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排放自动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3917发布日期:2021-10-09 11:3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污水排放自动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污水排放自动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一般指的是受到一定污染、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放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初期雨水。而无论是工业污水还是生活污水,对污水的采集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多数污水排放的管道均铺设在地下,或者工厂的地下室内。一般都只能在污水进口进行污水水样采集,而污水排放管道的进口一般都与设备连接,也不便于采样;而排放口好多都是多个污水排放管汇集在一个主排放管进行排放,在排放口采集的水样的检测结果无法说明到底是哪个污水排放管的排放不达标。因此,需要在污水排放管上设置一个能够进行自动取样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污水排放自动取样装置,能够有效的对无法进行取样或取样不方便的污水排放管道进行取样。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排放自动取样装置,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排水管内靠近其底部设置有过滤网兜,所述进水管伸入排水管内并伸入所述过滤网兜内,所述水泵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伸进过滤机构内、且出口端弯折朝下,所述过滤机构上通过管道连通有取样器。
6.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底部开口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底部插入到所述排水管内,所述过滤筒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活动底盘,所述过滤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由滤网围成的封闭式的过滤腔,所述管道与过滤腔连通。
7.优选的,所述过滤腔设置在所述过滤筒内壁靠近其顶部的位置,所述过滤腔的高度小于等于过滤筒高度的1/2。
8.优选的,所述活动底盘上靠近其边缘设置有数个导向柱,所述过滤筒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所述导向柱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导向槽的底部和活动底盘上,所述导向槽的长度大于导向柱的长度。
9.优选的,所述活动底盘上的中心处设置有呈圆锥形的导流块,所述导向柱围绕导流块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导流块上设置有数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从导流块的顶部沿其斜面朝向底部延伸。
11.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出口朝向导流块的顶部。
12.优选的,所述过滤筒的侧壁上、靠近其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孔。
13.优选的,所述过滤筒的顶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取样器的顶部插入有液位传感器。
14.优选的,所述水泵、液位传感器分别电性连接plc控制器。
15.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将过滤筒和活动底盘通过弹簧的配合设置成活动式的,只需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水泵两次不同的流速,从而使污水对上次采样后滞留在过滤筒内的样本或杂质冲刷进排水管内,同时对此次污水样本进行采集,然后通过滤网进行过滤,最终自动通过倾斜设置的管道流入取样器中,而取样器上的液位传感器则实时监控取样器中污水的水位,当到达水位后,plc控制器则直接控制水泵关闭,而过滤筒内的污水通过出水孔流出,操作人员只需将取样器取走进行检测即可,最终实现自动采样。整个采样过程无需人为操作,避免了采样不方便或者无法对污水进行有效的采集。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

a向视图;
19.图3为图1中a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过滤筒半剖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活动底盘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排水管1、水泵2、进水管3、过滤网兜4、出水管5、管道6、取样器7、过滤筒8、活动底盘9、滤网10、过滤腔11、导向柱12、导向槽13、弹簧14、导流块15、导流槽16、出水孔17、单向阀18、液位传感器19。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举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25.参考图1

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排放自动取样装置,包括排水管1,排水管1上设置有水泵2,水泵2上设置有进水管3,排水管1内靠近其底部设置有过滤网兜4,过滤网兜4是由隔网围成的方形的过滤框,进水管3伸入排水管1内并伸入过滤网兜4内,从而对排水管1内的污水进行过滤,避免杂质通过进水管3吸进水泵2内;当然,为了保证过滤效果,可以在进水管3的管口上设置一层过滤网,从而对污水进一步的过滤,进水管3与排水管1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污水从进水管3和排水管1之间的缝隙漏出。水泵2上设置有出水管5,出水管5的另一端伸进过滤机构内、且出口端弯折朝下,过滤机构上通过管道6连通有取样器7。需要说明的是:过滤网兜4设置在排水管1内靠近其底部,主要是为了无论排水管1内的污水的深浅如何,水泵2都能收集到污水。
26.进一步的,过滤组件包括底部开口的过滤筒8,过滤筒8的底部插入到排水管1内,与排水管1之间密封,过滤筒8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活动底盘9,过滤筒8的内壁上设置有由滤网10围成的封闭式的过滤腔11,管道6与过滤腔11连通。滤网10的设置能够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滤网10的网孔小于过滤网兜4的网孔,能够进一步的过滤较小的杂质。
27.进一步的,过滤腔11设置在过滤筒8内壁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过滤腔11的高度小于等于过滤筒8高度的1/2。避免污水在水泵2的冲力下杂质悬浮在污水中,进而通过管道6进入到取样器7中,导致水样中细小的杂质过多。而将过滤腔11设置在较高的位置,等污水在过滤筒8内的水位逐渐升高时,杂质能够在水位上升的过程中沉淀一部分,使得最终取样器7内的污水中固体杂质较少。
28.进一步的,活动底盘9上靠近其边缘设置有数个导向柱12,过滤筒8的底部设置有容纳导向柱12的导向槽13,导向柱12上套设有弹簧14,弹簧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导向槽13的底部和活动底盘9上,导向槽13的长度大于导向柱12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弹簧14的设置,使得活动底盘9能够在过滤筒8的底部进行上下移动,即打开或关闭过滤筒8的底部,使过滤筒8内的污水排进排水管1内。
29.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导流效果,增强水泵2抽进的污水冲击在活动底盘9上的作用力,在活动底盘9上的中心处设置有呈圆锥形的导流块15,导向柱12围绕导流块15设置。导流块15的底部直径小于活动底盘9的直径。并在导流块15上设置有数个导流槽16,导流槽16从导流块15的顶部沿其斜面朝向底部延伸。出水管5的出口朝向导流块15的顶部。过滤筒8的侧壁上、靠近其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孔17。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过滤筒8时,需要控制水泵2的流速,最先用较大的流速,使活动底盘9在污水冲击下向下移动,使得污水从活动底盘9和过滤筒8之间的缝隙漏至排水管1内,然后减小水泵2的流速,使其排水的冲击力无法将活动底盘9冲击开,最终使得污水逐渐灌满过滤筒8,此时,滤网10对污水进行过滤,通过过滤腔11和管道7进入到取样器7中。水泵2、液位传感器19分别电性连接plc控制器。而水泵2流速的控制根据活动底盘9的大小,弹簧14的弹力大小进行设置即可,这并不是一个定值。同时,通过设置在过滤筒8的顶部单向阀18,使得过滤筒8内的空气排出。而由取样器7顶部插入到取样器7内的液位传感器19则实时监控取样器7中污水的水位。当监测到水位达到设定位置时,plc控制器控制水泵2关闭,而过滤筒8内的污水则通过出水孔17流至排水管1内即可,出水孔17排出污水的速度小于水泵2将污水抽进过滤筒8内的速度。在下次需要采集水样时,采用上述的方式进行操作即可。而且,除了第一次取样外,之后的取样,水泵2抽入到过滤筒8内的污水从活动底盘9再次冲刷进排水管1内,也是为了将上次取样遗留在过滤筒8内的物质冲进排水管1中,避免上次的污水样本影响后面的污水,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3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需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水泵2两次不同的流速,从而使污水对上次采样后滞留在过滤筒8内的样本或杂质冲刷进排水管1内,同时对此次污水样本进行采集,然后通过滤网10进行过滤,最终自动通过倾斜设置的管道6流入取样器7中,而取样器7上的液位传感器19则实时监控取样器7中污水的水位,当到达水位后,plc控制器19则直接控制水泵2关闭,而过滤筒8内的污水通过出水孔17流出,操作人员只需将取样器7取走进行检测即可,最终实现自动采样。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