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混凝土损伤检测设备

文档序号:30619360发布日期:2022-07-02 02:0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混凝土损伤检测设备

1.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具体是一种建筑混凝土损伤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3.混凝土的强度关系建筑的安全,目前混凝土检测技术一般包括超声检测技术、红外成像技术、雷测技术等,但是现有的混凝土损伤检测设备使用时不便于调节检测探头的位置,使混凝土检测的范围较小,使混凝土检测的效率较低,影响建筑混凝土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调节结构可以对探头的位置进行调节,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设备探头位置难以调节的问题,便于对建筑混凝土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扩大建筑混凝土检测的范围,提高建筑混凝土检测的效率。
5.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通过辅助结构可以对检测设备的高度进行调节,解决了检测设备检测范围较小的问题,便于对建筑混凝土的不同高度进行检测,便于建筑混凝土损伤检测的进行。
6.进一步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通过观看结构可以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显示,且可以调节观看结构的高度和角度,便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设备难以适用不同身高的人群的问题,增加检测设备的实用性,便于检测设备的使用。
7.一种建筑混凝土损伤检测设备,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壳体、固定检测探头、双轴电机、主链轮、第一链条、副链轮、第一单向螺纹柱、调节板、限位柱、调节柱、安装板和移动检测探头,所述调节壳体顶部固接固定检测探头,所述调节壳体内腔底部固接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均固接有主链轮,所述主链轮侧面啮合连接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啮合连接于副链轮侧面,所述主链轮和副链轮一侧均固接有第一单向螺纹柱,所述第一单向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调节板,所述调节板滑动连接于限位柱表面,所述限位柱固接于调节壳体内腔侧壁,所述调节板一侧固接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一端固接于安装板一侧,所述安装板顶部固接移动检测探头。
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单向螺纹柱一端
贯穿螺纹孔并转动连接于调节壳体内腔侧壁,所述调节板远离双轴电机的一侧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调节柱,所述调节壳体两侧面均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柱一端贯穿调节孔并延伸至调节壳体外侧。
9.进一步地,包括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支撑板、滑动轮组、固定壳体、电动推杆、调高板、第一定位柱、调高柱、放置板、第一辅助板、第二定位柱、第二辅助板、移动板、双向螺纹柱、支撑柱和安装架,所述支撑板底部四角处均固接有滑动轮组,所述支撑板顶部固接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内腔处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接于支撑板顶部,所述电动推杆顶部固接调高板,所述调高板滑动连接于第一定位柱表面,所述第一定位柱固接于支撑板顶部,所述调高板顶部固接调高柱,所述调高柱顶端固接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固接第一辅助板,所述第一辅助板一侧固接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一端固接第二辅助板,所述第二辅助板表面滑动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螺纹连接于双向螺纹柱表面,所述双向螺纹柱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移动板上方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架,且位于下方的所述安装架固接于移动板顶部,位于上方的所述安装架固接于调节壳体底部。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防护壳体、第一单轴电机、第一链轮、第二链条和第二链轮,所述防护壳体固接于放置板顶部,所述防护壳体内腔侧壁固接有第一单轴电机,所述第一单轴电机的输出端固接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侧面啮合连接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啮合连接于第二链轮侧面,且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一侧均固接有双向螺纹柱,所述第一辅助板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转动孔,所述双向螺纹柱一端贯穿转动孔并转动连接于第二辅助板一侧。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顶部固接有四个呈矩形结构分布的第一定位柱,所述调高板开设有四个呈矩形结构分布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底端贯穿定位孔并固接于固定壳体内腔顶部,所述固定壳体顶面开设有预设口,所述调高柱顶端贯穿预设口并延伸至固定壳体上方。
12.进一步地,所述双向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安装架包括中心柱和中心板,且所述中心柱两端均固接有中心板,且所述中心柱表面与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两端均开设有预设孔,所述中心柱一端贯穿预设孔并延伸至支撑柱一侧。
13.进一步地,包括观看结构,所述观看结构包括固定板、侧板、第二单轴电机、转动轴、转动板和检测主机组件,所述固定板与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部固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一侧固接有第二单轴电机,所述第二单轴电机的输出端固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表面固接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固接于检测主机组件一侧。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顶部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侧板,且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一侧固接有第二单轴电机,安装有所述第二单轴电机的侧板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转动板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转动轴一端贯穿连通孔和固定孔并转动连接于另一个侧板一侧。
15.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支撑壳体、第三单轴电机、左链轮、第三链条、右链轮、第二单向螺纹柱、安装柱和定位板,所述支撑壳体固接于支撑板顶部,所述支撑壳体内腔处设置有第三单轴电机,所述第三单轴电机固接于支撑板顶部,所述第三单轴电机的输出端固接左链轮,所述左链轮侧面啮合连接第三链条,所述第三链条啮合连接于右链轮草
莓胺,所述左链轮和右链轮顶部均固接有第二单向螺纹柱,所述第二单向螺纹柱表面与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于安装柱表面,所述安装柱固接于支撑板顶部,所述安装柱顶端固接于定位板底部。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方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定位板,且两个所述定位板底部均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安装柱,所述固定板开设有四个呈矩形结构分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柱底端贯穿安装孔并固接于支撑板顶部。
17.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适用范围广的建筑混凝土损伤检测设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9.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混凝土损伤检测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检测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检测设备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双轴电机、主链轮、第一链条、副链轮和第一单向螺纹柱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单向螺纹柱、调节板、限位柱和调节柱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单轴电机、第一链轮、第二链条、第二链轮、双向螺纹柱、移动板和第二定位柱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调高板、第一定位柱和调高柱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柱和安装架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单轴电机、侧板和转动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单轴电机、左链轮、第三链条和右链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29.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调节壳体;2、固定检测探头;3、双轴电机;4、主链轮;5、第一链条;6、副链轮;7、第一单向螺纹柱;8、调节板;9、限位柱;10、调节柱;11、安装板;12、移动检测探头;13、支撑板;14、滑动轮组;15、固定壳体;16、电动推杆;17、调高板;18、第一定位柱;19、调高柱;20、放置板;21、第一辅助板;22、第二定位柱;23、第二辅助板;24、移动板;25、双向螺纹柱;26、支撑柱;27、安装架;28、防护壳体;29、第一单轴电机;30、第一链轮;31、第二链条;32、第二链轮;33、固定板;34、侧板;35、第二单轴电机;36、转动轴;37、转动板;38、检测主机组件;39、支撑壳体;40、第三单轴电机;41、左链轮;42、第三链条;43、右链轮;44、第二单向螺纹柱;45、安装柱;46、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得本技术的申请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参照图1至图3,一种建筑混凝土损伤检测设备,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壳体1、固定检测探头2、双轴电机3、主链轮4、第一链条5、副链轮6、第一单向螺纹柱7、调节板8、限位柱9、调节柱10、安装板11和移动检测探头12,调节壳体1顶部固接固定检测探头2,调节壳体1内腔底部固接双轴电机3,双轴电机3的两个输出端均固接有主链轮4,主链轮4侧面啮合连接第一链条5,第一链条5啮合连接于副链轮6侧面,主链轮4和副链轮6一侧均固接有第一单向螺纹柱7,第一单向螺纹柱7表面螺纹连接调节板8,调节板8滑动连接于限位柱9表面,限位柱9固接于调节壳体1内腔侧壁,限位柱9可以对调节板8等结构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调节板8一侧固接调节柱10,调节柱10一端固接于安装板11一侧,安装板11顶部固接移动检测探头12。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结构可以对探头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对建筑混凝土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扩大建筑混凝土检测的范围,提高建筑混凝土检测的效率,在使用时利用双轴电机3可以带动主链轮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链条5转动,进而带动副链轮6转动,主链轮4和副链轮6转动时可以带动两侧的第一单向螺纹柱7同时转动,第一单向螺纹柱7转动时可以带动两侧的调节板8沿限位柱9相背或相向移动,从而带动调节柱10同向移动,进而带动安装板11和移动检测探头12同向移动,可以调节移动检测探头12的位置,便于对不同位置的建筑混凝土进行检测,便于检测装置的使用。
35.具体而言,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调节板8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孔,第一单向螺纹柱7一端贯穿螺纹孔并转动连接于调节壳体1内腔侧壁,调节板8远离双轴电机3的一侧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调节柱10,调节壳体1两侧面均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调节孔,调节柱10一端贯穿调节孔并延伸至调节壳体1外侧,调节板8移动时可以带动调节柱10等结构同向移动。
36.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辅助结构,辅助结构包括支撑板13、滑动轮组14、固定壳体15、电动推杆16、调高板17、第一定位柱18、调高柱19、放置板20、第一辅助板21、第二定位柱22、第二辅助板23、移动板24、双向螺纹柱25、支撑柱26和安装架27,支撑板13底部四角处均固接有滑动轮组14,支撑板13顶部固接固定壳体15,固定壳体15内腔处设置有电动推杆16,电动推杆16固接于支撑板13顶部,电动推杆16顶部固接调高板17,调高板17滑动连接于第一定位柱18表面,第一定位柱18固接于支撑板13顶部,调高板17顶部固接调高柱19,调高柱19顶端固接放置板20,放置板20顶部固接第一辅助板21,第一辅助板
21一侧固接第二定位柱22,第二定位柱22一端固接第二辅助板23,第二辅助板23表面滑动连接移动板24,移动板24螺纹连接于双向螺纹柱25表面,双向螺纹柱25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移动板24上方设置有支撑柱26,支撑柱26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架27,且位于下方的安装架27固接于移动板24顶部,位于上方的安装架27固接于调节壳体1底部。
3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辅助结构可以对检测设备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对建筑混凝土的不同高度进行检测,扩大检测范围,便于建筑混凝土损伤检测的进行,在使用时,通过滑动轮组14可以使检测设备的移动更为省力、快捷,然后利用电动推杆16可以带动调高板17沿第一定位柱18移动,从而带动调高柱19同向移动,进而带动放置板20等结构同向移动,可以调节固定检测探头2和移动检测探头12的高度,然后利用驱动组件可以带动双向螺纹柱25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移动板24沿第二定位柱22相背或相向移动,从而调节支撑柱26的倾斜角度,便于对放置板20等结构的高度进行进一步的调节,进而对固定检测探头2和移动检测探头12的高度进行进一步的调节,可以对不同高度的建筑混凝土进行检测,扩大检测设备的适用范围。
38.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如图6所示,驱动组件包括防护壳体28、第一单轴电机29、第一链轮30、第二链条31和第二链轮32,防护壳体28固接于放置板20顶部,防护壳体28内腔侧壁固接有第一单轴电机29,第一单轴电机29的输出端固接第一链轮30,第一链轮30侧面啮合连接第二链条31,第二链条31啮合连接于第二链轮32侧面,且第一链轮30和第二链轮32一侧均固接有双向螺纹柱25,第一辅助板21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转动孔,双向螺纹柱25一端贯穿转动孔并转动连接于第二辅助板23一侧,在使用时,第一单轴电机29可以带动第一链轮30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链条3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链轮32转动,第一链轮30和第二链轮32转动时可以带动两侧的双向螺纹柱25同时转动。
39.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支撑板13顶部固接有四个呈矩形结构分布的第一定位柱18,调高板17开设有四个呈矩形结构分布的定位孔,第一定位柱18底端贯穿定位孔并固接于固定壳体15内腔顶部,第一定位柱18可以对调高板17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固定壳体15顶面开设有预设口,调高柱19顶端贯穿预设口并延伸至固定壳体15上方。
40.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双向螺纹柱25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移动板24,移动板24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26,安装架27包括中心柱和中心板,且中心柱两端均固接有中心板,且中心柱表面与支撑柱26滑动连接,通过中心柱使支撑柱26可以转动,支撑柱26两端均开设有预设孔,中心柱一端贯穿预设孔并延伸至支撑柱26一侧。
41.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观看结构,观看结构包括固定板33、侧板34、第二单轴电机35、转动轴36、转动板37和检测主机组件38,固定板33与动力组件连接,固定板33顶部固接有侧板34,侧板34一侧固接有第二单轴电机35,第二单轴电机35的输出端固接转动轴36,转动轴36表面固接转动板37,转动板37固接于检测主机组件38一侧。
4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看结构可以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显示,且可以调节观看结构的高度和角度,便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增加检测设备的实用性,便于检测设备的使用,在使用时,通过检测主机组件38可以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显示,在使用检测主机组件38时,通过动力组件可以带动固定板33移动,从而带动侧板34等结构同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检测主机组件38同向移动,可以调节检测主机组件38的高度,然后利用第二单轴电机35可以带动转动轴36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板37转动,进而带动检测主机组件38转动,可
以调节检测主机组件38的角度,便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
43.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固定板33顶部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侧板34,且其中一个侧板34一侧固接有第二单轴电机35,安装有第二单轴电机35的侧板34开设有连通孔,转动板37开设有固定孔,转动轴36一端贯穿连通孔和固定孔并转动连接于另一个侧板34一侧,侧板34可以对第二单轴电机35和转动轴36等结构进行支撑。
44.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如图3和图10所示,动力组件包括支撑壳体39、第三单轴电机40、左链轮41、第三链条42、右链轮43、第二单向螺纹柱44、安装柱45和定位板46,支撑壳体39固接于支撑板13顶部,支撑壳体39内腔处设置有第三单轴电机40,第三单轴电机40固接于支撑板13顶部,第三单轴电机40的输出端固接左链轮41,左链轮41侧面啮合连接第三链条42,第三链条42啮合连接于右链轮43草莓胺,左链轮41和右链轮43顶部均固接有第二单向螺纹柱44,第二单向螺纹柱44表面与固定板33螺纹连接,固定板33滑动连接于安装柱45表面,安装柱45固接于支撑板13顶部,安装柱45顶端固接于定位板46底部,在使用时,第三单轴电机40可以带动左链轮41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链条42转动,进而带动右链轮43转动,左链轮41和右链轮43转动时可以带动两侧的第二单向螺纹柱44转动,第二单向螺纹柱44转动时可以带动固定板33沿安装柱45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板33和检测主机组件38等结构移动,从而调节检测主机组件38的高度,便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扩大检测设备的适用范围。
45.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10所示,支撑板13上方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定位板46,且两个定位板46底部均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安装柱45,定位板46可以对固定板3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固定板33开设有四个呈矩形结构分布的安装孔,安装柱45底端贯穿安装孔并固接于支撑板13顶部。
4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7.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