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机料厚检测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8931发布日期:2022-05-18 11:5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机料厚检测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机料厚检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烧结,是指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是一个传统的工艺过程。人们很早就利用这个工艺来生产陶瓷、粉末冶金、耐火材料、超高温材料等。一般来说,粉体经过成型后,通过烧结得到的致密体是一种多晶材料,其显微结构由晶体、玻璃体和气孔组成。烧结过程直接影响显微结构中的晶粒尺寸、气孔尺寸及晶界形状和分布,进而影响材料的性能,烧结机适用于大型黑色冶金烧结厂的烧结作业,主要适用于大、中型规模的烧结厂对铁矿粉的烧结处理,目前的烧结机上大都安装有料厚检测器,来用于自动检测物料的厚度。
3.现有技术中的料厚检测器大都通过法兰直接安装到烧结机上,由于料厚检测器的安装位置距离烧结机的点火处较近,所以导致料厚检测器会长时间处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工作,从而会造成料厚检测器的使用寿命较短,容易因温度过高而损坏,造成经济损失,且更换料厚检测器会影响烧结机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烧结机料厚检测保护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料厚检测器大都通过法兰直接安装到烧结机上,由于料厚检测器的安装位置距离烧结机的点火处较近,所以导致料厚检测器会长时间处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工作,从而会造成料厚检测器的使用寿命较短,容易因温度过高而损坏,造成经济损失,且更换料厚检测器会影响烧结机效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烧结机料厚检测保护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设计一种烧结机料厚检测保护装置,包括料厚检测器、进水源管、进水泵、水温传感器、变频器、处理器、安装法兰,所述料厚检测器包括连接电线,所述安装法兰内侧固定设有隔温外管,所述隔温外管内侧设有防护内管,所述隔温外管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环,所述防护内管均固定在连接环内侧,所述料厚检测器固定在防护内管内侧,所述防护内管外侧通过螺纹可拆卸式连接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一侧设有电线孔,所述连接电线可滑动在电线孔内侧,所述隔温外管外侧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内侧固定设有l型进水管,所述l型进水管一侧设有连接长管,所述连接长管与l型进水管之间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连接长管一端与进水泵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进水源管一端与进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进水泵一侧固定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一侧固定设有配电盒,所述变频器、处理器均固定在配电盒内侧,所述处理器需通过导线外接电源,所述变频器需通过导线与进水泵电性连接,所述变频器、水温传感器均需通过导线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隔温外管外侧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内侧固定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外侧设有安装孔,所述水温传感器固定在安装孔内侧。
7.优选的,所述防护内管内侧固定设有固定挡环,所述固定挡环一侧与料厚检测器相接触。
8.优选的,所述防护内管外侧固定设有螺旋导热叶片,所述螺旋导热叶片设在隔温外管内侧。
9.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相远离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孔,所述l型进水管、连接长管分别均固定在连接孔内侧,所述过滤盒内侧可拆卸设有u型架,所述u型架一侧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侧固定设有过滤芯,所述过滤盒外侧固定设有连接边框,所述连接边框一侧通过多个螺栓可拆卸式连接设有拆卸板,所述拆卸板靠近连接边框的一侧固定设有密封垫。
10.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外侧固定设有六角便拧环。
11.优选的,所述隔温外管内侧固定设有稳定座,所述稳定座一侧设有通孔,所述l型进水管固定在通孔内侧。
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烧结机料厚检测保护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安装法兰、隔温外管、防护内管、连接环,使其具有隔温防护功能,可对料厚检测器进行隔温防护,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密封盖,使其具有便于检修功能。通过设置进水源管、进水泵、l型进水管、连接长管、安装架、排水管,使其具有自动水冷功能,可大大降低防护内管的温度,从而可确保料厚检测器始终处在低温的环境下工作,进而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进水泵、水温传感器、变频器、处理器、配电盒,使其具有智能节水功能,可节约水资源,提高其环保性。通过设置过滤盒、u型架、过滤芯、连接边框、拆卸板,使其具有过滤封堵功能,可防止杂质进入隔温外管与防护内管之间,且过滤芯可进行拆卸清理,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烧结机料厚检测保护装置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烧结机料厚检测保护装置的正面剖切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图2中a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图2中b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料厚检测器、2进水源管、3进水泵、4水温传感器、5变频器、6处理器、7安装法兰、99连接电线、8隔温外管、9防护内管、10连接环、11密封盖、12l型进水管、13连接长管、14安装架、15配电盒、16排水管、17固定挡环、18螺旋导热叶片、19过滤盒、20u型架、21过滤芯、22连接边框、23拆卸板、24密封垫、25六角便拧环、26稳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4,一种烧结机料厚检测保护装置,包括料厚检测器1、进水源管2、进水泵3、水温传感器4、变频器5、处理器6、安装法兰7,料厚检测器1包括连接电线99,安装法兰7内侧固定设有隔温外管8,隔温外管8内侧设有防护内管9,隔温外管8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环
10,防护内管9均固定在连接环10内侧,料厚检测器1固定在防护内管9内侧,防护内管9外侧通过螺纹可拆卸式连接设有密封盖11,密封盖11一侧设有电线孔,连接电线99可滑动在电线孔内侧,隔温外管8外侧设有进水孔,进水孔内侧固定设有l型进水管12,l型进水管12一侧设有连接长管13,连接长管13与l型进水管12之间设有过滤装置,连接长管13一端与进水泵3的出水端相连接,进水源管2一端与进水泵3的进水端相连接,进水泵3一侧固定设有安装架14,安装架14一侧固定设有配电盒15,变频器5、处理器6均固定在配电盒15内侧,处理器6需通过导线外接电源,变频器5需通过导线与进水泵3电性连接,变频器5、水温传感器4均需通过导线与处理器6电性连接,隔温外管8外侧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侧固定设有排水管16,排水管16外侧设有安装孔,水温传感器4固定在安装孔内侧。
20.防护内管9内侧固定设有固定挡环17,固定挡环17一侧与料厚检测器1相接触,可防止料厚检测器1从防护内管9内脱落,进一步提高其连接牢固性。
21.防护内管9外侧固定设有螺旋导热叶片18,螺旋导热叶片18设在隔温外管8内侧。
22.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盒19,过滤盒19相远离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孔,l型进水管12、连接长管13分别均固定在连接孔内侧,过滤盒19内侧可拆卸设有u型架20,u型架20一侧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侧固定设有过滤芯21,过滤盒19外侧固定设有连接边框22,连接边框22一侧通过多个螺栓可拆卸式连接设有拆卸板23,拆卸板23靠近连接边框22的一侧固定设有密封垫24。
23.密封盖11外侧固定设有六角便拧环25。
24.隔温外管8内侧固定设有稳定座26,稳定座26一侧设有通孔,l型进水管12固定在通孔内侧。
2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26.通过设置安装法兰7、隔温外管8、防护内管9、连接环10,使其具有隔温防护功能,可对料厚检测器1进行隔温防护,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时:料厚检测器1可固定安装到防护内管9内侧,从而隔温外管8、防护内管9均可对料厚检测器1进行隔温防护。
27.通过设置密封盖11,使其具有便于检修功能,具体实施时:可将防护内管9的一端进行封堵,从而可防止防护内管9内出现热气流,且密封盖11为可拆卸设置,当需要对料厚检测器1进行检修时,可直接将密封盖11拆下进行检修,从而实现便于检修,而防护内管9另一端为开口状态,料厚检测器1可通过防护内管9开口的一端对物料的厚度进行自动检测,从而不会影响料厚检测器1的正常使用。
28.通过设置进水源管2、进水泵3、l型进水管12、连接长管13、安装架14、排水管16,使其具有自动水冷功能,可大大降低防护内管9的温度,从而可确保料厚检测器1始终处在低温的环境下工作,进而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时:进水源管2可为进水泵3提供水源,当进水泵3开启时,进水泵3可通过l型进水管12自动将温度较低的水源灌入隔温外管8与防护内管9之间,然后通过排水管16排出,来实现水冷。
29.通过设置进水泵3、水温传感器4、变频器5、处理器6、配电盒15,使其具有智能节水功能,可节约水资源,提高其环保性,具体实施时:当水温传感器4检测到的被排出的水温较低时,可将温度信号传递至处理器6,处理器6会通过变频器5来自动控制进水泵3的转动速度,进而来调节进水速度,所以在温度较低时,可控制进水泵3慢速的供水,从而来实现智能节水。
30.通过设置过滤盒19、u型架20、过滤芯21、连接边框22、拆卸板23,使其具有过滤封堵功能,可防止杂质进入隔温外管8与防护内管9之间,且过滤芯21可进行拆卸清理,便于使用。
31.需要说明的是:
32.本技术中的:料厚检测器1、进水源管2、进水泵3、水温传感器4、变频器5、处理器6均为现有产品,其具体功能,文中不再赘述。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