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44267发布日期:2021-09-07 22:5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质量评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从茶树上采摘的离体鲜叶,要及时送至初制厂,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不能紧压,不能造成机械损伤。鲜叶进入初制厂后,根据其嫩度、匀度、净度和鲜度,评定鲜叶的等级和品质。现有技术中对于鲜叶质量的评估需要大量人工干预,评估误差较大,效率较低。
3.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鲜叶品质评定不够智能、高效,等级划分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鲜叶品质评定不够智能、高效,等级划分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对鲜叶的各项品质特征进行精确、智能测量,从而提高了鲜叶等级划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的技术目的。
6.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及装置。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预设压力信息;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形变度;获得第一图像信息;由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色度;依据所述第一形变度和所述第一色度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嫩度值,以此类推,获得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嫩度值;依据所述各嫩度值计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嫩度方差,从而获得第一匀度,所述第一匀度用于评估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叶片老嫩均匀程度;获得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为所述第一鲜叶的显微图像信息;由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残余物质信息,以此类推,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残余物质信息;由所述各残余物质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净度;获得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由所述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建立第一评估模型;将所述第一匀度、第一净度输入至所述第一评估模型;获得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等级信息。
8.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预设压力信息;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形变度;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图像信息;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色度;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形变度和所述第一色度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嫩度值,以
此类推,获得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嫩度值;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各嫩度值计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嫩度方差,从而获得第一匀度,所述第一匀度用于评估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叶片老嫩均匀程度;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为所述第一鲜叶的显微图像信息;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残余物质信息,以此类推,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残余物质信息;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各残余物质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净度;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建立第一评估模型;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匀度、第一净度输入至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等级信息。
9.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1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1.由于采用了通过对鲜叶进行精确的形变测量,并通过图像识别进行鲜叶的色泽分析,将所测得的各值进行数值化,从而获得精确的第一批鲜叶的匀度值、净度值,依据鲜叶等级划分标准建立自动评估模型,将所获得的各数据输入至评估模型,从而获得所述第一等级信息。实现了通过对鲜叶的各项品质特征进行精确、智能测量,从而提高了鲜叶等级划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的技术目的。
12.上述说明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四获得单元14,第五获得单元15,第六获得单元16,第七获得单元17,第八获得单元18,第九获得单元19,第十获得单元20,第十一获得单元21,第一输入单元22,第十二获得单元23,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鲜叶品质评定不够智能、高效,等级划分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对鲜叶的各项品质特征进行精确、智能测量,从而提高了鲜叶等级划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的技术目的。
18.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
施例的限制。
19.申请概述
20.从茶树上采摘的离体鲜叶,要及时送至初制厂,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不能紧压,不能造成机械损伤。鲜叶进入初制厂后,根据其嫩度、匀度、净度和鲜度,评定鲜叶的等级和品质。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着鲜叶品质评定不够智能、高效,等级划分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
2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预设压力信息;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形变度;获得第一图像信息;由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色度;依据所述第一形变度和所述第一色度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嫩度值,以此类推,获得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嫩度值;依据所述各嫩度值计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嫩度方差,从而获得第一匀度,所述第一匀度用于评估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叶片老嫩均匀程度;获得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为所述第一鲜叶的显微图像信息;由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残余物质信息,以此类推,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残余物质信息;由所述各残余物质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净度;获得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由所述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建立第一评估模型;将所述第一匀度、第一净度输入至所述第一评估模型;获得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等级信息。
23.在介绍了本技术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技术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26.步骤s100:获得第一预设压力信息;
27.具体而言,嫩度是衡量鲜叶品质的重要因子等级的主要指标,它将决定毛茶的等级。一般细嫩的鲜叶,叶质肥厚柔软,制成毛茶条,索紧细锋苗好,色择纯润;粗老的鲜叶,纤维素含量高,含梗量多,叶张粗硬,外形条索空松,色泽枯花,内质香味平和带粗淡,叶底硬暗。通过对红茶鲜叶进行加压,从而获得加压之后叶片的形变情况来判断鲜叶叶质的柔软度。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为对鲜叶进行加压操作的压力值大小,由红茶品种及种植环境对鲜叶的柔嫩度进行预估决定其大小。
28.步骤s200: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形变度;
29.具体而言,在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输入至加压装置,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操作,对叶片加压之后,叶片表面发生形变,由所述加压装置对叶片表面的形变程度进行测量,从而获得所述第一形变度。所述第一形变度用于评估所述第一鲜叶叶片的柔软程度。
30.步骤s300:获得第一图像信息;
31.步骤s400:由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色度;
32.具体而言,由图像捕捉装置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图像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
进行特征提取,从而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颜色信息,并将提取的颜色信息与数据库中红茶各品类的颜色进行特征比对,从而判断所述第一鲜叶的色度。一般细嫩的鲜叶,色泽纯润,而粗老的鲜叶则色泽枯黄。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鲜叶色度值获得的准确性。
33.步骤s500:依据所述第一形变度和所述第一色度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嫩度值,以此类推,获得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嫩度值;
34.具体而言,鲜叶的嫩度的评判包括鲜叶的叶质柔软程度及色度值。所述第一形变度和所述第一色度均为数值化之后的特征值,所述第一形变度数值越大,鲜叶的叶质越柔软;所述第一色度数值越大,鲜叶的色泽越纯润。由各鲜叶的形变度和色度值综合获得所述各鲜叶的柔嫩度值,嫩度值越大,鲜叶叶片越柔软,叶片品质越高。通过准确的获得各鲜叶的嫩度值,为准确评估鲜叶的品质等级奠定了基础。
35.步骤s600:依据所述各嫩度值计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嫩度方差,从而获得第一匀度,所述第一匀度用于评估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叶片老嫩均匀程度;
36.具体而言,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较大,方差就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较小。因此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就越小。通过依据所述各嫩度值计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嫩度方差,从而依据方差值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所述第一匀度值。匀度是指同批鲜叶老嫩的均匀程度。鲜叶老嫩的均匀对加工的影响甚大,直接影响毛茶的品质。干燥时由于老嫩不匀而造成含水量不一,干湿不匀等现象造成毛茶的匀净度差,使精制加工复杂化。通过将嫩度数值化,并通过计算嫩度方差从而更为准确的获得了所述第一匀度。
37.步骤s700:获得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为所述第一鲜叶的显微图像信息;
38.具体而言,通过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显微图像信息,从而获得所述第一鲜叶中杂质种类及含量,从而通过评估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净度值。净度是指鲜叶内的夹杂物的情况。鲜叶中的夹杂物分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两种。茶类杂物有茶籽、花蕾、幼果、枯病叶、隔年老叶:老梗等;非茶类夹杂物有虫尸、杂草、泥砂、铁器及易夹入鲜叶中的其他植物的落叶等,茶类夹杂物影响毛茶的净度,非茶类夹杂物除影响毛茶净度外,有的有害物质严重影响卫生品质,有的硬质的铁石夹杂物还将损坏制茶机械。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保证鲜叶的纯净。
39.步骤s800:由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残余物质信息,以此类推,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残余物质信息;
40.步骤s900:由所述各残余物质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净度;
41.具体而言,通过获得各鲜叶的显微图像信息,对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残余物质的种类、含量,通过判断所述第一批鲜叶中的各鲜叶的残余物质是否为茶类夹杂物或非茶类夹杂物,并由夹杂物种类及含量判断其对鲜叶质量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净度进行评估。所述第一净度值越高,所述第一批鲜叶的质量越好。
42.步骤s1000:获得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
43.具体而言,所述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为鲜叶进厂后,对一批鲜叶的等级和品质进行品质评估和等级划分的标准,包括各鲜叶等级对应的匀度值阈值和净度值阈值。所述
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由红茶的品种及产地信息、种植环境等各因素综合决定。只有建立准确的所述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对鲜叶的品质评估才能更为准确。
44.步骤s1100:由所述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建立第一评估模型;
45.步骤s1200:将所述第一匀度、第一净度输入至所述第一评估模型;
46.步骤s1300:获得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等级信息。
47.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由所述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构成,模型包括各划分等级对应的鲜叶的匀度阈值和净度阈值。通过将所述第一匀度、第一净度输入至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由所述第一评估模型自动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自动输出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等级信息。通过建立自动评估模型,使得评估结果更为准确。
48.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200还包括:
49.步骤s201: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品种信息;
50.步骤s202:获得第一环境影响值;
51.步骤s203:由所述第一品种信息和所述第一环境影响值获得第一预设叶片紧实度;
52.步骤s204: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叶片紧实度,获得第一形变程度阈值;
53.步骤s205:依据所述第一形变程度阈值,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
54.步骤s206: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之后,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形变量;
55.步骤s207:依据所述第一形变程度阈值对所述第一形变量进行评估,确定所述第一形变度。
56.具体而言,不同的红茶品种的品质特点、加工工艺都不同,而同一品种的红茶,因其种植场地及环境的不同,毛茶鲜叶的叶质特点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影响红茶种植及生长环境的因素有地势、气候、土壤等。通过分析所述第一鲜叶的生长环境对所述第一品种信息的影响值,确定所述第一环境影响值。从而进一步对所述第一鲜叶的叶片紧实度进行预测,从而依据预测值确定叶片在压力下的形变程度,从而进一步确定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大小。从而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操作,从而进一步获得所述第一形变度。通过综合各影响因素获得压力值,从而保证了对叶片进行嫩度评估时叶片的完整性,提高评估效率。
57.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900还包括:
58.步骤s901:获得第一残余物质种类;
59.步骤s902:获得所述第一残余物质种类对于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影响范围;
60.步骤s903:判断所述第一影响范围是否超出第一阈值;
61.步骤s904:若所述第一影响范围处于所述第一阈值,获得所述第一残余物质种类的第一残余量;
62.步骤s905:依据所述第一残余物质种类及所述第一残余量对所述第一鲜叶的净度进行评估,获得所述第一净度。
63.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残余物质种类包括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两种。通过判断其种类属于茶类夹杂物还是非茶类夹杂物,并获得所述第一影响范围,举例而言,判断所
述第一影响范围为影响鲜叶净度、影响鲜叶卫生品质或损坏制茶机械,若所述第一鲜叶的残余物质影响鲜叶卫生品质或损坏制茶机械,则判定所述第一影响范围为超出所述第一阈值。若所述第一影响范围处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残余物质种类为茶类杂物,只影响鲜叶净度,则进一步获得所述第一残余量,从而依据所述第一残余量对所述第一鲜叶的净度进行评估,获得所述第一净度。
64.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903还包括:
65.步骤s9031:若所述第一影响范围超过所述第一阈值,获得第一标记指令;
66.步骤s9032:依据所述第一标记指令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标记;
67.步骤s9033: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中被标记的第一鲜叶数量;
68.步骤s9034:判断所述第一鲜叶数量是否超过第二阈值;
69.步骤s9035:若所述第一鲜叶数量超过所述第二阈值,获得第二标记指令,依据所述第二标记指令将所述第一批鲜叶标记为不合格。
70.具体而言,若所述第一影响范围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残余物质种类为非茶类夹杂物,对鲜叶的影响包括影响卫生品质或损害机械,则需要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标记,举例而言,可通过非接触式的标记方法对叶片进行标记,从而达到不损害叶片外形及成分的目的。通过获得所述第一批叶片中带有标记的叶片数量,若所述第一鲜叶数量超过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第一批鲜叶中净度不合格的鲜叶质量较多,则将所述第一批鲜叶标记为不合格,可通过修改电子评估信息,或对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包装进行标记等方式对所述第一批鲜叶进行标记。
71.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9034还包括:
72.步骤s90341:若所述第一鲜叶数量处于所述第二阈值,获得第一筛选指令;
73.步骤s90342:依据所述第一筛选指令,对所述第一批鲜叶中被标记的鲜叶进行筛选;
74.步骤s90343:对筛选之后的所述第一批鲜叶重新进行等级评估,获得第二等级信息。
75.具体而言,若所述第一鲜叶数量处于所述第二阈值,则通过对被标记的鲜叶进行筛选并剔除,从而降低所述第一批鲜叶的残余物质的影响范围,使所述第一批鲜叶满足净度评估要求,并对筛选之后的新的所述第一批鲜叶重新进行匀度、净度评估,从而重新划分质量等级。通过对杂质含量较少的鲜叶进行筛选,从而达到了节约资源,高效对鲜叶进行品质评估的技术目的。
76.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300还包括:
77.步骤s301:获得第一采摘时间,所述第一采摘时间为所述第一批鲜叶的采摘时间;
78.步骤s302:获得第三图像信息,所述第三图像信息为所述第一采摘时间对应的图像信息;
79.步骤s303:由所述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三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颜色变化度;
80.步骤s304:由所述颜色变化度获得第一调整信息,所述第一调整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批鲜叶的运输方式进行调整。
81.具体而言,从茶树上采摘的离体鲜叶,要及时送至初制厂,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在
运输及贮藏过程中不能紧压,不能造成机械损伤。鲜叶存放过久,运输中踩压,会使鲜叶发生红变,从而损害鲜叶品质,有的甚至成为劣变原料而失去加工价值。故通过分别获得鲜叶在采摘时及运输至初制厂的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图像比对,获得运输过程中鲜叶的颜色变化,从而依据所述颜色变化度判断所述第一批鲜叶是否在运输过程中受挤压、运输方式是否合适、运输温度是否得当,并依据判断结果获得所述第一调整信息,对所述第一批鲜叶的运输方式进行调整。
82.进一步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304还包括:
83.步骤s3041:若所述颜色变化度超出第一预设范围,获得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时间差为所述第一采摘时间与所述第一批鲜叶进入第一初制厂的时间的时间差;
84.步骤s3042:判断所述第一时间差是否超过第三阈值;
85.步骤s3043:若所述第一时间差超过所述第三阈值,获得第二调整信息,所述第二调整信息用于对运输时间进行调整。
86.具体而言,鲜叶若存放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鲜叶发生红变,从而损害鲜叶质量。故若所述颜色变化度超出第一预设范围,则获得所述第一时间差来判断所述第一批鲜叶存放时间是否超过所述第三阈值,若超过,则表明由于鲜叶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发生红变,则需要依据所述第二调整信息调整鲜叶的存放及运输时间。
87.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88.由于采用了通过对鲜叶进行精确的形变测量,并通过图像识别进行鲜叶的色泽分析,将所测得的各值进行数值化,从而获得精确的第一批鲜叶的匀度值、净度值,依据鲜叶等级划分标准建立自动评估模型,将所获得的各数据输入至评估模型,从而获得所述第一等级信息。实现了通过对鲜叶的各项品质特征进行精确、智能测量,从而提高了鲜叶等级划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的技术目的。
89.实施例二
90.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91.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预设压力信息;
92.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形变度;
93.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获得第一图像信息;
94.第四获得单元14,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4用于由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色度;
95.第五获得单元15,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5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形变度和所述第一色度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嫩度值,以此类推,获得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嫩度值;
96.第六获得单元16,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6用于依据所述各嫩度值计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嫩度方差,从而获得第一匀度,所述第一匀度用于评估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叶片老嫩均匀程度;
97.第七获得单元17,所述第七获得单元17用于获得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为所述第一鲜叶的显微图像信息;
98.第八获得单元18,所述第八获得单元18用于由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
鲜叶的第一残余物质信息,以此类推,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残余物质信息;
99.第九获得单元19,所述第九获得单元19用于由所述各残余物质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净度;
100.第十获得单元20,所述第十获得单元20用于获得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
101.第十一获得单元21,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21用于由所述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建立第一评估模型;
102.第一输入单元22,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2用于将所述第一匀度、第一净度输入至所述第一评估模型;
103.第十二获得单元23,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23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等级信息。
104.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105.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品种信息;
106.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环境影响值;
107.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品种信息和所述第一环境影响值获得第一预设叶片紧实度;
108.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叶片紧实度,获得第一形变程度阈值;
109.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形变程度阈值,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
110.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之后,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形变量;
111.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形变程度阈值对所述第一形变量进行评估,确定所述第一形变度。
112.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113.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残余物质种类;
114.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残余物质种类对于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影响范围;
115.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影响范围是否超出第一阈值;
116.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影响范围处于所述第一阈值,获得所述第一残余物质种类的第一残余量;
117.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残余物质种类及所述第一残余量对所述第一鲜叶的净度进行评估,获得所述第一净度。
118.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119.第二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影响范围超过所述第一阈值,获得第一标记指令;
120.第一执行单元,所诉第一执行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标记指令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标记;
121.第二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中被标记的
第一鲜叶数量;
122.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鲜叶数量是否超过第二阈值;
123.第二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六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鲜叶数量超过所述第二阈值,获得第二标记指令,依据所述第二标记指令将所述第一批鲜叶标记为不合格。
124.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125.第二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七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鲜叶数量处于所述第二阈值,获得第一筛选指令;
126.第二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八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筛选指令,对所述第一批鲜叶中被标记的鲜叶进行筛选;
127.第二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九获得单元用于对筛选之后的所述第一批鲜叶重新进行等级评估,获得第二等级信息。
128.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129.第三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采摘时间,所述第一采摘时间为所述第一批鲜叶的采摘时间;
130.第三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三图像信息,所述第三图像信息为所述第一采摘时间对应的图像信息;
131.第三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二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三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颜色变化度;
132.第三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三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颜色变化度获得第一调整信息,所述第一调整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批鲜叶的运输方式进行调整。
133.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134.第三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颜色变化度超出第一预设范围,获得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时间差为所述第一采摘时间与所述第一批鲜叶进入第一初制厂的时间的时间差;
135.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间差是否超过第三阈值;
136.第三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时间差超过所述第三阈值,获得第二调整信息,所述第二调整信息用于对运输时间进行调整。
137.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装置,通过前述对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装置,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138.示例性电子设备
139.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140.图3图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41.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装置,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142.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
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143.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14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茶品质的评定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预设压力信息;依据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信息对所述第一鲜叶进行加压,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形变度;获得第一图像信息;由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色度;依据所述第一形变度和所述第一色度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嫩度值,以此类推,获得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嫩度值;依据所述各嫩度值计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嫩度方差,从而获得第一匀度,所述第一匀度用于评估所述第一批鲜叶的叶片老嫩均匀程度;获得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为所述第一鲜叶的显微图像信息;由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鲜叶的第一残余物质信息,以此类推,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中各鲜叶的各残余物质信息;由所述各残余物质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净度;获得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由所述预设鲜叶等级划分标准建立第一评估模型;将所述第一匀度、第一净度输入至所述第一评估模型;获得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所述第一批鲜叶的第一等级信息。
145.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

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146.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147.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14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
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14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