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制动机智能综合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5626发布日期:2022-03-23 11:1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制动机智能综合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气制动机智能综合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2.传统的jz-7制动机试验台只能满足机车jz-7制动系统jz-7型制动阀(自阀及单阀)、f-7 分配阀(包括主阀、副阀、紧急放风阀)、空气继动阀、104中继阀、总风遮断阀做单阀试验及综合试验。制动机试验台由台架、固定在台架上的制动阀座、主阀座、副阀座、紧急放风阀座、空气继动阀座、中继阀座、总风遮断阀座,由总风缸及高压阀构成的动力系统,以及连接在总风缸与制动阀座、分配阀座、空气继动阀座、中继阀座、总风遮断阀座、作用阀座、主阀座、副阀座和紧急阀座之间的风管、电控阀和风缸。另外,采用切控阀试验台做切控阀单阀试验,采用jz-7重联阀试验台做重联阀单阀试验。由于现有机车jz-7制动系统所有的阀需在三个不同的试验台做单阀试验,而不能用一个试验台完成jz-7型制动系统所有单阀试验工作,存在不能将所有阀件做一综合试验、不能模拟整车系统工作和不能反映各阀件配合性能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空气制动机智能综合试验系统。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空气制动机智能综合试验系统,包括总风缸,所述总风缸的出口端通过第九开关阀连接自动制动阀,所述的总风缸的出口端还依次通过调压阀、开关阀f和第一开关阀连接自动制动阀;
5.所述总风缸的出口端依次连接有第八开关阀、作用阀、第二十五开关阀和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依次连接紧急风缸、紧急阀、第六开关阀、列车管容积风缸、第七开关阀,所述第七开关阀的出口端连接开关阀f的出口端;所述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接自动制动阀;还包括制动缸,所述制动缸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十六开关阀连接作用阀;还包括作用风缸,所述作用风缸的出口端连接换向阀的第二接口;
6.所述总风缸的出口端依次连接有第二开关阀、遮断阀和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三开关阀连接中继阀的第三接口,所述中继阀的第二接口依次连接有第五开关阀、列车管容积风缸和第七开关阀;所述中继阀的第四接口依次连接有第十一开关阀和自动制动阀;所述中继阀的第七接口依次连接有过充风缸、均衡风缸和自动制动阀,所述中继阀的第七接口还连接有第十开关阀,所述第十开关阀连接自动制动阀,所述中继阀的第七接口还连接有第十六开关阀,所述第十六开关阀连接所述第九开关阀的进口端;
7.所述总风缸的出口端还连接有第十九开关阀、所述第十九开关阀连接主阀的第二十二接口,所述主阀的第二接口依次连接有第十八开关阀、第二十二开关阀和副阀的第二接口,所述主阀的第二十三接口依次连接有第二十开关阀、第二十三开关阀和副阀的第二十三接口;所述主阀的第十四接口依次连接第二十一开关阀、第二十四开关阀和副阀的第
十四接口;还包括工作风缸,所述工作风缸的出口端连接在第二十开关阀与第二十三开关阀之间,所述工作风缸的出口端依次连接第十二开关阀和自动制动阀;还包括局减室,所述局减室的接口连接副阀的第二十四接口,还包括降压风缸,所述降压风缸的接口连接副阀的第二十六接口。
8.具体的,所述遮断阀的第八接口通过第十五开关阀连接第九开关阀,所述遮断阀的第八接口通过第十四开关阀连接自动制动阀。
9.具体的,所述第十二开关阀的进口端与第一开关阀的进口端之间连接有第十三开关阀。
10.具体的,所述的总风缸的进口端依次连接有滤尘器和开关阀a。
11.具体的,所述的中继阀的第四接口与第一开关阀的进口端之间设置有第十七开关阀;
12.具体的,所述的总风缸的出口端连接有总风缸压力表,所述均衡风缸与自动制动阀之间设置有均衡风缸压力表,所述第十一开关阀与自动制动阀之间设置有中继阀压力表,所述第二十五开关阀与换向阀之间设置有作用风缸压力表;所述降压风缸的出口端连接有降压风缸压力表,所述工作风缸的出口端连接有工作风缸压力表,所述的制动缸的出口端连接有制动缸压力表,所述的紧急阀与紧急风缸之间设置有紧急风缸压力表,所述局减室的接口连接有局减室压力表,所述的列车管容积风缸与第七开关阀之间设置有列车管压力表。
13.具体的,所述的二十一开关阀与第二十四开关阀之间连接换向阀的第一接口。
14.具体的,所述总风缸的出口端还连接有第四开关阀,所述第四开关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中继阀的第三接口。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系统可以作为各机车制造和修理工厂把制动机装车之前检查制动机性能的检测工具,可以对制动机的自动制动阀、单独制动阀、遮断阀、中继阀、分配阀主阀和副阀、紧急阀和作用阀进行性能测试。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总风缸,2-调压阀,3-开关阀f,4-第七开关阀,5-紧急风缸,6-紧急阀,7
‑ꢀ
第六开关阀,8-第二十三开关阀,9-作用阀,10-制动缸,11-局减室,12-第二开关阀,13
‑ꢀ
第十六开关阀,14-第十四开关阀,15-工作风缸,16-主阀,17-第二十一开关阀,18-第二十开关阀,19-第十八开关阀,20-第二十四开关阀,21-副阀,22-第二十五开关阀,23-降压风缸,24-第二十二开关阀,25-换向阀,26-作用风缸,27-第五开关阀,28-第十七开关阀,29
‑ꢀ
第十三开关阀,30-第八开关阀,31-第二十六开关阀,32-第三开关阀,33-中继阀,34-列车管容积风缸,35-第十开关阀,36-第十一开关阀,37-第十二开关阀,38-过充风缸,39-均衡风缸,40-第十九开关阀,41-第一开关阀,42-第四开关阀,43-自动制动阀,44-第九开关阀, 45-第十五开关阀,46-均衡风缸压力表,47-总风缸压力表,48-作用风缸压力表,49-中继阀压力表,50-降压风缸压力表,51-制动缸压力表,52-工作风缸压力表,53-紧急风缸压力表, 54-列车管压力表,55-局减室压力表,56-滤尘器,57-开关阀a,58-遮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3.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制动机智能综合试验系统,包括总风缸1,所述总风缸1的出口端通过第九开关阀44连接自动制动阀43,所述的总风缸1的出口端还依次通过调压阀2、开关阀f3和第一开关阀41连接自动制动阀43;自动制动阀43上设置有单独制动阀;
24.所述总风缸1的出口端依次连接有第八开关阀30、作用阀9、第二十五开关阀22和换向阀25,所述换向阀25的第一接口依次连接紧急风缸5、紧急阀6、第六开关阀7、列车管容积风缸34、第七开关阀4,所述第七开关阀4的出口端连接开关阀f3的出口端;所述换向阀 25的第二接口连接自动制动阀43;还包括制动缸10,所述制动缸10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十六开关阀31连接作用阀9;还包括作用风缸26,所述作用风缸26的出口端连接换向阀25的第二接口,
25.所述总风缸1的出口端依次连接有第二开关阀12、遮断阀58和第三开关阀32,所述第三开关阀32连接中继阀33的第三接口,所述中继阀33的第二接口依次连接有第五开关阀 27、列车管容积风缸34和第七开关阀4;所述中继阀33的第四接口依次连接有第十一开关阀36和自动制动阀43;所述中继阀33的第七接口依次连接有过充风缸38、均衡风缸39和自动制动阀43,所述中继阀33的第七接口还连接有第十开关阀35,所述第十开关阀35连接自动制动阀43,所述中继阀33的第七接口还连接有第十六开关阀13,所述第十六开关阀13 连接所述第九开关阀44的进口端;
26.所述总风缸1的出口端还连接有第十九开关阀40、所述第十九开关阀40连接主阀16的第二十二接口,所述主阀16的第二接口依次连接有第十八开关阀19、第二十二开关阀24和副阀21的第二接口,所述主阀16的第二十三接口依次连接有第二十开关阀18、第二十三开关阀8和副阀21的第二十三接口;所述主阀16的第十四接口依次连接第二十一开关阀
17、第二十四开关阀20和副阀21的第十四接口;还包括工作风缸15,所述工作风缸15的出口端连接在第二十开关阀18与第二十三开关阀8之间,所述工作风缸15的出口端依次连接第十二开关阀37和自动制动阀43;还包括局减室11,所述局减室11的接口连接副阀21的第二十四接口,还包括降压风缸23,所述降压风缸23的接口连接副阀21的第二十六接口。
27.进一步的,所述遮断阀58的第八接口通过第十五开关阀45连接第九开关阀44,所述遮断阀58的第八接口通过第十四开关阀14连接自动制动阀43。
28.进一步的,所述第十二开关阀37的进口端与第一开关阀41的进口端之间连接有第十三开关阀29。
29.进一步的,所述的总风缸1的进口端依次连接有滤尘器56和开关阀a57。
30.进一步的,所述的中继阀33的第四接口与第一开关阀41的进口端之间设置有第十七开关阀28;
31.进一步的,所述的总风缸1的出口端连接有总风缸压力表47,所述均衡风缸39与自动制动阀43之间设置有均衡风缸压力表46,所述第十一开关阀36与自动制动阀43之间设置有中继阀压力表49,所述第二十五开关阀22与换向阀25之间设置有作用风缸压力表48;所述降压风缸23的出口端连接有降压风缸压力表50,所述工作风缸15的出口端连接有工作风缸压力表52,所述的制动缸10的出口端连接有制动缸压力表51,所述的紧急阀6与紧急风缸5之间设置有紧急风缸压力表53,所述局减室11的接口连接有局减室压力表55,所述的列车管容积风缸34与第七开关阀4之间设置有列车管压力表54。
32.进一步的,所述的二十一开关阀17与第二十四开关阀20之间连接换向阀25的第一接口。
33.进一步的,所述总风缸1的出口端还连接有第四开关阀42,所述第四开关阀42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中继阀33的第三接口。
34.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系统安装在试验台上用于jz-7型制动机的自动制动阀43、单独制动阀、遮断阀58、中继阀33、主阀16和副阀21、紧急阀6和作用阀9性能测试的试验设备,总风压力规定为7.5~8公斤/厘米2,制动机制造工厂出厂的各单阀均以列车管压力5公斤/ 厘米2为标准,在该试验台上进行各项性能测试,这一标准作为制动机制造工厂生产jz-7型制动机中的各单阀检查试验技术条件,列车管定压为货车位为5公斤/厘米2,客车位为6公斤/厘米2时对各单阀的性能测试及列车管压力为5公斤/厘米2和6公斤/厘米2时各阀进行综合试验。
35.实验方法:原始充风情况的检查,自动制动阀43和单独制动阀置于运转位。
36.检查各制动装置的压力表指针所指示的压力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37.[0038][0039]
2、列车管和工作风缸15泄漏量的检查,将自动制动阀43手柄移到最小减压位。
[0040]
列车管压0.45~0.55公斤/厘米2(5公斤/厘米2)时或(0.45~0.55)
0+0.05
公斤/厘米2 (6公斤/厘米2)时,制动缸15压力为0.8~1.4公斤/厘米2,保压一分钟,检查列车管的泄漏,每分钟泄漏量不应超过0.03公斤/厘米2。
[0041]
3、阶段制动试验检查,将自动制动阀43自最小减压位开始,施行阶段制动,直到最大减压位。
[0042]
检查阶段制动是否稳定,减压量与制动缸10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0043]
表1-1
[0044][0045]
4、单独缓解性能试验,自动制动阀43置于最大减压位时,将单独制动阀43推向单独缓解位。
[0046]
检查单独缓解性能是否良好。当制动缸10压力缓解到零后,手离开单独制动阀手柄,手柄应能自动恢复到运转位,此时制动缸10压力请允许回升,但一分钟内不超过1公斤/厘米2,同时列车管压力下降及充气阀排气降为正常现象。
[0047]
5、过充作用的检查,将自动制动阀手柄移到过充位。
[0048]
列车管压力应比规定压力高0.25~0.35公斤/厘米2,同时过充风缸38的0.5毫米小孔应排气,此时均衡风缸39为定压。
[0049]
当自动制动阀手柄移回运转位时,列车管的过充压力应能逐渐消除(恢复到5
±
0.1公斤/厘米2或6
±
0.1公斤/厘米2),且机动车不发生制动作用。
[0050]
6、常用全制动作用的检查,当列车管及工作风缸充到定压后,将自动制动阀手柄移向制动区,使之获得最大有效减压量(表1-2)。
[0051]
表1-2
[0052][0053]
7、缓解性能的检查,自动制动阀手柄从常用全制动位移到运转位。
[0054]
检查制动缸10压力下降的时间和均衡风缸39、列车管、工作风缸15的空气压力能否恢复到定压(表1-3)
[0055]
表1-3
[0056][0057]
8、过量减压位作用检查,不论列车管压力是否充到定压,但必须在3.5~4.5公斤/厘米 2以上,将自动制动阀手柄移至过量减压位,列车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时,此时主阀16不应起紧急制动作用(表1-4)
[0058]
表1-4
[0059][0060]
9、手柄取出位的检查,将自动制动阀手柄由运转位迅速移于手柄取出位。
[0061]
均衡风缸39减压量应为2.4~2.6公斤/厘米2,列车管保持原压力不变。此时把自动制动阀手柄移回运转位时,先发生制动后再缓解为正常现象、
[0062]
10、紧急制动后的紧急制动位后,由单独制动阀手柄推于单独缓解位时起,15秒之内制动开始缓解,并应在28秒内制动缸压力缓解到零。
[0063]
将自动制动阀43和单独制动阀均置于运转位,检查列车管、均衡风缸39、工作风缸15 的空气压力应能恢复到定压。
[0064]
11、单独制动的作用检查,当自动阀手柄置于运转位。
[0065]
推单独制动阀手柄到制动区,检查单独制动阀阶段气动或阶段缓解作用是否稳定。在制动区制动缸压力最小应不大于0.5公斤/厘米2。
[0066]
单独制动阀手柄由运转位移至全制动位时,制动缸10空气压力由零上升到2.8公
斤/厘米2的时间应在3秒之内。
[0067]
单独制动阀手柄由全制动移回运转位,制动缸10空气压力由3公斤/厘米2下降到0.35 公斤/厘米2的时间应在4秒之内。
[006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