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10885发布日期:2023-08-04 05: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初至自动拾取前,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的去噪处理,以提高初至波信噪比,提升自动拾取精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使用自动拾取后的初至进行延迟时迭代计算,在迭代计算前,对炮点延迟时,炮点对应的地层初始速度赋初值;地层速度通过已有初至进行拟合获得,其值为拟合直线斜率的倒数;炮点延迟时取拟合直线截距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在进行延迟时迭代时,假设初至波为折射波,且地下具有单折射层,设s为炮点,r为检波点,s点、r点的表层厚度分别为zs、zr,临界角为α,v1、v2分别为折射面上、下地层的速度,则s点激发,r点接收到的折射波初至时间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对拾取的各个初至时间减去对应炮点延迟时,并根据地层速度消除掉偏移距对延迟时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针对每个拾取的初至时间,消除掉炮点延迟时间和地层速度的影响,获得每个初至时间对应的临时检波点延迟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为了更好地利用临近物理点的延迟时更加接近这一特点,同时兼顾实际资料存在的空间方位各向异性的特点,以炮点为圆心,以偏移距为半径,对已经消除炮点延迟时和偏移距影响的初至时间,根据方位角和偏移距对时间t′sr进行空间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根据地表速度、起伏特征这些地表复杂程度,将极坐标系下的初至拾取点按方位划分为几个主要的方位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对步骤4中的检波点延迟时t′sr根据地形复杂度划分为几个大的方位;划分的数量与实际地层的各向异性复杂程度相关,通常划分为2-6个大的范围;一般数据划分4个范围就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地形平滑,地层各向异性较弱的数据划分2个范围;特别复杂地形情况下,方位划分可以采用符合地形分布规律的非均分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对每个方位内的时间采用滑动时窗控制的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方法;在此应用的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算法中,关于距离的定义包含了偏移距差异和时间差异,是两者共同作用下计算的数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对数据采用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方法,使用滑动时窗进行计算,时窗大小为200-500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方位各向异性控制的初至自动拾取异常延迟检测方法,包括:对所有地震数据进行初至自动拾取;对自动拾取的初至进行延迟时迭代计算,获得炮点延迟时间和地层速度;消除炮点延迟时间和偏移距对初至时间的影响;根据每个检波点相对于炮点的方位和偏移距,对处理后的初至拾取点进行极坐标系下的空间排布;根据地形复杂度,对初至拾取点进行方位区间划分;在滑动时窗控制下,对每个方位区间内的初至时间进行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检测并删除离群点对应的初至;输出最终的初至拾取结果。本发明具有很好的抗噪音干扰能力,能够将自动拾取初至中的异常值自动检测并予以剔除,有效提高初至自动拾取的效率和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赵胜天,唐祥功,廉西猛,刘立彬,关键,尚新民,张猛,王修银,王彦军,刘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