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样提取河湖底部浅层污泥的取样器

文档序号:28392273发布日期:2022-01-08 00:3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样提取河湖底部浅层污泥的取样器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样提取河湖底部浅层污泥的取样器。


背景技术:

2.底泥是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常年积累下来的沉积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底泥耗氧是导致河流黑臭的重要原因,污染物质也会通过扩散的方式释放至上覆水体中,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不同深度底泥污染物检测分析在确定河湖底泥疏浚深度和治理黑臭水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不同深度底泥精准而完整取样是实现底泥污染物检测分析的基础。
3.目前,江河、湖泊等水体底泥,多采集表层淤泥进行研究,对河湖底泥的采集缺乏层序性和完整性,现有的污泥取样器无法维持一定深度的原状、完整的污泥,容易影响污泥的层序性,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原样提取河湖底部浅层污泥的取样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原样提取河湖底部浅层污泥的取样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原样提取河湖底部浅层污泥的取样器,包括外层套筒,所述外层套筒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把手,所述外层套筒的正面开始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铰接有挡盖,所述挡盖和外层套筒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外层套筒的底部设置有活页,所述活页的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外层套筒的底部,所述外层套筒的内部放置有内层套筒,所述把手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钢管,所述钢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重锤。
6.进一步,所述外层套筒采用质地较硬的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外层套筒的长度为1.55m,所述外层套筒的内径为126mm,所述外层套筒的外径为130mm。
7.进一步,所述把手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把手能够与专业的船舶水上勘探钻孔设备相匹配。
8.进一步,所述开口到外层套筒顶部和底部的距离均为75mm,所述开口由外层套筒切割而成,所述开口占据外层套筒圆周的一半,所述开口与挡盖相匹配。
9.进一步,所述挡盖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另一边与外层套筒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合页的数量有三个,所述挡盖的顶部设置有螺丝固定孔。
10.进一步,所述活页通过合页与外层套筒的底部进行连接,所述活页的数量有三个且刚好密封住外层套筒的底部。
11.进一步,所述内层套筒采用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所述内层套筒的长度为1.4m,所述内层套筒的内径为120mm,所述内层套筒的外径为126mm。
12.有益效果:
13.1、该原样提取河湖底部浅层污泥的取样器,通过在外层套筒的内部设置内层套筒,由于内层套筒采用有机玻璃制成,能够对污泥形态以及取样情况有一个清晰的展示,方便从外层套筒中取出,再根据后续实验要求决定是原状保存或将污泥整体从底部倾泻取出再分层研究,同时保护最浅层悬浮污泥,由于外层套筒被开口,如果没有内层套筒,在取样器提至水面上的过程中,流出的水会带走一部分的悬浮状污泥,从而破坏取样的完整性,加了内层套筒可有效保护流态污泥不流失。
14.2、该原样提取河湖底部浅层污泥的取样器,通过在外层套筒的外部开设有开口,方便将内层套筒从外层套筒的内部整个取出来,能够保证污泥的完整性以及原状性,通过在外层套筒的底部设置活页,取样时活页在污泥的作用下自然向上摆动,外层套筒的底部则是打开状态,使得污泥进入内层套筒内,当外层套筒下到一定深度后,在将外层套筒提起的时候,内部污泥受重力作用下落,活页随之下关闭,方便对污泥形成阻挡。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外层套筒;2、把手;3、开口;4、合页;5、挡盖;6、限位块;7、固定螺栓;8、活页;9、挡板;10、内层套筒;11、螺丝固定孔;12、钢管;13、重锤。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原样提取河湖底部浅层污泥的取样器,包括外层套筒1,外层套筒1采用质地较硬的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外层套筒1的长度为1.55m,外层套筒1的内径为126mm,外层套筒1的外径为130mm,外层套筒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把手2,把手2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把手2能够与专业的船舶水上勘探钻孔设备相匹配,所述把手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钢管12,所述钢管1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重锤13,外层套筒1的正面开始有开口3,通过在外层套筒1的外部开设有开口3,方便将内层套筒10从外层套筒1的内部整个取出来,能够保证污泥的完整性以及原状性,开口3到外层套筒1顶部和底部的距离均为75mm,开口3由外层套筒1切割而成,开口3占据外层套筒1圆周的一半,开口3与挡盖5相匹配,开口3的内部铰接有挡盖5,挡盖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合页4,合页4的另一边与外层套筒1固定安装在一起,合页4的数量有三个,挡盖5的顶部设置有螺丝固定孔11,挡盖5和外层套筒1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通过设置限位块6,方便对挡盖5进行固定,使挡盖5和外层套筒1固定在一起,提高外层套筒1的密封性,限位块6的内部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栓7,外层套筒1的底部设置有活页8,活页8通过合页与外层套筒1的底部进行连接,活页8的数量有三个且刚好密封住外层套筒1的底部,通过在外层套筒1的底部设置活页8,取样时活页
8在污泥的作用下自然向上摆动,外层套筒1的底部则是打开状态,使得污泥进入内层套筒10内,当外层套筒1下到一定深度后,在将外层套筒1提起的时候,内部污泥受重力作用下落,活页随之下关闭,方便对污泥形成阻挡,活页8的底部设置有挡板9,挡板9固定连接在外层套筒1的底部,外层套筒1的内部放置有内层套筒10,内层套筒10采用有机玻璃制作而成,通过在外层套筒1的内部设置内层套筒10,由于内层套筒10采用有机玻璃制成,能够对污泥形态以及取样情况有一个清晰的展示,方便从外层套筒1中取出,再根据后续实验要求决定是原状保存或将污泥整体从底部倾泻取出再分层研究,同时保护最浅层悬浮污泥,由于外层套筒1被开口,如果没有内层套筒10,在取样器提至水面上的过程中,流出的水会带走一部分的悬浮状污泥,从而破坏取样的完整性,加了内层套筒10可有效保护流态污泥不流失,内层套筒10的长度为1.4m,内层套筒10的内径为120mm,内层套筒10的外径为126mm。
23.综上,该原样提取河湖底部浅层污泥的取样器,使用时,将内层套筒10放置到外层套筒1的内部,然后关闭挡盖5,使用固定螺栓7对挡盖5进行固定,然后使用勘探设备的重锤13,将整个取样器砸至水下需要的深度,之后将取样器缓缓提出水面,可从上方倾斜一定角度,使最上方的水体流出,最后打开挡盖5,取出内层套筒10,进行取样。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