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线圈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3630发布日期:2022-04-06 20:2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感线圈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线圈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感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器件,当有电流流过一根导线时,就会在这根导线的周围产生一定的电磁场,而这个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又会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内的导线发生感应作用,在电感线圈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以避免不合格的产品混入合格产品之中。
3.现有的电感线圈检测较为简单,大都仅通过线圈两端与监测的金属板进行贴合放置进行检测,而没有很好的对其进行限位夹紧,及其容易导致其在检测过程中发生移动甚至脱离检测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的同时,严重降低了线圈的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感线圈检测较为简单,大都仅通过线圈两端与监测的金属板进行贴合放置进行检测,而没有很好的对其进行限位夹紧,及其容易导致其在检测过程中发生移动甚至脱离检测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的同时,严重降低了线圈的检测效率,特提供一种电感线圈检测设备,使其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感线圈检测设备,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竖板和二号竖板,所述一号竖板和二号竖板顶端分别与顶板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有检测台,所述检测台与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一号竖板和二号竖板之间设置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两端分别与一号竖板和二号竖板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每个所述安装杆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台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检测槽,每个检测槽内壁两侧底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夹块,每两个对应限位夹块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绝缘垫片,每个所述检测槽内壁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绝缘垫板,通过每两个对应限位夹块可以有效的对对应检测槽内的线圈端部进行夹持,通过绝缘垫片和绝缘垫板可以有效的避免对线圈检测时产生影响,有效的保证了线圈检测时数据的准确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台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检测台两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每个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均贯穿检测台且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每个所述双向螺纹杆远离对应驱动电机一端均与隔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双向螺纹杆两端均螺纹连接有滑动板,每两个对应所述限位夹块相互远离一端均贯穿检测台且与对应滑动板固定连接,通过启动两个驱动电机可以有效的带动对应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继而有效的使对应两个滑动板带动对应限位夹块相互靠近对线圈端部进行限位夹持,有效的保证了线圈端部在检测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其会出现与检测板接触不良甚至脱离检测区的情况。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竖板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号伺服电机,所述一号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顶端与二号竖板内壁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丝杆中部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传动板一端贯穿二号竖板且与传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二号竖板滑动连接,通过启动一号伺服电机可以有效的带动传动丝杆进行转动,继而有效的使滑块带动传动板进行上下移动在传动作用下有效的使传动板通过安装杆带动压板进行上下移动,有效的实现对线圈端部的夹紧或放松。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顶部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转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端贯穿限位槽且与检测台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伺服电机,所述二号伺服电机输出端贯穿限位槽且与限位块固定连接,通过启动二号伺服电机可以有效的带动限位块进行转动,通过限位块的传动作用有效的实现对检测台的转动调节,有效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检测台进行自由调整。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对线圈进行限位固定,有效的保证了线圈在检测时的稳定性,有效的避免了其在检测时容易脱离检测影响检测准确性的情况,同时有效的保证了线圈的检测效率,通过绝缘垫片和绝缘垫板可以有效的避免对线圈检测时产生影响,有效的保证了线圈检测时数据的准确性,通过限位夹块在传动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对线圈端部进行限位夹持,有效的保证了线圈端部在检测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其会出现与检测板接触不良甚至脱离检测区的情况。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感线圈检测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感线圈检测设备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一号竖板;3、二号竖板;4、顶板;5、支撑柱;6、检测台;7、传动板;8、安装杆;9、压板;10、限位夹块;11、绝缘垫片;12、绝缘垫板;13、隔板;14、驱动电机;15、双向螺纹杆;16、滑动板;17、一号伺服电机;18、传动丝杆;19、滑块;20、检测槽;21、限位槽;22、限位块;23、二号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电感线圈检测设备,包括底板1和顶板4,底板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竖板2,底板1顶部远离一号竖板2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竖板3,一号竖板2和二号竖板3顶端均顶板4底部固定连接,底板1顶部中部设置有支撑柱5,支撑柱5与底板1固定连接,支撑柱5顶端转动连接有检测台6,检测台6上方设置有传动板7,传动板7两端分别与一号竖板2和二号竖板3滑动连接,传动板7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杆8,每个安装杆8顶端均与传动板7底部固定连接,每个安装杆8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9。
18.其中,检测台6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检测槽20,每个检测槽20内壁底部均设置有绝缘垫板12,每个绝缘垫板12均与对应检测槽20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检测槽20内壁两侧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夹块10,每个限位夹块10均与对应检测槽20内壁滑动连接,每两个对应限位夹块10相互靠近一侧均设置有绝缘垫片11,每个绝缘垫片11均与对应限位夹块10固定连接,通过每两个对应限位夹块10可以有效的对对应检测槽20内的线圈端部进行夹持,通过绝缘垫片11和绝缘垫板12可以有效的避免对线圈检测时产生影响,有效的保证了线圈检测时数据的准确性。
19.其中,检测台6内壁中部设置有隔板13,隔板13与检测台6内壁固定连接,每个限位夹块10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6,每个滑动板16底端均贯穿检测台6且与检测台6滑动连接,检测台6两端底部均设置有驱动电机14,每个驱动电机14均与检测台6固定连接,每个驱动电机14输出端均贯穿检测台6且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5,每个双向螺纹杆15远离对应驱动电机14一端均贯穿对应滑动板16且与隔板13转动连接,每个双向螺纹杆15均与对应滑动板16螺纹连接,通过启动两个驱动电机14可以有效的带动对应双向螺纹杆15进行转动,继而有效的使对应两个滑动板16带动对应限位夹块10相互靠近对线圈端部进行限位夹持,有效的保证了线圈端部在检测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其会出现与检测板接触不良甚至脱离检测区的情况。
20.其中,传动板7靠近二号竖板3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9,滑块19远离传动板7一端贯穿二号竖板3且与二号竖板3滑动连接,二号竖板3内壁底部中部固定连接有一号伺服电机17,一号伺服电机17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丝杆18,传动丝杆18远离一号伺服电机17一端贯穿滑块19且与二号竖板3内壁顶部转动连接,传动丝杆18与滑块19螺纹连接,通过启动一号伺服电机17可以有效的带动传动丝杆18进行转动,继而有效的使滑块19带动传动板7进行上下移动在传动作用下有效的使传动板7通过安装杆8带动压板9进行上下移动,有效的实现对线圈端部的夹紧或放松。
21.其中,支撑柱5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伺服电机23,支撑柱5顶部中部开设有限位槽21,二号伺服电机23输出端贯穿限位槽21且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与限位槽21转动连接,限位块22顶端贯穿限位槽21且与检测台6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启动二号伺服电机23可以有效的带动限位块22进行转动,通过限位块22的传动作用有效的实现对检测台6的转动调节,有效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检测台6进行自由调整。
22.具体的,将线圈两端分别放入两个检测槽20内,然后启动两个驱动电机14带动对应双向螺纹杆15进行转动,使对应两个滑动板16带动对应限位夹块10相互靠近对线圈端部进行限位夹持,然后启动一号伺服电机17带动传动丝杆18进行转动,使滑块19带动传动板7向下进行移动,在传动作用下有效的使压板9向下移动对线圈端部进行进一步限位,避免其出现弹开的情况,然后再对其进行检测即可,有效的保证了线圈在检测时的稳定性,避免了
其容易脱离检测影响检测准确性的情况,同时有效的保证了线圈的检测效率。
2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