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波纹管的差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0051发布日期:2022-05-11 16:3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波纹管的差压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差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波纹管的差压表。


背景技术:

2.差压表主要用于过滤、净化等行业测量过滤芯体前后的差压,以判断滤芯的堵塞程度。
3.目前市面上具有带有两个波纹管的差压表,其使用时需将高压气体和低压气体分别通入到两个波纹管内;为保证测量的准确度,通常需将两个波纹管的感压面积设置为相等,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波纹管的感压面积与其直径的平方呈正比但波纹管的承压能力与其直径呈负相关;若选用两个较大直径的波纹管其承压能力较差,若选用两个较小直径的波纹管其检测灵敏度又较低,可见现有的双波纹管差压表的承压能力和灵敏度不能兼顾。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波纹管的差压表,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波纹管差压表的承压能力和灵敏度不能兼顾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带波纹管的差压表,包括具有密闭容腔的测量筒、固设在该测量筒容腔内的第一波纹管以及安装在该测量筒外的弹性片和机芯放大机构,所述测量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波纹管的内腔相连通的高压通道以及与所述测量筒的内腔相连通的低压通道,所述第一波纹管具有密闭内腔,所述第一波纹管通过感压组件与所述弹性片相连以使所述弹性片翘起,所述机芯放大机构与所述弹性片相连以显示差压。
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将高压气体和低压气体分别经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输送至第一波纹管和测量筒的密闭容腔内,由于第一波纹管固设在测量筒内,位于第一波纹管内外的高压和低压相互抵消作用,第一波纹管仅承受高压与低压之间的差压;差压驱动第一波纹管向上伸长进而将弹性片翘起并最终经机芯放大机构显示差压;可见,采用上述方案,当选用较大直径的第一波纹管时,既增大了第一波纹管的感压面积进而保证装置的灵敏度,又减小了第一波纹管的承压力,实现了灵敏度和承压能力的兼顾。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8.上述附图中:1、测量筒;101、高压通道;102、低压通道;103、端盖;104、感压座;105、筒体;2、第一波纹管;3、弹性片;4、机芯放大机构;5、感压组件;501、感压板;502、连杆;6、第二波纹管;7、第三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10.如图1所示,一种带波纹管的差压表,包括具有密闭容腔的测量筒1、固设在该测量筒1容腔内的第一波纹管2以及安装在该测量筒1外的弹性片3和机芯放大机构4;具体的,所述测量筒1包括端盖103、上下两端均敞口的筒体105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该筒体105两端的上感压座104和下感压座104,所述端盖103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各感压座104的中部,端盖103、感压座104以及筒体105均设置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测量筒1内的零部件进行装拆;需要注意的是,端盖103、感压座104以及筒体105均需设置常规的密封结构以保证测量筒1的内腔密闭;各所述端盖103上均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气道。
11.所述测量筒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波纹管2的内腔相连通的高压通道101以及与所述测量筒1的内腔相连通的低压通道102,高压通道101与低压通道102均设置在下感压座104上;所述第一波纹管2具有密闭内腔,为方便实现波纹管的固定与密封,本说明书中波纹管均以金属波纹管为例;所述第一波纹管2通过感压组件5与所述弹性片3相连以使所述弹性片3翘起;所述机芯放大机构4与所述弹性片3相连;工作时高压与低压之间的差压驱动弹性片3的一端翘曲位移,弹性片3位移进而推动机芯放大机构4将差压在刻度盘上通过指针显示出来;上述机芯放大机构4、刻度盘、指针(图中未示出)本身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与弹性片3的具体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对其赘述。
12.使用时将高压气体和低压气体分别经高压通道101和低压通道102输送至第一波纹管2和测量筒1的密闭容腔内,由于第一波纹管2固设在测量筒1内,位于第一波纹管2内外的高压和低压相互抵消作用,第一波纹管2仅承受高压与低压之间的差压;差压驱动第一波纹管2向上伸长进而将弹性片3翘起并最终经机芯放大机构4显示差压;可见,采用上述方案,当选用较大直径的第一波纹管2时,既增大了第一波纹管2的感压面积进而保证装置的灵敏度,又减小了第一波纹管2的承压力,实现了灵敏度和承压能力的兼顾。
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实施例,所述弹性片3的一端固设在所述测量筒1上,所述第一波纹管2的顶端敞口且其底端密封且焊接在所述测量筒1上;为方便将高压通道101与第一波纹管2的内腔保持连通,也可将第一波纹管2的底端设置为敞口且高压通道101从下连通至第一波纹管2的底端;所述感压组件5包括感压板501和固设在该感压板501上的连杆502,本实施例中感压板501采用金属制成,所述感压板501密封且焊接在所述第一波纹管2敞口的一端;高压和低压均作用在感压板501上,实践中计算感压板501的感压面积较计算第一波纹管2的感压面积更为便利,减少了工作量;将第一波纹管2以及连杆502均设置为与测量筒1同轴以保证良好的对称性和受力;所述连杆502的自由端穿出其中一个端盖103的气道并抵靠在所述弹性片3的中部上,气道限制连杆502随意摆动,连杆502进而对感压板501以及第一波纹管2起到竖向导向作用,应当理解的是,若采用上述方案需在连杆502与测量筒1之间设置常规的动密封结构以保证测量筒1的内腔封闭。
14.进一步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杆502外的第二波纹管6,第二波纹管6与第一波纹管2同轴,将所述第二波纹管6的两端分别密封且焊接在所述测量筒1和所述感压板501上以将测量筒1的内腔封闭,由于第二波纹管6实现了对测量筒1的内腔密封,因此采用本技术方案不需要在连杆502与测量筒1之间设置动密封结构;此外,第二波纹管6增强了对第一波纹管2的导向作用,使第一波纹管2和第二波纹管6受力时均仅产生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避免偏摆;将所述第二波纹管6的内腔正对其中一个气道且二者相连通,第二波纹管6压缩过程中,第二波纹管6将内腔的气体排出至外界,避免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15.进一步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波纹管2内的第三波纹管7,第三波纹管7与第一波纹管2同轴,所述第三波纹管7的两端分别密封焊接在所述测量筒1和所述感压板501上,同理,第三波纹管7进一步增强了对第一波纹管2的导向作用,使各波纹管受力时仅产生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避免第三波纹管7内腔的气体影响检测结果,将所述第三波纹管7的内腔与另一气道相连通。
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波纹管6和所述第三波纹管7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波纹管2,直径较小的第二波纹管6与第三波纹管7较第一波纹管2而言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本实施例中,第二波纹管6与第三波纹管7的直径相等;当然,也可将第二波纹管6与第三波纹管7的直径设为不等,例如将第三波纹管7的直径设置为大于第二波纹管6的直径,以使第三波纹管7能够承受第一波纹管2内腔的高压。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实施例,所述感压板501包括圆筒状的本体以及固设在该本体环侧的翻边,所述翻边密封且焊接在所述第一波纹管2的端面上,所述本体与第一波纹管2同轴且其插入到所述第一波纹管2内缩减了本装置的轴向尺寸并为第二波纹管6提供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波纹管6和所述第三波纹管7的初始长度相等且其相对的一端分别密封固设在所述本体的两侧;第二波纹管6与第三波纹管7的直径和初始长度均相等进一步提升了本差压表的对称性,各波纹管受力更加均匀且仅能进行竖向运动,经久耐用。
18.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将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波纹管2的内壁相贴合,本体内撑在第一波纹管2内以进一步避免第一波纹管2摆动。
1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