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空气检测防污染预测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889873发布日期:2021-04-30 13:1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空气检测防污染预测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空气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空气检测防污染预测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检测是对空气中污染物的超标情况进行分析化验的技术过程,空气检测包括室内检测以及室外检测,室内检测即对厂房、居室等地的空气进行检测,室外检测则是对自然环境中的大气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数据的走势进行分析,专业人员能够对空气的后续污染程度进行预测,以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空气检测仪,空气检测仪的结构主要包括空气采样瓶以及检测主机;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往返多个地点,并携带多个空气检测仪交替使用,此时空气采样瓶首先对空气进行采样,随后检测主机对采样完成的空气进行检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当多个空气检测仪交替使用时,由于不同的空气检测仪采用不同的空气采样瓶以及检测主机,因此不同的空气检测仪之间的检测数据误差较大,而当检测人员使用一台空气检测仪对多个地点的空气进行检测时,则不易同时对多个地点的空气进行储存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助于在同时储存多个地点空气的前提下,提高空气检测仪对多个地点空气检测的精准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空气检测防污染预测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空气检测防污染预测的检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空气检测防污染预测的检测设备,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内固定连接有检测主机,检测主机伸出有检测管;检测箱内还固定连接有多个空气采样瓶,每个空气采样瓶均伸出有用于输送采样空气的输送管;检测箱内设置有用于将检测主机分别与不同空气采样瓶相连通的连通机构,连通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检测管靠近输送管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将检测管与输送管相连通的连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设备对多个地点的空气进行检测时,多个空气采样瓶的设计有助于对不同地点的空气进行采样及储存,进而有助于后续实验室对空气的进一步研究与分析;连通机构则有助于将不同的空气采样瓶与检测主机相连通,相较于多个空气检测仪的多个检测主机,该项设计减少了因检测主机之间的设备差异而带来的误差,进而提升了该检测设备对多个地点空气进行实时检测的精准性;由此可见,该项设备有助于在同时储存多个地点空气的前提下,达到了提高空气检测仪对多个地点空气实时检测的精准性。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液压缸以及连通块,驱动液压缸与检测箱内部固定连接,且驱动液压缸伸出有驱动液压杆,驱动液压杆与连通块固定连接;连通块上开设有用于对接输送管的连通槽,且连通块与检测管固定连接,检测管与连通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检测主机与不同的空气采样瓶相连接时,启动驱动液压缸,此时驱动液压缸有助于带动连通块运动到不同的空气采样瓶附近,连通块则有助于实现检测管与不同输送管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伸出有第一液压杆,且第一液压杆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驱动液压杆的延伸方向,第一液压杆背对第一液压缸的端部与第二液压缸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伸出有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连通槽的延伸方向,且第二液压杆与输送管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通块移动到相应的输送管附近时,第一液压缸有助于同步跟随驱动液压缸的行程,第二液压缸则会带动输送管运动,以有助于将输送管插设进入到连通槽内;由此可见,连通组件的设计有助于配合驱动组件以完成输送管与检测管的最终连通。

可选的,所述输送管包括硬性材质的硬管以及可弯曲材质的软管,软管与空气采样瓶固定连通,且软管与硬管固定连通,硬管与第二液压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检测管同样为可弯曲材质的检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液压杆带动输送管运动时,软管有助于提高输送管的灵活性,硬管则有助于承受第二液压杆的作用力,两者相搭配以有助于输送管更加灵活平稳的进入到连通槽内;相应的,当连通块带动检测管运动时,检测管的材质达到了有助于提高检测管运动过程灵活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连通槽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设计有助于提升连通块与输送管的密封性,进而有助于减少连通块对于空气检测精确度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背对连通槽的一面沿靠近自身中心轴线的方向逐渐向连通槽内部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输送管插入到密封圈内时,密封圈的形状设计不仅有助于提高输送管进入连通槽时的精准性,还有助于减少输送管进入密封圈时的阻力。

可选的,所述检测箱内壁开设有导向槽,硬管正对于导向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配合,且导向块相对于导向槽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连通槽的延伸方向;导向块背对连通槽的一面与导向槽上均固定贴合有磁铁板,且两块磁铁板相互吸附;第二液压杆正对于导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性金属板,且磁性金属板与磁铁板相互吸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硬管进行移动时,导向块与导向槽的设计有助于对硬管的运动路径进行限位,进而有助于提升硬管的运动稳定性;除此之外,当硬管处于运动状态时,磁性金属板以及磁铁板的配合有助于实现第二液压杆对硬管的带动;当硬管处于闲置状态时,两块磁铁板的配合则有助于实现导向块与导向槽位置的相对固定。

可选的,所述导向块包括连接块以及限位块,连接块与硬管的外壁固定连接,且限位块与连接块固定连接;限位块契合在导向槽内,且限位块以及导向槽的横截面最大直径沿远离连接块的方向逐渐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与导向槽的形状设计有助于减少导向块与检测箱内壁的脱离,进而有助于提高硬管与检测箱内壁连接关系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空气采样瓶背离输送管的端部固定连通有用于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采样管,采样管上固定连接有阀门,且采样管的端部盖设有保护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样管能够将空气采样瓶与空气连通,阀门有助于控制采样管的开合,保护帽则有助于对采样管的端部进行保护,进而减少逐渐累积在采样管端部的灰尘。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空气检测防污染预测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放置检测设备:将检测设备放置于指定地点并进行调试;

s2、空气采样:打开一个空气采样瓶的保护帽以及阀门,对环境中的空气进行采样;

s3、启动驱动组件:启动驱动组件以使驱动液压杆带动连通块到达指定位置;

s4、启动连通组件:启动连通组件以将输送管与检测管相连通,进而实现空气采样瓶与检测主机的连通;

s5、空气检测:当空气采样瓶与检测主机相连通后,打开检测主机对指定空气采样瓶中的空气进行检测;

s6、复位检测设备:当对指定空气采样瓶的空气进行检测后,将该空气采样瓶进行密封,并对驱动组件、连通组件以及检测主机进行复位;

s7、测量地点转移:将检测设备移动至下一检测地点,并循环步骤s1-s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驱动组件,达到了有助于带动检测管靠近指定空气采样瓶的效果;

2.通过设置连通组件,达到了有助于完成输送管与检测管的最终连通的效果;

3.通过设置导向块、导向槽、磁铁板以及磁性金属板,达到了有助于便捷且快速的对输送管进行移动及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展示检测箱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旨在展示空气采样瓶的剖视图。

图4是旨在展示连通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旨在展示导向块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箱;11、导向槽;2、空气采样瓶;21、采样管;211、阀门;212、保护帽;22、空气泵;23、输送管;231、软管;232、硬管;233、导向块;2331、连接块;2332、限位块;234、磁铁板;3、检测主机;31、检测管;4、连通机构;41、驱动组件;411、驱动液压缸;4111、驱动液压杆;412、连通块;4121、连通槽;4122、密封圈;42、连通组件;421、第一液压缸;4211、第一液压杆;422、第二液压缸;4221、第二液压杆;4222、磁性金属板;5、三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空气检测防污染预测的检测设备。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应用于空气检测防污染预测的检测设备,包括检测箱1,检测箱1外部下表面固定有三脚架5,且检测箱1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主机3以及多个空气采样瓶2,检测主机3与空气采样瓶2之间设置有连通机构4;当需要对指定地点的空气进行检测时,将检测箱1水平放置,并打开三脚架5以对检测箱1进行支撑;当该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空气采样瓶2从空气中进行采样,连通机构4则将检测主机3与不同的空气采样瓶2相连接,进而实现对不同地点空气质量的检测。

参照图2和图3,空气采样瓶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空气采样瓶2的侧壁均与检测箱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空气采样瓶2之间等距线性分布;空气采样瓶2顶端固定连通有采样管21,采样管21伸出至检测箱1外侧,且采样管21上固定连接有阀门211,采样管21背离空气采样瓶2的端部盖设有保护帽212;当需要对指定地点的空气进行采样时,首先打开保护帽212,随后将阀门211打开以将采样管21与指定地点的空气相连通。

参照图3和图4,空气采样瓶2背对自身采样管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空气泵22,该空气泵22关闭时具有密封效果;空气泵22背对空气采样瓶2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输送管23,输送管23包括柔软材质的软管231以及硬性材质的硬管232,在本实施例中,软管231的材质为软质橡胶,且硬管232的材质为硬性塑料;在对指定地点的空气进行采样时,打开空气泵22,此时空气泵22有助于空气尽快的流入空气采样瓶2;当对空气的采样完成后,关闭空气泵22以及阀门211,此时被采样的空气即密封在空气采样瓶2内。

参照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连通机构4与检测箱1外部的按键电连接,以有助于对连通机构4进行更加便捷的控制;连通机构4包括驱动组件41以及连通组件42,驱动组件41包括驱动液压缸411以及连通块412;驱动液压杆4111与检测箱1内部底面固定连接,且驱动液压缸411伸出有驱动液压杆4111,驱动液压杆4111水平设置,且驱动液压杆41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相邻空气采样瓶2之间的连线方向;驱动液压杆4111与连通块412固定连接,且连通块412的底面与检测箱1内部底面相贴合,连通块412的顶面开设有连通槽4121,且连通槽4121的开设方向垂直于检测箱1内部底面;连通槽4121内固定贴合有密封圈4122,且密封圈4122背对连通槽4121的一面倾斜设置,且该面沿靠近密封圈4122中心轴线的方向逐渐向连通槽4121内部倾斜。

参照图2和图4,检测主机3伸出有软性橡胶材质的检测管31,检测管31背对检测主机3的一端插入至连通块412内,且检测管31与连通槽4121固定连通;当需要将检测主机3与不同的空气采样瓶2相连通时,启动驱动液压缸411,此时驱动液压缸411带动驱动液压杆4111运动,驱动液压杆4111带动连通块412运动,连通块412带动检测管31运动的同时靠近指定的空气采样瓶2。

参照图4,连通组件42包括第一液压缸421以及第二液压缸422,第一液压缸421固定连接在检测箱1内壁,且第一液压缸421所固定的检测箱1内壁与空气采样瓶2所固定的检测箱1内壁相互正对;第一液压缸421伸出有第一液压杆4211,第一液压杆42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驱动液压杆4111的延伸方向,且第一液压杆4211背对第一液压缸421的一端与第二液压缸422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422伸出有第二液压杆4221,第二液压杆4221垂直于第一液压杆4211,且第二液压缸42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连通槽4121的延伸方向,第二液压缸422与硬管232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2和图4,当连通块412靠近相应的空气采样瓶2时,启动第一液压缸421,此时第一液压杆4211带动第二液压缸422,以使第二液压杆4221位于连通块412的上方,随后启动第二液压缸422,以使第二液压缸422带动硬管232插入至连通槽4121中。

参照图4和图5,检测箱1内壁开设有导向槽11,导向槽11所在的检测箱1内壁与空气采样瓶2所固定的检测箱1内壁相互正对;导向槽11开设有多个,且每个导向槽11对应一个硬管232;硬管232正对于导向槽1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33,导向块233包括连接块2331以及限位块2332,连接块2331与硬管232的外周面固定连接,且连接块2331背对硬管232的一面与限位块2332固定连接。

参照图4和图5,限位块2332的横截面为燕尾形,且限位块2332的最大直径沿远离空气采样瓶2的方向逐渐增加;导向槽11的横截面与限位块2332的横截面一致,且限位块2332契合在导向槽11内,限位块2332与导向槽11滑动连接,且限位块2332与导向槽11的相对滑动方向平行于连通槽4121的延伸方向;当限位块2332契合在导向槽11内时,硬管232的延伸方向同样平行于连通槽4121的延伸方向,且硬管232的端口正对于连通槽4121正上方。

参照图4和图6,导向块233背对连通槽4121的一面与导向槽11上均固定贴合有磁铁板234,当硬管232处于闲置状态时,两块磁铁板234相互吸附,此时硬管232与连通管处于相互脱离的状态;第二液压杆4221背对第二液压缸4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性金属板4222,当第二液压杆4221带动硬管232运动时,磁性金属板4222与磁铁板234相吸附;当需要将第二液压杆4221与硬管232脱离时,将第二液压杆4221持续的向远离连通块412的方向移动,直至两块磁铁板234相吸附,继续移动第二液压杆4221,即可完成磁性金属板4222与磁铁板234的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空气检测防污染预测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放置检测设备:将检测设备放置于指定地点,并将检测箱1下方的三脚架5打开,随后对该检测设备进行调试;

s2、空气采样:打开一个空气采样瓶2的保护帽212、阀门211以及空气泵22,以对指定地点的空气进行采样,采样完成后关闭阀门211以及空气泵22,并将保护帽212盖设在采样管21的端部;

s3、启动驱动组件41:启动驱动组件41以使驱动液压杆4111带动连通块412到达指定位置;

s4、启动连通组件42:启动连通组件42以将输送管23插设进入到连通块412中,进而实现空气采样瓶2与检测主机3的初步连通;

s5、空气检测:当空气采样瓶2与检测主机3初步连通后,打开空气泵22,当空气泵22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检测主机3以对此时输入的空气采样瓶2内的空气进行检测;

s6、复位检测设备:当对指定空气采样瓶2的空气进行检测后,关闭空气泵22,并控制连通组件42将输送管23与连通块412相脱离,进而为下一次测量做准备;

s7、测量地点转移:将检测设备移动至下一检测地点,并循环步骤s1-s6。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