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3408发布日期:2021-11-29 22:3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金标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金标盒。


背景技术:

2.金标作为常规检测手段,普遍运用于目前的医学检测当中;而现有的金标盒检测时直接将样品加到加样区,然后通过层析作用与试纸条上的包被物反应,最终在检测窗口上显示检测结果。但是在添加样本时,由于是人工操作的,其可能存在加样过量的情况,一旦加样过量,过量的样品会直接引起试纸条冲样的情况,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金标盒,防止过量的样本引发试纸条冲样。
4.其技术方案如下:
5.金标盒包括外壳体和试纸条,所述试纸条设置有加样区和检测区,所述外壳体设置有放置位、加样孔和结果显示窗口,所述试纸条放置在所述放置位上,所述加样区与所述加样孔相对,所述检测区域与所述结果显示窗口相对;所述外壳体的所述结果显示窗口和所述加样孔之间,且靠近所述结果显示窗口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阻挡位,所述试纸条位于所述阻挡位内。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位包括两条凸起的筋条,所述试纸条穿过两条所述筋条之间的间隔。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条所述筋条相平行,且延展至所述检测区。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位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低于所述筋条高度,所述试纸条放置在所述凸台上,所述筋条位于所述试纸条的两侧。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纸条的所述加样区和所述检测区之间,且靠近所述检测区的一侧设置有包被物,所述筋条位于包被物的两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置位包括至少两个相间隔的凸柱和一个限位凸,所述试纸条放置在两个凸柱之间,且一端接触到所述限位凸。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还设置有项目显示窗口,所述试纸条上设置有项目区,所述项目区与所述显示窗口相对。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上还设置有凹陷的防呆位,所述防呆位设置有两个,在俯视方向上,所述防呆位一个位于侧边,另一个位于靠近所述加样孔的一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包括下壳和上壳,所述放置位和阻挡位设置在下壳上,所述加样孔和结果显示窗口设置在上壳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压持所述试纸条。
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16.1.需要检测时取出金标盒,往外壳体上的加样孔加入样品,样品进入到试纸条的
加样区,在试纸条上反应最终在检测区内显示出检测结果,金标盒通过结果显示窗口查看检测结果。而假设加入过量的样本,由于阻挡位的阻挡作用,多余的样品不会对试纸条冲样,所以检测时检测结果较为精准。
17.2.试纸条放置在凸台上,将试纸条垫高,所以滴入的样品如果过量会流入到下方,不会一直浸泡到试纸条,所以可以降低样品对试纸条冲样的情况发生。另外,筋条和凸台之间又形成一个卡位,可以对试纸条位置限定。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19.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壳与试纸条的放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壳与试纸条的放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外壳体;111、凸柱;112、限位凸;12、加样孔;13、结果显示窗口;14、项目显示窗口;15、阻挡位;151、筋条;152、凸台;16、防呆位;17、顶针;18、上壳;19、下壳;20、试纸条;21、加样区;22、检测区;23、项目区。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29.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30.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31.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3.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金标盒包括外壳体10和试纸条20,所述试纸条20设置有加样区21和检测区22,所述外壳体10设置有放置位、加样孔12和结果显示窗口13,所述试纸条20放置在所述放置位上,所述加样区21与所述加样孔12相对,所述检测区22域与所述结果显示窗口13相对;所述外壳体10的所述结果显示窗口13和所述加样孔12之间,且靠近所述结果显示窗口13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阻挡位15,所述试纸条20位于所述阻挡位15内。
34.需要检测时取出金标盒,往外壳体10上的加样孔12加入样品,样品进入到试纸条20的加样区21,在试纸条20上反应最终在检测区22内显示出检测结果,金标盒通过结果显示窗口13查看检测结果。而假设加入过量的样本,由于阻挡位15的阻挡作用,多余的样品不会对试纸条20冲样,所以检测时检测结果较为精准。
3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壳体10还设置有项目显示窗口14,所述试纸条20上设置有项目区23,所述项目区23与所述显示窗口相对。试纸条20上的项目区23直接标注出检测的项目,观看项目显示窗口14得出该金标盒的检测项目。相比于直接在外壳体10上印刷检测项目,该设置可以防止放错试纸条20的情况。
36.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阻挡位15包括两条凸起的筋条151,所述试纸条20穿过两条所述筋条151之间的间隔。利用筋条151阻挡多余的样品阻止冲样。
37.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所述试纸条20的所述加样区21和所述检测区22之间,且靠近所述检测区22的一侧设置有包被物,所述筋条151位于包被物的两侧。此时筋条151阻挡了多余的样品对冲到包被物上,从而防止试纸条20冲样。
38.如图2和图3所示,两条所述筋条151相平行,且延展至所述检测区22。防止多余的样品绕到检测区22,影响到检测区22,由于样品量是滴入加样孔12的,其量不会特别大,所以筋条151延展至检测区22后,样品能流到该区域的量已经非常少,所以难以再对试纸条20造成影响。
39.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阻挡位15底部设置有凸台152,所述凸台152的高度低于所述筋条151高度,所述试纸条20放置在所述凸台152上,所述筋条151位于所述试纸条20的两侧。试纸条20放置在该凸台152上,将试纸条20垫高,所以滴入的样品如果过量会流入到下方,不会一直浸泡到试纸条20,所以可以降低样品对试纸条20冲样的情况发生。另外,筋条151和凸台152之间又形成一个卡位,可以对试纸条20位置限定。
4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放置位包括至少两个相间隔的凸柱111和一个限位凸112,所述试纸条20放置在两个凸柱111之间,且一端接触到所述限位凸112。具体设置有四个凸柱111,每两个凸柱111形成一对,一对凸柱111之间的间隔用于放置试纸条20,两对凸柱111之间存在间隔,使得试纸条20定位,然后再通过限位凸112对试纸条20限位,完成试纸条20的放置。
41.具体地,所述外壳体10包括下壳19和上壳18,所述放置位和阻挡位15设置在下壳19上,所述加样孔12和结果显示窗口13设置在上壳18上。所述上壳18设置有顶针17,所述顶针17压持所述试纸条20。在组装时,通过顶针17压持试纸条20,完成试纸条20的固定。此处采用上壳18和下壳19方式方便安装试纸条20,而且由于上壳18需要设置加样孔12、结果显示窗口13和项目显示窗口14,分开设置容易加工。
42.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体10上还设置有凹陷的防呆位16,所述防呆位16设置有两个,在俯视方向上,所述防呆位16一个位于侧边,另一个位于靠近所述加样孔12的一侧。
43.引用图纸说明时,是对出现的新特征进行说明;为了避免重复引用图纸导致描述不够简洁,在表述清楚的情况下已描述的特征,图纸不再一一引用。
44.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5.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