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清洗机管路泄漏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3541发布日期:2022-05-11 15:0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医疗清洗机管路泄漏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清洗机管路泄漏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2.在医疗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在使用过后需要进行清洗消毒以保证卫生,医疗清洗设备能够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现有的医疗清洗设备普遍使用纯水清洗和热水消毒的方式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医疗器械中大部分为金属材质,金属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环境气氛中水汽、氧气酸、碱、盐和碳化物等物质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时间延续的条件下,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发生锈蚀。金属的锈蚀,会造成金属的损失和金属零部件功能的衰退和丧失。所以在消毒过程中需要按一定比例往水中加入润滑液,润滑液能润滑器械,使关节更灵活,减少磨损;性质温和,无毒,对皮肤无刺激;可在金属器械表面形成保护膜,预防腐蚀以保护清洗设备的管道和医疗器械,延长使用寿命。现在市场上适用于清洗设备的的润滑液品牌很多,由于润滑液成份存在差异,与输送润滑液的管子材质不兼容,管道会出现渗液或破损的情况,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加液,失去对器械保护的功能,另外还会增加设备维护费用的。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清洗机管路泄漏测试工装,包括控制装置、玻璃管和箱体,箱体设置有侧盖和内腔,箱体的顶面安装有至少一个输液管路组件,输液管路组件贯穿箱体的顶面且与箱体的顶面连接,输液管路组件用于输送润滑液;输液管路组件包括蠕动泵,蠕动泵和控制装置电连接,输液管路组件能够连接待测管路的两端,玻璃管套设在待测管路上,玻璃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待测管路能够贯穿第一密封盖伸入到玻璃管中且能够贯穿第二密封盖。待测管路接入到输液管路组件中,通过蠕动泵提供动力使润滑液在待测管路中流动,在测试一段时间后即可观察待测玻璃管内壁是否有凝结的油雾,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过程简单,能够有效检测出待测管路是否合格。
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医疗清洗机管路泄漏测试工装,包括控制装置、玻璃管和箱体,箱体设置有侧盖和内腔,箱体的顶面安装有至少一个输液管路组件,输液管路组件贯穿箱体的顶面且与箱体的顶面连接,输液管路组件用于输送润滑液;
6.输液管路组件包括蠕动泵,蠕动泵和控制装置电连接,输液管路组件能够连接待测管路的两端,玻璃管套设在待测管路上,玻璃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待测管路能够贯穿第一密封盖伸入到玻璃管中且能够贯穿第二密封盖。
7.进一步的,输液管路组件还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上端口均安
装有锁定机构,待测管路的两端分别通过锁定机构与进液管上端、出液管上端连接。
8.进一步的,箱体的顶面安装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安装玻璃管。
9.进一步的,箱体的顶面设置有显示装置,控制装置与显示装置电连接。
10.进一步的,玻璃管上设有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玻璃管内压力,压力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11.进一步的,内腔中设有多个盛放盒,盛放盒用于储存润滑液,盛放盒设置有上盖,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盛放盒连通。
12.进一步的,锁定机构包括底座和转接盖,底座和转接盖螺纹连接,底座和转接盖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且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能够连通,第一接头能够嵌设到进液管或出液管内,第二接头嵌设到待测管路内与待测管路的内壁连接。
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医疗清洗机管路泄漏测试工装,将待测管路接在进液管的出口端和出液管的进口端,再将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下端伸入到润滑液中,使进液管和出液管形成通路,在蠕动泵的动力作用下使润滑液在待测管路中循环流动,持续观察待测管路表面是否渗漏出润滑液;此外,由于润滑液为水溶性润滑液,极易挥发,将待测管路放入到密封的玻璃管中,当待测管路表面渗漏时,表面的润滑液挥发后遇到玻璃管的内壁会有部分凝结,玻璃管为透明材质,工作人员能够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水雾;当待测管路渗漏时,玻璃管内的压强会发生变化,通过压力检测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到玻璃管内压强值并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压力值变话即可判断待测管路是否发生渗漏,本装置结构简单,检测结果准确且明显,能够准确挑选出适用于多种润滑液的管路。
附图说明
15.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疗清洗机管路泄漏测试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1中的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标:110-控制装置;130-箱体;131-侧盖;133-内腔;135-显示装置;137-盛放盒;139-上盖;150-输液管路组件;151-蠕动泵;153-进液管;155-出液管;157-待测管路;170-锁定机构;171-底座;173-转接盖;175-第一接头;177-第二接头;190-固定支架;191-玻璃管;193-第一密封盖;195-第二密封盖;197-压力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22.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3.请参考图1所示,一种医疗清洗机管路泄漏测试工装,包括控制装置110和安装有侧盖131和内腔133的箱体130,箱体130的顶面安装有至少一个输液管路组件150,输液管路组件150贯穿箱体130的顶面且与箱体130的顶面连接,输液管路组件150用于输送润滑液,
待测管路157能够接入到输液管路组件150中,即当输液管路组件150与待测管路157连接时,润滑液能够从待测管路157内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输液管路组件150设置有3组,由于润滑液的种类和待测管路157的种类都很多,需要多次实验才能选出适用任意一种润滑油的待测管路157,输液管路组件150设置多组可大大缩短批量检测时间,输液管路组件15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加。
24.请参考图2和图3所示,输液管路组件150包括蠕动泵151、进液管153和出液管155。蠕动泵151安装在进液管153或出液管155上,蠕动泵151和控制装置110电连接,通过控制装置110能够控制蠕动泵151工作,蠕动泵151能够为润滑液提供动力,使其在输液管路组件150与待测管路157中流动。进液管153和出液管155的上端口均安装有锁定机构170。进液管153上端的锁定机构170和出液管155上端的锁定机构170分别连接待测管路157的两端,锁定机构170能够使进液管153或出液管155与待测管路157之间保持密封连接,避免润滑液从连接处流出。
25.锁定机构170包括底座171和转接盖173。底座171和转接盖173螺纹连接,底座171上设有第一接头175,和转接盖173上设有第二接头177,且第一接头175和第二接头177能够连通。第一接头175能够嵌设到进液管153或出液管155内且与进液管153或出液管155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接头177嵌设到待测管路157内与待测管路157的内壁连接。转接盖173分为多个规格,可与不同直径的待测管路157连接,即不同规格的转接盖173上的第二接头177的直径不同,选用和待测管路157相适配的转接盖173与待测管路157连接,能够保证第二接头177与待测管路157之间的密封性。
26.请参考图1和图4所示,箱体130的顶面安装有固定支架190,在固定支架190上安装有玻璃管191,固定支架190用于固定玻璃管191。玻璃管19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盖193和第二密封盖195,第一密封盖193和第二密封盖195密封盖合在玻璃管191的两端。在第一密封盖193和第二密封盖195上均开设有圆孔,待测管路157能够伸入到第一密封盖193的圆孔内,然后贯穿玻璃管191的内孔,再从第二密封盖195上的圆孔中伸出。第一密封盖193和第二密封盖195均采用能够伸缩的材质制成,例如橡胶。当待测管路157贯穿第一密封盖193和第二密封盖195时,第一密封盖193和第二密封盖195能够将待测管路157紧密夹在圆孔内,使圆孔的内壁和待测管路157的外壁紧密贴合,此时,玻璃管191内部为密封空间。润滑油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挥发,尤其是待测管路157渗漏出的润滑油,其数量很少,附着在待测管路157的表面经挥发后,工作人员不易察觉,玻璃管191能够抑制润滑油的挥发速度和扩散面积,当润滑油接触到玻璃管191的内壁时,会形成水雾,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玻璃管191内壁有无水雾,即可判断待测管路157是否渗液。
27.此外,玻璃管191上设有压力检测装置197。压力检测装置197与控制装置110电连接。压力检测装置197能够实时检测玻璃管191内的压强,箱体130的顶面设置有显示装置135,控制装置110与显示装置135电连接。显示装置135能够显示如压力检测装置197检测到的压强参数、蠕动泵151的速度参数和运行时间参数等数据,控制装置110能够根据传输数据判断待测管路157是否渗液,并在显示装置135上显示,工作人员可根据显示的数据很直观的知道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及是否存在渗液情况。
28.进一步的,内腔133中设有多个盛放盒137。盛放盒137用于储存润滑液,盛放盒137设置有上盖139,在上盖139上开设有开口,进液管153和出液管155能够伸入到开口且伸入
到盛放盒137内,上盖139盖合在盛放盒137上,避免润滑油快速挥发,造成成本增加。
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