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8290发布日期:2021-12-11 11:5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气压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压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发生火灾时,必须确保防烟楼梯间、避难走道及其前室的防烟性能要求。从防烟角度讲,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过低不利于防烟,因此余压越高越好。由于疏散门的方向是朝疏散方向开启,而加压送风作用方向与疏散方向恰好相反,若余压过高则会导致疏散门两侧压差过大导致门无法正常开启的情况,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施救。
3.目前,对于疏散门两侧的压力需要用到两组不同的压力检测设备来进行检测,在通过芯片等控制器来计算两处的压差,结构上比较复杂,且影响因素多,数据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压切换装置,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压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驱动部和活动部,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腔体,第二壳体安装于第一腔体内,驱动部和活动部安装于第二腔体内,活动部与第二壳体紧密贴合,第一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一开孔,第二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高度不同且分别位于第二壳体的两侧,第二开孔与第一开孔处于相同的一侧,驱动部与活动部相配合,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活动部能够将第二开孔遮挡或者将第三开孔遮挡。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气压切换装置,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驱动部驱动活动部将第二开孔遮挡或者将第三开孔遮挡,进而实现本地气体(即第一壳体安装位置周围气体)与异地气体(其他位置周围气体) 两种气体的切换,便于实现对两处气体的同步检测,进而为后续的压差计算等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同时可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切换过程自动进行,结构简单紧凑且工作效率高。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部包括线圈和永磁体,线圈安装于第二壳体,永磁体套装于线圈内且与活动部相配合。由此,驱动部的结构类似与音圈电机的结构,其工作原理为音圈电机类似,通过通电线圈和永磁体形成磁力,推动活动部活动,完成驱动。音圈电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直接驱动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高速、高加速响应快等特性。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动部包括活塞块,活塞块与永磁体相配合且外边缘与第二壳体紧密贴合,在永磁体的作用下,活塞块能够将第二开孔遮挡或者将第三开孔遮挡。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动部还包括固定柱,活塞块套装于固定柱的外周,固定柱与永磁体相配合。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压切换装置还包括隔离缓冲件,隔离缓冲件设置于固定柱远离活塞块的一端。由此,隔离缓冲件可以避免安装时固定柱与其他物体直接接触,起到缓冲和隔离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离缓冲件为弹簧,隔离缓冲件套装于固定柱的外周,隔离缓冲件的上端与活塞块相抵。由此,弹簧成本低且能够起到隔离、缓冲和复位的效果。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塞块上开设有多个供气体穿过的通气孔。由此,流入第一腔体内的气体可通过通气孔流入至活塞块与第二壳体形成的空间内,便于传感器的检测。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塞块的厚度大于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的宽度。由此,可以保证将第二开孔或者第三开孔封住,只实现一侧气体的进入。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与第二壳体限位配合且能够将第一腔体一分为二,形成与第二开孔相连通的左腔体以及与第三开孔相连通的右腔体,第一壳体的上端部设有与右腔体相连通的进气嘴。由此,便于实现第一腔体内外不同压力的切换和检测,得到精准的压差等数据。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的外边缘与隔板紧密贴合。由此,可避免串气。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内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第一腔体的顶部且与第二壳体限位配合,第二壳体的外边缘与限位块紧密贴合。由此,可以实现对第二壳体的限位和固定。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气压切换装置,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驱动部驱动活动部将第二开孔遮挡或者将第三开孔遮挡,进而实现本地气体(即第一壳体安装位置周围气体)与异地气体(其他位置周围气体) 两种气体的切换,便于实现对两处气体的同步检测,进而为后续的压差计算等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同时可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切换过程自动进行,结构简单紧凑且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气压切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气压切换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所示的气压切换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所示的气压切换装置的a

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1所示的气压切换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1所示的气压切换装置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1所示的气压切换装置的部分透视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气压切换装置的应用参考示意图。
27.图1~8中的附图标记:1

第一壳体;2

第二壳体;3

驱动部;4

活动部; 5

弹簧;6

隔板;7

限位块;11

第一腔体;12

第一开孔;13

进气嘴;21
‑ꢀ
第二腔体;22

第二开孔;23

第三开孔;31

线圈;32

永磁体;41

固定柱; 42

活塞块;111

左腔体;112

右腔体;421

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9.图1~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压切换装置。
30.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压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 2、驱动部3
和活动部4。第一壳体1开设有第一腔体11,第二壳体2开设有第二腔体21。第二壳体2安装于第一腔体11内,驱动部3和活动部4 安装于第二腔体21内。活动部4的外边缘与第二壳体2紧密贴合。第一壳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腔体11相连通的第一开孔12。第二壳体2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腔体21相连通的第二开孔22和第三开孔23。第二开孔 22和第三开孔23高度不同且分别位于第二壳体2的两侧。第二开孔22与第一开孔12处于相同的一侧。驱动部3与活动部4相配合,用于驱动活动部4沿着第二壳体2内壁运动。在驱动部3的驱动下,活动部4能够将第二开孔22遮挡或者将第三开孔23遮挡。
31.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3包括线圈31和永磁体32,线圈31安装于第二壳体2,永磁体32套装于线圈31内且与活动部4相配合。由此,驱动部3 的结构类似与音圈电机的结构,其工作原理为音圈电机类似,通过通电线圈31和永磁体32形成磁力,推动活动部4活动,完成驱动。音圈电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直接驱动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高速、高加速响应快等特性。
32.本实施方式的活动部4包括固定柱41和活塞块42。驱动部3的永磁体 32与固定柱41相配合,活塞块42套装于固定柱41的外周且外边缘与第二壳体2紧密贴合。传感器22位于活塞块42与第二壳体2形成的空间内。在驱动部3的驱动下,活塞块42可升降将第二开孔22遮挡或者将第三开孔23遮挡。
33.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主体形状为圆柱形,活塞块 42为圆饼状。
34.活塞块42上开设有多个供气体穿过的通气孔421。多个通气孔421沿活塞块42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由此,流入第一腔体11内的气体可通过通气孔421流入至活塞块42与第二壳体2形成的空间内,便于传感器22 的检测。
35.气压切换装置还包括隔离缓冲件5,隔离缓冲件5设置于固定柱41远离活塞块42的一端。由此,隔离缓冲件5可以避免安装时固定柱41与其他物体直接接触,起到缓冲和隔离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36.本实施方式的隔离缓冲件5为弹簧。隔离缓冲件5套装于固定柱41的外周,隔离缓冲件5的上端与活塞块42相抵,下端可以与安装板或者外壳体等相抵。由此,弹簧成本低且能够起到隔离、缓冲和复位的效果。
37.活塞块42的厚度大于第二开孔22和第三开孔23的宽度。由此,可以保证将第二开孔22或者第三开孔23封住,只实现一侧气体的进入。
38.第一壳体1内设有隔板6,隔板6与第二壳体2限位配合且能够将第一腔体11一分为二,形成与第二开孔22相连通的左腔体111以及与第三开孔23相连通的右腔体112。第一壳体1的上端部设有与右腔体112相连通的进气嘴13。由此,便于实现第一腔体11内外不同压力的切换和检测,得到精准的压差等数据。
39.第二壳体2的外边缘与隔板6紧密贴合。由此,可避免串气。
40.第一壳体1内设有限位块7,限位块7位于第一腔体11的顶部且与第二壳体2限位配合,第二壳体2的外边缘与限位块7紧密贴合。由此,限位块7可以实现对第二壳体2的限位和固定。
4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气压切换装置,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驱动部3驱动活动部4将第二开孔22遮挡或者将第三开孔23遮挡,进而实现本地气体(即第一壳体1安装位置周围气体)与异地气体(其他位置周围气体)两种气体的切换,便于实现对两处气
体的同步检测,进而为后续的压差计算等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同时可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切换过程可自动进行,结构简单紧凑且工作效率高。
42.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切换装置的其中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4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实施方式的气压切换装置可以集成安装于pcb 电路板上,然后再通过在pcb电路板上集成传感器、控制芯片等其他电子元件,形成完整的压差检测器。
44.如图8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将本气压切换装置安装于外壳内,用于检测压力变化的传感器设置于活塞块42与第二壳体2形成的空间内。用于计算压差等的控制器设置于pcb电路板且与同样集成与pcb电路板的传感器电性连接。整个外壳连同内部的气压切换装置、控制器和传感器采用壁挂方式设置于前室或者走道的外墙上,同时采用镀锌钢管穿过墙体与走廊或者楼梯间连通,通过金属软管将气压切换装置和镀锌钢管进行连通,金属软管的一端与镀锌钢管连接,另一端套装于进气嘴13。正常状态下,走廊或者楼梯间的压强范围为40~50pa,前室或者走道的压强范围为 25~30pa。本实施方式的气压切换装置用于切换流入活塞块42与第二壳体2 形成的空间内的气体,比如当活塞块42遮挡住第二开孔22时,传感器22 检测的为从连接软管3输入的气体的压力,即检测到的是走廊或者楼梯间的压力值;当活塞块42遮挡住第三开孔23时,第二开孔22与第一开孔12 相通,传感器22检测的压差检测装置安装处本地的气体压力,即前室或者走道的压力值。
45.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切换装置可以与传感器、控制器等配套形成压差检测系统,传感器可以检验正压、负压或压差,连接软管等为附件,可与气压切换装置配套使用;通过连接软管与气压切换装置连接,分别采集墙体两侧的空气压力,然后将疏散通道余压的压力差值、压力状态和故障信息等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设定参数对超压故障发出报警信号并记录,便于后续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当防烟楼梯间或前室余压值达到超压监控值时,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控制器打开加压风机风管上的旁通阀泄压;余压回落到正常区间值后,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关闭旁通阀。
46.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切换装置可以与传感器、控制器、报警器、泄压阀等联合组成余压监控系统,进而控制旁通泄压阀的开启,来保持余压值稳定在规范要求的区间值内,具有实时性、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连续监控等特点。
4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