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鱼情信息采集装置及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0786发布日期:2021-12-29 17:0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鱼情信息采集装置及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鱼情信息采集装置及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2.现在水污染严重,海产品的产量及质量严重下降,再加上健康观念的日益提升,国民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人工养殖鱼极大的填补了我国水产品的消费缺口。
3.人工养殖鱼的质量与水质有很大关系,但现有技术大多只是单纯对水质参数进行采集,并没有直接了解鱼类的生长情况,由水质推断鱼类生长情况时,可能存在误差;养殖者也不能实时了解水质情况和鱼类生长情况,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控;另外水质监测系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养殖者采样能力不足、水质数据采集频率低、传感器数量少、采集的水质参数太单一、不能自动调控一些设备来改善水质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鱼情信息采集装置及调控系统,将多个水质参数与鱼类信息相结合,提高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传统的被动监测变为主动监测,自动采集数据,自动调节水质,便于养殖者实时了解养殖情况。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6.一种水下鱼情信息采集装置,信息采集装置设于人工养殖鱼池中,包括浮台、供电模块、采集模块。
7.供电模块包括五个太阳能板、蓄电池及充电控制器,其中五个太阳能板位于浮台顶部,五个太阳能板设置为锥台形,蓄电池及充电控制器位于太阳能板下方;
8.采集模块位于浮台底部,采集模块包括多个传感器及水下摄像机,多个传感器用于采集水质参数,水下摄像机用于采集鱼类信息。
9.进一步的,浮台周侧设有一圈浮环,浮环与浮台设有预设间隔,浮环与浮台之间通过多个弹力条相连。
10.进一步的,浮环与浮台之间均匀设有5个弹力条,弹力条位于对应太阳能板的对称面上。
11.进一步的,多个传感器包括溶解氧传感器、ph传感器、ec值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
12.进一步的,浮台内设有电子表,电子表用于根据预设时间段,控制多个传感器开始采集水质参数及水下摄像机采集鱼类信息。
13.一种水下鱼情调控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水下鱼情信息采集装置、调控设备和控制终端。
14.多个传感器用于采集水质参数,将水质参数通过通信网络反馈到控制终端,水下
摄像机用于采集鱼类信息,将鱼类的视频或图像通过通信网络反馈到控制终端;
15.调控设备包括投饵机、增氧机、过滤设备、杀菌设备、制冷设备、固液分离器、循环泵、滚筒微滤机,调控设备通过通信网络分别连接控制终端;
16.控制终端,用于接收采集模块的采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控相应的调控设备。
17.进一步的,控制终端连接有报警器,用于当控制终端根据分析结果,调控相应的调控设备作出响应,响应预设时间后,水质参数仍没有达到预设标准时,发出警报声。
18.进一步的,控制终端为手机或电脑,控制终端设于控制室或者养殖者携带。
19.进一步的,通信网络包括2g/3g/4g/5g、以太网、wifi、北斗的一种或多种。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1.1、水下鱼情信息采集装置将水质参数采集与鱼类信息采集相结合,根据多个水质参数,还有鱼的种类、大小等数据,综合判断鱼的生长情况,便于养殖者全面了解鱼类生长情况,也提高了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2.2、浮台周侧设有一圈浮环,浮环与浮台之间通过多个弹力条相连,或者通过多个弹簧相连,弹力条或者弹簧起到缓冲作用,当浮台碰撞到其他物体时,浮环可以防止浮台被损坏,同时也可以使浮台远离其他物体;另外浮环与浮台的间隔有利于水往下流,防止聚积在浮台上。
23.3、太阳能板采用覆盖式安装,可有效降低风阻,提高抗风性能,更好的保护安装在内部的蓄电池和其他装置,五个太阳能板使得光照覆盖更加全面,以增加设备续航时间,还具有对称性,使得该装置漂浮在湍急的河流等环境下时更加稳定。
24.4、增设电子表,根据预设时间段,电子表可以控制多个传感器开始采集水质参数及水下摄像机采集鱼类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质数据采集频率低的问题。
25.5、水下鱼情调控系统,将传统的被动监测变为主动监测,自动采集数据,自动调节水质,便于养殖者实时了解养殖情况;增设了调控设备,当某一项指标不合格后,控制终端自动调控相应的调控设备作出响应,来使该指标达到合格,根据不同情况调控投饵机、增氧机、过滤设备、杀菌设备、制冷设备、固液分离器、循环泵、滚筒微滤机一种或多种,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来解决不同的鱼类或者水质问题。
26.6、水下鱼情调控系统可以极大的减轻养殖者的工作,当水质或鱼类出现问题时,先利用调控设备自动调控,若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再报警,提醒养殖者人工进行检查、解决该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为实施例1的信息采集装置结构图。
28.图2为实施例1的浮环结构图。
29.图3为实施例1的信息采集装置俯视图。
30.图4为实施例2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实施例1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鱼情信息采集装置,设于人工养殖鱼池中,采用浮体安装形式,安装方便自由,可放置在水面任何地方,信息采集装置包括浮台1、供电模块2、采集模块3。
33.具体的,供电模块2包括五个太阳能板21、蓄电池及充电控制器,其中五个太阳能板21位于浮台1顶部,蓄电池及充电控制器位于太阳能板21下方,五个太阳能板21设置为锥台形,具有对称性,使得光照覆盖更加全面,以增加设备续航时间,而且漂浮在湍急的河流等环境下时更加稳定。
34.优选的,如图2所示,浮台1周侧设有一圈浮环11,浮环11与浮台1设有预设间隔,浮环11与浮台1之间通过多个弹力条12相连,或者通过多个弹簧相连,弹力条1或者弹簧起到缓冲作用,当浮台1碰撞到其他物体时,防止浮台1损坏,同时也可以使浮台1远离其他物体;另外浮环11与浮台1的间隔有利于水往下流,防止聚积在浮台1上。
35.优选的,如图3所示,浮环11与浮台1之间均匀设有5个弹力条12,弹力条12位于对应太阳能板21的对称面上。
36.具体的,采集模块3位于浮台1底部,采集模块3包括多个传感器及水下摄像机,多个传感器用于采集水质参数,更具体的,多个传感器包括溶解氧传感器、ph传感器、ec值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水下摄像机用于采集鱼类信息,将鱼类的视频或图像通过通信模块传给控制终端。
37.更具体的,浮台1内设有电子表,电子表用于根据预设时间段,控制多个传感器开始采集水质参数及水下摄像机采集鱼类信息。
38.实施例2
39.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鱼情调控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的水下鱼情信息采集装置、调控设备和控制终端。
40.具体的,多个传感器用于采集水质参数,将水质参数通过通信网络反馈到控制终端,水下摄像机用于采集鱼类信息,将鱼类的视频或图像通过通信网络反馈到控制终端。
41.具体的,调控设备包括投饵机、增氧机、过滤设备、杀菌设备、制冷设备、固液分离器、循环泵、滚筒微滤机,调控设备通过通信网络分别连接控制终端,本实施例的调控设备都是现有技术,投饵机设于人工养殖鱼池旁,其他的设备设于人工养殖鱼池内。
42.更具体的,通信网络包括2g/3g/4g/5g、以太网、wifi、北斗的一种或多种。
43.更具体的,控制终端可以是手机或电脑,设于控制室或者养殖者携带,用于接收采集模块3的采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控投饵机、增氧机、过滤设备、杀菌设备、制冷设备、固液分离器、循环泵、滚筒微滤机的一种或多种。
44.控制终端内设有鱼类信息分析模块和水质参数分析模块,鱼类信息分析模块包括种类识别组、生长速度组、鱼病分析组、存塘量分析组、进食分析组,用于接收、分析、存储水下摄像机发送的鱼类信息,并整合出鱼类大数据,鱼类大数据包括鱼的种类、大小、生长速度、鱼病情况、存塘量、进食情况;水质参数分析模块包括水质分析组,用于接收、分析并存储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水质参数。
45.使用时,先在鱼类信息分析模块输入大量图片或视频,使其进行深度学习,鱼类信息分析模块能够根据水下摄像机发送的鱼类图片识别出鱼种类,并进行计数;鱼类信息分析模块识别出一种鱼类后,根据图片中一条鱼距离水下摄像机的距离,及该鱼的侧面积,推
算出该鱼的体积,同理,最后可估算出该鱼类的体积。
46.使用者先在控制终端设置鱼类大数据和水质参数的合格标准,当某一项指标不合格后,控制终端调控相应的调控设备作出响应,来使该指标达到合格,根据不同情况调控投饵机、增氧机、过滤设备、杀菌设备、制冷设备、固液分离器、循环泵、滚筒微滤机一种或多种,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来解决不同的鱼类或者水质问题。
47.更具体的,控制终端连接有报警器,当控制终端分析鱼类信息、水质参数后,得出分析结果,调控相应的调控设备作出响应后,响应预设时间,若鱼类信息和水质参数仍没有达到预设标准时,报警器发出警报声。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极大的减轻养殖者的工作,当水质或鱼类出现问题时,控制终端先自动调控,若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可能是该问题的应对方案没有记录到控制终端中,调控装置不会作出响应,此时报警,提醒养殖者人工进行检查、解决该问题,最后将解决方案记录到控制终端中,以备下次使用;或者该问题太严重,超出系统的能力范围,此时也必须报警,提醒养殖者赶紧采取措施。
4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多个水质参数与鱼类信息相结合,提高了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传统的被动监测变为主动监测,自动采集数据,自动调节水质,便于养殖者实时了解养殖情况,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对于水产品养殖及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9.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