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气象风速监测装置

文档序号:28367506发布日期:2022-01-05 13:1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气象风速监测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象信息采集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气象风速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公路的建设、发展非常迅速,天气条件对交通公路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恶劣的天气条件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风速的监测,不仅为风速报警提供了便利,也为气象部门对于横风灾害的预警预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交通气象风速监测装置不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高度的调节,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监测装置顶部的风速传感器进行维护检修时,还需使用梯子等工具,增加了维修的难度和风险,且现有的监测装置不方便移动,导致使用的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气象风速监测装置,能更好地、更准确地、更便利地监测交通气象的风速信息。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通气象风速监测装置,包括配重箱、若干移动部、升降部以及风速传感器,其中:
5.所述配重箱相对的两外侧面设置有若干所述移动部;
6.所述升降部包括固定箱、圆柱壳、螺纹柱、支撑筒柱、滑动部以及驱动部;所述固定箱设置于所述配重箱顶部;所述圆柱壳设置于所述固定箱顶部;所述螺纹柱从所述固定箱内底壁延伸至所述圆柱壳内;所述支撑筒柱与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圆柱壳内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固定箱内且与所述螺纹柱连接;
7.所述风速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撑筒柱顶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移动部包括固定板、至少一个螺纹套筒、至少一个支撑丝杆以及至少一个移动轮,其中:
9.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配重箱相对的两外侧面;
10.至少一个所述螺纹套筒固定在所述固定板底部;
11.所述支撑丝杆套设在所述螺纹套筒内部并穿过所述固定板;
12.所述移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丝杆底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移动轮设置在所述支撑丝杆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滑动部包括导向滑轨和导向滑块,其中:
15.所述导向滑轨设置于所述圆柱壳内壁上,且沿所述圆柱壳轴向布置;
16.在所述支撑筒柱底端外壁与所述导向滑轨相应位置设置所述导向滑块;
17.所述导向滑轨与所述导向滑块滑动连接。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部包括传动杆、第一锥形齿轮以及第二
锥形齿,其中:
19.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所述固定箱内部一个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外部环境;
20.所述第一锥形齿轮设置于所述传动杆上;
21.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设置于所述螺纹杆上;
22.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调节轮,所述调节轮设置于所述传动杆位于外部环境中的一端。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安装顶板,所述支撑筒柱与所述风速传感器之间设置有所述安装顶板。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操作盒,所述操作盒设置于所述圆柱壳外壁。
2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调节轮带动传动部运行,从而升降部中的螺纹柱转动,进而支撑筒柱沿滑动部进行上下高度的移动调节,因此方便工作人员调节风速传感器的高度,同时也方便工作人员对风速传感器进行维护和检修。
2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移动部,在需要移动本监测装置时,通过转动支撑丝杆带动移动轮向下移动,并对地面形成支撑,从而使配重箱离开地面,方便工作人员对本监测装置进行移动。
29.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移动部,在无需移动本监测装置时,通过转动支撑丝杆带动移动轮向上移动,将移动轮收起,从而使配重箱置于地面,防止因移动轮与地面接触导致本监测装置发生位移。
30.4. 本实用新型滑动部使得支撑筒柱与圆柱壳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移动的更便捷、顺畅。
31.5. 本实用新型限位板防止在收起移动轮时,移动轮与螺纹套筒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移动部损坏,缩短移动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箱2侧剖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移动部的放大图。
36.图中:1、配重箱;2、固定箱;3、圆柱壳;4、支撑筒柱;5、导向滑轨;6、导向滑块;7、传动杆;8、风速传感器;9、操作盒;10、螺纹套筒;11、支撑丝杆;12、移动轮;13、第一锥形齿轮;14、第二锥形齿轮;15、调节轮;16、限位板;17、螺纹柱。
具体实施方式
3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
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9.实施例1
4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交通气象风速监测装置,本监测装置包括配重箱1、若干移动部、固定箱2、升降部以及风速传感器8,其中:
41.上述配重箱1用于增加本监测装置自身重量,来保持本监测装置平衡并防止发生位移。
42.如图1所示,若干移动部设置于配重箱1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如图1和图3所示,移动部包括固定板、至少一个螺纹套筒10、至少一个支撑丝杆11以及至少一个移动轮12,其中:
43.上述固定板呈板状,垂直固定在配重箱1相对的两外侧面,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支撑丝杆11相适配的通孔,固定板用于将移动部与配重箱1固定连接;上述螺纹套筒10固定在固定板底部;上述支撑丝杆11与螺纹套筒10内壁螺纹连接并穿过固定板;上述移动轮12设置于支撑丝杆11底部。一个移动部中的螺纹套筒10、支撑丝杆11以及移动轮12的设置个数一致,优选地,螺纹套筒10、支撑丝杆11以及移动轮12的设置个数为2个。也就是,因本监测装置配重箱1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均设置有移动部,所以螺纹套筒10、支撑丝杆11以及移动轮12的总设置个数为4个。上述移动部用于,当需要移动本监测装置时,可以通过转动支撑丝杆11带动移动轮12向下移动,并对地面形成支撑,从而使配重箱1离开地面,方便工作人员对本监测装置进行移动,操作方便灵活;当无需移动本监测装置时,通过转动支撑丝杆11带动移动轮12向上移动,使得移动轮12脱离地面,将移动轮12收起,防止因移动轮12与地面接触导致本监测装置发生位移。
44.进一步的,本实施方案还包括限位板16,限位板16靠近移动轮12设置在支撑丝杆11上,且限位板16上开设有与支撑丝杆11相适配的通孔。限位板16是为了防止在收起移动轮12时,移动轮12与螺纹套筒10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移动部损坏,缩短移动部的使用寿命。
45.如图2所示,上述升降部包括固定箱2、圆柱壳3、螺纹柱17、支撑筒柱4、滑动部以及驱动部,其中:
46.上述固定箱2设置于配重箱1顶部,圆柱壳3设置于固定箱2顶部。螺纹柱17与固定箱2内底壁转动连接,且螺纹柱17从固定箱2内部延伸至圆柱壳3内靠近圆柱壳3顶部位置;支撑筒柱4与螺纹柱17螺纹连接,且支撑筒柱4可从圆柱壳3内部延伸至外部环境;滑动部设置于圆柱壳3内部;驱动部设置于固定箱2内且与螺纹柱17连接。
47.上述滑动部包括导向滑轨5和导向滑块6,导向滑轨5设置于圆柱壳3内壁上,且沿圆柱壳3轴向布置;在支撑筒柱4底端外壁与导向滑轨5相应位置设置导向滑块6;导向滑轨5与导向滑块6滑动连接。优选地,滑动部设置两个。滑动部使得支撑筒柱4与圆柱壳3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移动的更便捷、顺畅。
48.上述驱动部包括传动杆7、第一锥形齿轮13以及第二锥形齿轮14,传动杆7一端与固定箱2内部一个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外部环境;第一锥形齿轮13设置于传动杆7上;第二锥形齿轮14设置于螺纹杆上;第一锥形齿轮13与第二锥形齿轮14啮合。本监测装置通过传动杆7的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4转动,使得螺纹杆
转动,因此支撑筒柱4沿导向滑轨5上下移动,然后达到升降的目的。
49.进一步的,本实施方案还包括调节轮15,调节轮15设置于传动杆7位于外部环境中的一端。便于操作人员对传动杆7进行施力,实现传动杆7的转动。
50.上述风速传感器8设置于支撑筒柱4顶部,优选地,风速传感器8的型号为jxbs

3001

fs。在风速传感器8与支撑筒柱4之间还设置有安装顶板,安装顶板用于对风速传感器8进行支撑,同时为风速传感器8的安装提供空间。在圆柱壳3外壁设置操作盒9,操作盒9的内部设置有风速检测仪,优选地,风速检测仪的型号为gti600,风速检测仪和风速传感器8通过螺旋导线电性连接。
51.本实施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本监测装置通过移动轮12移动至所需地点;然后转动支撑丝杆11,支撑丝杆11在螺纹套筒10的内壁转动,并带动移动轮12向上移动,使配重箱1的底部接触并支撑地面;然后转动调节轮15,调节轮15带动传动杆7转动,传动杆7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3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4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柱17转动,螺纹柱17带动支撑筒柱4进行上下移动,支撑筒柱4带动安装顶板移动(进而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调节风速传感器8的高度,同时也方便工作人员对风速传感器8进行维护和检修);风速传感器8在风力的作用下进行转动,然后将数据传输至操作盒9中的风速检测仪,工作人员打开操作盒9查看风速检测仪,进而可以对风速进行检测。
52.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53.本技术中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54.本技术中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55.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