶部并跨过输送装置2;第一位移装置4包括设置在安装件11上的第一驱动件401、设置在第一驱动件401上的第二驱动件402以及设置在第二驱动件402上的第一位移件403,第一驱动件401能够驱动第二驱动件402在输送装置2的宽度方向(此宽度方向与输送装置2的输送方向垂直)上移动,第二驱动件402能够驱动第一位移件403升降以靠近和远离输送装置2。当第一位移装置4需要带动不合格的被检件移动时,首先令第一驱动件401驱动第二驱动件402和第一位移件403在安装件11上移动,使得第一位移件403与位于输送装置2上的被检件14对正,然后令第二驱动件402驱动第一位移件403下降以靠近输送装置2,并能够在输送路径上对被检件14进行阻挡,使得被检件14被第一位移件403阻挡而无法继续沿原路径输送,之后再次令第一驱动件401驱动第一位移件403移动,进而令第一位移件403带动被检件14在输送装置2的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置改变,以使得被检件14被第一位移件403带动至与输送装置2脱离的位置而直接进入第一区域(此时的第一区域位于输送装置2的侧部,如图1和图2所示),或者被检件14在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置改变后,之后令第二驱动件402带动第一位移件403上升而不再对被检件14进行阻挡,使得被检件14继续被输送装置2输送而最终进入到第一区域(此时的第一区域位于输送装置2的端部,即后述的输出端)。当被检件14为合格被检件时,可以令第一位移装置4不工作,即第一驱动件401和第二驱动件402不驱动第一位移件403发生移动,合格的被检件14可以不通过第一位移装置4的干预而直接被输送装置2输送至第二区域;或者也可以如上述过程一般,通过第一驱动件401、第二驱动件402和第一位移件403的配合令合格的被检件14在输送装置2的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置改变后,再被输送至第二区域。
[0045]
具体的,如图3所示,安装件11可以为设置在输送装置2顶部的横梁,第一驱动件401和第二驱动件402可以为气缸,而第一位移件403的结构则优选包括与第二驱动件402连接的连接部4031,连接在连接部4031上并用于阻止被检件14被继续输送的阻挡部4032,以及连接在连接部4031上并用于推动被检件14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推动部4033,并且为了更
好的与长方体状的被检件14配合,优选连接部4031、阻挡部4032和推动部4033中的任一者相对于另两者均垂直设置。
[0046]
另外,本申请还令上述的控制装置5为整个检测设备的控制器,其不仅能够处理检测结果以及控制第一位移装置4而实现被检件14的区分,而且还能够实现对其他操作的控制,例如后述的识别被检件14、记录每个被检件14被输送的区域、识别称重的辊筒以及判断是否满足再次检测条件等,即检测设备的需要自动控制的操作均在此控制装置5的控制下进行。
[0047]
本申请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运动装置6,用于带动输送装置2相对于第一检测装置3发生位置改变,以实现对被检件14的重量检测。即,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检测方式是令运动装置6带动输送装置2移动,以使第一检测装置3与输送装置2上的被检件14接触而实现重量检测。此种设置方式,避免了第一检测装置3的移动设置,使得第一检测装置3能够固定的设置在支撑装置1上,从而避免了因移动而对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精度造成影响。
[0048]
在具体设置时,如图1

图4所示,令第一检测装置3设置在支撑装置1上,并位于输送装置2的底部,输送装置2的至少局部在运动装置6的带动下通过向第一检测装置3靠近以实现被检件14的重量检测。也就是说,本申请优选令输送装置2进行升降来实现第一检测装置3对被检件14的测量,此种运动方式相对于平移、转动等运动方式,能够节省运动空间,使得检测设备的结构能够更加紧凑。
[0049]
在上述运动方式的基础之上,如图1

图4所示,本申请优选输送装置2为辊筒输送机构,第一检测装置3包括称量部件301和设置在称量部件301上的承载件302,承载件302的至少局部穿过辊筒之间的缝隙将位于辊筒上的被检件14撑起。在此结构中,运动装置6可以为气缸,其设置在支撑装置1上用于支撑整个输送装置2或输送装置2的局部,即运动装置6可以带动整个输送装置2或输送装置2的部分辊筒下降而靠近第一检测装置3,输送装置2在输送被检件14的过程中,输送装置2被气缸支撑在一定的高度而固定不同,当需要令第一检测装置3对输送装置2上的被检件14进行检测时,气缸的活塞杆收缩而实现输送装置2的下降;组成第一检测装置3的称量部件301优选为电子秤,承载件302优选为设置在电子秤上并位于电子秤顶部的承载架,承载架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板状件,在辊筒下降的过程中,多个板状件能够一对一的穿过连续设置的多个辊筒之间的缝隙,从而令承载架的顶部边缘相对于辊筒凸起,进而使得凸起的边缘将位于辊筒之上的被检件14撑起,在撑起被检件14而使其脱离输送装置2后,电子秤就可以对被检件14进行称重,之后称重数据就会被输送至控制装置5中。此种结构的输送装置2和第一检测装置3,能够利用各自的结构特点进行配合而实现对被检件14的称重,无需再设计专门用于配合的输送结构和称重结构,降低了检测设备的制造难度,节约了制造成本。
[0050]
优选的,上述的输送装置2可以包括多个输送部分,即如图3和图4所示的识别部分201、升降部分202以及存储部分203,其中,识别部分201用于对被检件14进行识别(后续内容中详述),升降部分202则为上述的设置在第一检测装置3顶部并用于带动被检件14向第一检测装置3靠近的部分(即运动装置6仅带动输送装置2的局部进行升降),而存储部分203则为用于暂存合格被检件和后述抽检被检件的部分。
[0051]
由上述结构和检测过程可以看出,上述的检测方式为输送中断再检测的方式,即在进行检测前,令输送装置2先中断对被检件14的输送,然后再令升降部分202下降以及使
承载件302将停止移动的被检件14撑起而实现称重。此外,被检件14也可以在不停止输送的情况下实现重量检测,例如令第一检测装置3设置在输送装置2上,以使被检件14在输送过程中实现重量检测。此种不中断输送的检测方式无需使输送操作和检测操作单独进行,而是可以同时进行,如此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0052]
在不中断输送的情况下进行检测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0053]
在第一种优选方式中,令输送装置2包括多个辊筒,并且辊筒的两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为组成第一检测装置3的部件);其中:在全部辊筒中,仅有一个辊筒的两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在对被检件14进行重量检测时,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辊筒凸出于其他辊筒,并且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发生持续变化,在持续变化的压力值中,最大值为被检件14的重量。即,具体设置时在全部辊筒中选取一个辊筒,并在该辊筒两端的连接轴与输送装置2的架体连接的部位设置压力传感器,在输送装置2不输送被检件14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是该辊筒的重量,而为了避免辊筒的重量对被检件14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可以在控制装置5中设置减去辊筒重量的程序,以使控制装置5最终得到的重量仅为被检件14的重量;在输送装置2输送被检件14的情况下,首先令该辊筒的用于接触(或者说输送)被检件14的部位相对于其他辊筒的接触被检件14的部位凸出,即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辊筒高于其他辊筒,在被检件14经过该辊筒的过程中,被检件14的第一端(即朝向输出端的一端)会先被该辊筒撑起,此时被检件14的重心位于该辊筒的上游侧,即重心还未到达该辊筒的设置位置,随着被检件14的继续输送,被检件14的重心会逐渐向该辊筒靠近,并最终经过该辊筒的设置位置而位于其下游侧,此时被检件14的第一端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而被检件14的第二端(即朝向输入端的一端)则会翘起。在上述重心位置改变的过程中,由于被检件14的重心一直相对于该辊筒发生位置改变,所以该辊筒的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重量是一直发生变化的。而在第一端下降、第二端翘起的过程中,即被检件14在该辊筒上转动的过程中,被检件14仅被该辊筒支撑,即被检件14的全部重量都施加在了该辊筒上,从而使得该辊筒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多个持续变化的压力值中会存在一个瞬时产生的最大值,该最大值即为被检件14的重量。如此就达到了被检件14在输送的同时实现重量检测的目的。
[0054]
其中,令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辊筒的接触被检件14的部位高于其他辊筒的实现方式,可以是不改变辊筒的设置高度(即令其轴心仍与其他辊筒的轴心处于同一高度)但是令辊筒的直径增大,此种设置方式会令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辊筒的接触被检件14的部位始终高于其他滚筒的接触被检件14的部位;或者,也可以在被检件14经过时,令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辊筒升高(即令其轴心高于其他辊筒的轴心),如此也能够使其接触被检件14的部位高于其他辊筒的接触被检件14的部位。
[0055]
在第二种优选方式中,令输送装置2包括多个辊筒,且辊筒的两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其中:在全部辊筒中,仅有部分辊筒的两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多个辊筒连续设置;基于部分辊筒的压力值确定被检件14的重量。即,在此种方式中,不再仅令一个辊筒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而是令连续设置的多个辊筒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被检件14移动至这些辊筒上且被检件14被这些辊筒共同支撑时(例如一个被检件14能够被三个连续设置的辊筒共同支撑时,则可以令三个辊筒或更多个辊筒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则这些辊筒的压力传感器通过共同配合实现对被检件14重量的检测,例如同一被检件14被多个辊筒共同支撑,每个辊筒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重量为被检件14局部的重量,全部压力传
感器检测到的重量之和即为整个被检件14的重量。
[0056]
在第三种优选方式中,在全部辊筒中,部分辊筒的两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基于多个连续设置的辊筒的压力值确定被检件14的重量。也就是说,全部辊筒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并且每个压力传感器都会实时向控制装置5反馈压力值,而对同一被检件14进行重量检测的压力传感器仅为连续设置的部分辊筒的压力传感器,所以在进行重量检测的过程中,需确定全部压力传感器中压力值发生变化的多个压力传感器,即控制装置5需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值先确定某一时刻哪几个辊筒所对应的压力传感器发生了压力变化(由于被检件14位于这几个辊筒上,所以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会增大),在确定支撑被检件14的辊筒所对应的压力传感器后,再令这些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值相加。
[0057]
检测设备包括位置检测装置,该位置检测装置能够对被检件14进行位置检测,以使第一位移装置4能够将被检件14带动至第一区域。设置位置检测装置的目的,是在第一检测装置3对某一被检件14的重量完成检测且控制装置5判定该被检件14为重量不合格的被检件时,能够令第一位移装置4准确的对该被检件14进行操作而使其进入到第一区域,避免第一检测装置3无法对被检件14进行操作的情况发生。具体的,该位置检测装置可以为上述结构中的部件,例如可以令设置于全部辊筒的全部压力传感器构成位置检测装置,由于被检件14移动至不同的辊筒上时,不同辊筒的压力传感器不仅能够对被检件14的重量进行检测,而且由于压力值的变化,还能够使得控制装置5判断出被检件14位于哪几个辊筒上,所以可以预先在控制装置5中标定出与第一位移装置4对正的辊筒,当该辊筒的压力传感器发生压力值变化时,则说明被检件14移动至了标定的辊筒上,即被检件14移动到了与第一位移装置4对正的位置,此时控制装置5就可以控制第一位移装置4对被检件14进行操作;或者,也可以在支撑装置1上增设用于实时监控被检件14位置的摄像头、位置传感器等,通过令其实时向控制装置5反馈位置信息而实现第一位移装置4对不合格被检件的精准操作。
[0058]
或者,第一位移装置4能够沿输送装置2的输送路径移动,以使第一位移装置4能够对位于输送装置2不同位置的被检件14进行操作。也就是说,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位置检测装置,而令第一位移装置4能够沿输送路径移动,当第一检测装置3检测到某一被检件14为重量不合格被检件14时,无论该被检件14位于输送路径的哪个位置,第一位移装置4均能够移动至其所在位置而对其进行操作。具体的,令第一位移装置4能够沿输送路径移动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沿输送路径设置滑轨,并使上述的安装件11滑动的设置在滑轨上,由于整个第一位移装置4均设置在安装件11上,所以当安装件11在滑轨上移动时,就能够实现整个第一位移装置4沿输送路径的移动。
[0059]
全部辊筒的两端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被输送装置2输送的被检件14能够通过多组连接设置的辊筒实现多次重量检测。在整个输送装置2输送被检件14的过程中,当输送装置2的每个辊筒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时,被检件14在移动到每个辊筒上时都会被检测重量,而在实际的情况中,当被检件14刚刚进入到输送装置2时,靠近输入端的一组连续设置的辊筒就能够实现对被检件14重量的检测,而在后续的输送过程中,被检件14会依次移动至其他多组连续设置的辊筒上,从而使得下游的多组连续设置的辊筒对被检件14进行多次的重复检测,也就是说,同一被检件14在整个输送装置2上移动时会进行多次的重量检测,如此不仅能够更加准确的得出被检件14的重量,而且还能够通过对比不同组辊筒的压力值变化数据实现对第一检测装置3的自检,即通过对比可以得出哪个辊筒或哪组辊筒与其他辊筒
的压力值变化情况不同,当存在不同时,则证明该辊筒的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存在偏差,需要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而当全部辊筒的压力值变化情况相同时,则证明全部压力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良好。
[0060]
进一步的,优选本申请中的输送装置2包括多个分输送装置2,不同的被检件14通过被第一位移装置4带动至不同的分输送装置2,以实现不同被检件14向不同区域的输送;不同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设置有存储装置10。在此种结构中,令输送装置2包括多个分输送装置2,不同检测结果的被检件14向不同区域的移动通过不同的分输送装置2实现,即第一位移装置4仅用于推动被检件14在输送装置2上发生位置改变,以使具有不同检测结果的被检件14进入到与其检测结果对应的分输送装置2上,被检件14位置改变前后的输送均通过输送装置2实现。具体的,每个分输送装置2都可以为独立的输送机,其通过相互对接、拼合构成本申请中的输送装置2,或者,本申请中的输送装置2也可以为一体的输送机,并通过在其上设置分隔件12(如图2所示),以将其分隔为多个输送区域而形成多个分输送装置2,特定检测结果的被检件14通过分隔件12的分隔而无法进入到与其检测结果不符的其他输送区域中。在上述多个区域中,当特定检测结果的被检件14移动至对应区域后,被检件14可以暂时存储于对应的区域中,而为了便于被检件14在各自区域内的存储,优选区域内设置有存储装置10,例如在与重量检测结果不合格的被检件14对应的区域中,设置有用于存储不合格被检件14的存储箱(如图1和图2所示),而其他区域中(例如与重量检测结果合格的被检件对应的区域),也可以设置存储容器或者将分输送装置2的输出端部作为暂存平台。
[0061]
控制装置5控制被检件14进入不同区域的条件包括满足重量条件和不满足重量条件;其中,满足重量条件进一步包括满足重量条件且不满足再次检测条件,以及满足重量条件且满足再次检测条件。首先,将被检件14进入不同区域的条件分为两大类(或者说将重量检测的结果分为两大类),即满足重量条件(重量检测合格)和不满足重量条件(重量检测不合格),当某一被检件14的检测结果满足重量条件时,则其进入到合格被检件区域(即上述的第二区域);当另一被检件14的检测结果不满足重量条件时,则其进入到不合格被检件区域(即上述的第一区域),而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满足重量条件分为两小类,即:满足重量条件且不满足再次检测条件,以及满足重量条件且满足再次检测条件;其中再次检测条件可以为用于对合格被检件进行抽检的检测条件,例如在每十个合格的被检件14中对第十个合格被检件进行抽检、在每十分的检测时长内对最后一个合格被检件进行抽检等。在满足重量条件进一步分为两小类的情况下,第二区域也需进一步的分为两个区域,其中的一个区域用于暂存重量检测合格但不抽检的被检件,另一个区域用于暂存重量检测合格且抽检的被检件。
[0062]
具体的,如图1

图4所示,本申请中的检测设备还包括:存放装置7,设置在支撑装置1上,并能够存放被检件14;第二检测装置8,设置在支撑装置1上,用于对被检件14进行识别,且第二检测装置8与控制装置5通信连接,以使控制装置5能够获得每个被检件14所到达区域的信息;第二位移装置9,移动的设置在支撑装置1上,并能够将位于存放装置7上的被检件14带动至第二检测装置8的识别区域;其中,支撑装置1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送装置2设置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且存放装置7设置在输入端。
[0063]
其中:
[0064]
存放装置7优选为设置在输入端且用于暂存待检测被检件14的存放平台,其具体
可以为水平连接在支撑装置1上的平板(即图1中用于放置和支撑写有1、2、3和4的被检件14的部件),通过设置该存放装置7能够使得被检件14可以不间断的进入到输送装置2中,以更加高效的对被检件14进行输送和检测;
[0065]
第二检测装置8能够用于在称重之前对每个被检件14进行身份识别,并将身份信息输送至控制装置5,当被检件14依据称重结果被送到不同的区域时,控制装置5就能够对每个被检件14的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此第二检测装置8例如可以为扫码枪,其通过对每个被检件14所独有的条形码进行扫描而实现对每个被检件14的识别,在对被检件14进行识别时,被检件14位于识别区域,此识别区域内也设置有用于输送被检件14的辊筒,这些辊筒可以为输送装置2的组成部分(即上述的识别部分201),也就是输送装置2延伸至识别区域,或者这些辊筒也可以为独立设置的输送结构,其与输送装置2对接以将完成识别的被检件14输送至输送装置2上,当位于识别区域的辊筒为独立的输送结构时,通过令辊筒停止转动以使被检件14停留在识别区域而进行身份识别,并通过令辊筒开始转动以使完成身份识别的被检件14移动至输送装置2上;当位于识别区域的辊筒为输送装置2的组成部分时,则在支撑装置1上设置有能够升降的卡止件13,如图3和图4所示,当卡止件13上升而穿过辊筒之间的缝隙时,其对需要进行身份识别的被检件14形成阻挡,以避免运行的输送装置2将其从识别区域移出,而在被检件14完成身份识别后,则卡止件13下降至辊筒的底部,其不再阻挡被检件14,被检件14可以继续进行输送;
[0066]
本申请为了减小检测设备的体积,优选令第二检测装置8和存放装置7并排设置,以避免此两者与输送装置2在输送路径的延伸方向上呈直线排布而导致检测设备的体积增大,在并排设置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存放装置7上被检件14向识别区域的转移,设置了第二位移装置9,该第二位移装置9设置在存放装置7和识别区域的顶部,并包括第二位移件902以及驱动第二位移件902水平移动的第三驱动件901,第三驱动件901通过驱动第二位移件902平移(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以将存放装置7上的被检件14推动至识别区域;第三驱动件901可以为气缸,第二位移件902包括连接局部9021和推动局部9022,如图4所示;
[0067]
输入端和输出端为支撑装置1的两个相对端,在图3的视角中,支撑装置1的右侧为输入端,左侧为输出端,输入端用于待测的被检件14进入到检测设备中,输出端则用于完成检测的被检件14(具体是合格被检件和抽检被检件)移出检测设置。
[0068]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装置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装置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装置的不同之处,检测设备的整体及部分装置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装置而得到。
[006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