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规划用监测装置及参数化规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37065发布日期:2022-07-30 01:1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规划用监测装置及参数化规划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规划用监测装置及参数化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2.建筑规划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使用多次城市建设中所获得的参数来进行参数化的运算,从而代替人工来对城市中的建筑进行规划的参数化规划方式,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3.其中,景区的规划属于建筑规划的一种,在对景区进行规划时,由于未开化的景区其自然条件相较于城市稍恶劣,而景区的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与垃圾不免会对景区中的野生动物造成影响,但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域不规律,同时景区环境的分布也不如城市规则,各类变量较多,因此需要监测人员长时间且多次对野外的环境进行监测,效率较低,且较为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表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规划用监测装置及参数化规划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景区建筑规划需要浪费较多的人力,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建筑规划用监测装置,包括支撑部、设于支撑部表面的电源部、设于支撑部上且能够对环境信息进行采样的采样部,所述电源部包括蓄电组件和与蓄电组件相连的发电组件,所述采样部包括全景影像采集组件、收音组件与建筑测试组件,所述全景影像采集组件与收音组件均与蓄电组件相连。
7.支撑柱体的内部设有腔室,所述蓄电组件装设于该腔室的内部,所述腔室的内部还设有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通过电线与全景影像采集组件与收音组件相连,且主控模块的表面还设有信号收发模块,支撑柱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盘,所述固定盘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于支撑底盘的底部。
8.限位壳的顶部设有测试样品,所述测试样品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于限位壳的顶部,测试样品可为各类木质、混凝土、钢制材料制成的条状物体,以便于判断不同材质在景区内所受的风化或动植物影响。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底盘与支撑柱体,所述支撑底盘的中心处设有以供支撑柱体穿过的通孔,以便于设备整体的拆装与运输。
11.进一步的,所述建筑测试组件包括套接于支撑柱体表面的限位壳,且限位壳的内部通过扭簧结构缠绕有一卷标记带,所述标记带的表面均匀设有若干信号识别标记,支撑柱体的表面设有以供限位壳装入的卡槽,且支撑柱体的底端延伸至支撑底盘的下方并逐渐收拢形成圆锥状结构,标记带远离限位壳的一端与限位壳的表面设有能够让标记带的一端
活动安装在限位壳表面上的固定件。
12.进一步的,所述发电组件为太阳能电池板,且发电组件的顶端与底端均通过铰链铰接有固定板,靠近发电组件下端的固定板通过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于支撑底盘的表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4.1.本发明通过所设的采样部配合现场测量的点位,从而能够代替人工,由全景影像采集组件与收音组件将外界环境与动物的活动轨迹拍摄下来,将人工监测对野外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采集到足够准确的景区信息,从而能够在后续规划中野生动物的生存区域与景区之间形成一个较好的平衡,同时,也能够对环境的变化进行记录,由测试样品来判断环境对建筑所需的不同材质造成的影响,得出准确的数据以适应景区较为多变的规划需求。
15.2.本发明通过所设的标记带,能够在景区的规划计划中,选取有普遍代表性建筑模型,并通过标记带将建筑整体的占地场所圈起来,方便后续更为直观的对建筑所在地的环境与动物进行判断,同时,操作者也能够在后续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来更好的判断建筑在实际场地中的观感,相较于理想建模更有参考价值,能够更为准确的对规划数据进行调整,保证后续规划过程中记录数据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种建筑规划用监测装置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采样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0.1、支撑部;101、支撑底盘;102、支撑柱体;103、固定盘;2、电源部;201、蓄电组件;202、发电组件;3、采样部;301、全景影像采集组件;302、收音组件;303、建筑测试组件;3031、限位壳;3032、测试样品;3033、标记带;4、主控模块;5、信号收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23.实施例1:
24.请参阅图1-3,一种建筑规划用监测装置,包括支撑部1、设于支撑部1表面的电源部2、设于支撑部1上且能够对环境信息进行采样的采样部3,电源部2包括蓄电组件201和与蓄电组件201相连的发电组件202,采样部3包括全景影像采集组件301、收音组件302与建筑测试组件303,全景影像采集组件301与收音组件302均与蓄电组件201相连。
25.支撑部1包括支撑底盘101与支撑柱体102,支撑底盘101的中心处设有以供支撑柱体102穿过的通孔。
26.进一步的,支撑柱体102的内部设有腔室,蓄电组件201装设于该腔室的内部,腔室的内部还设有主控模块4,主控模块4通过电线与全景影像采集组件301与收音组件302相连,且主控模块4的表面还设有信号收发模块5,支撑柱体1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盘103,固定盘103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于支撑底盘101的底部。
27.建筑测试组件303包括套接于支撑柱体102表面的限位壳3031,限位壳3031的顶部设有测试样品3032,测试样品3032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于限位壳3031的顶部,测试样品3032可为各类木质、混凝土、钢制材料制成的条状物体,以便于判断不同材质在景区内所受的风化或动植物影响。
28.所设的采样部3配合现场测量的点位,能够代替人工,由全景影像采集组件301与收音组件302将外界环境与动物的活动轨迹拍摄下来,将人工监测对野外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采集到足够准确的景区信息,从而能够在后续规划中野生动物的生存区域与景区之间形成一个较好的平衡,同时,也能够对环境的变化进行记录,由测试样品3032来判断环境对建筑所需的不同材质造成的影响,得出准确的数据以适应景区较为多变的规划需求。
29.实施例2:
30.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支撑部1包括支撑底盘101与支撑柱体102,支撑底盘101的中心处设有以供支撑柱体102穿过的通孔,以便于设备整体的拆装与运输,限位壳3031的内部通过扭簧结构缠绕有一卷标记带3033,标记带3033的表面均匀设有若干信号识别标记。
3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建筑测试组件303包括套接于支撑柱体102表面的限位壳3031,且限位壳3031的内部通过扭簧结构缠绕有一卷标记带3033,标记带3033的表面均匀设有若干信号识别标记,支撑柱体102的表面设有以供限位壳3031装入的卡槽,且支撑柱体102的底端延伸至支撑底盘101的下方并逐渐收拢形成圆锥状结构,标记带3033远离限位壳3031的一端与限位壳3031的表面设有能够让标记带3033的一端活动安装在限位壳3031表面上的固定件。
32.本发明通过所设的标记带3033,能够在景区的规划计划中,选取有普遍代表性建筑模型,并通过标记带3033将建筑整体的占地场所圈起来,方便后续更为直观的对建筑所在地的环境与动物进行判断,同时,操作者也能够在后续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来更好的判断建筑在实际场地中的观感,相较于理想建模更有参考价值,能够更为准确的对规划数据进行调整,保证后续规划过程中记录数据的有效性。
33.实施例3:
34.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的发电组件202为太阳能电池板,且发电组件202的顶端与底端均通过铰链铰接有固定板203,靠近发电组件202下端的固定板203通过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于支撑底盘101的表面。
35.通过所设的滑块滑轨结构,能够配合固定板203来对发电组件202的倾斜度进行调节,起到防风作用的同时,也能够顾及到太阳光的覆盖面积,充分的适应景区内的自然环境,同时,滑轨与滑块上也可连接一个密封胶布,以防止外界杂物掉入滑轨中,影响其使用寿命。
36.建筑参数化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7.步骤一:确定需要规划的景区位置,将景区中野外环境相同的区域分为一类,由相
关的勘察人员携带足够数量的监测装置至多处划分好的区域;
38.步骤二:确定需要监测的范围,并通过测量确定监测装置需固定的点位;
39.步骤三:将支撑柱体102插入支撑底盘101并在固定盘103拧上螺丝固定,随后将监测装置整体插入至景区的土地上,随后将限位壳3031中的标记带3033抽出,将各个监测装置整体相互连接起来,并环绕待测点拍摄下记录的视频;
40.步骤四:启动监测装置整体内部的全景影像采集组件301与收音组件302,自动对外界的影像与声音信息进行记录,操作者通过随身携带确定功能正常后即可离场;
41.步骤五:全景影像采集组件301将四周环境进行记录,再由主控模块4对拍摄影像中的动物活动情况进行分析与记录,测试样品3032也在环境的作用下逐渐产生变化;
42.步骤六:到达指定的期限,信号收发模块5发出信号提醒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回到监测地,取回监测装置,调取内部资料,对环境的变化情况与动物活动情况进行分析;
43.步骤七:工作人员根据测试样品3032的情况计算出材质的老化程度,判断设于景区的建筑采用何种材质更为合适,随后结合环境变化资料、动物活动资料与建筑材质来设计建筑模型;
44.步骤八:工作人员通过ar技术将建筑模型在标记带3033上标记的基础上加入至拍摄的视频中,观察最终效果;
45.步骤九:确定最终效果,由监测点建筑的规划设计确定出同类型区域中其他位置的建筑规划;
46.步骤十:综合全部区域的规划信息,完成对整片景区的建筑规划。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