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1445发布日期:2022-01-26 20:0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桩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3.管桩属于混凝土设备的一种,管桩原料的抗压性决定了管桩的质量,但传统的原料抗压性检测方式是人工手持敲击锤进行检测,这种方式检测精度较低,效率较低,且浪费人力。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撞击杆、移动杆、转动板;所述支撑架整体为“f”形状,靠右侧为物料输送口,物料输送口的前进方向的上方设有红外感应器,物料输送口的左侧开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撞击杆,撞击杆整体朝向远离物料输送口的方向延伸,延伸路径上分别贯穿两块限位板,限位板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位于两块限位板之间撞击杆顶面开设有齿轮槽,撞击杆通过齿轮槽与移动杆底部的齿啮合连接,移动杆转动设置于固定轴上,固定轴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架上,移动杆的上部开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设置在转动板远离圆心的顶点处,转动杆与转动板的圆心处于同一垂直面上,移动槽的长度与转动板的直径一致,转动板与其后侧的电机连接,转动板与电机均固定在固定杆上,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
7.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撞击杆接触的面为光滑面。
8.优选的,所述移动槽与转动杆接触的面为光滑面。
9.优选的,所述撞击杆与物料接触的面为凸起面。
10.优选的,所述凹槽内底面设有滑轮。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通过设置红外感应器,在物料经过撞击杆的撞击测试后,如果物料发生凹陷,会被红外感应器监测到并提供警示,省去了需要人工实时观察的工序,减小了一定的人工成本。
13.(2)、利用撞击杆、移动杆、转动板的配合,使整体检测装置更为优化,并且结构更
加简洁稳定。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细节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17.图中标号:支撑架-1、物料输送口-11、红外感应器-12、凹槽-13、撞击杆-2、限位板-21、齿轮槽-22、移动杆-3、支撑板-31、固定轴-32、移动槽-33、齿-34、转动板-4、电机-41、固定杆-42、转动杆-43。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1、撞击杆2、移动杆3、转动板4。
20.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架1整体为“f”形状,靠右侧为物料输送口11,物料输送口11的前进方向的上方设有红外感应器12,红外感应器12的感应点为物料的最侧边,在物料经过撞击杆2的撞击测试后,如果物料发生凹陷,会被红外感应器12监测到并提供警示,省去了需要人工实时观察的工序,减小了一定的人工成本;
21.如图1所示,所述物料输送口11的左侧开有凹槽13,凹槽13内设有撞击杆2,撞击杆2整体朝向远离物料输送口11的方向延伸,延伸路径上分别贯穿两块限位板21,限位板21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为撞击杆2提供导向和限位的功能,位于两块限位板21之间撞击杆2顶面开设有齿轮槽22,撞击杆2通过齿轮槽22与移动杆3底部的齿34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杆3转动设置于固定轴32上,固定轴32与支撑板31连接,支撑板31设置在支撑架1上,移动杆3的上部开有移动槽33,移动槽33内设置有转动杆43,转动杆43设置在转动板4远离圆心的顶点处,转动杆43与转动板4的圆心处于同一垂直面上,移动槽33的长度与转动板4的直径一致,转动板4与其后侧的电机41连接,并通过电机41带动转动,转动板4与电机41均固定在固定杆42上,固定杆42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上,通过电机41逆时针转动带动移动板4逆时针转动,移动板4通过转动杆43和移动槽33带动移动板3在固定轴32上旋转,通过移动板3底部的齿34带动与其啮合齿轮槽22位移,齿轮槽22的位移使撞击杆2沿着限位板21朝向物料输送口11撞击物料进行检测,在物料经过撞击杆2的撞击测试后,如果物料发生凹陷,会被红外感应器12监测到并提供警示,在撞击后电机41继续旋转使撞击杆2回位进行间歇性撞击测试。
22.优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21与撞击杆2接触的面为光滑面,其目的在于防止使用时间长损坏限位板21和撞击杆2。
23.优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槽33与转动杆43接触的面为光滑面,其目的在于防止使用时间长损坏移动槽33与转动杆43。
24.优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撞击杆2与物料接触的面为凸起面,其目的在于更好集中力,以达到检测的最优值;
25.优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3内底面设有滑轮,其目的在于给予撞击杆2
一定的惯性,以达到检测的最优值;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7.在工作时,通过电机41逆时针转动带动移动板4逆时针转动,移动板4通过转动杆43和移动槽33带动移动板3在固定轴32上旋转,通过移动板3底部的齿34带动与其啮合齿轮槽22位移,齿轮槽22的位移使撞击杆2沿着限位板21朝向物料输送口11撞击物料进行检测,在物料经过撞击杆2的撞击测试后,如果物料发生凹陷,会被红外感应器12监测到并提供警示,在撞击后电机41继续旋转使撞击杆2回位进行间歇性撞击测试。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撞击杆(2)、移动杆(3)、转动板(4);所述支撑架(1)整体为“f”形状,靠右侧为物料输送口(11),物料输送口(11)的前进方向的上方设有红外感应器(12),物料输送口(11)的左侧开有凹槽(13),凹槽(13)内设有撞击杆(2),撞击杆(2)整体朝向远离物料输送口(11)的方向延伸,延伸路径上分别贯穿两块限位板(21),限位板(21)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位于两块限位板(21)之间撞击杆(2)顶面开设有齿(34)轮槽(22),撞击杆(2)通过齿(34)轮槽(22)与移动杆(3)底部的齿(34)啮合连接,移动杆(3)转动设置于固定轴(32)上,固定轴(32)与支撑板(31)连接,支撑板(31)设置在支撑架(1)上,移动杆(3)的上部开有移动槽(33),移动槽(33)内设置有转动杆(43),转动杆(43)设置在转动板(4)远离圆心的顶点处,转动杆(43)与转动板(4)的圆心处于同一垂直面上,移动槽(33)的长度与转动板(4)的直径一致,转动板(4)与其后侧的电机(41)连接,转动板(4)与电机(41)均固定在固定杆(42)上,固定杆(42)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1)与撞击杆(2)接触的面为光滑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33)与转动杆(43)接触的面为光滑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杆(2)与物料接触的面为凸起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内底面设有滑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撞击杆、移动杆、转动板,支撑架整体为“F”形状,靠右侧为物料输送口,物料输送口的前进方向的上方设有红外感应器,物料输送口的左侧开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撞击杆,撞击杆整体朝向远离物料输送口的方向延伸,延伸路径上分别贯穿两块限位板,限位板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位于两块限位板之间撞击杆顶面开设有齿轮槽,撞击杆通过齿轮槽与移动杆底部的齿啮合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原料抗压检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魏红志 薛刚 王立华 田佳 苏杭 杨斌 孙乾 李迎宾 贺红飞 李松 张海冬 陈普 温露 李岩岩 史文静 苗自攀 冯绍泽 曹庄 苗航 李洋洋 方芳 周思达 陈硕 程琮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大地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5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