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0227发布日期:2023-02-03 22:4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测定纸张的弯曲刚性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237377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可利用近红外区域的光来测定纸张的基重、涂敷量、水分、灰分等的纸张或片材的品质测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以往,测定纸张的弯曲刚性的装置需要将纸张加工成所决定的尺寸。
4.本公开的课题在于在不将纸张加工成所决定的尺寸的情况下测定纸张的弯曲刚性。
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包括:超声波装置,具有朝向纸张振荡产生超声波的振荡部、及接收透过了纸张的超声波的受振部;电磁感应装置,具有对纸张产生电磁感应的电磁感应部;以及近红外分光装置,具有朝向纸张发出近红外光的发光部、及接收透过了纸张的近红外光的受光部。
6.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所述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包括导出部,所述导出部使用所述超声波装置的测量结果、使所述电磁感应部相对于纸张接近/分离而获得的所述电磁感应装置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近红外分光装置的测量结果来导出纸张的弯曲刚性。
7.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所述导出部使用从所述超声波装置的测量结果所获取的纸张的基重、从所述电磁感应装置的测量结果所获取的纸张的厚度、以及从所述近红外分光装置的测量结果所获取的纸张的水分量及灰分量来导出纸张的弯曲刚性。
8.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案,所述超声波装置、所述电磁感应装置、所述近红外分光装置配置为与安装于装置本体的纸张相向。
9.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案,提供一种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包括:获取部,获取纸张的基重;其他获取部,获取纸张的厚度;以及近红外分光装置,具有朝向纸张发出近红外光的发光部、及接收透过了纸张的近红外光的受光部。
10.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案,基于所述第五方案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包括导出部,所述导出部使用由所述获取部所获取的纸张的基重、由所述其他获取部所获取的纸张的厚度、以及所述近红外分光装置的测量结果来导出纸张的弯曲刚性。
11.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案,在基于所述第五方案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中,所述导出部使用纸张的基重、纸张的厚度、以及从所述近红外分光装置的测量结果所获取的纸张的水分量及灰分量来导出纸张的弯曲刚性。
12.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案,在基于所述第三方案、所述第四方案或所述第七方案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中,在将纸张的弯曲刚性设为k、将纸张的厚度设为t、将纸张的基重设为b、将纸张的水分量设为w、将纸张的灰分量设为a、将a、b、c设为预先决定的常数的情况下,所述导出部使用下述式来导出纸张的弯曲刚性。
13.k=t3×
(a
·
b/t+b
·
w/b+c
·
a/b)
·····
(z)
14.(效果)
15.根据所述第一方案,可在不将纸张加工成所决定的尺寸的情况下测定纸张的弯曲刚性。
16.根据所述第二方案,与不使用近红外分光装置的测量结果的情况相比,可提高所导出的纸张的弯曲刚性的精度。
17.根据所述第三方案,与不使用水分量及灰分量的情况相比,可提高所导出的纸张的弯曲刚性的精度。
18.根据所述第四方案,可在不使各装置移动的情况下导出纸张的弯曲刚性。
19.根据所述第五方案,可在不将纸张加工成所决定的尺寸的情况下测定纸张的弯曲刚性。
20.根据所述第六方案,与不使用近红外分光装置的测量结果的情况相比,可提高所导出的纸张的弯曲刚性的精度。
21.根据所述第七方案,与不使用水分量及灰分量的情况相比,可提高所导出的弯曲刚性的精度。
22.根据所述第八方案,可明确地导出纸张的弯曲刚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表示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24.图2是表示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近红外分光装置的结构图。
25.图3是由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近红外分光装置测量的光的强度分布图。
26.图4是表示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超声波装置的结构图。
27.图5是表示由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超声波装置产生的超声波通过纸张的状态的示意图。
28.图6的(a)及图6的(b)是表示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电磁感应装置的结构图。
29.图7是表示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控制部的控制框图。
30.图8是表示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控制部对各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31.图9的(a)是由相对于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弯曲刚性的分散图图表,图9的(b)是由相对于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弯曲刚性的分散图图表,且图9的(c)是表示由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弯曲刚性的分散图图表的附图。
32.图10是表示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33.图11是表示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控制部的控制框图。
34.图12是表示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35.图13是表示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控制部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第一实施方式>
37.依照图1~图9的(c)对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再者,各图中所示的箭头h表示铅直方向且为装置上下方向,箭头w表示水平方向且为装置宽度方向。
38.(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的整体结构)
39.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是测定作为被测定构件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的装置,且如图1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0a、近红外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以及电磁感应装置40。进而,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包括:用来安装纸张p的安装部60、对各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部80、以及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的导出部90。而且,近红外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及电磁感应装置40从装置宽度方向的其中一者(图中左方)向另一者(图中右方)以所述顺序排列。
40.此处,所谓纸张p,是使植物纤维及其他纤维胶着而制造。另外,所谓纸张p的弯曲刚性,为纸张p的弯曲变形的难度,且表示弯曲刚性的值越大,与值小的情况相比越难以变形。再者,弯曲刚性有时表现为弯曲强度。
41.〔近红外分光装置20〕
42.如图2所示,近红外分光装置20(以下为“分光装置20”)包括配置于纸张面朝向铅直方向的纸张p的上方的发光部22、及配置于纸张p的下方的受光部26。
43.发光部22朝向纸张p发出近红外光。另外,受光部26为近红外分光传感器,接收透过了纸张p的光并将所接收到的光按照每个波长进行分光,测量被纸张p吸收的光的强度分布(光谱)。
44.在所述结构中,如图3所示的图表那样,受光部26按照每个波长测量被纸张p吸收的光的强度分布。图3所示的图表的纵轴为吸光度(absorbance),且表示在近红外光透过了纸张p时,强度减弱了何种程度。另外,图表的横轴为波长(wavelength)。此处,纸张p中所含的水分的固有吸收带的波长为1940〔nm〕,灰分的固有吸收带的波长为2300〔nm〕。而且,受光部26使用预先存储的转换表,根据1940〔nm〕的波长的吸光度获取水分量,根据2300〔nm〕的波长的吸光度获取灰分量。
45.〔超声波装置30〕
46.如图4所示,超声波装置30包括配置于纸张面朝向铅直方向的纸张p的上方的振荡部32、及配置于纸张p的下方的受振部36。
47.振荡部32为超声波振荡器,朝向纸张p间歇地振荡产生超声波。另外,受振部36接收透过了纸张p的超声波。
48.在所述结构中,如图5所示,由振荡部32振荡产生的超声波在透过纸张p时被纸张p吸收而衰减。受振部36接收所述衰减后的超声波,测量超声波的衰减率。
49.进而,受振部36使用超声波的衰减率及振荡部32与受振部36的距离(图4中的d),获取透过了纸张p的超声波的振幅。而且,受振部36使用预先存储的转换表,根据透过了纸张p的超声波的振幅获取纸张p的基重。再者,基重越大,与基重小的情况相比,透过了纸张p的超声波的振幅越小。
50.〔电磁感应装置40〕
51.如图6的(a)、图6的(b)所示,电磁感应装置40包括:配置于纸张面朝向铅直方向的
纸张p的上方的电磁感应部42、从下方支撑纸张p的支撑部52、以及使电磁感应部42上下移动的移动部54。
[0052]-电磁感应部42-[0053]
电磁感应部42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磁性体芯44、初级线圈部46、以及次级线圈部48。
[0054]
磁性体芯44沿铅直方向延伸,且为两端部形成为球形的圆柱状,由磁性金属形成。
[0055]
初级线圈部46包括卷绕于磁性体芯44的上方部分的线圈部46a、及向线圈部46a施加电压的电源46b。另外,次级线圈部48包括卷绕于磁性体芯44的下方部分的线圈部48a、及测量线圈部48a中产生的电压的电压表48b。
[0056]-支撑部52、移动部54-[0057]
支撑部52具有与纸张p的纸张面接触的接触面52a,且由磁性金属形成。另外,移动部54是将已知的机械要素零件组合而形成,且使电磁感应部42相对于纸张p接近/分离。具体而言,移动部54使电磁感应部42移动至相对于纸张p分离的分离位置(参照图6的(a))及相对于纸张p接近的接近位置(参照图6的(b))。由此,电磁感应部42位于接近位置或分离位置。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电磁感应部42相对于纸张p在3.0mm以下的范围内移动。再者,在接近时电磁感应部42也可与纸张p接触。
[0058]
在所述结构中,通过位于图6的(a)所示的分离位置的电磁感应部42的电源46b向线圈部46a施加电压。由此,在磁性体芯44的周围产生磁场(参照图中虚线)。进而,移动部54将位于分离位置的电磁感应部42移动至图6的(b)所示的接近位置。由此,磁性体芯44的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动,线圈部48a中产生的电压发生变化。然后,通过电压表48b来测量线圈部48a中产生的电压的变化。
[0059]
而且,图7所示的导出部90根据通过电压表48b测量的电压的变化,导出纸张p的厚度。具体而言,导出部90使用预先存储的转换表,根据电压的变化导出纸张p的厚度。再者,纸张p越厚,与薄的情况相比,电压的变化越小。
[0060]
〔安装部60〕
[0061]
如图1所示,安装部60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包括相对于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及电磁感应装置40配置于其中一者的安装构件62、及配置于另一者的安装构件68。而且,安装构件62、安装构件68以纸张面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夹着纸张p。如此,纸张p安装于安装部60。
[0062]
〔控制部80、导出部90〕
[0063]
如图7所示,控制部80对各装置进行控制。另外,导出部90从各装置的测量结果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再者,关于控制部80的结构及导出部90的结构,与后述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的作用一并进行说明。
[0064]
(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的作用)
[0065]
接着,关于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的作用,与图8所示的流程图一并进行说明。再者,在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的非运转状态下,如图6的(a)所示,电磁感应部42位于分离位置。另外,关于以下说明的作用,通过控制部80对各装置进行控制来执行。
[0066]
首先,当用户在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的安装部60安装纸张p并对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指示纸张p的测定后,在步骤s100中,图2所示的分光装置20的发光部22朝向纸张p发出
近红外光。
[0067]
进而,在步骤s200中,受光部26接收透过了纸张p的光并将所接收到的光按照每个波长进行分光,如图3所示,测量被纸张p吸收的光的强度分布(光谱)。进而,受光部26从所述测量结果获取纸张p中所含的水分量及纸张p中所含的灰分量。具体而言,受光部26使用预先存储的转换表,根据1940〔nm〕的波长的吸光度获取水分量,根据2300〔nm〕的波长的吸光度获取灰分量。
[0068]
进而,在步骤s300中,图4所示的超声波装置30的振荡部32朝向纸张p间歇地振荡产生超声波。
[0069]
另外,在步骤s400中,受振部36接收透过纸张p而衰减的超声波,测量超声波的衰减率。进而,受振部36使用超声波的衰减率及振荡部32与受振部36的距离(图4中的d),获取透过了纸张p的超声波的振幅。另外,受振部36使用预先存储的转换表,根据透过了纸张p的超声波的振幅获取纸张p的基重。
[0070]
进而,在步骤s500中,通过配置于图6的(a)所示的分离位置的电磁感应部42的电源46b,向线圈部46a施加电压。由此,在磁性体芯44的周围产生磁场(参照图中虚线)。进而,如图6的(a)、图6的(b)所示,移动部54将配置于分离位置的电磁感应部42移动至接近位置。
[0071]
由此,通过磁性体芯44的周围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动,在线圈部48a中流动的电流的电压发生变化。另外,通过电压表48b测量在线圈部48a中流动的电流的电压变化。
[0072]
进而,在步骤s600中,导出部90根据通过电压表48b测量的电压的变化,导出纸张p的厚度。具体而言,导出部90使用预先存储的转换表,根据电压的变化量导出纸张p的厚度。
[0073]
另外,在步骤s700中,导出部90根据纸张p的水分量、灰分量、基重、及厚度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
[0074]
具体而言,导出部90通过将各值代入下述式(1)至式(4),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再者,关于a、b、c,是根据由现有的测定装置测定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的值求出的常数。具体而言,剪切多种纸张p,在现有的测定装置安装所剪切的纸张p来测量弯曲刚性。进而,通过所述程序获取测量了弯曲刚性的纸张p的水分量、灰分量、基重、及厚度。然后,将由现有的测定装置测量的弯曲刚性的值与所获取的水分量、灰分量、基重、及厚度分别代入式(4)。然后,求出a、b、c的值。式(4)为式(z)的一例。
[0075]
再者,作为现有的测定装置,使用熊谷理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弯曲强度试验机no.2048-bf。
[0076]
基重〔g/m2〕
÷
厚度〔m〕=密度
·······
式(1)
[0077]
水分量〔g/m2〕
÷
基重〔g/m2〕=含水率
······
式(2)
[0078]
灰分量〔g/m2〕
÷
基重〔g/m2〕=灰分率
······
式(3)
[0079]
厚度3×
(a
×
密度+b
×
含水率+c
×
灰分率)=弯曲刚性
····
式(4)
[0080]
如此,在式(4)中,将“a
×
密度+b
×
含水率+c
×
灰分率”用作杨氏模量。这是基于纸张p的密度、纸张p的含水率、及纸张p的灰分率有助于纸张p的杨氏模量的见解。
[0081]
(与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比较)
[0082]
接着,对由第一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由第二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与由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进行比较。
[0083]
〔第一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
[0084]
首先,对由第一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进行说明。在第一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中,仅根据纸张p的厚度导出弯曲刚性。即,将所述式(4)的常数a、常数b、常数c全部设为0,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
[0085]
在图9的(a)中,以分散图图表示出了由第一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横轴为弯曲刚性的真值,纵轴为由第一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弯曲刚性的值。再者,关于横轴的弯曲刚性的真值,为由现有的测定装置测定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的值。
[0086]
关于由第一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如图9的(a)所示,相对于回归直线而偏差变大。
[0087]
〔第二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
[0088]
接着,对由第二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进行说明。在第二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中,仅根据纸张p的厚度、基重、及水分量导出弯曲刚性。即,将所述式(4)的c设为0,导出弯曲刚性。
[0089]
在图9的(b)中,以分散图图表示出了由第二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横轴为弯曲刚性的真值,纵轴为由第二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弯曲刚性的值。
[0090]
关于由第二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如图9的(b)所示,相对于回归直线产生偏差。
[0091]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
[0092]
接着,对由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进行说明。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中,如上所述,根据纸张p的厚度、基重、水分量、及灰分量导出弯曲刚性。
[0093]
在图9的(c)中,以分散图图表示出了由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横轴为弯曲刚性的真值,纵轴为由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导出的弯曲刚性的值。
[0094]
关于由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如图9的(c)所示,与由第一比较方式及第二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的弯曲刚性相比,相对于回归直线的偏差变小。
[0095]
(总结)
[0096]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中,在不将纸张p加工成所决定的尺寸的情况下测定纸张p的弯曲刚性。
[0097]
另外,在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中,通过在不加工纸张p的情况下测定纸张p的弯曲刚性,而在纸张p即将形成图像之前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进而,通过在即将形成之前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可灵活地用于印刷条件的控制或设计测试,并反映在高可靠设计中。
[0098]
另外,在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中,根据透过了纸张p的超声波的振幅获取纸张p的基重。由此,与使用目录值作为纸张p的基重的情况相比,所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的精度提高。
[0099]
另外,在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中,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及电磁感应装置40
在水平方向上排列,以便可在其位置测量纸张p的各参数。由此,在不使各装置移动的情况下测量纸张p的基重、厚度、水分量、及灰分量。
[0100]
另外,在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中,根据纸张p的厚度、基重、水分量、及灰分量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因此,与由第一比较方式、第二比较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的情况相比,所导出的弯曲刚性的精度提高。
[0101]
<第二实施方式>
[0102]
依照图10、图11对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再者,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0103]
如图10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10包括:装置本体110a、分光装置20、用户可输入纸张p的基重的输入部130、以及用户可输入纸张p的厚度的输入部140。进而,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10包括:用来安装纸张p的安装部60、对分光装置2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80、以及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的导出部190。输入部130为获取部的一例,输入部140为其他获取部的一例。
[0104]
〔控制部180、导出部190〕
[0105]
如图11所示,控制部180对分光装置20进行控制。另外,导出部190使用输入至输入部130的基重、输入至输入部140的厚度、由分光装置20的受光部26获取的水分量及灰分量来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
[0106]
控制部180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储存器、通信接口(interface,i/f)。各结构能够经由总线相互通信地连接。
[0107]
〔作用、总结〕
[0108]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10中,不使用超声波装置及电磁感应装置,因此与使用超声波装置及电磁感应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0109]
关于其他作用,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中由于具有超声波装置30及电磁感应装置40而产生的作用以外的作用相同。
[0110]
<第三实施方式>
[0111]
依照图12、图13对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再者,关于第三实施方式,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0112]
如图1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210包括:装置本体210a、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以及电磁感应装置40。进而,弯曲刚性测定装置210包括:搬送所安装的纸张p的搬送部260、对各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80、以及导出纸张p的弯曲刚性的导出部90。
[0113]
〔搬送部260〕
[0114]
如图12所示,搬送部260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包括配置于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及电磁感应装置40的其中一者的送出部262、以及配置于另一者的接收部268。
[0115]
送出部262包括以纸张面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夹着纸张p的一对辊部264。接收部268包括以纸张面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夹着纸张p的一对辊部272、及对辊部272赋予旋转力的驱动部274。
[0116]
〔控制部280〕
[0117]
如图13所示,控制部280对搬送部260的驱动部274进行控制。
[0118]
在所述结构中,控制部280对驱动部274进行控制而将纸张p从装置宽度方向的其中一者搬送至另一者。而且,使由分光装置20的发光部22发出的近红外光所透过的纸张p的部分、由超声波装置30的振荡部32振荡产生的超声波所透过的纸张p的部分、与电磁感应部42所接近的纸张p的部分相同。此处,所谓使纸张p的部分相同,是指超声波的中心透过以由发光部22发出的近红外光透过的纸张p的部分为中心半径20〔mm〕的圆的内部,且电磁感应部42的中心接近所述圆的内部。
[0119]
〔作用、总结〕
[0120]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弯曲刚性测定装置210中,通过使纸张p移动,使由各装置测量的纸张p的部分相同。由此,与由各装置测量的纸张p的部分不同的情况相比,所导出的纸张p的弯曲刚性的精度提高。
[0121]
关于其他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0的作用相同。
[0122]
再者,对于本公开,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确的是本公开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采取其他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及电磁感应装置40以所述顺序测量了纸张p的各参数,但也可为其他顺序。
[0123]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及电磁感应装置40以所述顺序测量了纸张p的各参数,但各个装置也可一次测量纸张p。由此,与各个装置依次测量纸张p的各参数的情况相比,从测量纸张p的各参数至导出弯曲刚性的时间变短。
[0124]
另外,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10通过输入至输入部130的基重获取基重,通过输入至输入部140的厚度获取纸张p的厚度。但是,例如,也可通过用户将纸张p的商品编号输入至弯曲刚性测定装置,而弯曲刚性测定装置获取纸张p的基重及厚度。
[0125]
另外,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弯曲刚性测定装置110通过输入至输入部130的基重获取基重,通过输入至输入部140的厚度获取纸张p的厚度。但是,例如弯曲刚性测定装置也可通过通信等获取纸张p的基重及厚度。
[0126]
另外,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纸张p相对于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及电磁感应装置40移动,但也可使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及电磁感应装置40相对于纸张p移动,也可使纸张p与分光装置20、超声波装置30、及电磁感应装置40双方移动。
[0127]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与控制部80、控制部180、控制部280独立地设置了导出部90、导出部190,但也可在控制部内设置导出部。
[0128]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分光装置20的发光部22发出近红外光,但只要发出近红外光即可,也可包含其他波长的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