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4016发布日期:2022-07-01 22:1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2.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120794594.3的一种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其基本描述为:该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采用夹板对汽车零部件的底部进行夹持固定,能够对不同尺寸的零件进行固定,极大提高装置实用性,便于更好的进行固定操作;现有的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一般采用用夹板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夹持,但该夹持方式对高度较高的零部件夹持时稳定性较差,难以更好的对零部件进行测量操作,不利于更好的进行检测操作,降低了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稳定横板,所述稳定横板上表面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稳定立板,所述稳定立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辅助夹持装置,所述稳定立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刻度尺,所述稳定立板正面的顶部设有可滑动的测量板,所述稳定横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蜗杆,所述蜗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所述稳定横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摆动杆,所述第一摆动杆的内侧设有可转动的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内侧设有可转动的夹持支架,所述夹持支架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夹持横板。
7.优选的,所述辅助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稳定立板外侧面中部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外侧设有可转动的第二摆动杆,第二摆动杆的前侧设有可转动杆的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夹板,第二摆动杆的后侧设有可转动的摆动支架,摆动支架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拉紧弹簧。
8.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辅助杆,辅助杆的内侧设有可转动的辅助架,辅助架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辅助夹板。
9.优选的,所述稳定立板的正面开设有可滑动的t形滑槽,t形滑槽的内壁设有与测量板的背面相连接的t形滑块,t形滑槽与t形滑块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杆的数量为四组,四组第一摆动杆的长度均为三百五十五毫米。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中部可转动的设有贯穿在辅助杆外端内部的转动柱。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通过控制转动把手驱动蜗杆与蜗轮啮合带动第一摆动杆和挤压杆向内推动夹持横板对零部件的底部进行夹持操作,对零部件的底部具有更好的夹持固定效果,有效保证了对零部件夹持的稳定性,便于更好的对零部件进行夹持固定操作,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检测操作,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15.2、该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通过第一摆动杆在移动时带动辅助杆和辅助架推动辅助夹板对零部件的底部进行辅助夹持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对零部件的底部的夹持固定效果,便于更好的保证对零部件夹持的稳定性,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夹持操作,保证了较高的零部件夹持时稳定性,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夹持操作,便于更好的进行使用。
16.3、该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通过拉紧弹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摆动支架和第二摆动杆配合连接支架和连接夹板对零部件的中部进行夹持固定操作,对零部件具有更好的夹持固定操作,有效保证了较高零部件在夹持时的稳定性,便于更好的对零部件进行夹持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操作人员检测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17.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夹持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
19.图中:1、稳定横板;2、稳定立板;3、辅助夹持装置;301、固定支架; 302、第二摆动杆;303、连接支架;304、连接夹板;305、摆动支架;306、拉紧弹簧;4、刻度尺;5、测量板;6、支撑架;7、蜗杆;8、转动把手;9、转动柱;10、蜗轮;11、第一摆动杆;12、挤压杆;13、夹持支架;14、夹持横板;15、辅助杆;16、辅助架;17、辅助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稳定横板1,稳定横板1上表面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稳定立板2,稳定立板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辅助夹持装置3,稳定立板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刻度尺4,稳定立板2正面的顶部设有可滑动的测量板5,稳定横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架6,支撑架6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蜗杆7,蜗杆7的外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8,稳定横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柱9,转动柱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蜗轮10,蜗杆7 与蜗轮10啮合,转动柱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摆动杆11,第一摆动杆 11的内侧设有可转动的挤压杆12,挤压杆12的内侧设有可转动的夹持支架 13,夹持支架13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夹持横板14,通过控制转动把手8驱动蜗杆7与蜗轮10啮合带动第一摆动杆11和挤压杆12向内推动夹
持横板14 对零部件的底部进行夹持操作,对零部件的底部具有更好的夹持固定效果,有效保证了对零部件夹持的稳定性,便于更好的对零部件进行夹持固定操作,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检测操作,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为了提高辅助夹持的稳定性,从而第一摆动杆11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辅助杆15,辅助杆15的内侧设有可转动的辅助架16,辅助架16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辅助夹板17,通过第一摆动杆11在移动时带动辅助杆15和辅助架16推动辅助夹板17对零部件的底部进行辅助夹持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对零部件的底部的夹持固定效果,便于更好的保证对零部件夹持的稳定性,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夹持操作,保证了较高的零部件夹持时稳定性,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夹持操作,便于更好的进行使用。
22.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进行夹持固定,从而辅助夹持装置3包括固定安装在稳定立板2外侧面中部的固定支架301,固定支架301的外侧设有可转动的第二摆动杆302,第二摆动杆302的前侧设有可转动杆的连接支架303,连接支架303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夹板304,第二摆动杆302的后侧设有可转动的摆动支架305,摆动支架305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拉紧弹簧306,通过拉紧弹簧306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摆动支架305和第二摆动杆302配合连接支架303和连接夹板304对零部件的中部进行夹持固定操作,对零部件具有更好的夹持固定操作,有效保证了较高零部件在夹持时的稳定性,便于更好的对零部件进行夹持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操作人员检测的便利性。
23.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移动的稳定性,从而在稳定立板2的正面开设有可滑动的t形滑槽,t形滑槽的内壁设有与测量板5的背面相连接的t形滑块,t形滑槽与t形滑块滑动连接,稳定立板2正面的t形滑槽与测量板5背面的t形滑块相互配合,提高移动的稳定性。
24.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夹持的稳定性,从而设置第一摆动杆11的数量为四组,四组第一摆动杆11的长度均为三百五十五毫米,四组第一摆动杆11 相互配合,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25.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转动的稳定性,从而在第一摆动杆11的中部可转动的设有贯穿在辅助杆15外端内部的转动柱,第一摆动杆11的中部的贯穿在辅助杆15内部的转动柱提高转动的稳定性。
26.在使用时,将需要检测的零部件放置在稳定横板1上,控制转动把手8 带动蜗杆7转动,蜗杆7带动蜗轮10转动,蜗轮10带动转动柱9转动,转动柱9带动第一摆动杆11移动,第一摆动杆11带动挤压杆12移动,挤压杆 12带动夹持支架13和夹持横板14向内移动对零部件进行夹持,同时第一摆动杆11带动辅助杆15向内移动,辅助杆15带动辅助架16和辅助夹板17对零部件进行辅助夹持固定,随后在拉紧弹簧306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摆动支架305和第二摆动杆302向内移动,第二摆动杆302带动连接支架303和连接夹板304对零部件的中部进行夹持固定,随后即可控制测量板5进行高度检测操作。
27.综上所述,该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通过控制转动把手8驱动蜗杆7 与蜗轮10啮合带动第一摆动杆11和挤压杆12向内推动夹持横板14对零部件的底部进行夹持操作,对零部件的底部具有更好的夹持固定效果,有效保证了对零部件夹持的稳定性,便于更好的对零部件进行夹持固定操作,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检测操作,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28.该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通过第一摆动杆11在移动时带动辅助杆15 和辅助架16推动辅助夹板17对零部件的底部进行辅助夹持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对零部件的底部的夹持固定效果,便于更好的保证对零部件夹持的稳定性,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夹持操作,保证
了较高的零部件夹持时稳定性,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夹持操作,便于更好的进行使用。
29.该汽车零部件高度检测工装,通过拉紧弹簧306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摆动支架305和第二摆动杆302配合连接支架303和连接夹板304对零部件的中部进行夹持固定操作,对零部件具有更好的夹持固定操作,有效保证了较高零部件在夹持时的稳定性,便于更好的对零部件进行夹持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操作人员检测的便利性。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