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钢筋保护层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5379发布日期:2022-04-06 21:0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钢筋保护层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钢筋保护层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领域中,楼板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要待混凝土完全硬化后,由人工携带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测量,属于质量检测环节,但是这种方式具备滞后性,即便发现保护层不符合标准,也因为混凝土硬化而无法进行及时修补。
3.故为了能保证施工效率,减少不合格带了的损失,需要在第一次收面之前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测量。
4.中国专利cn109084844a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实体多功能检测仪,涉及工程检测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钢筋扫描仪和回弹仪,所述钢筋扫描仪包括壳体,所述回弹仪包括机壳、弹击杆,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安装座,所述机壳于弹击杆伸出的前端为呈锥形的安装端、其余部分为呈圆柱形的握柄部,所述安装座设置有供安装端卡入的安装腔,所述安装端外壁绕其轴心线固定连接有多个卡块,所述安装腔内壁设置有供卡块卡入的卡腔,所述卡腔连通有供卡块卡入的转动腔。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改进思路,通过增加伸缩杆实现人员站在较远位置测量的能力,可用于第一次收面之前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测量。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员站位较远,伸缩杆伸出量较长,长时间握持伸缩杆,容易造成疲劳,影响使用体验,故还需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省力的钢筋保护层测定装置。
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钢筋保护层测定装置,主要包括检测部、伸缩杆、机械外骨骼;
7.所述检测部包括检测探头、壳体;所述探头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与所述机械外骨骼的活动端连接;
8.所述机械外骨骼的活动端还设有操作手柄;所述机械外骨骼的固定端安装有可拆卸式人体工学固定结构,所述人体工学固定结构包括腰带、背带、背包、固定架、固定板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
9.优选的,所述检测部集成有检测系统,用于计算钢筋保护层厚度;所述机械外骨骼的活动端还设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检测系统电连。
10.优选的,所述显示器设有人机交互界面,包括触摸板、触摸屏、按钮、按键、电门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
11.优选的,所述显示器还集成有声光报警器和无线信号传输模块。
12.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
13.优选的,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伸缩杆电连,用于控制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行程。
14.优选的,所述机械外骨骼为省力连杆结构。
15.优选的,所述机械外骨骼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并列设有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均与对应的连接块铰接。
16.优选的,连个所述连杆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斜向连接所述支撑臂两端的连接块。
17.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末端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钢筋保护层测定装置,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通过增加伸缩杆设计,可以使操作人员站在较远处进行测量,实现在第一次收面前测量钢筋保护层的能力,有助于及时修补,提升了整体施工效率,减少了不良施工造成的损失。
20.2、结合伸缩杆和机械外骨骼的设计,实现省力目的,大大改善操作人员使用体验,可实现较长时间的测量。
21.进一步,可结合显示器、操作手柄、电动推杆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优化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立体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伸缩杆立体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机械外骨骼立体图;
25.图中标记:1.检测部,2.伸缩杆,3.显示器,4.操作手柄,5.机械外骨骼,6.平台,401.连接部,402.握持部,501.连接块,502.连杆,503.短连杆,504.弹簧,505.调节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27.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钢筋保护层测定装置,主要包括检测部1、伸缩杆2、机械外骨骼5。
28.其中,检测部1包括检测探头和壳体,检测探头为钢筋扫描仪常规探头,并将双探头安装于壳体上。壳体与伸缩杆2的活动端采取铰接的形式连接,具体可采用万向较或双向铰均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目的是方便调整检测部1的空间朝向。优选的,检测部1集成有检测系统,用于计算和记录钢筋位置,间距及保护层厚度。
29.伸缩杆2的固定端与机械外骨骼5的活动端连接;优选的,伸缩杆2为电动伸缩杆,方便调节伸出量。
30.如图2所示,机械外骨骼5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平台6,平台6上安装有显示器3和操作手柄4。其中,显示器3与检测系统电连,可显示当前测量结果,便于操作人员知晓;进一
步,显示器3设有人机交互界面,包括触摸屏与按键组合,用于开关机,设定测量阈值和其他操作。同时,显示器3还集成有声光报警器(图中未显示)和无线信号传输模块(图中未显示),目的是,本实施例仪器将实际数值与设计的保护层厚度进行对比分析自动得出偏差数值,超过规范值后,通过声光报警器外放出来,让施工人员根据偏差调整个别部位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调整至合理范围后进行混凝土收面工作;同时,本实施例仪器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模块(可选wifi、蓝牙等)将数据上传服务器或移动端,实时记录数据,便于后期总结归纳及复查。操作手柄4用于人手握持移动;优选的,结合图2所示,操作手柄4又分为连接部401和握持部402,并在连接部401上设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伸缩杆电连,用于控制伸缩杆的活动端行程。
31.优选的,如图3所示,机械外骨骼5为省力连杆结构。包括两个串接的支撑臂,每个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块501。两个连接块501之间并列设有两个连杆502,两个连杆502截面均为u型,相向设置,且两端均与对应的连接块501铰接,这就形成一个可平移的四连杆结构,只需在其中增加阻尼机构即可实现省力的作用;本实施例中选取弹簧为阻尼机构,即在两连杆之间的中空区域设置弹簧504。如图所示,弹簧504斜向连接支撑臂两端的连接块501,形成下压的阻尼结构,分担一部分人手托举的力量。为了符合人手臂长度,并增加水平活动灵活度,在两支撑臂的连接处增加短连杆503,短连杆503两端通过销轴与对应连接块501转动连接。
32.优选的,在靠图右侧的连接块501上设置一个调节螺钉505,调节螺钉505通过连接块501上的螺纹孔旋入内部,并在末端与弹簧504固定连接,通过调节螺钉505的位置,可以小幅改变弹簧504的拉伸量和倾斜角度,以便微调支撑臂的阻尼。
33.机械外骨骼5的固定端安装有可拆卸式人体工学固定结构(图中未显示),人体工学固定结构具体为腰带和背带的组合,形成可穿戴结构,让机械外骨骼5与操作人员的上半身固定,可将手臂、手腕处所承受的作用力,部分传递至躯干,实现省力的效果。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顶”、“底”、“前”、“后”、“内”、“外”、“背”、“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