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主汽管道位移监测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7005发布日期:2022-08-23 23:0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主汽管道位移监测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位移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主汽管道位移监测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2.主汽管道作为蒸汽流通的载体,在汽轮机中实现蒸汽由锅炉进入汽轮机气缸本体完成能量转换,然而主汽管道由于温度影响或固定零件松动等因素容易产生空间位移,造成汽轮机组的顶起、偏置、滑销系统不通畅等问题,因此主汽管道的安装使用需借用位移监测装置进行实时监测。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主汽管道位移监测装置对主汽管道的监测精度不高,且难以对主汽管道在空间上的三维位移进行同步监测,对主汽管道位移监测的准确性不高;
5.2、现有的主汽管道位移监测装置难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处理,且无法及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主汽管道位移监测分析装置,解决了现今存在的对主汽管道的监测精度不高,难以对主汽管道在空间上的三维位移进行同步监测,且难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处理,无法及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主汽管道位移监测分析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部贯穿设置有主汽管道,所述主汽管道侧壁靠近固定座处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侧壁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远离第一固定环的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固定座内壁靠近弹簧处设置有拉压力传感器,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一侧设置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拉压力传感器另一侧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固定环上下两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座靠近位移传感器的一端侧壁内部设置有控制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呈圆环状,所述固定座外侧壁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主汽管道从固定座中心处贯穿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壁与主汽管道之间存在间隙。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材质为钢质金属,所述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呈圆环状,且二者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均与主汽管道侧壁焊接固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杆与第一固定环侧壁焊接固定,所述顶杆包括y轴顶杆与z轴顶杆,所述y轴顶杆与z轴顶杆数量分别为两组,两组所述y轴顶杆对称分布于第一固定环的上下两端侧壁,两组所述z轴顶杆对称分布于第一固定环的两侧侧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一端与顶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拉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拉压力传感器数量为四组,分别对应两组y轴顶杆与z轴顶杆上的弹簧,所述拉压力传感器通过电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一端与第二固定环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位移传感器的感应端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电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数量为四组,分别对应四组拉压力传感器,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激光发射端朝向主汽管道。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监管后台通讯连接,且监管后台连接报警模块。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主汽管道位移监测分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一种新型主汽管道位移监测分析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座、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顶杆、弹簧与固定杆,通过在第一固定环侧壁设置顶杆,顶杆受主汽管道位移产生的推动力朝向靠近固定座的一侧移动,使顶杆对弹簧进行挤压,弹簧受压存在对拉压力传感器的挤压作用力,触发拉压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再传递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激光测距传感器发射激光探测到主汽管道的距离,借用y轴顶杆与z轴顶杆的触发作用实现分别对主汽管道在y轴与z轴上的位移进行监测,又通过第一固定环连接固定杆,第一固定环随主汽管道移动的过程中,固定杆拉动位移传感器的感应端移动,进而使位移传感器检测到主汽管道在x轴上的位移,实现对主汽管道在x轴、y轴与z轴上的位移进行检测,大大增加对主汽管道位移监测的精度。
17.2、该一种新型主汽管道位移监测分析装置,通过设置拉压力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报警模块,拉压力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三者作为检测模块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对激光测距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存储并统计处理,同时控制器经通讯模块将数据传递至监管后台,便于工作人员查看,一旦主汽管道的位移超过临界值,监管后台连接的报警模块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检修。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固定座;2、主汽管道;3、第一固定环;4、第二固定环;5、顶杆;51、y轴顶杆;52、z轴顶杆;6、弹簧;7、拉压力传感器;8、激光测距传感器;9、位移传感器;10、固定杆;1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6,本实施方案中:一种新型主汽管道位移监测分析装置,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内部贯穿设置有主汽管道2,主汽管道2侧壁靠近固定座1处设置有第一固定环3,第一固定环3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环4,用于检测主汽管道2的位移,第一固定环3侧壁设置有顶杆5,用于随主汽管道2位移挤压弹簧6,顶杆5远离第一固定环3的一端设置有弹簧6,用于连接顶杆5与拉压力传感器7,固定座1内壁靠近弹簧6处设置有拉压力传感器7,拉压力传感器7一侧设置有激光测距传感器8,用于发射激光检测到主汽管道2侧壁的距离,拉压力传感器7另一侧设置有位移传感器9,用于检测主汽管道2在x轴上的位移,第二固定环4上下两端设置有固定杆10,固定座1靠近位移传感器9的一端侧壁内部设置有控制器11,作为装置的主控单元。
27.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呈圆环状,固定座1外侧壁与墙体固定连接,主汽管道2从固定座1中心处贯穿固定座1,固定座1内壁与主汽管道2之间存在间隙,利用固定座1对多组检测模块进行组合支撑;第一固定环3与第二固定环4材质为钢质金属,第一固定环3与第二固定环4呈圆环状,且二者外径相同,第一固定环3与第二固定环4均与主汽管道2侧壁焊接固定,利用第一固定环3与第二固定环4与主汽管道2焊接固定,使得主汽管道2的位移时带动第一固定环3与第二固定环4发生位移;顶杆5与第一固定环3侧壁焊接固定,顶杆5包括y轴顶杆51与z轴顶杆52,y轴顶杆51与z轴顶杆52数量分别为两组,两组y轴顶杆51对称分布于第一固定环3的上下两端侧壁,两组z轴顶杆52对称分布于第一固定环3的两侧侧壁,借用y轴顶杆51与z轴顶杆52对拉压力传感器7的触发作用,实现分别对主汽管道2在y轴与z轴上的位移进行监测;弹簧6一端与顶杆5固定连接,弹簧6另一端与拉压力传感器7固定连接,拉压力传感器7数量为四组,分别对应两组y轴顶杆51与z轴顶杆52上的弹簧6,拉压力传感器7通过电路与控制器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拉压力传感器7感应弹簧6的挤压力或拉力作用,且主汽管道2位移角度可根据已知数据依照勾股定理得出,而主汽管道2在倾斜角度上位移,依旧会对弹簧6造成拉力影响,进而满足拉压力传感器7的触发条件;固定杆10一端与第二固定环4焊接固定,固定杆10另一端与位移传感器9的感应端相连接,位移传感器9通过电路与控制器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固定杆10拉动位移传感器9的感应端移动,进而使位移传感器9检测到主汽管道2在x轴上的位移;激光测距传感器8数量为四组,分别对应四组拉压力传感器7,激光测距传感器8的激光发射端朝向主汽管道2,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8对到主汽管道2侧壁的距离进行测距,可直观的得出主汽管道2位移数据情况;控制器11通过通讯模块与监管后台通讯连接,且监管后台连接报警模块,通过控制器11对激光测距传感器8与位移传感器9的检测数据进行存储并统计处理,同时控制器11经通讯模块将数据传递至监管后台,便于工作人员查看。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首先将固定座1安装固定在墙体上,将主汽管道2贯穿固定座1,主汽管道2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位移,顶杆5受主汽管道2位移产生的推动力朝向靠近固定座1的一侧移动,顶杆5对弹簧6进行挤压,弹簧6受压存在对拉压
力传感器7的挤压作用力,触发拉压力传感器7,拉压力传感器7再传递信号至控制器11,控制器11控制激光测距传感器8发射激光探测到主汽管道2的距离,然后再将检测数据反馈至控制器1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程序设定,使拉压力传感器7所感应的压力一旦发生变化,激光测距传感器8就触发进行一次激光测距,借用y轴顶杆51与z轴顶杆52的触发作用实现分别对主汽管道2在y轴与z轴上的位移进行监测,第一固定环3随主汽管道2移动的过程中,固定杆10拉动位移传感器9的感应端移动,位移传感器9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器11,控制器11经通讯模块将数据传递至监管后台,便于工作人员查看,一旦主汽管道2的位移超过临界值,监管后台连接的报警模块报警。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