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8611发布日期:2022-03-30 11:2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雨量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很多铁路线经过山岭、沙漠等人烟稀少地区,这些地区地方政府、气象局安装的与气象测雷达站、雨量监测站较少,但下雨可能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时有发生,对铁路路基造成损坏,严重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铁路运营部门需要及时掌握铁路沿线的雨量情况,及时预警,提早预防。
3.目前市场现有的雨量监测装置一般采用基于移动通信三大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回传数据,在山岭、沙漠等人烟稀少地区没有运营商信号,雨量监测检测数据无法回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和系统,用于解决雨量监测时的信号传输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控制箱、北斗终端、雨量传感器和连接架,所述控制箱设置有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北斗终端和所述雨量传感器电性连接;
6.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箱安装于所述支撑杆的杆体上,所述北斗终端通过所述连接架安装于所述杆体上,所述雨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
7.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底安装盘,所述底安装盘设置有螺孔;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顶安装盘,所述顶安装盘设置有螺孔;
8.所述底安装盘与所述杆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固部件;
9.所述顶安装盘与所述杆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固部件。
10.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孔,且与所述底安装盘上的螺孔一一对应;
11.所述底安装盘与所述底座通过对应的螺孔以螺丝连接。
12.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雨量传感器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的端部具有螺纹,所述安装脚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顶安装盘设置的螺孔一一对应。
13.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架为l型,一端设置有安装箍,另一端设置有终端安装盘;
14.所述安装箍安装于所述杆体上,所述北斗终端安装于所述终端安装盘上。
15.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杆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杆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走线孔;所述连接架为中空结构;
16.所述第一走线孔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控制终端、所述雨量传感器和所述连接架连
接于所述杆体的一端。
17.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容置空间,与所述杆体底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走线孔。
18.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走线孔处和第二走线孔处设置有防水结构。
19.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供电部,所述供电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供电部与所述控制终端、所述北斗终端和所述雨量传感器电性连接。
2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系统,包括监控中心、北斗数据平台、管理终端和北斗卫星,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
21.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可应用于山岭和荒漠等没有移动运营商无线信号的地区,实时监测当地雨量数据,解决了信号传输问题。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上设有第一走线孔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上设有第二走线孔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底座;2、支撑杆;3、控制箱;4、北斗终端;
28.5、雨量传感器;6、连接架;7、控制终端;11、第二走线孔;
29.21、杆体;22、底安装盘;23、顶安装盘;
30.24、第一加固部件;25、第二加固部件;26、第一走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雨量监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涉及多种场景,包括开阔的平原地区、多山的山岭地区、森林和沙漠地区等等。在平原地区通常采用基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回传数据。而山岭地区、森林和沙漠地区,由于人烟稀少或地理因素,建设的发射站比较少,因此信号差甚至没有信号。这也就需要覆盖更广且信号不受地理因素影响的方式实现数据回传或控制。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可以在山岭地区、森林和沙漠地区等地,通过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传输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回传以及装置的控制。
33.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支撑杆2、控制箱3、北斗终端4、雨量传感器5和连接架6,控制箱3设置有控制终端7,控制终端7与北斗终端4和雨量传感器5电性连接;
34.支撑杆2的底端安装于底座1上,控制箱3安装于支撑杆2的杆体21上,杆体21如图2所示,北斗终端4通过连接架6安装于杆体21上,雨量传感器5安装于支撑杆2的顶端。
35.在具体应用时,雨量传感器5用于采集雨量数据;控制终端7用于获取雨量传感器5
采集的雨量数据,必要时可以时进行数据处理,以及用于控制北斗终端4与北斗卫星建立连接,以进行短报文传输,将雨量数据或处理后的发送到指定的接收端;在一些例子中,控制终端7还可以根据北斗终端4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必要的控制动作,在此不再赘述。
36.底座1可以依据具体实施场景进行形状、结构的设计,例如使底座1避免陷入沙中,在山区使底座能固定于山体上等设计。
37.如图2,支撑杆2的底端设置有底安装盘22,底安装盘22设置有螺孔;支撑杆2的顶端设置有顶安装盘23,顶安装盘23设置有螺孔(未示出);底安装盘22与杆体2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固部件24;顶安装盘23与杆体2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固部件25。相应的,底座1上设置有螺孔(未示出),且与底安装盘22上的螺孔一一对应;底安装盘22与底座1通过对应的螺孔以螺丝连接。雨量传感器5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脚,安装脚的端部具有螺纹,安装脚的数量和位置与顶安装盘23设置的螺孔一一对应。
38.第一加固部件24和第二加固部件25可以增加杆体21、底安装盘22和顶安装盘23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支撑杆2更稳固。第一加固部件24和第二加固部件25可以三角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杆体21、底安装盘22、顶安装盘23、第一加固部件24和第二加固部件25可能是一体成型结构。
3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仅以螺丝连接为例进行说明,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在短暂应用场景,可以采用插接或卡接的方式,以便更快速的安装。
40.如图1所示,连接架6为l型,一端设置有安装箍,另一端设置有终端安装盘;安装箍安装于杆体21上,北斗终端4安装于终端安装盘上。
41.在一些例子中,为了保护用于电性连接的导线,可以将导线进行隐藏。如图3所示,杆体21可以为中空结构,杆体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走线孔26;连接架6为中空结构;第一走线孔26的位置分别对应控制终端7、雨量传感器5和连接架6连接于杆体21的一端。
42.一些可能的例子中,底座1包括容置空间,与杆体21底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走线孔11,如图4所示。
43.为了防止水进入装置内部造成线路损害,第一走线孔26处和第二走线孔11处可以设置防水结构。例如,胶垫或外部增加防水软罩等。
44.本技术实施例的雨量监测装置还可以包括供电部,供电部可以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供电部与控制终端7、北斗终端4和雨量传感器5电性连接。考虑本技术提供的雨量监测装置的应用场景,供电部可以是充电电池。在此基础上,该雨量监测装置还可以包括太阳能电池,设置于外部并与供电部电性连接。
4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系统,包括监控中心、北斗数据平台、管理终端和北斗卫星,还包括如上的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在回传数据时,北斗终端4通过短报文方式向北斗卫星发送数据,北斗数据平台接收北斗卫星传输的该数据,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到网络侧,管理终端由网络侧获取该数据。管理人员通过管理终端对该雨量监测装置进行控制时,控制命令按上述顺序的逆向进行传递。
46.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北斗传输技术的雨量监测装置,可应用于山岭和荒漠等没有移动运营商无线信号的地区,实时监测当地雨量数据,解决了信号传输问题。
47.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比如“部”,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
件,元件,部件,部分或组件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其他术语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本技术中也可能使用该其他术语来替代上述术语。
48.本技术中描述的“第一”或“第二”等术语,仅是为了区分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并不限定其必然不同,如果其他术语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本技术中也可能使用该其他术语来替代上述术语。
49.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技术,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技术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