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46569发布日期:2022-07-05 23: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 接收下发的差分数据请求;s2. 根据步骤s1接收到的请求,生成rdss差分数据;s3. 对不同卫星频点及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压缩;s4. 进行组帧,并计算当前观测量时刻的差分数据包长度;s5. 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s6. 根据步骤s5选定发送方式,完成本时刻差分数据的播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的进行组帧,具体为以同步头信息、通信数据类型信息、数据总长度信息、数据信息和校验信息进行组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行组帧,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组帧: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组帧的帧结构:一帧通信帧包括同步头sync字段、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数据总长度len字段、数据data字段和校验crc24q字段;同步头sync字段作为通信帧的同步头;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数据总长度len字段用于表示通信帧中数据字段的长度;数据data字段用于放置需要发送的数据内容;校验crc24q字段用于进行通信帧的校验;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不同的通信数据类型;通信数据类型包括msg1、msg2、msg3、msg4和msg5;msg1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id和基站的ecef坐标;msg2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和载噪比;msg3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msg4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和载噪比;msg5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载噪比;msg1数据包括:参考站id、x坐标、y坐标、z坐标和rsv保留字段;msg2数据、msg3数据和msg4数据均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信号id和信号精确伪距;msg2数据还包括信号精确相位和信号载噪比;msg3数据还包括信号精确相位;msg4数据还包括信号载噪比;msg5数据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信号id和信号载噪比;同步标志字段为参考字段,比例因子为1;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当前时刻是否为最后一条;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的比例因子为1ms,有效范围0ms~254ms;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的比例因子为2-10
ms,有效范围0ms~(1~2-10
)ms;信号精确伪距的比例因子为2-24
ms,有效范围-(2-10
~2-24
) ms~(2-10
~2-24
)ms;信号精确相位的比例因子为2-29
ms,有效范围-(2-8
~2-29
)ms~(2-8
~2-29
)ms;信号载噪比的比例因子为1,有效范围0~63;系统id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于不同的导航系统;信号id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于某一导航系统中的不同的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
的计算当前观测量时刻的差分数据包长度,具体为根据组成的通信帧中通信数据的类型,具体计算对应组成的通信帧的数据包长度;具体为采用如下算式计算数据包长度: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1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64+128 bit;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2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47) bit;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3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41) bit;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4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25) bit;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5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64+56+卫星个数*(10+信号个数*10) bit。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的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为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采用如下规则选定发送方式: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且所有的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均小于或等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错峰发送;具体为判定所有的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重要程度,并将重要程度大于或等于重要度设定值的数据帧每次都进行发送,而将重要程度小于重要度设定值的数据帧每个若干次发送一次;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且任意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分包发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 根据当前能够观测到的卫星数据,选定应用场景:b. 根据步骤a选定的应用场景和差分数据的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根据当前能够观测到的卫星数据,选定应用场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若当前时刻,北斗系统能够观测到24颗卫星,其中8颗星播发2个频点信号,另外16颗星播发5个频点信号;同时,gps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5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lonass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2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alileo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3个频点的观测量;则选定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若当前时刻,北斗系统能够观测到24颗卫星,其中8颗星播发2个频点信号,另外16颗星播发8个频点信号;同时,gps系统能够观测到16颗星且各有5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lonass系统能够观测到12颗星且各有2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alileo系统能够观测到12颗星且各有3个频点的观测量;则选定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根据步骤a选定的应用场景和差分数据的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
骤:若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则采用如下方式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若要求进行rtk+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或者msg1+msg3+msg5数据;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则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3+msg5数据,则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若要求进行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4数据,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若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则采用如下方式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若要求进行rtk+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或者msg1+msg3+msg5数据;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则发送方式为分包发送;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3+msg5数据,则发送方式为错峰发送;若要求进行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4数据,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包括接收下发的差分数据请求;生成RDSS差分数据;对不同卫星频点及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压缩;组帧并计算当前观测量时刻的差分数据包长度;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完成本时刻差分数据的播发。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通过创新的数据组帧方式和数据发送方式,不仅实现了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保证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而且可靠性更高,实施性更好,更加简单方便。单方便。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夏晓玲 李道坚 蒋云翔 王文艺 刘东昀 凌德智 刘勇 陈宇 易新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金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7
技术公布日:2022/7/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