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5684发布日期:2022-02-23 19:3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探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风机叶片质量无损检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红外热成像、超声扫描、x射线成像、激光干涉成像等。
3.由于航空飞机飞行所需的动力源极强,因此对发动的叶片要求极高,且不能出现一点损坏,因此需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由于飞机的特殊性,每次检查都拆卸发动机极为麻烦,同时由于处超声扫描的探伤设备外,其余大多数探伤方式都很难提供便携性,因此多采用超声探伤的方式进行检查。
4.现有的大多数超声探伤设备,在人员使用时,都需要一手持显示仪,另一手操作发声器,极为不方便,即使有些超声探伤设备具有放置的功能,但由于在飞机引擎发动机内部,很难找到能够放置的平面,同时检查时人员需要进行移动,因此使用起来极为不便。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解决了现有超声探伤仪携带使用不便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包括:超声探伤仪;
8.挂载块,所述挂载块固定连接于超声探伤仪的顶部;
9.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均固定连接于超声探伤仪上,两个所述连接柱的外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挂载环;
10.插口,所述插口开设于超声探伤仪的顶部,所述挂载环呈椭圆形环,且两个挂载环之间活动连接有绳带,所述挂载块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槽,内部也设置有绳带。
11.优选的,所述超声探伤仪的背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外伸缩杆,所述连接板位于容纳槽内壁的中间位置。
12.优选的,所述外伸缩杆的内部通过弹簧活动连接有内伸缩杆,两个所述内伸缩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卡位杆,所述卡位杆用于卡接卡位孔,使得超声探伤仪能够支撑。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正面转动连接有阻挡片,所述阻挡片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所述阻挡片能够通过固定螺钉与超声探伤仪之间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容纳槽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卡接框,所述卡接框的背面开设有若干卡位孔,所述卡位孔与卡位杆的位置相匹配。
15.优选的,所述插口的内部通过连接线活动连接有发声器,所述发声器为现有装置。
16.优选的,所述发声器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块,一侧所述延伸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另一侧所述延伸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升降螺纹杆,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固
定连接有阻隔框,所述升降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于阻隔框顶部的螺纹孔中,所述阻隔框套设于发声器的外部,所述阻隔框为橡胶或其他柔性材质组成。
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通过在挂载块的内部穿挂绳带,将超声探伤仪挂载在脖子部位,之后在挂载环的内部穿挂绳带,将超声探伤仪挂载与腰部位置,使得人员能够一只手操控发声器进行探测,而另一只手随时能够停止操作进行其他工作,同时两根不同部位的绳索将超声探伤仪悬挂,形成斜三角形,使得人员能够更加轻松的观察显示屏,更加方便的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所示的卡接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所示的伸缩结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超声探伤仪,3、挂载环,4、转动柱,5、连接柱,6、连接线,7、插口,8、挂载块,9、卡接框,10、连接板,11、阻挡片,12、固定螺钉,13、卡位杆,14、内伸缩杆,15、外伸缩杆,16、容纳槽,17、延伸块,18、限位杆,19、阻隔框,20、升降螺纹杆,21、发声器,22、卡位孔,2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第一实施例
27.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卡接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伸缩结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包括:超声探伤仪1;
28.挂载块8,所述挂载块8固定连接于超声探伤仪1的顶部;
29.两个连接柱5,两个所述连接柱5均固定连接于超声探伤仪1上,两个所述连接柱5的外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4,所述转动柱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挂载环3;
30.插口7,所述插口7开设于超声探伤仪1的顶部,所述挂载环3呈椭圆形环,且两个挂载环3之间活动连接有绳带,可将超声探伤仪挂载与人体腰部位置,所述挂载块8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槽,内部也设置有绳带,可将超声探伤仪1悬挂于人体脖子位置。
31.所述超声探伤仪1的背面开设有容纳槽16,所述容纳槽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外伸缩杆15,所述连接板10位于容纳槽16内壁的中间位置;
32.所述外伸缩杆15的内部通过弹簧23活动连接有内伸缩杆14,两个所述内伸缩杆1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卡位杆13,所述卡位杆13用于卡接卡位孔22,使得超声探伤仪1能够支撑;
33.所述连接板10的正面转动连接有阻挡片11,所述阻挡片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12,所述阻挡片11能够通过固定螺钉12与超声探伤仪1之间连接,用于限制收纳后卡位杆13的位置;
34.所述容纳槽16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卡接框9,所述卡接框9的背面开设有若干卡位孔22,所述卡位孔22与卡位杆13的位置相匹配,但直径略大于卡位杆13。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36.在人员进入发动机内部检查时,通过在挂载块8的内部穿挂绳带,将超声探伤仪1挂载在脖子部位,之后在挂载环3的内部穿挂绳带,将超声探伤仪1挂载与腰部位置,之后进行超声探伤仪1的操作;
37.当发动机叶片拆卸后检查时,转动固定螺钉12之后转动阻挡片11,拉动卡位杆13并转动移出容纳槽16的内部,之后拉动打开卡接框9,使得卡位杆13卡接于合适的卡位孔22的内部,使得超声探伤仪1得到支撑,能够放置于平面,之后进行操作检查。
3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9.通过在挂载块8的内部穿挂绳带,将超声探伤仪1挂载在脖子部位,之后在挂载环3的内部穿挂绳带,将超声探伤仪1挂载与腰部位置,使得人员能够一只手操控发声器21进行探测,而另一只手随时能够停止操作进行其他工作,同时两根不同部位的绳索将超声探伤仪1悬挂,形成斜三角形,使得人员能够更加轻松的观察显示屏,更加方便的进行操作。
40.第二实施例
41.请结合参阅图5,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42.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插口7的内部通过连接线6活动连接有发声器21,所述发声器21为现有装置,用于发出超声波进行探测。
43.所述发声器2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块17,一侧所述延伸块1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18,另一侧所述延伸块1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升降螺纹杆20,所述限位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阻隔框19,所述升降螺纹杆20的外部螺纹连接于阻隔框19顶部的螺纹孔中,所述阻隔框19套设于发声器21的外部,所述阻隔框19为橡胶或其他柔性材质组成。
4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用探伤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5.通过转动升降螺纹杆20使得阻隔框19上升或是下降,当阻隔框19上升后人员能够拿取发声器21对一些拐角或弧度较大的面进行检测,当阻隔框19下降后,能够阻隔声波散发,提高设备的精准度。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