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核级压力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46011发布日期:2021-05-14 12:1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高精度核级压力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变送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精度核级压力变送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压力变送器被应用与现代工业中也越来越频繁。广泛应用的同时对压力变送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不同环境下,压力变送器都能精确检测工艺参数并将测量值以特定的信号形式传送出去。
3.但是,在核辐射等特殊环境情况下,压力变送器内部的传输线路需要开孔来布置线路,并且为了节约路径、减少线路布置,一般采用多孔同轴等设置方式开布置,由于核辐射信号容易泄露,任意的开孔容易导致辐射信号进入变送器内对电路进行辐射干扰,导致压力变送器无法精确的检测出测量值,检测精度可靠性差。
4.一般环境需求的变送器内部结构简单,线路布置、构造设计时没有设置防辐射结构,不能满足核辐射等特殊环境下的检测需求。这就导致了变送器可靠性差、抗干扰能力差、使用寿命短且实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核级压力变送器,能够满足在核辐射等特殊的情况下,不受干扰能够精确的检测出测量值,检测精度可靠性强。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高精度核级压力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端壳体、与检测端壳体连接的电控壳体,所述电控壳体上连接有信号连接端头;
8.所述检测端壳体内部形成传感器腔室,该传感器腔室内放置有压力传感器;
9.所述电控壳体内部形成电路腔室,该电路腔室内放置有变送器信号处理电路,该变送器信号处理电路经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通。
10.通过上述设计,将压力传感器置于传感器腔室内部,且将电路放置在电路腔室内部,提高信号处理精度,将两个腔室相互隔离,对于辐照直线传播的原理,利用分区的方式对核辐照进行减弱。
11.再进一步描述,所述检测端壳体包括三通焊接套,该三通焊接套正对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套盖,两个套盖上分别开有一个检测孔,两个检测孔对称设置,该检测孔与所述传感器腔室相通;所述电路腔室侧壁上开有检测信号输入孔,该检测信号输入孔与所述传感器腔室相通;所述电控壳体的检测信号输入孔处的壳壁沿检测信号输入孔的延伸方向周向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传感器连接部,该传感器连接部与所述三通焊接套的垂直端部连接,并在所述三通焊接套的垂直端部围成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该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经电控壳体的检测信号输入孔与调整电路腔室相通;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与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依次连接;所述检测孔孔壁朝所述传感器空腔内延伸形成一圈密封挡条,该密封挡条与所
述三通焊接套围成密封槽。通过该密封槽,在进行传感器安装密封时,将密封圈和固定套环依次设置在该密封槽内,对传感器的采集端周向进行密封,防止液体进入仪表内。
12.采用上述方案,将传感器置于传感器空腔内部,经多个检测孔得到压差信号,该压差信号经检测信号输入孔送入电控壳体的电路板腔室,并经信号连接端头对外输出。将检测部分、信号处理部分、信号输出部分分腔室设计,独立开来。并且每个腔室相互隔离,对于辐照直线传播的原理,利用分区、隔离的方式对辐照进行减弱。对称设置的两个检测孔,用于获取不同压力值,从而得到压差信号。通过传感器连接部和三通焊接套的垂直端部围成第二转接电路板腔室。
13.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电控壳体包括的表头壳筒和设置该在表头壳筒两端部的第一壳体端盖和第二壳体端盖,所述第一壳体端盖、第二壳体端盖均经螺纹连接在所述表头壳筒两端部,在螺纹连接处设置有壳体密封圈;所述第一壳体端盖、第二壳体端盖的覆盖面上沿轴向向外形成一圈凸环;所述表头壳筒内部沿径向横设有隔板,该隔板将所述电路腔室分成调整电路腔室和控制电路腔室;所述隔板上开有穿线孔;所述控制电路腔室内壁上沿轴向方向均匀突出有n条凸条。所述检测信号输入孔开设在所述调整电路腔室对应的所述表头壳筒的筒壁上。
14.采用上述方案,隔板将电路腔室分成两个腔室,将两块电路进行分区削弱辐射信号。解调后的线路经穿线孔进入控制电路板腔室。其中,n为正整数。设置凸条便于铅盒安装时,便于压入。则材质为铅的防护板组成的腔室内更具备抗辐射和抗干扰能力。信号输出量的大小是根据给筒体内部电路电流来决定,则根据信号输出孔,实现仪表供电并得到检测到的压差信号。
15.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控制电路腔室内有铅盒,该铅盒内有防辐射的变送器密道,该铅盒内部经变送器密道与所述传感器腔室相通;所述铅盒包括表头下防护板,所述表头下防护板的防护面侧设置有呈盲筒状的表头防护筒;所述表头防护筒远离所述表头下防护板的端部设置有表头上防护板,二者同轴设置;所述表头下防护板的防护面开有凹槽,该表头下防护板凹槽与所述表头防护筒的筒底部抵接围成第一转接电路腔室;所述表头防护筒与所述表头上防护板围成主电路腔室;所述表头下防护板、表头防护筒和表头上防护板均采用铅材料;所述表头下防护板凹槽底部开有过第一过孔,所述表头防护筒筒底部开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第二过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第二过孔、主电路腔室相通,且所述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第二过孔的路径形成变送器密道;所述调整电路腔室经第二过孔与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相通;该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经第一过孔与主电路腔室相通。
16.采用上述方案,变送器密道在传输线路在进行布线时,需要进行多次转弯后,才能进入到主电路腔室。将铅盒置于辐射环境中后,辐射信号经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第二过孔等至少两次转弯后,可以有效的被削弱。即辐射信号的多次转折使得辐射能量减弱。
17.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第一过孔设置在所述表头下防护板凹槽边缘处,所述第二过孔正投影落入所述表头下防护板凹槽底部,该第二过孔正投影置于离所述第一过孔最远端处;所述主电路腔室内放置有呈筒状的表头内撑板,该表面内撑筒的结构形状与所述表头防护筒内部结构形状相适应,所述表面内撑筒顶部盖设有表头内撑板,该表头内撑板与
所述表面内撑筒围成所述主电路腔室;所述表头下防护板的凹槽侧壁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表头上防护板的内置面上形成一圈凸起部,该凸起部大小与所述表头防护筒筒孔大小相适应;所述表头上防护板的外置面上形成一圈凹陷部。
18.采用上述方案,第一过孔的位置限定了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的输入端口,第二过孔的位置限定了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的输出端口。第一过孔、第二过孔设置在最远端的两侧,使两过孔之间的距离最大,可以延长辐射信号衰减距离。其中,最远端的距离根据凹槽内径决定。表头上防护板凸起部和凹陷部这样的造型是为了在受到辐射信号的干扰时能够削弱辐射信号更好保证变送器安装保护盒体的质量。
19.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变送器信号处理电路包括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与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依次连接;所述解调电路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线性调整电路和振荡控制电路;所述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连接有零点调整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稳压源连接所述解调电路;所述调整电路腔室设置有所述零点调整电路、振荡控制电路、解调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所述线性调整电路;所述主电路腔室设置有所述稳压源和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经第二过孔与第一转接电路腔室内部的第一转接电路板一端连接,该第一转接电路板另一端经第一过孔、第三过孔、所述调整电路腔室与端子排连接。
20.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线性调整电路可以改变线性调整电路中的电位器的电阻可以改变电流,使压力变送器产生的误差变小。零点调整电路是为了变送器输出信号的下限值和测量范围的下限值相对应。稳压源用于对产生的电压进行稳压,有效避免尖峰信号和电压突变的情况产生损坏电路。
21.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解调电路中包括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该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采用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和第二耦合电感tib一端间连接有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中的第一输入端;
22.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和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间连接有第四电容c4;该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23.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第三输入端;
24.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并联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该第二十九电阻的一端接第二电容c2;该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
25.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的公共端经第一电容c1连接在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一有极电容c21;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五电阻r15接电源vcc;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
输入端与第十五电阻r15公共端经第十六电阻r16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经第十三电阻r13接电源vcc;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公共端与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该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该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反相输入端;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七电阻r17接电源vcc,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的公共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该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
2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解调电路,用于对信号频率进行调节。
27.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振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十一电阻r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接第四耦合电感tid的一端;该第四耦合电感tid另一端经第十二电阻r12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第五耦合电感tie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四耦合电感tid和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同名端串接有第六电容c6,所述第十二电阻r12接解调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
28.所述线性调整电路包括第三电位器pp3,该第三电位器pp3电阻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和滑动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
29.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该热敏电阻rt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并联,所述热敏电阻rt与第一电阻r1并联的公共端接负电阻r

的一端;该负电阻r

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所述负电阻r

的一端接正电阻r+的一端,该正电阻r+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热敏电阻rt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的c5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连接;
30.所述稳压源包括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该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由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连接组成;所述稳压二级管z12阴极连接第五电阻r5,该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一端子排第一端口;所述第五电阻r5和稳压二级管z12阴极的公共端接电源vcc;所述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的公共端连接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三电阻r23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公共端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11阴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阴极的公共端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中的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
31.所述零点调整电路包括第五电位器pp5,该第五电位器pp5滑动端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该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一端接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该第四电阻的r4的一端接第一端子排的第四端子;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2电阻的另一端;
所述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另一端接第二十四电阻r24;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
32.采用上述方案,振荡电路和解调电路结合,对信号的频率进行调节。稳压源用于对产生的电压进行稳压,有效避免尖峰信号和电压突变的情况产生损坏电路。线性调整电路中改变电位器pp3的电阻可以改变电流,使产生的误差变小。
33.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包括阻尼调整电路和量程调整电路;所述量程调整电路包括第六电位器pp6,该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一端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一端子;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另一端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该第三十四电阻r34另一端经第四电位器pp4的电阻端、第三十五电阻r35与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位器pp4的电位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所述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依次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四电阻r24;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接信号回路中的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六电位器pp6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34.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依次连接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十八电阻r28,该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另一端连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一端连接第十九有极电容c19一端,该第十九有极电容c19另一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第十九有极电容c19一端接第二十有极电容c20的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第二十有极电容c2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引出线路接有第十六电容c16;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接电源vcc;
35.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q5集电极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公共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的公共端接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该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
36.采用上述方案,零点调整电路中的放置电位器pp5改变目的是通过改变电阻值使压差改变,变送器输出信号的下限值和测量范围的下限值相对应。当放大倍数变化时量程也需要进行调整,电位器pp6的阻值要进行改变使变送器输出信号的上限值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对应。
37.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信号连接端头包括依次连接在航空插座底座、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所述电路腔室侧壁上还开有信号输出孔;所述航空插座底座底部与所述信号输出孔对接;所述信号输出孔处的壳壁沿信号输出孔的延伸方向周向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信号输出连接部;所述信号输出连接部与所述航空插座底座连接,该航空插座底座底部的连接处形成端子电路腔室,该端子电路腔室放置端子排。
3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针对核工业防辐射的需求,通过对壳体结构进行设计,对压差变松器的检测、信号处理、信号输出几大部分进行分区,并对应设定腔室进行电路布置。同时针对核级要求,预留防辐照的控制电路板腔室,用于安装防辐照的铅盒。功能分区,设计精密,密封效果好。带密道设计的变送器在被核辐射信号干扰时能够在密道中有效削弱辐射信号保证变送器内部电路不受干扰,使得压力变送器精确检测出测量值,使得变送器在核工业等特殊环境下依旧精确度高、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且实用性强。采用模拟电路在核工业使用过程中功耗较低,能够满足不同量程需求,通过消耗电流大小来判断压差的变化大小从而精确测得相应的数值。
附图说明
39.图1是高精度核级压力变送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2是高精度核级压力变送器爆炸图;
41.图3是高精度核级压力变送器信号连接端头断开剖视图;
42.图4是图3中局部c放大图;
43.图5是图3中a

a剖视图;
44.图6是图3中b

b剖视图;
45.图7是铅盒结构示意图;
46.图8是铅盒前视图;
47.图9是图8中a

a处的剖面图;
48.图10是本发明布置线路走向与辐射信号走向图;
49.图11是电路原理框图;
50.图12是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2.一种高精度核级压力变送器,结合图1可以看出,包括检测端壳体1、与检测端壳体1连接的电控壳体2,所述电控壳体2上连接有信号连接端头3;所述检测端壳体1内部形成传感器腔室,该传感器腔室内放置有传感器;
53.所述电控壳体2内部形成电路腔室,该电路腔室内放置有变送器信号处理电路,该变送器信号处理电路经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通。
54.从图2可以看出,所述检测端壳体1包括三通焊接套12,该三通焊接套12正对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套盖,两个套盖上分别开有一个检测孔11,两个检测孔11对称设置,该检测孔11与所述传感器腔室相通;
55.从图5可以看出,所述电路腔室侧壁上开有检测信号输入孔21,该检测信号输入孔
21与所述传感器腔室相通;
56.从图2、图5和图6可以看出,所述电控壳体2的检测信号输入孔21处的壳壁沿检测信号输入孔21的延伸方向周向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传感器连接部,该传感器连接部与所述三通焊接套12的垂直端部连接,并在所述三通焊接套12的垂直端部围成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该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经电控壳体2的检测信号输入孔21与调整电路腔室相通;所述检测孔11孔壁朝所述传感器空腔内延伸形成一圈密封挡条,该密封挡条与所述三通焊接套12围成密封槽。
57.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电控壳体2包括的表头壳筒23和设置该在表头壳筒23两端部的第一壳体端盖24和第二壳体端盖25,所述第一壳体端盖24、第二壳体端盖25均经螺纹连接在所述表头壳筒23两端部,在螺纹连接处设置有壳体密封圈27;所述第一壳体端盖24、第二壳体端盖25的覆盖面上沿轴向向外形成一圈凸环;
58.从图2和图5可以看出,所述表头壳筒23内部沿径向横设有隔板26,该隔板26将所述电路腔室分成调整电路腔室和控制电路腔室;所述检测信号输入孔21开设在所述调整电路腔室对应的所述表头壳筒23的筒壁上。从所述控制电路腔室内有铅盒50,该铅盒50内有防辐射的变送器密道,该铅盒50内部经变送器密道与所述传感器腔室相通;
59.从图7、图8和图9可以看出,所述铅盒包括表头下防护板51,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的防护面侧设置有呈盲筒状的表头防护筒53;所述表头防护筒53远离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的端部设置有表头上防护板57,二者同轴设置;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的防护面开有凹槽,该表头下防护板51凹槽与所述表头防护筒53的筒底部抵接围成第一转接电路腔室;所述表头防护筒53与所述表头上防护板57围成主电路腔室;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凹槽底部开有过第一过孔,所述表头防护筒53筒底部开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第二过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第二过孔、主电路腔室相通,且所述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第二过孔的路径形成变送器密道;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表头防护筒53和表头上防护板57均采用铅材料;
60.从图2和图5还可以看出,所述隔板26上开有穿线孔;所述控制电路腔室内壁上沿轴向方向均匀突出有12条凸条。
61.从图9可以看出,所述第一过孔设置在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凹槽边缘处,所述第二过孔正投影落入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凹槽底部,该第二过孔正投影置于离所述第一过孔最远端处;所述主电路腔室内放置有呈筒状的表头内撑板56,该表面内撑筒54的结构形状与所述表头防护筒53内部结构形状相适应,所述表面内撑筒54顶部盖设有表头内撑板56,该表头内撑板56与所述表面内撑筒54围成所述主电路腔室;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的凹槽侧壁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表头上防护板57的内置面上形成一圈凸起部,该凸起部大小与所述表头防护筒53筒孔大小相适应;所述表头上防护板57的外置面上形成一圈凹陷部。
62.所述调整电路腔室经第二过孔与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相通;该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经第一过孔与主电路腔室相通。
63.从图2、图3和图4可以看出,所述信号连接端头3包括依次连接在航空插座底座31、连接器插座32和连接器插头33;所述电路腔室侧壁上还开有信号输出孔22;所述航空插座底座31底部与所述信号输出孔22对接;所述信号输出孔22处的壳壁沿信号输出孔的延伸方向周向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信号输出连接部。所述信号输出连接部与所述航空插座底座
31连接,该航空插座底座31底部的连接处形成端子电路腔室,该端子电路腔室放置端子。
64.参见图3、5、10和图11,所述变送器信号处理电路包括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与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依次连接;所述解调电路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线性调整电路和振荡控制电路;所述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连接有零点调整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稳压源连接所述解调电路;所述调整电路腔室设置有所述零点调整电路、振荡控制电路、解调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所述线性调整电路;所述主电路腔室设置有所述稳压源和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经第二过孔与第一转接电路腔室内部的第一转接电路板一端连接,该第一转接电路板另一端经第一过孔、第三过孔、所述调整电路腔室与端子排连接。
65.参见图11和12,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包括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经第十一电容c11连接第三串联二极管d03的阳极,该第三串联二极管d03的阴极依次经第一匀压电阻r01与第二匀压电阻r0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匀压电阻r02另一端连接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阳极,该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阴极经第十二电容c12连接第二端口;所述第十二电容c12与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公共端连接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阳极,该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阴极连接第一串联二极管d01的阳极;所述第三串联二极管d03和第十一电容c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一串联二极管d01的阴极;所述第三端口连接第十三电容c13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接地;所述第三串联二极管d03和第一匀压电阻r01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串联二极管d01和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匀压电阻r02与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三输出端。
66.从图12还可以看出,解调电路中包括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该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采用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和第二耦合电感tib一端间连接有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中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和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间连接有第四电容c4;该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并联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该第二十九电阻的一端接第二电容c2;该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的公共端经第一电容c1连接在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一有极电容c21;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五电阻r15接电源vcc;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五电阻r15公共端经第十六电阻r16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经第十三电阻r13接电
源vcc;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公共端与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该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该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反相输入端;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七电阻r17接电源vcc,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的公共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该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
67.从图12还可以看出,所述振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十一电阻r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接第四耦合电感tid的一端;该第四耦合电感tid另一端经第十二电阻r12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第五耦合电感tie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四耦合电感tid和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同名端串接有第六电容c6,所述第十二电阻r12接解调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
68.从图12还可以看出,所述线性调整电路包括第三电位器pp3,该第三电位器pp3电阻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和滑动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
69.从图12还可以看出,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该热敏电阻rt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并联,所述热敏电阻rt与第一电阻r1并联的公共端接负电阻r

的一端;该负电阻r

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所述负电阻r

的一端接正电阻r+的一端,该正电阻r+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热敏电阻rt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的c5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连接;
70.从图12还可以看出,所述稳压源包括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该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由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连接组成;所述稳压二级管z12阴极连接第五电阻r5,该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一端子排第一端口;所述第五电阻r5和稳压二级管z12阴极的公共端接电源vcc;所述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的公共端连接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三电阻r23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公共端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11阴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阴极的公共端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中的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
71.从图12还可以看出,所述零点调整电路包括第五电位器pp5,该第五电位器pp5滑动端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该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一端接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该第四电阻的r4的一端接第一端子排的第四端子;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2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另一端接第二十四电阻r24;所述第三电
阻r3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
72.从图12还可以看出,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包括阻尼调整电路和量程调整电路;所述量程调整电路包括第六电位器pp6,该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一端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一端子;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另一端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该第三十四电阻r34另一端经第四电位器pp4的电阻端、第三十五电阻r35与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位器pp4的电位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所述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依次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四电阻r24;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接信号回路中的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六电位器pp6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73.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依次连接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十八电阻r28,该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另一端连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一端连接第十九有极电容c19一端,该第十九有极电容c19另一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第十九有极电容c19一端接第二十有极电容c20的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第二十有极电容c2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引出线路接有第十六电容c16;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接电源vcc;
74.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q5集电极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公共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的公共端接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该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