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的入射角模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8332发布日期:2021-10-09 14:2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的入射角模头的制作方法

1.一种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的入射角模头,属于逆反射系数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逆反射材料在交通行业应用越来越广,交通标志、突起路标、路面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中都使用了逆反射材料。逆反射材料是否合格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测量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系数则是判别逆反射材料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系数一般通过逆反射系数测试仪来进行测量。
3.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不同类型的逆反射材料在其各自的领域内分别有不同的行业标准,因此在针对逆反射系数的测量时,不同行业的测试要求也各不相同,其中在不同的测试要求下,入射角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4.在现有技术的逆反射系数测试仪,特别是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中,与被测材料接触的测试面的角度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需要改变入射角度时需要借助其他设备实现,测试条件较为复杂。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种可以改变入射角的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在测试面处设置可以转动的板面来实现入射角的改变,在设定好入射角之后通过紧固螺栓保证该板面不再发生转动,然而在这种解决方案会导致逆反射系数测试仪的结构较为复杂,在测试过程中容易造成板面的转动,可靠性较低。
5.同时在现有的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中,均需要设置专门的触发按键,按下触发按键之后启动内部的测量电路进行测量。然而在长时间测试时,测试人员在手持测试仪的同时还要通过手指使按键处于触发状态,长时间测试时容易造成测试人员的疲劳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实现了入射角任意改变的前提下,通过设置触发机构,在测试时由被测材料将触发机构进行触发并进行测试,省略了现有技术中专门的触发按键,同时降低了测试人员长时间测试时容易造成疲劳感的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的入射角模头。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的入射角模头,包括模体,模体的前端面为形成入射角的倾斜面,在模体上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通光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光孔的一侧设置有触发机构,触发机构活动安装在模体内,且触发机构的触发端突出于模体前端的倾斜面。
8.优选的,在所述的模体内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触发孔,所述的触发机构可伸缩的安装在触发孔内。
9.优选的,所述的触发机构包括放置在触发孔内的触发杆和弹簧,在触发杆的中部安装有挡圈,弹簧套装在触发杆的外圈并位于挡圈的后侧。
10.优选的,所述的触发孔包括前细后粗的两段,所述挡圈的直径介于触发孔粗细粗两段的直径之间。
11.优选的,在模体的后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的触发孔位于该凹槽的中心处,在该凹槽内固定有端盖,端盖的内端面与弹簧的后端接触并将弹簧进行压缩,端盖的外端面与模体的后端面平齐。
12.优选的,所述触发杆的轴线、模体的中线以及通光孔的轴线共面。
13.优选的,在所述的模体后端面的顶部两侧通过螺钉对称固定有一组固定磁铁。
14.优选的,在所述的模体后端面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定位柱。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6.1、在本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的入射角模头中,通过改变倾斜面的角度实现了入射角的任意改变。同时通过设置触发机构,在测试时由被测材料将触发机构进行触发并进行测试,省略了现有技术中专门的触发按键,同时降低了测试人员长时间测试时容易造成的疲劳感。
17.2、触发孔包括前细后粗的两段,挡圈的直径介于触发孔粗细粗两段的直径之间。因此挡圈随触发杆装入触发孔后,挡圈卡在触发孔粗细两段的交界处,避免触发杆自触发孔的前端掉出。
18.3、当入射角模头安装在外壳上时,固定磁铁与孔内的铁块或第二磁铁吸合,完成入射角模头与外壳的固定;同时定位柱对应进入相应的定位孔内对入射角模头进行定位,保证通光孔与外壳上的镜片前后对中。
19.4、模体的中线、触发杆的轴线以及通光孔的轴线共面,该平面与倾斜面相交的交线可视为倾斜面的转轴,当需要改变入射角模头的入射角时,可以以该轴线为转轴对倾斜面进行任意设置,从而任意定制不同入射角的模体。同时触发杆与该轴线相交且垂直,因此当以该轴线为轴改变倾斜面的角度时,不会对触发杆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当设计不同入射角的模体时,触发杆的规格以及实现触发杆触发的其他设置均无需做出改变,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不同模体时的设计成本和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为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入射角模头实施例1后视图。
22.图3为入射角模头实施例1正视图。
23.图4为图2中a

a向剖视图。
24.图5为入射角模头实施例1俯视图。
25.图6为入射角模头实施例2俯视图。
26.图7为入射角模头实施例3俯视图。
27.其中:1、入射角模头
ꢀꢀ
2、外壳
ꢀꢀ
3、固定磁铁
ꢀꢀ
4、模体
ꢀꢀ
5、触发杆
ꢀꢀ
6、端盖
ꢀꢀ
7、通光孔
ꢀꢀ
8、定位柱
ꢀꢀ
9、挡圈
ꢀꢀ
10、弹簧
ꢀꢀ
11、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28.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9.实施例1:
30.如图1所示,一种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包括外壳2,在外壳2前端面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光线出入的镜头孔,在镜头孔处安装有镜片。入射角模头1可拆卸的安装在镜片前端。
31.如图2~图4所示,入射角模头1包括模体4,在模体4中开设有连通其前后端面的通光孔7,当入射角模块1安装在外壳2上之后,通光孔7与外壳2上的镜片前后对中。
32.在模体4后端面的顶部两侧通过螺钉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磁铁3,在外壳2的前端面上开设有与固定磁铁3一一对应的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设置有铁块或与固定磁铁3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在模体4后端面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柱8,在外壳2的前端面上开设有与定位柱8一一对应的定位孔,当入射角模头1安装在外壳2上时,并与孔内的铁块或第二磁铁吸合,完成入射角模头1与外壳2的固定;同时定位柱8对应进入相应的定位孔内对入射角模头1进行定位,保证通光孔7与外壳2上的镜片前后对中。
33.在通光孔7的上方还设置有连通模体4前后端面的触发孔,在模体4的后端面上开设有凹槽,触发孔位于该凹槽的中心处,并在该凹槽内固定有端盖6,端盖6的外端面与模体4的后端面平齐。
34.在触发孔内放置有触发杆5,在触发杆5中部卡装有挡圈9。安装有挡圈9的触发杆5自触发孔的后端装入。触发孔包括前细后粗的两段,挡圈9的直径介于触发孔粗细粗两段的直径之间。因此挡圈9随触发杆5装入触发孔后,挡圈9卡在触发孔粗细两段的交界处,避免触发杆5自触发孔的前端掉出。
35.在触发杆5的外圈还套装有弹簧10,弹簧10位于挡圈9的后端,且当上述端盖6固定之后,端盖6的内端面与弹簧10的后端接触并将弹簧10进行压缩,挡圈9在弹簧10弹力作用下使触发杆5的前端突出于模体4的前端面,且触发杆5的后端穿过端盖6后与模体4的后端面平齐。
36.在外壳2上与触发杆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触发开关,触发开关的输出端接入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的控制电路中,当触发杆5受压回缩之后突出于模体4的后端面,并将设置在外壳2处的触发开关触发,随之进行测试,取消了现有技术中专门设置的触发按键,使产品结构更为简洁。触发开关可通过市售常见的多种方式实现,如微动开关。
37.结合如图5,模体4的前端面为倾斜面11,上述的触发杆5突出于倾斜面11的表面。倾斜面11即为手持式逆反射系数测试仪测试时与被测材料贴合的接触面,通过调节倾斜面11的角度实现测试时入射角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倾斜面11实现所实现的入射角为30
°

38.在本入射角模头中,模体4的中线、触发杆5的轴线以及通光孔7的轴线共面(见图5中平面a),该平面与倾斜面11(见图5中平面b)相交的交线可视为倾斜面11的转轴,当需要改变入射角模头1的入射角时,可以以该轴线为转轴对倾斜面11进行任意设置,从而任意定制不同入射角的模体4。
39.特别提出的是:由图5可知,触发杆5与该轴线相交且垂直,因此当以该轴线为轴改变倾斜面11的角度时,不会对触发杆5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当设计不同入射角的模体4时,触发杆5的规格以及实现触发杆5触发的其他设置均无需做出改变,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不同模体4时的设计成本和材料成本。
40.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41.当需要对反射材料进行逆反射系数的测试时,首先根据测试要求选择不同入射角度的入射角模头1,然后通过定位柱8的定位,利用固定磁铁3将入射角模头1吸合在外壳2的镜头处。
42.当进行测试时,将入射角模头1的倾斜面11与被测材料贴合,贴合之后满足了测试要求的入射角,同时待测材料压动触发杆5使触发杆5回缩。触发杆5回缩之后从模体4的后端面突出并将设置在外壳2处的触发开关触发,触发开关触发之后将触发信号送入外壳2内的电路中,开始进行测试。
43.实施例2:
4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倾斜面11实现对入射角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倾斜面11实现所实现的入射角为15
°

45.实施例3:
46.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倾斜面11实现对入射角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倾斜面11实现所实现的入射角为
‑4°

4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