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4388发布日期:2022-09-24 03:0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5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5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地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在“安全第一”的时代背景下,地质灾害监测等需求被快速催生,然而,地质灾害的风险存在隐蔽性,很难通过人力开展大规模有效排查,随着雷达遥感卫星技术的不断成熟,通过雷达遥感来监测地质灾害的方案,成为大规模风险排查的新选择。
3.如中国专利cn215335341u所公开的一种地质监测装置,地质监测装置能够对山体滑坡进行监测,降低山体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然而在其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4.由于地质灾害发生时会出现落石和滑坡等不确定现象,会对雷达控制装置和雷达监测器造成损坏,保护效果差且不能及时进行保护,会影响雷达控制装置和雷达监测器的监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5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机箱装置,所述电机机箱装置的顶部设置有防护装置。
7.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框,所述移动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板,所述齿轮板的一侧啮合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远离转动齿轮的一侧与装置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齿轮的另一侧设置有转动盘,所述中心轴贯穿转动盘的内部,所述转动盘的内部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转动盘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滑动柱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贯穿孔的大小与滑动杆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滑动杆的外壁套接有套接块,所述套接块的一侧外壁与装置本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远离滑动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一侧外壁与装置本体的内壁滑动连接。
8.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通过辅助固定,将地栓和插杆插入地下进行固定,装置整体稳定性更好且提高雷达监测器监测时的监测效果,因此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同时提出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底槽,所述电机机箱装置贯穿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电机机箱装置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转动螺杆的一侧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内部开设有螺纹
孔,且螺纹孔的大小小于限位块的大小,所述螺纹块的内部贯穿有横杆,所述底槽的大小与横杆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横杆的外壁套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底部开设有凹型槽,所述底槽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贯穿梯形块的内部,所述斜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梯形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梯形块的底部外壁与螺纹块的底部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地栓。
9.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雷达控制装置。
10.优选的,所述雷达控制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雷达监测器。
11.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前端外壁设置有处理器显示屏。
12.优选的,所述移动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与雷达控制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雷达监测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雷达信号接收模块,所述雷达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信号处理器。
14.优选的,所述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信号存储模块,所述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g通信模块,所述g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警报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显示屏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提供一种5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通过启动移动气缸,则通过移动气缸移动时带动移动框向下移动,即齿轮板向下移动,齿轮板向下移动时转动齿轮同时移动,即图5中,转动齿轮为顺时针转动,转动齿轮顺时针转动时转动盘同方向转动,则弧形孔的位置随之转动,滑动柱沿着弧形孔的内壁滑动,如图6中,由于图6是图5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则图中转动盘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弧形孔转动并带动滑动柱移动时,滑动柱向靠近转动盘中心的一侧靠近,即滑动杆沿着套接块的内壁滑动,移动杆带动防护板移动,两个防护板移动时相互靠近,实现对雷达控制装置和雷达监测器的安全防护,避免产生地质灾害时落石等外物砸坏雷达控制装置和雷达监测器,保护效果更好更及时,提高雷达控制装置和雷达监测器的监测效果和使用寿命。
17.2、本发明提供一种5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通过电机机箱装置运行时带动转动螺杆转动,则螺纹块随之向下移动,横杆与螺纹块同步下移,且横杆下移的过程中,梯形块向下移动并沿着斜杆的外壁滑动,梯形块移动时地栓和插杆同步向下移动并逐渐插入地面,且螺纹块底部的地栓也向下移动至插入地面,地栓与插杆起到对装置整体进行辅助固定的作用,避免滚轮滑动造成装置整体的滑动,不会影响雷达监测器监测时的稳定性,监测效果更好。
18.3、本发明提供一种5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通过移动气缸移动时带动移动框向下移动,则顶板同步向下移动,其移动过程中带动顶部的雷达控制装置和雷达监测器移动,则两个防护板相互靠近的同时对向下移动的雷达控制装置和雷达监测器进行安全防护,方便收纳的同时防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20.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22.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方向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25.图6为本发明的防护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立体图;
26.图7为本发明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的结构系统框图。
28.图中:1、装置本体;2、电机机箱装置;3、防护装置;301、移动气缸;302、移动框;303、齿轮板;304、转动齿轮;305、中心轴;306、转动盘;307、弧形孔;308、滑动柱;309、贯穿孔;310、滑动杆;311、套接块;312、移动杆;313、防护板;314、顶板;4、雷达控制装置;5、雷达监测器;6、底槽;7、处理器显示屏;8、转动螺杆;9、限位块;10、螺纹块;11、横杆;12、梯形块;13、凹型槽;14、斜杆;15、滚轮;16、插杆;17、地栓。
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一:
30.请参阅图1-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5g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监测雷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机箱装置2,电机机箱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防护装置3。
31.防护装置3包括移动气缸301,移动气缸3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框302,移动框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板303,齿轮板303的一侧啮合有转动齿轮304,转动齿轮3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心轴305,中心轴305远离转动齿轮304的一侧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其中,中心轴305方便转动时,转动齿轮304同步转动,转动齿轮304的另一侧设置有转动盘306,中心轴305贯穿转动盘306的内部,其中,中心轴305的设置是为了贯穿转动盘306和转动齿轮304,使两者能够同步转动,转动盘306的内部开设有弧形孔307,弧形孔30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柱308,转动盘306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孔309,滑动柱308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滑动杆310,贯穿孔309的大小与滑动杆310的大小相适配,其中,滑动杆310方便在贯穿孔309的内部移动,滑动杆310的外壁套接有套接块311,套接块311的一侧外壁与装置本体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其中,套接块311能够更加稳定的放置,方便对滑动杆310限位,滑动杆310远离滑动柱30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312,移动杆3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313,防护板313的一侧外壁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其中,防护板313方便沿着装置本体1的内壁滑动,从而方便两个防护板313相互靠近。
32.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启动移动气缸301,则通过移动气缸301移动时带动移动框302向下移动,即齿轮板303向下移动,齿轮板303向下移动时转动齿轮304同时移动,即图5中,转动齿轮304为顺时针转动,转动齿轮304顺时针转动时转动盘306同方向转动,则弧形孔307的位置随之转动,滑动柱308沿着弧形孔307的内壁滑动,如图6中,由于图6是图5另一方
向的示意图,则图6中转动盘306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弧形孔307转动并带动滑动柱308移动时,滑动柱308向靠近转动盘306中心的一侧靠近,即滑动杆310沿着套接块311的内壁滑动,移动杆312带动防护板313移动,两个防护板313移动时相互靠近,实现对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的安全防护,避免产生地质灾害时落石等外物砸坏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保护效果更好更及时,提高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的监测效果和使用寿命。
33.实施例二:
34.请参阅图3-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装置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底槽6,电机机箱装置2贯穿装置本体1的内部,电机机箱装置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8,转动螺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转动螺杆8的一侧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0,螺纹块10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大小小于限位块9的大小,其中,限位块9能够更好的对螺纹块10进行限位,防止螺纹块10上下移动时与转动螺杆8脱离,螺纹块10的内部贯穿有横杆11,底槽6的大小与横杆11的大小相适配,其中,底槽6的设置为横杆11的上下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横杆11的外壁套接有梯形块12,梯形块12的底部开设有凹型槽13,其中,凹型槽13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梯形块12移动时与滚轮15的放置,底槽6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斜杆14,斜杆14贯穿梯形块12的内部,斜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15,梯形块12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杆16,梯形块12的底部外壁与螺纹块10的底部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地栓17。
35.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机箱装置2运行时带动转动螺杆8转动,则螺纹块10随之向下移动,横杆11与螺纹块10同步下移,且横杆11下移的过程中,梯形块12向下移动并沿着斜杆14的外壁滑动,梯形块12移动时地栓17和插杆16同步向下移动并逐渐插入地面,且螺纹块10底部的地栓17也向下移动至插入地面,地栓17与插杆16起到对装置整体进行辅助固定的作用,避免滚轮15滑动造成装置整体的滑动,不会影响雷达监测器5监测时的稳定性,监测效果更好。
36.实施例三:
37.请参阅图5-图8所示,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防护装置3的顶部设置有雷达控制装置4,雷达控制装置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雷达监测器5,装置本体1的前端外壁设置有处理器显示屏7,移动框3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14,顶板314的顶部与雷达控制装置4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顶板314上下移动时方便带动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同步移动。
38.雷达监测器5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雷达信号接收模块,雷达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信号存储模块,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5g通信模块,5g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服务器,服务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警报器,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显示屏7的输入端信号连接,其中,通过雷达监测器5对地质环境进行探测,运用瞬态电磁波的基本原理,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窄脉冲电磁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界面时产生反射,由雷达信号接收模块接收介质反射的空间形态和介质特性,并将探测到的物体深度信息反射到信号处理器,通过信息存储模块进行信息的存储,且信息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处理器显示屏7用于显示,中央处理器将信号通过5g通信模块传输到服务器,并对遇到的灾害现象及时报警,通过雷达数据给出的被监测点的监测数据
组合分析发出地质灾害预警。
39.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气缸301移动时带动移动框302向下移动,则顶板314同步向下移动,其移动过程中带动顶部的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移动,则两个防护板313相互靠近的同时对向下移动的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进行安全防护,方便收纳的同时防护效果更好。
40.工作原理:
41.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雷达监测器5对地质环境进行探测,运用瞬态电磁波的基本原理,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窄脉冲电磁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界面时产生反射,由雷达信号接收模块接收介质反射的空间形态和介质特性,并将探测到的物体深度信息反射到信号处理器,通过信息存储模块进行信息的存储,且信息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处理器显示屏7用于显示,中央处理器将信号通过5g通信模块传输到服务器,通过雷达数据给出的被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组合分析发出地质灾害预警;
42.其次,当遇到灾害时即会出现滑坡、落石等现象时,落石在下落过程中有会砸向雷达监测器5的危险,此时启动移动气缸301,则通过移动气缸301移动时带动移动框302向下移动,即齿轮板303向下移动,齿轮板303向下移动时转动齿轮304同时移动,即图5中,转动齿轮304为顺时针转动,转动齿轮304顺时针转动时转动盘306同方向转动,则弧形孔307的位置随之转动,滑动柱308沿着弧形孔307的内壁滑动,如图6中,由于图6是图5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则图6中转动盘306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弧形孔307转动并带动滑动柱308移动时,滑动柱308向靠近转动盘306中心的一侧靠近,即滑动杆310沿着套接块311的内壁滑动,移动杆312带动防护板313移动,两个防护板313移动时相互靠近,实现对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的安全防护,避免产生地质灾害时落石等外物砸坏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保护效果更好更及时,提高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的监测效果和使用寿命;
43.最后,通过移动气缸301移动时带动移动框302向下移动,则顶板314同步向下移动,其移动过程中带动顶部的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移动,则两个防护板313相互靠近的同时对向下移动的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进行安全防护,方便快速收纳的同时对雷达控制装置4和雷达监测器5防护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