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批量监测并自动判断三相三线错误接线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434002发布日期:2021-11-17 22:38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批量监测并自动判断三相三线错误接线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电能计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批量监测并自动判断三相三线错误接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经互感器接入的电能计量装置在安装投运后,其接线是否正确,一般有三种检查判断方式。第一种是利用电能表校验仪到现场进行实测,直接显示相量图,给出接线是否正确的判断结果;第二种是利用相位伏安表到现场测量电压、电流及相位角等数据后,通过画相量图的方法判断接线是否正确;第三种是利用智能电能表内部数据生成相量图;发明专利:利用智能电能表内部数据生成接线相量图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636752.2、申请公布号为:cn103675449a、公开了名称为:利用智能电能表内部数据生成接线相量图的方法,其从智能电能表强大的内部数据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生成电能表计量回路接线相量图,替代现场校验仪检查计量装置是否存在错接线;其省去了现场接线,数据从电能表的红外或者rs485通信口直接读取,还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远程读取,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省去了人工去现场的麻烦,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到现场通过电能表红外、485通信接口或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读取其内部数据,逐个进行分析计算,生成相量图,再判断错误接线结果。第一种、第二种方式需要到现场及接线测量,费时费力;第三种方式虽然可以省去到现场或现场接线等诸多麻烦,但推算过程比较繁琐,相量图需要逐个分析计算后才能生成,且仅适用于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受限于批量数据的监测与处理,适用范围和工作效率仍显不足。
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的建设为电力用户用电数据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可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等功能。它由智能电能表、采集终端、通信信道和系统主站构成。目前,智能电能表除了具有电能计量、事件记录等功能之外,还具备电参数测量功能,能正确测量其接入的电压相序、电压、电流及相位角等数据,其中部分数据可由采集系统自动采集,如专变用户智能电能表测量的电能、功率、电压、电流等;同时,上述数据也可通过采集系统以单个采集终端召测或批量巡测的方式获取。
4.智能电能表测量其接入的电压相序、电压、电流及相位角等数据是否正常,与专变用户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确与否或是否故障直接相关,因而,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快速准确判断电能计量装置是否接线错误或故障,是行业内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的申请人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本技术的:一种批量监测并自动判断三相三线错误接线的方法,为电能计量人员和稽查人员提供一种监测电能计量装置是否正常运行的工具,以提高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维护及反窃电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批量巡测的方式获取数据,利用数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和excel办公软件图表生成、查找引用、逻辑判断及自动计算等功能,自动生成相量图,自动判断错误接线,自动计算负载的功率因数角,自动计算更正系数值,同时呈现错误接线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表达式等判断结果。
6.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1、获取数据,生成相量图(1)在采集系统中,通过批量巡测的方式获取电能计量装置的电压(u12、u32)、电流(i1、i3)、相位角相序(正或逆)等“源数据”。以“源数据”为基础,利用excel函数自动提取有用数据,形成固定格式的“数据源表”。“数据源表”中包含“地址码、终端名称、采集对象、相位角相序(正或逆相序)、电流(i1、i3)、电压(u12、u32)”等字段。
7.(2)利用excel办公软件图表功能生成相量图。
8.2、判定电压相序(1)采集系统提供的电压相序只是正相序或逆相序,并未给出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如正相序有abc、bca、cab三种形态,逆相序有acb、cba、bac三种形态。
9.(2)制作“电压相序与相位角关系表”,其中需要利用巡测数据计算求得。
10.(3)依据三个条件正(逆)相序确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
11.3、判定电流相序及极性(1)制作“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电压相序关系表”。
12.(2)依据三个条件电压相序确定电流相序及极性。
13.4、推导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表达式,计算负载的功率因数角及更正系数k值,制作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关系表。
14.(1)推导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表达式。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形式共有48种,每一种接线形式有其特定的相量图,根据相量图确定的相位角表达式,并依此导出对应的更正系数k表达式。
15.(2)依据2、3及4(1)所得结果制作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关系表(3)计算负载的功率因数角及更正系数k值。根据数据源表中的值及4(1)得出的相位角表达式,计算出a、c相负载的功率因数角φa、φc;将φa、φc值代入4(1)更正系数k表达式可得更正系数k值。
16.5、建立判定结果与表达式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4(2)得出的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关系表,利用excel逻辑判断函数if、and实现多条件(即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判断得出对应的结果(即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k表达式),实现条件与结果的关联。
17.6、集中展示相量图和判定结果。利用excel列表框控件通过选择数据源表中的采集对象控制每一条记录数据的变化,利用excel查找引用函数offset、column建立相量图、判定结果与数据源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相量图、判定结果的动态展示,形成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
18.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工作效率更高,人员使用量更少,成本更低,判定结果更准确、更快速,电能计量更公平公正。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原理图。
21.图2是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截图。
22.图3是案例1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截图。
23.图4是案例2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截图。
24.图5本技术的一种方法的流程框图。
25.图6本技术的又一种方法的流程框图。
26.图1是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原理图,三相三线电能表由两个元件构成(分别称为第一元件、第二元件),每个元件由一个电压回路和一个电流回路构成;两只电压互感器采用v/v接法,即两只电压互感器按图组合后,其一次绕组引出三个端子接于高压线路a、b、c三相,其二次绕组引出三个电压端子a、b、c,向三相三线电能表输出电压b、c三相,其二次绕组引出三个电压端子a、b、c,向三相三线电能表输出电压两只电流互感器(a相、c相)采用两相四线接法,其一次绕组分别串接于高压线路的a相、c相,其二次电流通入三相三线电能表第一、第二元件的电流回路,图1中“s1、s
2”是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接线端子。
27.图1中“*”号表示电压、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和电能表电压电流回路的同极性端,如a相电压互感器,当一次绕组电压的方向从同极性端“*”指向另一端时,其二次绕组电压的方向也应从同极性端“*”指向另一端;又如a相电流互感器,当一次电流从一次绕组同极性端“*”流入时,其二次电流从二次绕组的同极性端“*”(即s1端子)流出。
28.为便于说明问题,将电能计量装置涉及到的高压线路、互感器、电能表的电气参数用不同的相量符号加以区分。如高压线路(或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线电压用表示,线电流(或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用表示;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线电压用表示,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端子s1流出的电流用表示;电能表第一、第二元件电压回路的电压用表示,流入电能表第一、第二元件的电流用表示;电能表第一元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用表示,电能表第二元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用表示,电能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电压的相位角用表示,电能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电流的相位角用表示。
29.当电能表接入的电压、电流与互感器输出的电压、电流一致时(如
),则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确,能正确计量,否则接线错误,不能正确计量。这也是判断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是否正确的依据。
30.图2是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截图,其内容由四个模块构成。
31.模块一是用电用户的基本信息(通信地址码、终端名称、采集对象)和基础数据(相位角、相序、电流、电压等)。
32.模块二是列表框,列表框内是采集对象信息,可用鼠标点击选择采集对象。
33.模块三是相量图,可直观呈现电能表接入的电压、电流相量及其相位关系,利于工作人员比较判断接线是否错误。“相量”是用来表示正弦交流电的一种方法,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其大小等于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其方向用正弦交流电的初相位表示。
34.模块四是判定结果,其中“负载性质”分为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同一组基础数据,负载的性质不同,则判定的结果不同。
[0035]“相序123”是指三相三线电能表的三个电压端子(如图1所示),与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端子“abc”对应。
[0036]“电流接线”是指电能表第一、第二元件接入的电流,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对应。
[0037]“相位角”分别指电能表第一、第二元件接入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角(亦即相量图中相量与与之间的夹角),相位角之间的夹角),相位角可以用含φa或φc的表达式表示,称为“相位角表达式”,如图2中,如图2中这里φa、φc分别是用电用户a、c相负载的功率因数角。
[0038]“φ(
°
)φx、φy”是计算出的用电用户a、c相负载功率因数角φa、φc的值,φx(或φy)可能是φa,也可能是φc,这与“相位角表达式”的判定结果有关。
[0039]“更正系数k值”是当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时用于电量退补计算的一个数值,其定义为电能计量装置正确接线时的电量(或功率)除以错误接线时的电量(或功率),因错误接线方式不同k值有正值和负值。
[0040]“更正系数k表达式”与错误接线形式和负载的功率因数φ有关,用于计算更正系数k值,它可以利用相量图和判定的错误接线方式,通过功率计算公式、三角函数公式分析推导出来(见表7电压相序、电流相序与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关系表)。
[0041]
下面以图2中的数据为例对“模块四”内容加以说明。
[0042]
同一组数据,一般有三种判定结果,因为负载的性质不同或功率因数角φ的范围不同会有不同的判定结果。
[0043]
在图2“模块四”中,当负载为感性时(0<φ<60
°
),判定“相序123”为“cba”,表示电能表的电压端子1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压端子c相接,依次2与b相接,3与a相接,亦即电能表接入电压
[0044]
判定“电流接线”为“icia”,表示电能表第一元件接入的电流是c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第二元件接入的电流是a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
[0045]
判定“相位角”为“(330+φc)(30+φa)”,表示,表示(见表6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电压相序关系表)。
[0046]“φ(
°
)φx、φy”中,φx是指相位角表达式中的φ(可能是φa,也可能φc,由判定结果确定),φy是指相位角表达式中的φ(可能是φa,也可能φc,由判定结果确定),如图2中,基础数据判定结果则计算φx=φc=338.2

330=8.2
°
,φy=φa=41.4

30=11.4
°
。又如图3中,基础数据相位角表达式判定结果则计算φx=φa=102.1

90=12.1
°
,φy=φc=280.2

270=10.2
°

[0047]“更正系数k值”是假设三相电路平衡,并取φ=φx,根据“更正系数k表达式”计算出的结果,追补电量时仅作为参考。
[0048]
同理,当负载为容性时(

90
°
≤φ<0
°
)或当负载为感性时(60
°
<φ≤90
°
),有不同的判定结果。
[0049]
本发明具体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以图2为例):(1)本方法适用范围:

90
°
﹤φ﹤90
°
(φ是用户负载的功率因数角)。判定结果正确与否限于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48种接线形式之内,除此之外的其它接线形式或故障(如某相失压,ac相电流回路串接等)、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的判定结果会有误,但可结合电压、电流数据及相量图的异常情况综合得出正确的判定结果。
[0050]
(2)在“数据源表”(工作表名称为“tq3

3”)中按既定格式自动生成或人工增加数据后(如表4),在“操作界面”(工作表名称为“操作界面3

3”)中点击“列表框”(模块二)内的“采集对象”,图2中“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模块一)、“相量图”(模块三)将自动变化,并同步完成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结果判断(模块四)。
[0051]
(3)同一组数据,有三种可能的判定结果,需依据负载的性质(感性或容性)和功率因数角φ的范围确定。一般而言,三个判定结果中有一个更正系数k值为1时可判定其接线正确,但也有例外(如图4案例2),需结合基础数据、相量图综合考虑;如果三个判定结果中更正系数k值都不等于1,则接线错误的可能性最大。
[0052]
(4)φx、φy是通过计算得出的a相或c相负载功率因数角的值,与“相位角表达式”中的φa或φc对应。如图2中判定相位角表达式为“(330+φc)(30+φa)”,则φc=φx=8.2
°
、φa=φy=11.4
°
。如图3中判定相位角表达式为“(90+φa)(270+φc)”,则φa=φx=12.1
°
、φc=φy=10.2
°

[0053]
(5)更正系数k值是当三相电路平衡,并取φ=φx的计算结果,追补电量时仅作为参考。
[0054]
下面以实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说明。
[0055]
图3是案例1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截图案例1、在采集系统中,通过批量巡测并提取有用数据后,获得用户“**置业有限公司”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如表1。
[0056]
表1**置业有限公司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如图3,在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3

3”工作表中,选中列表框中采集对象“000255****”,即可得出判断结果:相序为cba,电流接线为iaic(即电能表第一元件的接线为第二元件的接线为),相位角表达式),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k值为∞,表明电能表不计量。据此到现场检查,该用户电能表接线与判断结果一致。
[0057]
图4是案例2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截图案例2、在采集系统中,通过批量巡测并提取有用数据后,获得用户“**地产有限公司”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如表2。
[0058]
表2**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如图4,在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3

3”工作表中,选中列表框中采集对象“001000174*****”,即可得出判断结果:相序为abc,电流接线为iaic(即电能表第一元件的接线为第二元件的接线为),计算更正系数k值为1,这个判断结果为计量接线正确。但实际上这个判断结果是错误的,结合巡测数据和相量图,会发现第一、第二元件的电流值i1=i3=0.16a,且生成的相量图反常,在相量图中i1、i3方向相反,这就意谓着电能表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的电流回路与a、c相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串接成了一个回路,即电能表一个元件的电流进线端子与另一个元件的电流出线端子错接,导致这种现象发生。据此到现场检查,该用户电能表接线与判断结果一致,这也是该发明应用中的一个意外收获。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1、获取数据,生成相量图(1)获取数据生成三相三线接线相量图所需的数据有:电压u12、u32,电流i1、i3,相位角生成三相三线接线相量图所需的数据有:电压u12、u32,电流i1、i3,相位角电压相序。
[0060]
在采集系统中批量巡测“电压数据块”、“电流数据块”、“相角数据块”、“电表运行状态字7”数据项后,下载即获得“源数据”表,其文件名即为“export.csv”,如表3,将该文件存放于“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文件夹中。
[0061]
表3“源数据”表
在表3的“召测结果”中,对于三相三线接线的电能计量装置而言,a相电压即为u12,c相电压即为u32;a相电流即为i1,c相电流即为13;a相相角即为c相相角即为电压逆相序无故障即为正相序,电压逆相序发生故障即为逆相序。
[0062]
在“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文件夹新建一个“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判断工具”excel文件,命名三个工作表:数据提取工作表tq、格式转换工作表gs、数据源工作表tq3

3,以源数据文件export.csv为基础,利用excel函数通过字符提取、格式转换和数据分离等方式,将源数据表(表3)格式转换为数据源表(表4)格式,形成固定格式的三相三线“数据源表”(在图2中的工作表名称为“tq3

3”)表4三相三线“数据源表”(工作表名称为“tq3

3”)(2)生成相量图在“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判断工具”excel文件中新建一个名为“操作界面3

3”的工作表,在该工作表中利用excel办公软件图表功能生成相量图。即以垂直向上方向的电压相量为基准,在直角坐标图中将电压相量电流相量电流相量绘制出来。
[0063]
生成电压相量图。即绘制电压相量其中线电压其中线电压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压一般是对称的,即大小相等,相位互差120
°
,生成电压相量图的方法为:以为基准,即设相电压u1=u2=u3=1,则线电压u12=u32=1.732,如果电压为正相序,因超前的相位角为120
°
,则,则因超前的相位角为240
°
,则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330
°
,故因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270
°
,故由此计算各电压相量的坐标值;例如,当电压为正相序时,因则相量始端的坐标值x0=0,y0=0,末端的坐标值如果电压为逆相序,因超前的相位角为240
°
则因超前的相位角为120
°
,则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30
°
,故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90
°
,故由此计算各电压相量的坐标值;例如,当电压相序为逆
相序时,因则相量始端的坐标值x0=0,y0=0,末端的的坐标值=1.5;生成电流相量图。绘制电流相量需利用数据源表中的值绘制,生成电流相量图的方法为:以为基准,即设电流i1=i3=0.6,如果电压为正相序,在如图4所示的相量图中,因则即即同理,因则即即由此计算各电流相量i3的坐标值;例如,若数据源表中例如,若数据源表中则则相量始端的x0=0,y0=0,末端的坐标值始端的x0=0,y0=0,末端的坐标值同理,如果电压为逆相序,在如图2所示的相量图中,因则则即或同理,因同理,因则即由此计算各电流相量i3的坐标值;2、判定电压相序(1)采集系统提供的电压相序只是正相序或逆相序,正相序有三种,即abc、bca、cab;逆相序也有三种,即acb、cba、bac,至于是其中的哪一种需要进一步判断确认。
[0064]
(2)制作“电压相序与相位角关系表”,如表5。
[0065]
表5电压相序与相位角关系表表5中,正(逆)相序直接来源于数据源表(如表4),需要利用表4中∠数据计算获得,的计算结果有四个值,即60
°
、120
°
、240
°
、300
°
。计算方法:当电压相序为正相序时,先计算的值,若的值,若则若则当电压相序为逆相序时,先计算当电压相序为逆相序时,先计算
的值,若则若若则计算得到的值近似等于60
°
、120
°
、240
°
或300
°
,则利用excel逻辑判断函数if将其转换为60
°
、120
°
、240
°
或300
°
的定值;(3)三个条件[即正(逆)相序]定电压相序根据电压相序与相位角关系表(如表5),已知数据源表(表4)中的值、电压相序(正或逆)及第2步(2)计算得到的的值,就可确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
[0066]
例如,假设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正相序,计算得到则可判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为cab(如表5),即电能表第一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电能表第二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如表5。又如,假设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逆相序,计算得到则可判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为acb(如表5),即电能表第一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电能表第二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
[0067]
3、判定电流相序及极性(1)制作“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电压相序关系表”,如表6。
[0068]
表6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电压相序关系表如表6,所述电流相序及极性是指与对应的
“±”
表示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或与流入电能表的电流或的方向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通常称为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接反,则或前面带有
“‑”
号;相位角是指电压相序是指其形态,如“abc、bca......”等。
[0069]
(2)三个条件(即电压相序)定电流相序及极性根据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电压相序关系表(如表6),已知数据源表(表4)中的值、第2步(2)计算得到的的值及第2步(3)判定的电压相序具体形态,就可确
定电流相序及极性。
[0070]
在第2步(3)例中,假设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正相序,计算得到判定电压相序为cab之后,再依据电压相序cab三个条件即可确认电流相序及极性为即电能表第一元件流入的电流为电流互感器的c相电流电能表第二元件流入的电流是电流互感器的a相电流即a相电流极性接反。
[0071]
第2步完成电压相序的判定,第3步完成电流相序及极性的判定后,即完成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形式的判定,由此可以知晓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在何处。
[0072]
4、推导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表达式,计算负载的功率因数角及更正系数k值:(1)推导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表达式。制作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关系表(表7)。更正系数k等于电能计量装置正确接线时的电量(或功率p)除以错误接线时的电量(或功率p

),即k=p/p

,其中正确接线时的功率p=uabiacos(30
°
+φa)+ucbiccos(30
°‑
φc),错误接线时的功率φc),错误接线时的功率
[0073]
表7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关系表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形式共有48种,每一种接线形式与特定的相位角相对应,例如,若根据第2步判定电压相序为abc,根据第3步判定电流相序及极性为则对应的相位角表达式为假设三相电路对称,即uab=ucb=u,ia=ic=i,φa=φc=φ,则更正系数k=p/p

=1.732/tgφ(如表7),其中正确接线时的功率p=uabiacos(30
°
+φa)+ucbiccos(30
°‑
φc)=1.732uicosφ,错误接线时的功率时的功率
[0074]
(2)计算负载的功率因数角。
[0075]
所述负载的功率因数角φa、φc的计算方法:根据数据源表(表4)中的所述负载的功率因数角φa、φc的计算方法:根据数据源表(表4)中的值及第4步(1)得出的相位角表达式,可以计算出a、c相负载的功率因数角φa、φc。例如,假设数据源表中电压为正相序,计算得到则判定电压相序为cab,电流相序及极性为相位角表达式为

(30+φc)(30+φa)”,即计算功率因数角
[0076]
(3)计算更正系数k值。所述更正系数k值由功率因数角φ(计算时取φ=φx)及更正系数表达式计算出的数值(如表7)。所述更正系数k值的计算方法:第4步(2)例中对应的更正系数k表达式为1.732/(1.732

tgφ)(表7未列出),取φ=φx=φc=18
°
,则更正系数k=1.732/(1.732

tgφ)=1.231。
[0077]
因用户负载的功率因数角φa、φc随其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且φa和φc不一定相等,因此计算出的更正系数k值不是一个定值。本方法中更正系数k值的计算是以三相电路对称,并取φ=φx(φx可能是φa,也可能是φc)的计算结果,追补电量时仅作参考。(关于φx,具体见图2有关说明)5、建立第2步、第3步错误接线判定结果与第4步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关系表(如表7),第2步完成电压相序的判定,第3步完成电流相序及极性的判定后,利用excel逻辑判断函数if、and实现多条件判断得出对应的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k表达式。所述条件即为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例如,若根据第2步判定电压相序为abc,根据第3步判定电流相序及极性为则判断对应的相位角表达式为更正系数k表达式为

1.732/tgφ(如表7),其判断方法为:若在excel工作表中的单元格1.732/tgφ(如表7),其判断方法为:若在excel工作表中的单元格则在n5则在n5可得n5=“(30
°
+φa)"&"(150
°
+φc)”,同理,在p5,同理,在p5可得p5=
“‑
1.732/tgφ”。
[0078]
6、集中动态展示相量图和判定结果数据源表(工作表名称为“tq3

3”)中的相位角与生成的相量图及依次判定的结果(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k表达式、更正系数k值)存在直接的关联关系。利用excel列表框控件通过选择数据源表中的采集对象控制每一条记录数据的变化,利用excel查找引用函数offset、column建立相量图、判定结果与数据源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相量图、判定结果的动态展示,形成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工作表名称为操作界面3

3)(如图2),其内容由四个模块构成。
[0079]
模块一是用电用户的基本信息(通信地址码、终端名称、采集对象)和基础数据(相位角、相序、电流、电压等)。
[0080]
模块二是列表框,列表框内是采集对象信息,可用鼠标点击选择采集对象。
[0081]
模块三是相量图,可直观呈现电能表接入的电压、电流相量及其相位关系,利于工作人员比较判断接线是否错误。
[0082]
模块四是判定结果并展示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k表达式、功率因数角及更正系数k值。
[0083]
在操作界面中,选中列表框内的采集对象,相量图即可自动生成,同时自动呈现判定结果,可以实现“一键”点击,“秒”出结果。
[0084]
请见图1至图6,并参考表1至表7,本技术的概括为如下方法。
[0085]
一种批量监测并自动判断三相三线错误接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有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第10步,获取数据:先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简称采集系统)中,通过批量巡测的方式获取电能表测量的源数据,所述源数据是指在采集系统中批量巡测“电压数据块、电流数据块、相角数据块和电表运行状态字”四个数据项后直接下载的数据,其文件名即为export.csv,源数据中每个采集对象至少包含有以下数据:a相电压、b相电压、c相电压,a相电流、b相电流、c相电流,a相相角、b相相角、c相相角,电压逆相序发生故障或无故障,地址码、终端名称、采集对象,并将该文件存放于“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文件夹中,在该文件夹中新建一个“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判断工具”excel文件;然后以源数据文件export.csv为基础,利用excel提取有用数据至“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判断工具”excel文件中,该文件中有数据提取工作表tq、格式转换工作表gs、数据源工作表tq3

3,数据源工作表tq3

3中每个采集对象对应一条数据记录,包含有以下字段:地址码、终端名称、采集对象、相位角相序、电流(i1、i3)、电压(u
12
、u
32
),所述u
12
是指电能表第一元件电压回路的电压,即源数据中的a相电压,所述u
32
是指电能表第二元件电压回路的电压,即源数据中的c相电压,所述i1是指流入电能表第一元件电流回路的进线电流,即源数据中的a相电流,所述i3是指流入电能表第二元件电流回路的进线电流,即源数据中的c相电流,所述是指电能表第一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即源数据中的a相相角,所述是指电能表第二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即源数据中的c相相角,所述相序是指电能表从左至右的123三个电压端子接入的电压相序,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正相序即指源数据中所述电压逆相序无故障,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逆相序即指源数据中所述电压逆相序发生故障;用字符提取函数mid提取源数据export.csv文件中的有用字符至数据提取工作表tq中,其方法为:若源数据export.csv中单元格g2=“a相电压:100.4v,b相电压:000.0v,c相电压:100.6v,line”,在数据提取工作表tq中单元格h3输入=iferror(value(mid(export.csv!$g2,find("@",substitute(export.csv!$g2,":","@",1))+2,5)),"")可得h3=100.4,每个采集对象仍有四条数据记录;用offset、row函数将数据提取工作表tq格式转换为格式转换工作表gs格式,使每个采集对象只有一条数据记录,其方法为:在数据提取工作表tq中,若h3=100.4v,在格式转换工作表gs中单元格l3中输入=offset(tq!$h$3,4*(row(tq!h1)

1),,)可得l3=100.4v,若h4=0.783a,在格式转换工作表gs中单元格i3中输入=offset(tq!$h$4,4*(row(tq!e1)

1),,)可得i3=0.783a,这样可将数据提取工作表tq单元格h3、h4中的数据移至格式转换工作表gs单元格l3、i3中,实现四条数据记录格式转换为一条数据记录格式;在格式转换工作表gs中有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电能表数据,还需用index、small函数将格式转换工作表gs中的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数据分开,其方法为:因三相三线电能表电压为100v左右,三相四线电能表电压为220v左右,若在格式转换工作表gs单元格电压值为l3=230.6,l4=232.5,l5=100.5,在数据源工作表tq3

3中单元格j4输入=iferror(index(gs!l:l,small(if(not((gs!$l$3:$l$1000>120)+(gs!$l$3:$l$1000="")+(gs!$i$3:$i$1000=0)),row(gs!$3:$1000)),row(gs!l1))),"")可得j4=100.5,其中,格式转换工作表gs中l列数据为电压u12(或u1)的值,i列数据为电流i1的值,所列函
数语句的含义为:如果l列数据小于120且非空,i列数据不等于零,则返回满足条件的行号,再用small函数取数并填充数据,用index定位对应l列数据的位置,这样可将三相三线电能表数据单独提取出来,存放在数据源工作表tq3

3中;第11步,生成相量图:在“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判断工具”excel文件中新建一个名为“操作界面3

3”的工作表,在该工作表中利用excel办公软件图表功能生成相量图,所述相量是用来表示正弦交流电的一种方法,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其大小等于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其方向用正弦交流电的初相位表示,所述相量图是以垂直向上方向的电压相量为基准,在直角坐标图中将相量绘制出来的图形,相量图可直观呈现电能表接入的电压相量电流相量及其相位关系及其相位关系用于工作人员比较判断接线是否错误;第111步,生成电压相量图,所述电压相量包含线电压以及三相电压以及三相电压其中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压一般是对称的,即大小相等,相位互差120
°
,生成电压相量图的方法为:以为基准,即设相电压u1=u2=u3=1,则线电压u12=u32=1.732,如果电压为正相序,因超前的相位角为120
°
,则因超前的相位角为240
°
,则因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330
°
,故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270
°
,故,故由此计算各电压相量的坐标值;例如,当电压为正相序时,因则相量始端的坐标值x0=0,y0=0,末端的坐标值如果电压为逆相序,因超前的相位角为240
°
则因超前的相位角为120
°
,则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30
°
,故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90
°
,故由此计算各电压相量的坐标值;例如,当电压相序为逆相序时,因则相量始端的坐标值x0=0,y0=0,末端的的坐标值=0,末端的的坐标值第112步,生成电流相量图,所述电流相量包含需利用数据源表中的需利用数据源表中的值绘制,生成电流相量图的方法为:以为基准,即设电流i1=i3=0.6,如果电压为正相序,在相量图中,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即超前的相位角为330
°
或超前的相位角为30
°
,即相对于电流相量i1而言,则同理,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同理,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即超前的相位角为270
°
或超前的相位角为90
°
,即相对于电
流相量i3而言,则由此计算各电流相量的坐标值;例如,若数据源表中则则相量始端的x0=0,y0=0,末端的坐标值末端的坐标值同理,如果电压为逆相序,在相量图中,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即超前的相位角为30
°
,即相对于电流相量i1而言,则则或同理,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同理,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即超前的相位角为90
°
,即相对于电流相量i3而言,i3=90
°
,则由此计算各电流相量的坐标值;第12步:判定电压相序:(1)数据源表中的电压相序只是正相序或逆相序,正相序有abc、bca、cab三种形态,逆相序有acb、cba、bac三种形态,所述电压相序是指三相三线电能表从左至右的三个电压接线端子u1、u2、u3与电压互感器引入的三个电压端子ua、ub、uc之间的对应关系;(2)制作电压相序与相位角关系表,所述相位角是指其中需要利用数据源表中的计算求得,有60
°
、120
°
、240
°
、300
°
四个值,计算方法为:当电压相序为正相序时,先计算的值,若的值,若则若则当电压相序为逆相序时,先计算当电压相序为逆相序时,先计算的值,若则若若则计算得到的值近似等于60
°
、120
°
、240
°
或300
°
,则利用excel逻辑判断函数if将其转换为60
°
、120
°
、240
°
或300
°
的定值,其方法为:设计算得到的值在k3单元格,在j3单元格输入“=if($k$3<90,60,if(and($k$3>90,$k$3<180),120,if(and($k$3>180,$k$3<270),240,if($k$3>270,300))))”,在j3单元格得到的定值;(3)依据三个条件正(逆)相序确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所述判断方法为:根据电压相序与相位角关系表,已知数据源表中的值、电压相序(正或逆)及第12步(2)计算得到的的值,确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例如,假设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正相序,计算得到则可判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为cab,即电能表第一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电能表第二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又如,假设数据源表
中中电压相序为逆相序,计算得到则可判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为acb,即电能表第一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电能表第二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第13步:判定电流相序及极性:(1)制作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电压相序关系表,所述电流相序是指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接入电能表第一、第二元件电流回路的顺序,即与电流的对应关系;所述电流极性是指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或与流入电能表的电流或的方向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通常称为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接反;例如,若有与对应,则表示电能表的第一元件流入的电流即为电流互感器的c相电流即与的方向相反;电能表的第二元件流入的电流即为电流互感器的a相电流所述电压相序是指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2)依据三个条件电压相序确定电流相序及极性,所述判断方法为:根据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电压相序关系表,已知数据源表中的值、第12步(2)计算得到的的值及第12步(3)判定的电压相序具体形态,确定电流相序及极性;例如,在第12步(3)例中,假设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正相序,计算得到判定电压相序为cab之后,再依据电压相序cab三个条件即可确认电流相序及极性为即电能表第一元件流入的电流为电流互感器的c相电流电能表第二元件流入的电流是电流互感器的a相电流即a相电流极性接反;第20步,完成判断,第12步完成电压相序的判定,第13步完成电流相序及极性的判定后,即完成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形式的判定,由此可以知晓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在何处。
[0086]
本技术中,用mid等函数提取源数据表采集对象“测量点3:计量00100018600879”(单元格e2)中的数字“00100018600879”的方法示例为:iferror(mid($e2,find("@",substitute($e2,":","@",1))+3,20),""),提取其它数据类似,只是位置不同,长度不同等,不一而足。
[0087]
一种批量监测并自动判断三相三线错误接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有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第10步,获取数据:先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简称采集系统)中,通过批量巡测的方式获取电能表测量的源数据,所述源数据是指在采集系统中批量巡测“电压数据块、电流数据块、相角数据块和电表运行状态字”四个数据项后直接下载的数据,其文件名即为export.csv,源数据中每个采集对象至少包含有以下数据:a相电压、b相电压、c相电压,a相电流、b相电流、c相电流,a相相角、b相相角、c相相角,电压逆相序发生故障或无故障,地址码、终端名称、采集对象,并将该文件存放于“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文件夹中,在该文件夹中新建一个“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判断工具”excel文件;然后以源数据文件
export.csv为基础,利用excel提取有用数据至“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判断工具”excel文件中,该文件中有数据提取工作表tq、格式转换工作表gs、数据源工作表tq3

3,数据源工作表tq3

3中每个采集对象对应一条数据记录,包含有以下字段:地址码、终端名称、采集对象、相位角相序、电流(i1、i3)、电压(u
12
、u
32
),所述u
12
是指电能表第一元件电压回路的电压,即源数据中的a相电压,所述u
32
是指电能表第二元件电压回路的电压,即源数据中的c相电压,所述i1是指流入电能表第一元件电流回路的进线电流,即源数据中的a相电流,所述i3是指流入电能表第二元件电流回路的进线电流,即源数据中的c相电流,所述是指电能表第一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即源数据中的a相相角,所述是指电能表第二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即源数据中的c相相角,所述相序是指电能表从左至右的123三个电压端子接入的电压相序,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正相序即指源数据中所述电压逆相序无故障,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逆相序即指源数据中所述电压逆相序发生故障;用字符提取函数mid提取源数据export.csv文件中的有用字符至数据提取工作表tq中,其方法为:若源数据export.csv中单元格g2=“a相电压:100.4v,b相电压:000.0v,c相电压:100.6v,line”,在数据提取工作表tq中单元格h3输入=iferror(value(mid(export.csv!$g2,find("@",substitute(export.csv!$g2,":","@",1))+2,5)),"")可得h3=100.4,每个采集对象仍有四条数据记录;用offset、row函数将数据提取工作表tq格式转换为格式转换工作表gs格式,使每个采集对象只有一条数据记录,其方法为:在数据提取工作表tq中,若h3=100.4v,在格式转换工作表gs中单元格l3中输入=offset(tq!$h$3,4*(row(tq!h1)

1),,)可得l3=100.4v,若h4=0.783a,在格式转换工作表gs中单元格i3中输入=offset(tq!$h$4,4*(row(tq!e1)

1),,)可得i3=0.783a,这样可将数据提取工作表tq单元格h3、h4中的数据移至格式转换工作表gs单元格l3、i3中,实现四条数据记录格式转换为一条数据记录格式;在格式转换工作表gs中有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电能表数据,还需用index、small函数将格式转换工作表gs中的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数据分开,其方法为:因三相三线电能表电压为100v左右,三相四线电能表电压为220v左右,若在格式转换工作表gs单元格电压值为l3=230.6,l4=232.5,l5=100.5,在数据源工作表tq3

3中单元格j4输入=iferror(index(gs!l:l,small(if(not((gs!$l$3:$l$1000>120)+(gs!$l$3:$l$1000="")+(gs!$i$3:$i$1000=0)),row(gs!$3:$1000)),row(gs!l1))),"")可得j4=100.5,其中,格式转换工作表gs中l列数据为电压u12(或u1)的值,i列数据为电流i1的值,所列函数语句的含义为:如果l列数据小于120且非空,i列数据不等于零,则返回满足条件的行号,再用small函数取数并填充数据,用index定位对应l列数据的位置,这样可将三相三线电能表数据单独提取出来,存放在数据源工作表tq3

3中;第11步,生成相量图:在“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判断工具”excel文件中新建一个名为“操作界面3

3”的工作表,在该工作表中利用excel办公软件图表功能生成相量图,所述相量是用来表示正弦交流电的一种方法,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其大小等于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其方向用正弦交流电的初相位表示,所述相量图是以垂直向上方向的电压相量为基准,在直角坐标图中将相量绘制出来的图形,相量图可直观呈现电能表接入的电压相量电流相量及其相位关系
用于工作人员比较判断接线是否错误;第111步,生成电压相量图,所述电压相量包含线电压以及三相电压以及三相电压其中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压一般是对称的,即大小相等,相位互差120
°
,生成电压相量图的方法为:以为基准,即设相电压u1=u2=u3=1,则线电压u12=u32=1.732,如果电压为正相序,因超前的相位角为120
°
,则因超前的相位角为240
°
,则因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的相位角为330
°
,故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270
°
,故,故由此计算各电压相量的坐标值;例如,当电压为正相序时,因则相量始端的坐标值x0=0,y0=0,末端的坐标值如果电压为逆相序,因超前的相位角为240
°
则因超前的相位角为120
°
,则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30
°
,故因通过作相量图或计算可得出超前的相位角为90
°
,故由此计算各电压相量的坐标值;例如,当电压相序为逆相序时,因则相量始端的坐标值x0=0,y0=0,末端的的坐标值=0,末端的的坐标值第112步,生成电流相量图,所述电流相量包含需利用数据源表中的需利用数据源表中的值绘制,生成电流相量图的方法为:以为基准,即设电流i1=i3=0.6,如果电压为正相序,在相量图中,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即超前的相位角为330
°
或超前的相位角为30
°
,即相对于电流相量i1而言,则同理,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即超前的相位角为270
°
或超前的相位角为90
°
,即相对于电流相量i3而言,则由此计算各电流相量的坐标值;例如,若数据源表中则则相量始端的x0=0,y0=0,末端的坐标值=0.56;同理,如果电压为逆相序,在相量图中,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即超前的相位角为30
°
,即相对于电流相量i1而言,则
或同理,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同理,根据111步计算结果,因即超前的相位角为90
°
,即相对于电流相量i3而言,i3=90
°
,则由此计算各电流相量的坐标值;第12步:判定电压相序:(1)数据源表中的电压相序只是正相序或逆相序,正相序有abc、bca、cab三种形态,逆相序有acb、cba、bac三种形态,所述电压相序是指三相三线电能表从左至右的三个电压接线端子u1、u2、u3与电压互感器引入的三个电压端子ua、ub、uc之间的对应关系;(2)制作电压相序与相位角关系表,所述相位角是指其中需要利用数据源表中的计算求得,有60
°
、120
°
、240
°
、300
°
四个值,计算方法为:当电压相序为正相序时,先计算的值,若∠则若则当电压相序为逆相序时,先计算当电压相序为逆相序时,先计算的值,若则若若则计算得到的值近似等于60
°
、120
°
、240
°
或300
°
,则利用excel逻辑判断函数if将其转换为60
°
、120
°
、240
°
或300
°
的定值,其方法为:设计算得到的值在k3单元格,在j3单元格输入“=if($k$3<90,60,if(and($k$3>90,$k$3<180),120,if(and($k$3>180,$k$3<270),240,if($k$3>270,300))))”,在j3单元格得到的定值;(3)依据三个条件正(逆)相序确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所述判断方法为:根据电压相序与相位角关系表,已知数据源表中的值、电压相序(正或逆)及第12步(2)计算得到的的值,确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例如,假设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正相序,计算得到则可判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为cab,即电能表第一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电能表第二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又如,假设数据源表中中电压相序为逆相序,计算得到则可判定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为acb,即电能表第一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电能表第二元件接入的电压是电压互感器的电压第13步:判定电流相序及极性:(1)制作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电压相序关系表,所述电流相序是指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接入电能表第一、第二元件电流回路的顺序,即与电流的对应关系;所述电流极性是指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或与流入电能表的电流或的方向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通常称为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接反;例如,若有与对应,则表示电能表的第一元件流入的电流即为电流互感器的c相电流即与的方向相反;电能表的第二元件流入的电流即为电流互感器
的a相电流所述电压相序是指电压相序的具体形态;(2)依据三个条件电压相序确定电流相序及极性,所述判断方法为:根据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电压相序关系表,已知数据源表中的值、第12步(2)计算得到的的值及第12步(3)判定的电压相序具体形态,确定电流相序及极性;例如,在第12步(3)例中,假设数据源表中电压相序为正相序,计算得到判定电压相序为cab之后,再依据电压相序cab三个条件即可确认电流相序及极性为即电能表第一元件流入的电流为电流互感器的c相电流电能表第二元件流入的电流是电流互感器的a相电流即a相电流极性接反;第14步:推导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表达式,计算负载的功率因数角及更正系数k值:第141步,推导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表达式,制作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关系表,所述相位角表达式是用含有功率因数角φa、φc的式子来表达相位角述更正系数k表达式是指用于追补电量并含有功率因数角φ的式子,更正系数k等于电能计量装置正确接线时的电量(或功率p)除以错误接线时的电量(或功率p

),即k=p/p

,其中正确接线时的功率p=uabiacos(30
°
+φa)+ucbiccos(30
°‑
φc),错误接线时的功率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形式共有48种,每一种接线形式与特定的相位角相对应,例如,若根据第12步判定电压相序为abc,根据第13步判定电流相序及极性为则对应的相位角表达式为假设三相电路对称,即uab=ucb=u,ia=ic=i,φa=φc=φ,则更正系数k=p/p

=1.732/tgφ,其中正确接线时的功率p=uabiacos(30
°
+φa)+ucbiccos(30
°‑
φc)=1.732uicosφ,错误接线时的功率φc)=1.732uicosφ,错误接线时的功率第142步,计算负载的功率因数角,在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关系表中,所述负载的功率因数角是指a、c相负载的功率因数角φa、φc,它们包含在相位角表达式中;所述负载的功率因数角φa、φc的计算方法:根据数据源表中的值及第13步(2)得出的相位角表达式,可以计算出a、c相负载的功率因数角φa、φc;例如,假设数据源表中可以计算出a、c相负载的功率因数角φa、φc;例如,假设数据源表中电压为正相序,计算得到则判定电压相序为cab,电流相序及极性为相位角表达式为“(30+φc)(30+φa)”,即,即计算功率因数角计算功率因数角第143步,计算更正系数k值,所述更正系数k值由功率因数角φ(计算时取φ=φx)及更正系数表达式计算出的数值,所述更正系数k值的计算方法:第141步例中对应的更
正系数k表达式为1.732/(1.732

tgφ),取φ=φx=φc=18
°
,则更正系数k=1.732/(1.732

tgφ)=1.231;因用户负载的功率因数角φa、φc随其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且φa和φc不一定相等,因此计算出的更正系数k值不是一个定值,本方法中更正系数k值的计算是以三相电路对称,并取φ=φx(φx可能是φa,也可能是φc)的计算结果,追补电量时仅作参考;第15步:建立判定结果与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建立第12步、第13步错误接线判定结果与第14步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与相位角、更正系数k表达式关系表,第12步完成电压相序的判定,第13步完成电流相序及极性的判定后,利用excel逻辑判断函数if、and实现多条件判断得出对应的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k表达式,所述条件即为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例如,若根据第12步判定电压相序为abc,根据第13步判定电流相序及极性为则判断对应的相位角表达式为更正系数k表达式为

1.732/tgφ,其判断方法为:为:第16步:集中展示相量图和判定结果数据源表中的相位角与生成的相量图及依次判定的结果存在直接的关联关系;所述判定的结果与:电压相序、电流相序及极性、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k表达式、更正系数k值相关;利用excel列表框控件通过选择数据源表中的采集对象控制每一条记录数据的变化,利用excel查找引用函数offset、column建立相量图、判定结果与数据源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相量图、判定结果的动态展示,形成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判断操作界面,其内容由四个模块构成:模块一是包含有:通信地址码、终端名称、采集对象的用电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包含有:相位角、相序、电流、电压的基础数据;模块二是列表框,列表框内是采集对象信息,可用鼠标点击选择采集对象;模块三是相量图,可直观呈现电能表接入的电压、电流相量及其相位关系,利于工作人员比较判断接线是否错误;模块四是判定结果并展示相位角表达式、更正系数k表达式、功率因数角及更正系数k值;在操作界面中,选中列表框内的采集对象,相量图即可自动生成,同时自动呈现判定结果,可以实现“一键”点击,“秒”出结果。
[0088]
第20步,完成判断。
[0089]
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益:一、从时间上看,可提高工作效率99%以上。据测算,利用本发明由1人巡测检查100户专变电能计量装置需时约1.5小时,其中在采集系统中巡测数据需时约1小时,将源数据表转换为数据源表可瞬间自动完成,通过人工查看相量图、查看判定结果得出结论约需0.5小时。而由人工(至少3人,其中司机1人)利用电能表现场校验仪到现场检查100户专变电能计量装置(按每天完成5户计)需20个工作日,按每日工作8小时,共需时160小时,所需时间包含路途、办理工作票、做现场安全措施、接线操作等。两种情况比较可提高工作效率(160

1.5)/160
×
100%=99.06%。二、减人增效,大大节
省人工成本,按3人(其中2名工作人员,一名司机)一年完成1200户专变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假如某地市共有电能计量装置4800户,则需人工12人(其中工作人员8人,司机4人);若利用本发明巡测检查专变电能计量装置仅需3人即可完成(完成现场工作至少有2名工作人员,1名司机,其工作任务包括巡测检查,现场检查更正错误接线、追补电量等后期工作),至少可节省人力9人。三、判定结果准确。利用本发明进行测试验证,判定有4户疑似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经现场核查与判定结果基本一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非常规错误接线(三相三线48种接线之外,如某相失压、ac相电流串接等)的判定结果与现场实际接线不符。对于非常规错误接线问题可结合数据源表中的电压、电流值及相量图异常现象综合判断,也可得出正确的判定结果。四、维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电能计量公平公正。接线错误会导致电能计量装置多计或少计电量,易引发供用电纠纷,快速准确地检查判断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或故障,及时消除故障,追补电量,有利于维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可以预见,本发明推广应用后,其效益会得到进一步显现。
[0090]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