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链运输过程智能样本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36503发布日期:2022-08-31 08:5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链运输过程智能样本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冷链运输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链运输过程智能样本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2.现行趋势下,冷链运输产品的安全管理应当得到重视,理由在于,在诸多的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实践过程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各类变异毒株公开的性质表明,其易于附着光滑表面,且在冷链包装物中能够检测到病毒载量未下降的、具有传播性的活体病毒标准指南中《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也给出了明确规定: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当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运输冷链食品过程中严禁开箱、倒货,确有必要开箱、倒货的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消毒。而后,《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两大指南,对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销售过程的消毒制定了详细的准则。
3.现行方式中,冷链运输仍然是保证物资供应的主要形式,尤其是肉类或者肉类半成品食品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的保障物资,而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当冷链运输车中的该类货品如果受到各类病毒的污染,如不打开,很难判断和检测;而打开则存在感染转运人员或者污染转运区域的问题,会造成更大的损害,显然面对经济生活和疫情的抗击,目前对于冷链运输的检测不仅具有风险性,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冷链运输食品的检测问题,至少能够提供预判,以便进行相应的、有效的、及时的处理和处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于冷链运输安全缺乏有效检测技术手段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冷链运输过程智能样本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6.一种冷链运输过程智能样本采样装置,应用于具有制冷系统的冷链运输车,包括:
7.气流循环组件,其能够在冷链运输车箱输送常温的循环风,以使得位于所述冷链运输车箱内的冷鲜包装体在所述常温循环风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冷鲜包装体自身的表面凝结出冰霜;
8.多个智能取样单元,布置在所述冷链运输车箱内壁的两侧,并与冷链运输箱内壁两侧的保温结构构成内壁组成;
9.所述智能取样单元能够执行一取样动作,该取样动作包括:
10.通过一取样机构先接触所述冷鲜包装体侧面,且接保持接触所述冷鲜包装体侧面时,能够在所述冷鲜包装体纵向方向移动一预设距离,以使得部分冰霜能够由所述取样机构被输送至一收集组件上;
11.负压收集组件,其能够连接所述冷链运输车箱一侧的多个所述智能取样单元,已
将破碎的冰霜收集并输送至所述冷链运输车外的一样品容器组件中,所述样品容器组件能够将破碎冰霜融化后的样品输送至取样设备的检测端。
12.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循环组件包括:
13.多个横向软管,在所述冷链运输车箱的长度方向布置呈排或者呈列布置,以使得冷鲜包装体布置在由多个所述横向软管形成的送风空间内;
14.所述横向软管的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输气口;
15.所述横向软管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冷链运输车箱内壁两侧设置的软管连接部上;
16.所述管连接部上布置有阶梯环结构,所述阶梯环结构用于涨接所述横向软管的内周;
17.其中,所述横向软管布置在所述冷鲜包装体排与排之间的间隙处。
18.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循环组件还包括:
19.主送气管,自所述冷链运输车箱的一角布置其起点,所述主送气管的第一端连通至所述冷链运输车箱外,并连接有送气风机;
20.所述主送气管的第二端连接有多个支路送气软管,每一个所述支路送气软管连接一横排的多个所述横向软管;
21.还包括有一与所述冷链运输车箱内连通的通气阀。
22.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循环组件包括:
23.所述冷链运输车箱形成有一空气夹层;
24.多个输气口设置在所述空气夹层上,并连通至所述链运输车箱内;
25.主送气管,其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冷链运输车箱外,并连接有送气风机;
26.所述主送气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空气夹层;
27.还包括有一与所述冷链运输车箱内连通的通气阀。
28.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样机构能够沿预设的l形状的轨迹移动,并预制在一保温结构块上;
29.所述取样机构包括:
30.固定座;
31.横向滑动块,其轨接在所述固定座上,且能够在所述固定座横向方向上移动;
32.纵向滑动块,其设置在自所述横向滑动块第一端开设的滑槽中;
33.气缸座,其连接所述固定座,且所述气缸座上铰链连接一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一连接块;
34.所述横向滑动块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u型轴孔;
35.动作轴,其穿过两个所述轴孔,所述连接块连接在所述动作轴上,并位于两组所述轴孔之间;
36.动作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限位盘,两个所述限位盘的直径大于所述取样轮滑槽的宽度;以及
37.一安装在所述纵向滑动块上方的取样轮部。
38.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样轮部包括:
39.轮体,其由一电机驱动其转动;
40.所述轮体自其外周向其中心开设有呈逐渐收束的取样轮槽;
41.到位检测单元,其用以在所述驱动气缸动作时识别所述轮体是否自预设的l 形状的轨迹的一端到该轨迹的另一端。
42.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组件包括:
43.收集槽,其与所述轮体相邻布置,并位于具有所述驱动气缸的一侧;
44.所述收集槽逐渐收束连接一收集管;
45.所述收集管穿过冷链运输车箱并位于所述冷链运输车箱之外的一端连接有收集主管;
46.所述收集主管的下游设置有一管路负压风机。
47.进一步地,一个所述收集主管能够连接位于一列上的多个所述收集管;
48.样品汇集管,其连接位于所述所述冷链运输车箱一侧的多个所述收集主管。
49.进一步地,所述样品容器组件包括:
50.容器本体,其固定在所述冷链运输车箱的外壁的下端,且所述容器本体能够沿冷链运输车箱的长度方向布置;
51.样品吸入泵,其架设在所述容器本体上;
52.所述样品吸入泵的出液端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能够连通至取样设备的样品容器内。
53.另外,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冷链运输过程智能样本采样装置的采样方法,包括:
54.步骤1,基于具有制冷系统的冷链运输车的冷链运输箱作为智能采样的基本单元,目的在于对于冷鲜包装体的外表位置作为取样位置;
55.将取样标的设定为冷鲜包装体的外表的凝结的冰霜;
56.步骤2,在所述冷链运输箱内构建一以常温温度建立的循环风,作为所述冷鲜包装体外表能够可控的产生冰霜;
57.步骤3,通过一取样机构先接触所述冷鲜包装体侧面,且接保持接触所述冷鲜包装体侧面时,能够在所述冷鲜包装体纵向方向移动一预设距离,以使得部分冰霜能够由所述取样机构被输送至一收集组件上;
58.负压收集组件,其能够连接所述冷链运输车箱一侧的多个所述智能取样单元,已将破碎的冰霜收集并输送至所述冷链运输车外的一样品容器组件中,所述样品容器组件能够将破碎冰霜融化后的样品输送至取样设备的检测端;
59.步骤4,破碎冰霜融化后的样品为取样液,基于取样设备的检测端为取样液检测获取检测参数。
60.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61.通过一取样机构先接触冷鲜包装体侧面,且接保持接触冷鲜包装体侧面时,能够在冷鲜包装体2纵向方向移动一预设距离,以使得部分冰霜能够由取样机构被输送至一收集组件上;负压收集组件,其能够连接冷链运输车箱一侧的多个智能取样单元,已将破碎的冰霜收集并输送至冷链运输车外的一样品容器组件中,样品容器组件能够将破碎冰霜融化后的样品输送至取样设备的检测端;如此,通过本技术方案即可获取检测的样本,取样设备的检测端可以理解为一个取样容器,实现对冷链运输车进行检测,在冷链运输车外拿到检测样本,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的安全防范。整个取样过程实现无人化操作、且能够对于冷鲜
包装体进行有效取样,规避初期风险。
附图说明
6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63.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64.图2为本发明的气流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5.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气流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6.图4为本发明的收集主管的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67.图5为本发明的智能取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68.图6为本发明的取样机构2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69.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气流循环组件的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70.图8为本发明的横向软管的连接方式的一则实施例;
71.图9为本发明的到位检测的说明示意图;
72.图10为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车的示意图;
73.图11为本发明的样品容器组件的一则实施例。
74.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75.冷鲜包装体2、冷链运输车3、气流循环组件10、冷链运输车箱1、智能取样单元100;
76.取样机构20、收集组件30、负压收集组件40、样品容器组件(50)
77.横向软管101、送风空间102、输气口103、软管连接部104;
78.主送气管110、送气风机111、支路送气软管112、通气阀1002;
79.空气夹层1001;
80.保温结构块6、固定座21、横向滑动块22、纵向滑动块23、气缸座24、连接块26、u型轴孔201、动作轴202、限位盘203、取样轮滑槽230、取样轮部200、轮体210、取样轮槽212;
81.收集槽31、收集管32、管路负压风机35、样品汇集管34、收集主管33;
82.容器本体51、样品吸入泵52、输送管53。
具体实施方式
8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以当前视图中“左侧”为“第一端”,“右侧”为“第二端”,“上侧”为“第一端”,“下侧”为“第二端”,如此描述的目的在于清楚的表达该技术方案,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
84.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于冷链运输安全缺乏有效检测技术手段的技术问题,具体地,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对于冷链运输过程中,从始发地到达目的地后,目的地的接收能够在开仓转运前得到一个较为精确的信息,即本次冷链运输车箱1是否存在污染风险,而本技术方案的检测,则更加侧重与对于 2019-ncov检测的样本获取,因此提出的技术方案为,请参阅附图10、附图1所示,一种冷链运输过程智能样本采样装置,应用于具有制冷系统的冷链运输车3,应当说明的是,其他冷链运输交通工具本技术方案仍然具有适应
性,具体地,包括:气流循环组件10,气流循环组件10能够在冷链运输车箱1输送常温的循环风,以使得位于冷链运输车箱1内的冷鲜包装体2在常温循环风的作用下,使得冷鲜包装体2自身的表面凝结出冰霜;具体的原理是:针对2019-ncov在得到共识下,确认其容易附着光滑表面,且在低温时的特性,以及大量的获取到 2019-ncov在外包装上,即冷鲜包装体2表面,而并非存在于或者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其存在于冷鲜食品,如肉类、冷鲜的本体之中表明,冷鲜包装体2表面是控制、防范风险的重点,冷鲜包装体2自身的表面凝结出冰霜第一方面提供了粗糙度,笔者依据现有对于2019-ncov的性质所达成的共识认为,这样可以降低其附着概率,并不意味着有效防范,而对于取样而言,凝结的薄层冰霜(即出霜) 显然可作为最佳的实时监测样本和开仓转运前的取样样本,作为检测标地;利用现有的冷链运输车3制冷,配合气流循环组件10获取的自然风实现一个常温,常温具体指外界环境温度下,这样的温差可使得冷鲜包装体2在需要被检测时,即到达目的地之后通过人为的方式间接获取检测样本;为此,配备了多个智能取样单元100,布置在冷链运输车箱1内壁的两侧,并与冷链运输箱1内壁两侧的保温结构4构成内壁组成;智能取样单元100能够执行一取样动作,该取样动作包括:
85.通过一取样机构20先接触冷鲜包装体2侧面,且接保持接触冷鲜包装体2侧面时,能够在冷鲜包装体2纵向方向移动一预设距离,以使得部分冰霜能够由取样机构20被输送至一收集组件30上;负压收集组件40,其能够连接冷链运输车箱1一侧的多个智能取样单元100,已将破碎的冰霜收集并输送至冷链运输车3外的一样品容器组件50中,样品容器组件50能够将破碎冰霜融化后的样品输送至取样设备的检测端;如此,通过本技术方案即可获取检测的样本,取样设备的检测端可以理解为一个取样容器,实现对冷链运输车3进行检测,在冷链运输车 3外拿到检测样本,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的安全防范。整个取样过程实现无人化操作、且能够对于冷鲜包装体进行有效取样,规避初期风险。
86.实施例1,请参阅图2所示,气流循环组件10包括:多个横向软管101,在冷链运输车箱1的长度方向布置呈排或者呈列布置,以使得冷鲜包装体2布置在由多个横向软管101形成的送风空间102内;横向软管101的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输气口103;横向软管101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冷链运输车箱1内壁两侧设置的软管连接部104上;参阅附图8所示,管连接部104上布置有阶梯环结构,阶梯环结构用于涨接横向软管101的内周;其中,横向软管101布置在冷鲜包装体2排与排之间的间隙处;横向软管101的材质依据现有技术中的低温专用软管既能实现,抗低温可达到零下70度,对于本技术方案完全适用。
87.实施例1中,请参阅附图7所示,并结合附图2所示,气流循环组件10还包括:主送气管110,自冷链运输车箱1的一角布置其起点,主送气管110的第一端连通至冷链运输车箱1外,并连接有送气风机111;主送气管110的第二端连接有多个支路送气软管112,每一个支路送气软管112连接一横排的多个横向软管101;还包括有一与冷链运输车箱1内连通的通气阀1002,部分冷链运输车箱1自行设计有通气阀1002;
88.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1中涉及上述排布、布置的目的在于,在货品密集、冷鲜包装体2多的情况下,为了使得空间更大,能够达到接近满载,降低人工布置的时间而进行的适应性的设计,实际上,在配合车箱自带的制冷空调的循环作用下,实际上仅在冷链运输车箱1提供多个可流动的气流,即可起到循环风的目的,为此,请参阅附图3,即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
89.实施例2中,请参阅附图3所示,气流循环组件10包括:冷链运输车箱1形成有一空气夹层1001;多个输气口103设置在空气夹层1001上,并连通至链运输车箱1内;主送气管110,其第二端连通至冷链运输车箱1外,并连接有送气风机111;主送气管110的第一端连通空气夹层1001;还包括有一与冷链运输车箱1内连通的通气阀1002;空气夹层1001在保温层之外,车箱壳体1之内,如此布置可更为简便,但对于最大装载空间则由一定影响,即输气口103需要延伸到冷链运输车箱1内一部分。
9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的取样机构200,1-3以及附图5、6所示,取样机构20能够沿预设的l形状的轨迹移动,即一个向前、在向上的动作,相当于剐蹭冷鲜包装体2侧面,且其预制在一保温结构块6上,保温结构块6与现有的保温结构4组合形成整个保温的内壁;
91.具体地,取样机构20包括:固定座21;横向滑动块22,其轨接在固定座21 上,且能够在固定座21横向方向上移动;纵向滑动块23,其设置在自横向滑动块22第一端开设的滑槽230中;气缸座24,其连接固定座21,且气缸座24上铰链连接一驱动气缸25,驱动气缸25的输出端连接一连接块26;横向滑动块2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u型轴孔201;动作轴202,其穿过两个轴孔201,连接块26连接在动作轴202上,并位于两组轴孔201之间;动作轴20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限位盘203,两个限位盘203的直径大于取样轮滑槽230的宽度;以及一安装在纵向滑动块22上方的取样轮部200。
92.请参阅图1-11所示,取样轮部200包括:轮体210,其由一电机211驱动其转动;轮体210自其外周向其中心开设有呈逐渐收束的取样轮槽212;
93.需要说明的是:轮体210的轴心需要偏离纵向滑动块23一段距离,如此,可在纵向滑动块23的顶板上架设电机211,如附图5中所示;
94.具体的工作原理,请参阅附图5、6,驱动气缸24动作,使得纵向滑动块23 沿着u型轴孔201的长度方向移动,后纵向滑动块23沿着滑槽230向上移动,完成呈向前,再向上的l形的动作,此时取样轮部200剐蹭冷鲜包装体2;
95.轮体210需要在一特定时机转动,在剐蹭时带出冰霜至取样轮槽212;
96.这个时机在于,通过到位检测单元60,其用以在驱动气缸24动作时识别轮体210是否自预设的l形状的轨迹的一端到该轨迹的另一端。
97.到位检测单元60包括:固定座21上开设有检测孔62;
98.固定座21下设置检测元件,可以是光耦检测或者激光测距检测;
99.以激光测距检测为例进行说明,测距仪61检测到一个检测孔62由轨接滑动过来的横向滑动块22,测距仪61获取到检测距离,该距离为测距仪61至横向滑动块22底部的距离,此时如附图9提供的实施例即可说明,检测到位,测距仪61 发送测距信号,数据处理模块将检测数据对比,发出到位信号,通过一执行器将电机211驱动;显然,可实施两组测距,以此原理反之识别检测未到位。
100.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3、5所示,收集组件30包括:收集槽31,其与轮体210相邻布置,并位于具有驱动气缸24的一侧;收集槽31逐渐收束连接一收集管32;收集管32穿过冷链运输车箱1并位于冷链运输车箱1之外的一端连接有收集主管33;收集主管33的下游设置有一管路负压风机35,收集管 32上可设置一个呼吸阀36,平衡系统压力,使得取样顺利。
101.管路负压风机35实际上可能受到冰霜碎片的冲击,但是由于“出霜”很薄,融化较快,基本以水汽的方式输送,影响较小。
102.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示,一个收集主管33能够连接位于一列上的多个收集管32;样品汇集管34,其连接位于冷链运输车箱1一侧的多个收集主管33。
103.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参阅图1-11所示,样品容器组件50包括:容器本体51,其固定在冷链运输车箱1的外壁的下端,且容器本体51能够沿冷链运输车箱1的长度方向布置;样品吸入泵52,其架设在容器本体51上;样品吸入泵52的出液端连接有输送管53,输送管53能够连通至取样设备的样品容器内。
104.另外,本技术一种冷链运输过程智能样本采样装置的采样方法,包括:
105.步骤1,基于具有制冷系统的冷链运输车3的冷链运输箱1作为智能采样的基本单元,目的在于对于冷鲜包装体2的外表位置作为取样位置;
106.将取样标的设定为冷鲜包装体2的外表的凝结的冰霜;
107.步骤2,在冷链运输箱1内构建一以常温温度建立的循环风,作为冷鲜包装体2外表能够可控的产生冰霜;
108.步骤3,通过一取样机构20先接触冷鲜包装体2侧面,且接保持接触冷鲜包装体2侧面时,能够在冷鲜包装体2纵向方向移动一预设距离,以使得部分冰霜能够由取样机构20被输送至一收集组件30上;
109.负压收集组件40,其能够连接冷链运输车箱1一侧的多个智能取样单元100,已将破碎的冰霜收集并输送至冷链运输车3外的一样品容器组件50中,样品容器组件50能够将破碎冰霜融化后的样品输送至取样设备的检测端;
110.步骤4,破碎冰霜融化后的样品为取样液,基于取样设备的检测端为取样液检测获取检测参数。
111.另外,请参阅附图11,具体地包括容器本体51、样品吸入泵52、输送管53;输送管53上设计一取样阀,输送管53的取样端部设计呈u型。
112.综上所述,本技术。
11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