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检测方法及漏电检测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74342发布日期:2023-09-08 13:0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漏电检测方法及漏电检测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特别是涉及一种漏电检测方法及漏电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1、为了对设备进行防护,通常于设备的外表面设置防护涂层,例如采用喷涂方式形成绝缘层防止设备漏电。在绝缘层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缺陷,该缺陷将会导致涂层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导致该区域漏电。为了修补漏电区域,需要预先检测到漏电区域的位置。

2、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可提高漏电区域的位置检测精度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漏电检测方法及漏电检测设备,旨在提高漏电区域的位置检测精度。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漏电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待检测件的漏电区域,待检测件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面至少部分设置有第一面,漏电检测方法包括:将第一导电元件设置于第一面的背离第二面的一侧,于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施加电压;相对于第一面移动第一导电元件,确认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值时,则第一导电元件在第一面上的投影区域为漏电区域。

3、由此,上述技术方案的漏电检测方法,相对于第一面移动第一导电元件,第一导电元件位于漏电区域时,检测到的电阻值将小于预设电阻值,由此确认漏电区域的位置,能够显著提高漏电检测的精确度。

4、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第一面移动第一导电元件,确认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值时,则第一导电元件在第一面上的投影区域为漏电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一面移动第一导电元件,确认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值时,则将第一导电元件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距离作为第一坐标值;沿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一面移动第一导电元件,确认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值时,则将第一导电元件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距离作为第二坐标值,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基于第一坐标值和第二坐标值排列组合得到的坐标集合获得漏电区域。

5、由此,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导电元件,以此确定小于预设电阻值的坐标集合,由此更精准地确定漏电区域的位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坐标值和第二坐标值排列组合得到的坐标集合获得漏电区域,包括:确认坐标集合对应的第一面的位置数量是否为一个,如果位置为一个,则坐标集合对应的第一面的位置为漏电区域;如果位置为多个,则分别检测多个位置的漏电信息以确定漏电区域。

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对坐标集合所包含的位置数量进行检测,可以排除坐标集合中的干扰点,进一步提高漏电区域检测的准确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别检测多个位置的漏电信息以确定漏电区域的步骤,包括:将第二导电元件设置于各位置,于第二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施加电压;确认第二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值时,则第二导电元件在第一面的投影区域作为漏电区域。

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第二导电元件设置于各个位置进行独立检测,根据所检测到的电阻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电阻值时可判断该位置为干扰点,排除该干扰点;根据所检测到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值时可判断该位置为漏电区域。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别检测多个位置的漏电信息以确定漏电区域的步骤,包括:获取各位置的图片信息;确认图片信息包含缺陷信息时,则将缺陷信息的对应的位置作为漏电区域。

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获取的图片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图片信息上是否包含缺陷信息,如果图片信息包含缺陷信息,则该位置即漏电区域;如果图片信息不包含缺陷信息,则可以将该位置排除。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漏电检测方法还包括:将第三导电元件覆盖全部第一面;于第三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施加电压,确认第三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的电阻小于预设电阻值时,则执行将第一导电元件设置于第一面的背离第二面的一侧,于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施加电压的步骤。

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第三导电元件预先判断第一面是否包含漏电区域,以此提高漏电检测效率。

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漏电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待检测件的漏电区域,待检测件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面至少部分设置有第一面,漏电检测设备包括基座、电压提供装置、检测装置和动力源。基座用于放置待检测件;电压提供装置设置于基座上,电压提供装置的一端与第二面电连接;检测装置与电压提供装置的另一端电连接,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一面的背离第二面的一侧;以及动力源用于与待检测件和/或检测装置驱动连接,以使待检测件和检测装置相对移动,以在检测装置和第二面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值时确定漏电区域。

15、由此,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漏电检测设备,动力源能够使得检测装置相对于第一面移动,检测装置位于漏电区域时,检测到的电阻值将小于预设电阻值,由此确认漏电区域的位置,能够显著提高漏电检测的精确度。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导电元件。第一导电元件与电压提供装置电连接,第一导电元件设置于第一面的背离第二面的一侧,动力源用于驱动待检测件和/或第一导电元件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对移动,以在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值时得到坐标集合并获得漏电区域,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导电元件相对于第一面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能够确定小于预设电阻值的坐标集合,从而获得漏电区域,由此进一步提高漏电检测的精确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元件的轮廓形状与第一面的形状相匹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元件的轮廓形状有利于第一导电元件相对于第一面移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电元件。第二导电元件与电压提供装置电连接,第二导电元件设置于第一面上与坐标集合对应的位置,且用于在第二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值时,将第二导电元件在第一面的投影区域作为漏电区域。

2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导电元件对坐标集合对应的第一面的位置进行检测,由此可排除非漏电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漏电检测的精确度。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与第一导电元件连接。动力源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支撑机构驱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机构带动第一导电元件移动,以使第一导电元件相对于第一面移动;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与驱动组件连接的驱动轴,驱动组件连接于支撑机构,驱动轴贯穿支撑机构并与第二导电元件连接,以驱动第二导电元件靠近或远离第一面。

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电元件移动,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导电元件移动,能够精确控制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的移动距离,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并且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检测装置和驱动源集成为一体式结构,便于装配。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图片获取元件,用于获取包含坐标集合对应的第一面的图片信息,并在确认图片信息包含缺陷信息时,将缺陷信息的对应的位置作为漏电区域。

2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图片获取元件对坐标集合对应的第一面的位置进行图片信息分析,由此可排除非漏电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漏电检测的精确度。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导电元件,与电压提供装置电连接,第三导电元件覆盖全部第一面,用于在第三导电元件和第二面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电阻值时,确定第一面漏电情况。

2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导电元件,可以预先对待检测件的第一面进行漏电预判断,由此能够提高漏电检测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