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测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9282发布日期:2021-12-29 17:4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洪水测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洪水测报领域,特别是涉及洪水测报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位是指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水面离河底的距离称水深,计算水位所用基面可以是以某处特征海平面高程作为零点水准基面,称为绝对基面,常用的是黄海基面,也可以用特定点高程作为参证计算水位的零点,称测站基面,洪水测报是指为了防止洪水对环境的危害,实时提供河流、湖泊、水库或其他水体的情况。
3.目前现有的测报装置都是需要人员来会跑动进行观察,从而增加人员的成本,而且测报装置无法做出警报,且控制器不便于拆卸,不利于人们的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洪水测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洪水测报装置,具有测报装置便于拆卸,以及警示效果好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洪水测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和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底部位于升降机构的顶部,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夹紧机构;
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活动板、连接板、浮标、活动块、指针、支撑架和触发器本体,所述活动板的底部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浮标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与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的正面与指针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指针的一侧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所述活动板的顶部与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触发器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7.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板、导向块、导向杆、弹簧和拉板,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两侧均与夹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夹板的顶部与导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的内部与导向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与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表面与弹簧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侧与导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侧与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板。
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拉动拉板,拉板带动夹板移动,夹板带动导向块移动,导向块带动弹簧移动,放入控制器本体,松开拉板,通过弹簧复位对控制器本体进行固定。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和底端均与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当水进入箱体时,浮标通过浮力带动活动板移动,活动板带动指针移动,通过连接杆,能够对活动板进行辅助导向。
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指针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的一侧与箱体的表面固定连接。当水位上涨或下降时,浮标通过浮力带动指针移动,便于了解水位
升降的情况。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铰链铰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握住把手,能够使活动门打开或关闭。
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扶住支撑杆,按压按压板,能够使支撑杆插入地面进行固定。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警报灯,所述警报灯的剖面形状为圆形。当水位达到一定位置时,警报灯响起,以便于对人们起到警示的作用。
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为圆形。当水流通过凹槽流入箱体的内部时候,以便于了解水位升降情况。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指针移动便于看清水位升降的情况,通过设置夹紧机构,能够对控制器本体进行固定,使目前现有的测报装置不需要通过人员来会跑动进行观察,从而降低人员的成本,而且测报装置能够做出警报,且控制器便于拆卸,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17.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连接杆,能够对活动板进行辅助导向,通过设置刻度尺,能够便于看清水位升降的情况,握住把手,能够使活动门打开或关闭,通过设置支撑杆和按压板,能够使支撑杆与地面进行固定,通过设置警报灯,能够对人们起到警示的作用,通过凹槽,能够使水进入箱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的放大结构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箱体立体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箱体;2、升降机构;201、活动板;202、连接板;203、浮标;204、活动块;205、指针;206、支撑架;207、触发器本体;3、控制器本体;4、接收器本体;5、夹紧机构;501、夹板;502、导向块;503、导向杆;504、弹簧;505、拉板;6、连接杆;7、刻度尺;8、活动门;9、把手;10、支撑杆;11、按压板;12、警报灯;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
25.如图1

图3所示,洪水测报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2和控制器本体3,控制器本体3的底部位于升降机构2的顶部,控制器本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收器本体4,控制器本体3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夹紧机构5;
26.升降机构2包括活动板201、连接板202、浮标203、活动块204、指针205、支撑架206和触发器本体207,活动板201的底部与连接板202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板202的底部与浮标203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板201的两侧均与活动块204的一侧固定连接,活动块204的正面与指针205的背面固定连接,指针205的一侧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活动板201的顶部与支
撑架206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架206的顶部与触发器本体207的底部固定连接;
27.夹紧机构5包括夹板501、导向块502、导向杆503、弹簧504和拉板505,控制器本体3的两侧均与夹板501的一侧活动连接,夹板501的顶部与导向块502的底部固定连接,导向块502的内部与导向杆503的表面活动连接,导向杆503的两端均与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导向杆503的表面与弹簧504的内部活动连接,弹簧504的一侧与导向块502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504的另一侧与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夹板50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板505。
2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拉动拉板505,拉板505带动夹板501移动,夹板501带动导向块502移动,导向块502带动弹簧504移动,放入控制器本体3,松开拉板505,通过弹簧504复位对控制器本体3进行固定,当水位上涨时,水流流入箱体1的内部与浮标203接触,当浮标203遇到水时,通过浮力带动浮标203向上移动,浮标203带动连接板202移动,连接板202带动活动板201移动,活动板201同时带动指针205和支撑架206移动,指针205带动活动块204移动,能够便于看清水位上涨的高度,当水位上涨到一定位置时,通过触发器本体207与接收器本体4接触,能够对控制器本体3进行启动,达到警示的效果。
29.通过设置升降机构2,能够带动指针205移动便于看清水位升降的情况,通过设置夹紧机构5,能够对控制器本体3进行固定,使目前现有的测报装置不需要通过人员来回跑动进行观察,从而降低人员的成本,而且测报装置能够做出警报,且控制器便于拆卸,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3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活动块20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顶端和底端均与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
31.当水进入箱体1时,浮标203通过浮力带动活动板201移动,活动板201带动指针205移动,通过连接杆6,能够对活动板201进行辅助导向。
32.通过设置连接杆6,能够对活动板201进行辅助导向。
3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指针205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刻度尺7,刻度尺7的一侧与箱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
34.当水位上涨或下降时,浮标203通过浮力带动指针205移动,便于了解水位升降的情况。
35.通过设置刻度尺7,能够便于看清水位升降的情况。
36.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的正面通过铰链铰接有活动门8,活动门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9。
37.握住把手9,能够使活动门8打开或关闭。
38.通过设置活动门8和把手9,能够对箱体1进行闭合。
3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按压板11。
40.扶住支撑杆10,按压按压板11,能够使支撑杆10插入地面进行固定。
41.通过设置支撑杆10和按压板11,能够使支撑杆10与地面进行固定。
4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警报灯12,警报灯12的剖面形状为圆形。
43.当水位达到一定位置时,警报灯12响起,以便于对人们起到警示的作用。
44.通过设置警报灯12,能够对人们起到警示的作用。
4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剖面形状为圆形。
46.当水流通过凹槽13流入箱体1的内部时候,以便于了解水位升降情况。
47.通过凹槽13,能够使水进入箱体1的内部。
4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拉动拉板505,拉板505带动夹板501移动,夹板501带动导向块502移动,导向块502带动弹簧504移动,放入控制器本体3,松开拉板505,通过弹簧504复位对控制器本体3进行固定,当水位上涨时,水流流入箱体1的内部与浮标203接触,当浮标203遇到水时,通过浮力带动浮标203向上移动,浮标203带动连接板202移动,连接板202带动活动板201移动,活动板201同时带动指针205和支撑架206移动,指针205带动活动块204移动,能够便于看清水位上涨的高度,当水位上涨到一定位置时,通过触发器本体207与接收器本体4接触,能够对控制器本体3进行启动,达到警示的效果。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